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助力经济稳健运行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20-07-03 04:10:43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王君晖

  疫情发生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力提效,肩负“抗疫”和“增长”两大重任。宏观上加强逆周期调节,创新机制畅通渠道;微观上聚焦民众关切,回应呼声,补贴救助费用,减免企业税费,对相关企业财政贴息等。通过宏微观政策的组合,对冲公共风险,为经济发展注入确定性,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当前财政政策所发挥的作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财政政策像一根扁担挑两头,一头要为疫情防控提供资金保障,保障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为其提供救助;另一头要为经济、复工复产提供支持、救助政策。所以,财政政策是把经济和社会两头挑起来了,同时发挥作用,财政政策具有内在的统筹功能。

  政策措施涵盖

  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为应对疫情的冲击,财政部出台了大量财政支持疫情防控政策措施,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体现了相关财政在托底经济方面的担当,也体现了对社会民生的关切。

  在对个人补贴方面,补贴因新冠肺炎产生的医疗费用,对参加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进行临时性工作补助,对参加疫情防控人员按规定免征所得税,并出台了社保、公积金等相关免收政策。面向企业的政策多达24项,包括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给予财政贴息、税费优惠,优化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企业出台税收优惠,为支持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复工复业出台税收优惠等。此外,对于支持基层政府“三保”,也采取了包括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等措施。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疫情防控期间,财政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给予50%的贴息支持,保证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不高于1.6%,有效地保障了医疗物资及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助力疫情防控。同时通过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援企稳岗等政策缓解了受疫情冲击较大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帮助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4、5月份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速持续转正,预计6月份还将正增长,二季度GDP增速由负转正。

  刘尚希认为,整体来看,当前疫情条件下出台的财政政策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对冲疫情冲击的政策。疫情产生了多层面的冲击,就要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疫情冲击进一步扩散、扩大,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二是“买单”政策,这是财政政策区别于其他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第三是救助的政策。

  政策的目标是生存、保存量,不是促增量。

  “这跟以往我们对财政政策的理解是不同的。”刘尚希表示,“在疫情冲击下,我们需要转换思维方式,转变话语体系,避免对政策误读误用,这样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评估疫情条件下的政策效果,以及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

  积极财政内涵丰富

  更加积极有为

  由于疫情的影响及全国“两会”的推迟,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财政政策空间并不明确。随着《政府工作报告》对财政空间定调后,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方向确立,专项债、特别国债等步入密集发行期,二季末至下半年,财政将集中发力,成效值得期待。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另外,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将1万亿元赤字规模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市县基层。

  积极的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有所显现。伍超明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专项债放量、特别国债发行和赤字率提高等财政资金合力作用下,今年基建投资将迎来新一轮上涨周期,4月份基建投资增速由负转正,达到4.8%,5月份进一步提高到10.9%,预计年内剩余数月增速将加速上升。同时,今年财政支出“调结构”目标明确,向“两新一重”方向的倾斜,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对记者表示,“三板斧”是积极有为财政政策的主要渠道。特别国债一方面是积极有为财政政策落地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在政府加大减税降费、救助企业和补贴就业力度的情况下,特别国债的资金是基建投资非常有益的补充(特别国债中基建的安排资金比例约为70%);另一方面,特别国债也为抗击疫情的大量政府财政支出做资金支持(安排资金比例约为30%)。专项债与特别国债一样,在今年继续加大减税降费的背景下,起到了补充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尤其是补充政府性基金的作用。同时,专项债的发行也契合下半年财政政策投向,预计能够发挥更大作用。

  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是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的特殊背景下,宏观调控方式的制度创新,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工具。

  伍超明认为,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一是地方政府处在落实“六保”、“六稳”工作的最前线,但疫情冲击下地方政府阶段性减收压力增加,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能够有效缓解地方财政减收增支压力;二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了地方财政支出空间,能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重要举措;三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保障了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源,使地方政府违规征收“过头税”的意愿减弱。

  财政政策将与

  货币政策配合发力

  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方面,财政政策需要加力提效托底经济,另一方面,财政也面临收支矛盾加剧、运行压力增加的困难。在多箭齐发的同时,财政政策空间和边际如何,下半年是否会有所调整?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温来成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实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都是比较温和的,留有一定的余地,可以根据下半年形势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至于如何调整,一要看国内经济运行情况,二要看全球疫情防控情况及经济恢复发展情况。

  伍超明认为,下半年,宽财政将全面发力,撬动社会投资与消费回升,预计基建投资将呈两位数增长。一是财政赤字与调入资金双扩容,财政支出资金来源有保障。根据1~5月份财政运行情况和今年财政预算报告,6~12月份财政支出可高出财政收入5.5万亿元,且随着下半年经济逐渐回暖,财政收入增速将提升,财政支出空间充足。二是从用途上看,今年公共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扩大转移支付和减税降费,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预计后续国内消费与投资均有望受益改善。

  “下半年,财政政策空间仍然是较大的,预计在继续保持积极有为的同时,财政政策将与货币政策配合发力。”陶金认为,在继续发行特别国债、专项债等债券的同时,配合流动性的及时补充,同时,债券发行节奏也将继续加快,尤其是特别国债将在7月份发行完毕。另外,货币政策预计会在下半年早些时候尽早发力,因为经济复苏逐渐加快的同时,需要注重近期大学生毕业产生的潜在就业压力,财政政策可能会更关注如何保就业。晚些时候预计将转向科技、新基建、城乡社区建设等前期资金投入较少的领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