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投资者的产业之路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20-02-24 14:05:50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随着2018年央行等四部委联合发布防范影子银行风险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通称为“资管新规”),货币超发的水闸正式关上,也确认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实际从2017年开始广义货币M2就往下走了,表内水位高位回落,但向表外蓄水的闸门仍旧敞开着,表外货币创造能力仍然强劲,因此,大河水位虽然下降,但小河依然充盈,资产市场有了寒意但还未感到寒冬的到来。

  在水涨船高的财富效应推动下,习惯了的快速周转投资模式,突然没了接棒人,游戏戛然而止,大河有水小河干,流动性成为稀缺资源。

  大部分发达国家,包括当下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高增长的中后期,为了维系高增长趋势,大多都经历过这样一个货币宽松推动的资产黄金时代,随后,随着名义经济增长中通胀占比越来越高,财富创造逐步演化为财富泡沫的时候,都会被迫做出调整,收缩货币、加快产业调整、培育新经济都是常规选项,随之财富创造模式也发生调整。

  流动性收缩的直接效应就是资本市场估值急剧收缩,一二级市场甚至开始倒挂,依赖于市场间价差机会的收益空间受到严重挤压,Pre-IPO和“搭便车”等短期套利投资行为的性价比大幅下降。货币的退潮也让拥挤的热点投资赛道趋于冷清,虚胖的独角兽开始瘦身,撒胡椒面式的短期财务投资模式面临考验,很多项目因融资无法进入下一阶段而风险陡升,退出相应也变得困难,依赖于货币堆砌的估值创造模式根基开始摇晃,而拥有现金流和利润生产能力的公司开始格外受到重视,因追捧也相对变得稀缺。

  如果说“每个投资的项目,都是自己的孩子,生下他,就有义务照顾他”,那我们大部分投资应该都处于放养状态,入股协议签署完毕,投资行为就接近完成,剩下的交给时间,等待概率奇迹。大部分的投资也更像搭载了一班快车,我们认定自己就是一个乘客,只关心什么时候下车,我们对这辆车其实并不太熟悉,也并不关心,更多时候也无能为力。

  我们把投资过渡解读成一个考验眼光的游戏,希望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价值,然后低买高卖,因此我们把投前工作做的非常详实,往往不太重视投后,因为我们钟情于分享价值而往往忽略了创造价值;我们带着满满的好奇心去投资整个世界而不愿意束缚于个别领域,害怕错过别处的机会,但是没有对每一个所投领域深度的认知和常识的敬畏,就如一个缺乏经验的背包客在布满陷坑的丛林中行走,由运气来主导后果。

  短期化、粗放式撒网的后果导致不容易聚集起来的社会稀缺资本,往往没有达到配置效率,并且还催生了很多PPT造梦者,投机者,甚至心怀不轨者。

  随着市场由模式创新向技术创新转化,行业专业性在提升,投资机构也由全能型向专业型转变,大量的产业投资机构应用而生,把主要投资能力聚焦于某些特定行业,进行全面梳理、发掘,这是投资本身的巨大进化,对于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也非常有利。

  但是这种大类产业投资更多属于泛产业投资,产业往往是个大帽子,实际下面有很多细分子项,之间差异往往很大,以申万产业分类为例:

  科技类项下至少包括“国防军工”、“计算机”、“通讯”、“电子”、“传媒”五个一级子行业,而每个一级子行业下面又包含了多个二级子行业,如“电子”一级子行业下又包含有“半导体”、“元件”、“光学光电子”、“其它电子”、“电子制造”五个二级子行业,“半导体”二级子行业又包含“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分立器件”等三个三级子行业;

  同样,大消费项下至少包括“家用电器”、“日用家居”、“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文体教育”、“商贸服务”、“休闲服务”、“医疗服务”等多个相关但又区别非常明显的子行业,每一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行业特性,内生驱动特征和外部监管政策也相差很大,很多聚焦于大消费的投资机构如果不能进一步下沉,那需要构建非常庞大的投研团队,否则很难做到精细化投资和服务,投资最终会在产业内成点状分布,项目之间的协同很难建立,投资对增强产业认知的累积、对提升后续产业投资能力的效果都相当有限。

  有些产业投资机构沿着产业的价值链进行纵向投资。由社会分工驱动的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所以,相比泛产业投资的产业生态投资,产业链投资做了进一步的细分和聚焦,产业投资的深度和精细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产业链投资中,产业资本发挥其金融优势,通过投资把产业链环节中的企业关联关系建立起来,重新调整和优化上下游和平行企业间的关系,使其更具有协同效能和稳定性,通过调控上下游供应和价格,优化成本,提升链上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和行业地位。

  通过深入产业链投资,投资机构可以深度发掘产业链接价值,通过建立深度的产业关系为企业赋能,也便于深入产业,通过上下游供需的认知和验证,深刻理解企业价值,提高投资质量。

  更深度的产业投资是围绕产业中的核心企业展开,通过大比例投资处于价值链核心节点的企业,进行产业布局,通过推动企业治理结构改善,梳理业务方向、厘定业务边界,完善激励机制,引入核心运营、科研成员,加快科研孵化和产品转化节奏,提升企业内生增长潜力;此外,产业投资围绕核心企业产业上下游或者平行方向进行外延整合,以优化核心企业的产业关系,巩固产业地位,最终形成内生和外延双轮驱动的企业价值创造与实现模式;

  通过深入核心企业的运营管理,企业的产业能力逐步固化到投资能力中,使产业投资能力获得提升;反过来,产业投资能力的提升可以更好的为核心企业提供服务,加速企业外延步伐,使投资和企业形成良性的协同、互动和相互赋能。围绕核心企业的产业投资让投资机构和企业形成长期关系,共同进行双轮驱动的价值创造,使投资更有深度,价值认知更为深刻,投资质量更高。作为核心企业发展的协同推动者,投资机构为核心企业赋能,企业最终也为投资退出提供了可选平台。

  产业投资沿着利润、现金流等表观层面,通过深度的投后参与,深入到背后的价值创造机制及主体,帮助企业搭建治理体系,确定战略重点,规范管理制度,引入人才,导入资源,然后完善监督机制去督促执行。一贯以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受到重视,规则应用的也相对充分,监事会成为相对可有可无的摆设,实际上监事会应该发挥重要的监督作用,通过扩展监事会的工作范围,并委派专职责任人,以定期报告形式,从基层视角动态审视公司的合规管理情况,产品市场地位变化、科研创新能力、生产组织管理水平、人力资源梯队建设和储备等情况,使股东能从更多维角度了解公司运营状态。在股东会层面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定期对公司的治理、运营体系的运行、执行状况和效果进行评估、反馈,股东可以及时、全面、有效地获得公司发展的体检报告,对治理和运营的不断审视有助于推动权力机构各尽其责,使公司的管理、监督和控制关系紧密的结合起来,形成正向反馈,相互促进,确保企业航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