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检验城市治理能力:广深做实社区防控 上海最强“城市大脑”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20-02-22 06:28:55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年初始,新冠肺炎汹涌来袭,如同按下快进键,迫使中国刚刚挺进“城市型社会”就迎来一场特殊的“突击考试”。


  “回顾本次疫情,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就在火车站旁边,人口流量大、人员高度密集,病毒传播速度快,危害极大。”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随着人口加速向一二线城市集聚,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也将越来越高,城市将迎来更严峻的安全挑战。


  问题暴露的过程,也是补短板的过程。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城市正逐渐认识到,发展不能再唯GDP论,安全、卫生等城市治理要融入发展思路和城市日常管理之中。与此同时,社区的角色开始被重新定义、信息公开成为重要议题、智慧城市应用普及驶入快车道、更多的城市建立起了公共卫生中心……可以说,这场疫情“大考”堪称城市治理能力全方位的综合较量。


  2020年初的这场疫情保卫战,哪座城市呈现出最强“免疫力”?


  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全国35个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中,选取了截至2月20日24时累计确诊人数最多的10个城市:武汉、重庆、广州、深圳、北京、上海、长沙、南昌、合肥、哈尔滨。从社区治理、智慧城市等角度,分析上述城市防疫能力背后体现出的公共治理水平。


  广深筑牢社区“防火墙”


  截至2月20日,广州新冠肺炎疫情已连续三天零新增、零疑似,深圳已连续第二天零新增。两座千万级人口的超大城市取得这样的防疫效果背后,是坚硬稳固的社区“防火墙”。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春节后人口流入、人口密度、外来人口比重等多项指标都显示,在本轮疫情中,珠三角“双子星”广州、深圳都承担着巨大的防控压力。


  以2018年外来人口比重(非户籍人口占比)为例,深圳、广州分别高达65.1%、37.8%,人口结构复杂、人口流动性高,排查人口动向的难度可想而知。


  春节后人口回流进一步加剧了两城的防控压力。根据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2月20日,全国人口迁入量排名前三名分别为东莞、深圳、广州。2月12-20日的9天时间内,广深的人口迁入量始终稳居全国前三。


  与其他城市相比,广州、深圳还存在大量的城中村。城中村外来人口多、人口密度极高、同时实施开放式管理,村民的安全防范意识也相对薄弱。可以说,城中村将广深的社区防控难度提上了新高度,极其考验城市韧性。


  面对上述情况,广深又采取了哪些举措?


  以广州为例。疫情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多次走访广州多个城中村,村口均设有人员登记和体温测量点,村中建筑墙外贴有大量宣传洗手、戴口罩的防疫知识和相关指引。广州一城中村相关负责人曾告诉记者,该村已启动无人机喊话,并用普通话、粤语轮番播报,确保宣传到位无人员遗漏。


  为防范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社区传播,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2月12日起,深圳各区(新区)均为所有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如果初筛结果为阳性,患者将转送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救治,疾控部门也将调查其密切接触者,并对疫点开展终末消毒。


  疫情以外,社区的功能与定位同样值得每一座城市挖掘。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组织的自发韧性不应该被忽视或压制,其发育亦可弥补强政府治理模式的弊端。


  “强政府的行政管理体系,它的特点是自上而下,有统一的标准和行动模式。不过,对于一些带有不确定性、个性化的情况,自上而下的模式往往容易产生一刀切做法,在应对个性化的特殊需求时存在缺陷,而这些缺陷可以在社会组织、社会治理方面得到填补。”陆铭说。


  上海“城市大脑”精准防疫


  “智慧城市”如同城市的大脑,是城市防疫系统的重要软实力。


  凭借智慧城市应用,上海在此次疫情防疫中备受瞩目。2月10日,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2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排头兵。要统筹完善“城市大脑”构架,深化数据汇聚共享、强化系统集成公用,支持应用生态开放。


  随着节后回流潮到来,上海快速上线“来沪人员健康动态观察系统”,覆盖机场、铁路、公路、水路等入沪途径,以信息化技术代替人工统计走访,对来沪居民开展健康基本信息的采集。据了解,该系统在上海正式运行不足10天,注册登记人员已累计超过291万人。


  近日,上海上线了“随申码”。“随申码”类似于电子出入证,是一种依托大数据的市民健康动态管理方式。“黑白码”者为已解除医学管理措施或未见异常人员,可通行无忧。获得红码,意味着解除医学管理措施、确诊未出院、疑似未排除等人员。获得黄码,则表明来自重点地区。未来随申码还将作为上海的一个生活服务码,陆续推出更多功能。


  “在过去,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是个缓慢的过程。而这次疫情中涌现出一个非常好的抓手,就是信息化手段。”在胡刚看来,2003年的非典疫情意外催生了网购,这一次的疫情也将智慧城市治理迅速推入快车道发展。


  基于智慧治理的新场景,信息技术企业也开始更多新探索。时空数据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何为时空数据?据京东城市总裁郑宇介绍,时空数据可以理解为人群的活动轨迹,即何时何人出现在何处。比如将范围锁定于武汉市,1月1日到1月24日之间有哪些人在武汉停留超过6个小时以上,目前来到北京的又是哪些人,这就是时空范围的查询技术。


  “其实传染病学的研究跟时空数据的分析有很大的关系。历史上,像霍乱的传播以及牙膏为什么要加氟这些跟医学相关的事情,都是通过研究时空关系得出来的。所以我们就想到利用这些时空数据帮助政府做分析。”京东数科智能城市事业部数据管理平台部负责人鲍捷说。


  具体应用方面,以“京东疫情防控技术支持体系”为例,这一体系以智能城市操作系统为底座,协助政府搭建起“高危人群疫情态势感知系统”。系统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情况下,能够协助政府开展高危人群分析及疑似人群排查工作。


  城市“免疫力”比拼治理机制


  与多地进入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并重阶段形成对比的是,哈尔滨于2月19日发布公告,将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4个主城区作为一个整体,实施严格的交通管制,所有车辆、人员不得随意出入。近一周内黑龙江省已连续处理多名区、县级领导干部。


  归根结底,城市“免疫力”比拼的是其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对疫情形势估计不足、领导指挥不力、组织发动不够、防控措施不实,终将转为对城市“免疫系统”的打击。


  在确诊数量差别不大的前提下,疫情发生时响应最快的城市,也是在复工潮中打头阵的城市。当少数城市还不得不“封城”、部分城市还处于严控返工的阶段,珠三角、长三角的众多城市已进入下一阶段:防疫复工两手抓,破除阻力,全力包车包机“抢人”开工。


  陆铭也注意到上述现象。“当前的种种迹象表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治理、政府的有效行动,需要三者互相配合。换言之,有效的治理机制,正是政府、市场、社会三股力量协同作战。”


  治理机制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也体现在类似于疫情防控的公共卫生危机或社会危机的处理上。为什么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治理手段更加有效?


  陆铭指出,在市场经济发挥作用比较好的区域,如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市场经济和社会自治的作用能够跟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系形成补充和互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