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切”后冰火两重天 广东80余家网贷平台如何过寒冬?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19-12-10 22:18:03
  • 3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华夏时报

  时至今日,通览国内P2P网贷行业的整体状况,不同地区之间,存量平台可谓正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境遇。

  临近年底,国内的P2P网贷行业依旧不甚太平。11月15日,《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83号文”)联合印发,再度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P2P网贷为整治重点。若以此作为网贷行业整治大幕开启的标志,这一过程已持续超过了三年时间。

  时至今日,通览国内P2P网贷行业的整体状况,不同地区之间,存量平台可谓正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境遇。

  一方面,历经漫长等待,北京地区的P2P网贷有望“守得云开见月明”,迎来合法身份。12月2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在其官微发文称:“近一个月以来,监管信号密集释放,网贷机构分类处理进入新阶段。P2P试点日趋明朗,部分机构将通过持牌的方式纳入监管。”

  另一方面,部分省市的存量平台却遭遇了被“一刀切”的命运。12月4日,四川金融监管局发布网络借贷行业风险提示,宣布对省内所有的P2P网贷业务予以取缔。四川也就此成为继重庆、河南、山东、湖南四地之后,第五家取缔辖区内所有网贷平台的省市级单位。

  目前,以北上广深、江浙沿海为主的经济富庶之地依旧是P2P网贷的“聚居区”。据网贷之家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国内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总数为456家。其中,广东省的数量为83家,称得上整个华南地区的网贷“重镇”。

  相比于北京地区的破冰在望,广东地区的网贷业务前景仍不明朗。有深圳网贷行业从业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直言:“不确定性太大,之前北京上海也出现要取缔全部P2P的传闻,这两个城市是风向标,它们一倒其它地方就没什么希望了。”

  清退转型,双措并举

  从今年年初至今,针对网贷行业的风险整治,数条重磅方案或意见相继出台,在加速存量平台良性清退的同时,也为接下来的转型指明了方向。

  今年1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下称“175号文”)。

  “175号文”指出了总体工作要求:坚持以机构退出为主要工作,除部分严格合规的在营机构外,其余机构能退尽退,应关尽关。

  对于仍在正常运营的机构,“175号文”指明了三大转型出路:引导部分机构转型为网络小贷公司、助贷机构或为持牌资产管理机构导流等。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资产端业务是目前平台转型的主要方向,其中尤以助贷业务为主要发力点。结合深圳地区两家上市平台小赢科技和乐信公示的数据可以发现,其机构资金占比增长明显。

  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乐信的机构资金占比达到93.5%,小赢科技为35.7%。同时,小赢科技在财报中透露,10月新增贷款中机构资金占比提升至52.4%。

贷款文图1.jpg

  值得注意的是,向助贷业务转型一度是监管明确鼓励和支持的,这也确实成为了目前众多头部互金平台的共同选择。但是,从最近监管给出的转型路径变化发现,此前备受关注的助贷一词再未提及。

  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年内监管涉及网贷转型的内容共有5处。今年7月,在由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召开的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网贷机构的转型方向为网络小贷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日前发布的“83号文”则进一步明确了网贷机构向小贷机构转型的标准和路径。

贷款文图_副本。jpg

  在业内人士看来,监管层对于助贷态度的转变源于这项业务目前本身仍处于灰色地带,不可避免有部分机构以违规方式从事助贷业务。

  西南财经大学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当下对于主打消费贷的助贷机构而言,普遍面临的是数据市场整顿带来的获客、风控以及贷后管理困难,因为这三方面的部分数据是通过爬虫等各种不合规手段获取或者是与一些存在违规开展业务情况的数据服务商合作。”

  经营维艰,冷暖自知

  今年10月28日,深圳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四批12家自愿退出且声明网贷业务结清的网贷机构名单。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年初至今,深圳已有139家P2P网络借贷机构自愿退出且网贷业务已结清。

  深圳福田区作为与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并驾齐驱的中国三大金融集聚地之一,曾经“满城尽是P2P”的盛况难再现,如今存活下来的P2P网贷平台称得上凤毛麟角。一家家P2P网贷公司从高端写字楼的陆续撤离侧面见证了这一行业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

  12月9日,记者走访福田区上梅林的几处写字楼发现,P2P网贷公司已难觅踪影。据物业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写字楼里曾经也入驻多家P2P公司,去年12月,这些公司就大量搬离,现在做P2P的公司已经没有了。

  “备案摸底一系列手续,派出所公安盯得很紧。”谈及P2P网贷公司消失的原因,上述物业中心工作人员如此表示。当然,行业监管趋严是一方面,P2P公司本身麻烦不断也使得一些写字楼物业对其持谨慎态度。

  “之前确实有平台出了问题,大量投资人上门讨说法的案例出现。如果现在还有P2P公司想入驻写字楼,我们虽然不会直接拒绝,但也并不欢迎。”上述写字楼物业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对于目前网贷行业的凋敝现状,外界感受尚且如此强烈,网贷行业从业者更是有着切身的体会。“每当公司有身穿制服的人出现,无论是工商还是公安部门,心里总会一紧,是不是平台出事了?” 有深圳网贷从业人士向记者说:“毕竟某某贷突遭警方查封,这样的新闻太普遍了。”

  谈及最新颁布的“83号文”,上述网贷从业人士说:“具体是否向小贷转型还需要公司领导来开会决定,但对比来看,助贷会更容易做一些,小贷存在一定门槛。”

  据了解,“83号文”对网贷机构转型小贷公司分为区域性小贷公司和全国性小贷公司,区域性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全国性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首期实缴资本不低于5亿元,同时要求首期实缴资本还应同时满足不低于转型时网络机构借贷余额的1/10的要求。有业内分析认为,其准入门槛对于部分P2P网贷存量待收规模较大的平台尤为困难。

  对于当前众多加码助贷业务的平台而言,保持业务的合规性尤其重要。陈文讲道:“金融科技企业在确保数据合法获取的同时,更多需要强化的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建模能力,获得合法数据以及把合法数据用到最好,这是发展线上助贷业务过程中需要强化的能力。”

  价值尚存,求生有术

  P2P网贷究竟有没有存在的价值?长期以来,这一问题便是各方争论的焦点,支持方将其视为践行普惠金融的有效方式,反对一方则认为P2P是扰乱正常金融秩序的“洪水猛兽”。

  “2018年年中以来的P2P暴雷潮,表面上看是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暴露,其实质则是经济形势不佳情形下民间借贷风险转移到了线上。”陈文认为,与线下民间借贷相比,从减少道德风险、防范风险以及降低借款人负债成本等三个维度看,网贷都是更加有效率的融资方式。这也是P2P网贷的社会价值所在。

  陈文指出:“从中央层面上,从来没有‘一刀切’的提法,在支持绝大多数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或者不具备合规条件的平台平稳退出的同时,也在支持合规大平台的监管试点,多方面创造条件让平台积极转型。当下部分地方政府对于本地平台‘一刀切’强行退出的政策,更多是风险维度的考量,这可能带来的不是风险的化解而是短期风险的进一步加剧。毕竟长尾客群的金融需求仍然真实存在。”

  当然,部分省市受限于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在无法对风险进行预测的情况下,对存量网贷平台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似乎也是迫于无奈。

  基于这一逻辑,未来有机会迎来试点的网贷平台或许需要看“出身”,其中包括网贷平台本身的资质背景,以及公司是否处于金融业发达地区。一定程度上,发达地区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健全完备的监管框架也是保障网贷平台合规稳定运行的硬性条件。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自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专项工作启动以来,广东省特别是深圳地区的P2P行业风险整治工作便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针对网贷平台良性退出所发布的《网贷业务存量标的资产清查核实工作指引》以及“P2P网贷机构良性退出统一投票表决系统”均属全国首创,这也给其他地区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

  另外,12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在前海签署合作备忘录,他们将联合建设深圳网络金融行为监管实验室。

  据了解,该实验室推出的背景和目标是加强网络金融行为监管,探索开展对非法金融广告、网络金融违法活动的监测、分析和处置,旨在管住前端、堵住隐患,净化网络营商环境,使金融消费者在网络世界享受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并免受欺诈和财产损失。

  总的来看,类似北上广深等金融业发达地区的P2P网贷平台依旧在试点备案过程中占据先发优势,这些地区的存量平台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响应监管政策做好合规工作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我坚信最后会有少数人能够成功留下来,而且这必然是真正坚守服务普惠初心、牢记规范民间借贷使命、定位纯粹信息中介平台的P2P。”谈及P2P网贷的未来,陈文表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