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宏观杠杆率上升7.4个百分点 稳增长需优化杠杆结构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19-11-09 01:48:40
  • 点赞
  • 1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去杠杆背景下,宏观杠杆率的变化备受关注。宏观杠杆率的测算方面,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报告较权威。该机构最新发布的三季度宏观杠杆率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9年三季度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继续保持平稳态势,由二季度末的249.5%升至251.1%,环比上升1.6个百分点。

  具体看,前三季度实体经济杠杆率分别上升了5.1、0.7和1.6个百分点,共计7.4个百分点。报告预计,全年看实体经济杠杆率升幅在8-10个百分点。此前的2018年,宏观杠杆率微降0.3个百分点。

  “如果从稳增长的角度看,这样的升幅并不算高。比如2009年宏观杠杆率的升幅就达到了31个百分点。”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晓晶表示。

  张晓晶表示,经济稳增长,宏观杠杆率仍需继续发挥助力。不过,仅靠加杠杆是不够的,而是要在调整宏观杠杆率内部结构上做文章。同时应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部门杠杆率均有增加

  从前三季度杠杆率累计增长来看,居民部门上涨了3.1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部门上涨 2.0个百分点,政府部门上涨2.2个百分点。“相比于过去的杠杆率增长态势,今年前三季度政府部门杠杆率的上涨幅度较为瞩目,但这也符合市场关于政府要加杠杆的政策预期。”张晓晶称。

  具体看,居民部门杠杆率持续上升,同比增速略有下滑。报告显示,居民部门杠杆率从2018年末的53.2%增加到2019年三季度的56.3%,累计上升3.1 个百分点。而2008-2018年十年间年均增幅为3.5个百分点。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固收首席分析师黄文涛称,自2017年房地产调控趋严以来,商品房销售周期出现钝化,导致以购房贷款为主的居民杠杆增长持续放缓。

  中国央行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个人购房贷款余额为29.05万亿,同比增速为16.8%,这一增速相比去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相比2017年同期回落9.4个百分点。

  “历史上房地产销售2-3年的周期波动与政策的周期性放松、收紧高度相关。如果当前的‘房住不炒’调控能够一直保持定力,那么房地产中短周期可能被持续熨平。”黄文涛表示,“房地产销售的平稳运行或导致居民部门杠杆向长期均值回归,当前居民债务水平的增速还有回落空间。”

  企业部门(不含金融企业,下同)杠杆率则保持相对稳定。报告显示,今年三季度末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55.6%,相比去年同期上升2个百分点,但相比历史高点(2017年3月)已回落5.8个百分点。

  目前企业部门杠杆率是三个部门中最高的,也是去杠杆需要重点关注的部门。从历史数据上看,企业部门杠杆率在2008年后快速升高,但2017年来保持稳中有降的态势,并且结构出现优化。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减少了1028亿、5138亿和5224亿元,但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这意味着企业融资结构的改变,而这将有助于缩短融资链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至于政府部门杠杆率,三季度末为39.2%,相比去年末上升2.2个百分点。而在2008-2018年十年间,政府部门杠杆率的年均增幅为0.2个百分点,因此今年政府部门的杠杆率上涨较快,但也符合市场预期。

  具体来看,主要是地方政府杠杆率上升较快。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为3.08万亿,相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万亿。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各地已组织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30367亿元,占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98.6%(一般债券发行9070亿元,完成限额的97.5%;专项债券发行21297亿元,完成限额的99.1%)。换言之,2019年新增地方债已基本发行完毕,对稳投资、稳经济起到重要作用。

  优化杠杆结构

  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内容之一。通过债转股、僵尸企业出清等方式,中国宏观杠杆率高速增长的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不过今年前三季度杠杆率上升了7.4个百分点,增速有所加快。

  稳增长必须要有宏观杠杆率的支撑,而宏观杠杆率的上升又意味着风险加剧。如何取得稳增长与稳杠杆之间的平衡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张晓晶表示,从稳增长的角度看,宏观杠杆率仍需继续发挥助力。不过,仅靠加杠杆是不够的,而是要在调整宏观杠杆率内部结构上做文章。

  具体来看,居民杠杆率仍需保持稳定。“居民杠杆率升幅仍处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重要的是,考虑到居民杠杆率与房价的密切关系,居民杠杆率的稳定也保证了房价的稳定。”张晓晶称。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