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造成全国88%死亡 成立慢病大数据中心势在必行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19-10-16 23:22:57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0月16日,“智云慢病大数据中心启动会”在京召开。会上,北京市发改委医保办、原北京市医保处处长王友学指出,中国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8%,造成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


  对于慢性病,“一块钱的预防相当于七块钱的治疗”,慢病最重要的环节在于预防与管理,而慢病管理的重点在于大数据。但目前行业内很多数据来源不同,标准不同,亟需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获得了真实有效的数据加以分析,成立慢病大数据中心势在必行。


  慢病也是“4+7” 带量采购的一个重要方向,今年“4+7” 带量采购的扩围,牵动着整个医疗行业的神经。王友学指出,“4+7” 带量采购落地后,25种药品平均降价52%,药价最高降幅达96%,目前这一改革正在全国扩围。


  “下一步,国家医保局肯定会在‘4+7’原来的品种基础上增加新的品种。”


  启动会上,原国家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指出,中国慢性病过去在区域上有明显的不同,农村低于城市。相当一段时间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农村的主要死因,但如今城乡、南北都没有太大区别,慢性病在城乡之间的趋势日趋一致。


  王友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经历快速发展之后,所有人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调整。“吃得好了,不运动了,所以慢病发病人数急剧增加。如果前期不预防、不治疗,后期还会有大量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病人。”


  他表示,我国慢性病防控形势严峻,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中国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造成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


  业界普遍认为,慢病最重要的环节在于预防与管理。对于慢性病,“一块钱的预防相当于七块钱的治疗。”


  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


  王友学指出,慢病管理是落实“健康中国2030”的一项重要任务,健康中国行动总体目标要求,到2022年,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到2030年,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


  孔灵芝表示,慢病是一个长期累计性的病变,从开始到发病有一个过程,这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要加以管理。近日,著名的糖尿病预防研究——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迎来30年“大结局”,这一研究证明,早期的时间有限的6年干预,30年后仍然能减少致残致死的心血管疾病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早期干预效果比晚期吃药效果要好很多。


  他介绍,对慢病的干预分为两种,一种是规范的治疗,另一种是生活方式的干预。


  孔灵芝进一步解释,慢病加强管理的重点是大数据,但目前行业内很多数据来源不同,标准不同,只有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进行精细化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对慢病的进行有效指导。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信息中心大数据办公室主任曾良怀也表示,慢病管理本身的数据需求非常大,但目前规范的、标准化的数据比较少,慢病大数据中心的成立,对慢病领域的探索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启动会上成立的慢病大数据中心正是着眼于打通慢病行业大数据,共同建立和完善慢病大数据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慢病也是“4+7” 带量采购的一个重要方向,今年“4+7” 带量采购的扩围,牵动着整个医疗行业的神经。


  王友学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4+7” 带量采购,通过在采购数量、企业付款方式,医保基金周转方面的一系列措施,切实降低了药品价格,“4+7” 带量采购落地后,25种药品平均降价52%,药价最高降幅达96%。


  “4+7” 带量采购最大的优点是通过国家评价药品,在“技术标”完全一样的基础上降低了价格。“过去我们常说双信封,一个‘技术标’,一个‘价格标’。‘技术标’往往就是请专家说这个和那个能不能算到一个层次,有些省市、有些统筹地区招标的价格非常便宜,客观说可能都是一些小药厂。所以有些专家就质疑这是不同质同价,但”4+7“ 带量采购解决了这一问题,做到了同质同价。”


  他指出,如今“4+7” 带量采购正在推向全国,很多非 “4+7”城市纷纷跟进。“下一步国家医保局肯定在‘4+7’原来这些品种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品种,这是全国人民所期望的,这个改革有利于患者,有利于医疗机构,有利于医改事业的发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