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曾刚:进一步支持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IPO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19-09-02 12:52:46
  • 44
  • 66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中证网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9月2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需要从三方面继续支持和引导中小银行,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曾刚表示,监管部门在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一方面,推动中小银行坚守主业、支持本地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持续强化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保证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此次国务院金融委明确“鼓励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银行资本补充如果不能跟上,将较大程度限制银行实体经济服务能力。接下来相关部门将推动三方面工作:一是推动永续债等新型资本补充工具加快发展,此外还需进一步支持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IPO,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来源。

  二是继续加强对中小银行的引导和支持,提供更好的激励政策。中小银行对地方实体经济发展起到很大作用,但目前中小银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未来政策上还需进一步倾斜,包括流动性安排、差异化存款准备金安排等。

  三是监管政策上予以更多倾斜和激励。中小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民企小微、普惠金融、制造业等。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监管部门需要在提高风险容忍度、完善相关制度设施、对一线业务人员尽职免责等方面安排更多激励措施。

  【延伸阅读】

  上半年中小银行净利差回升 信贷调整聚焦实体和消费

  随着2019年上市银行中报的陆续披露,中小银行净利差在上半年整体维持了上行趋势,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大部分上市银行不良率有所下降,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但是,由于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资产荒的困境可能还将持续。在监管严控房地产等领域的信贷投放之后,下半年银行资金投放规模和流向成为了市场较为关注的话题。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中小银行净利差的上行得益于资金成本的控制和信贷结构调整两个方面。大多数银行不仅加大了低成本资金吸收,控制资金成本,同时将大量资金投向零售业务以提升利润。下半年信贷投放很可能逐渐放缓,资金流向房地产按揭贷款的规模会有所控制,实体经济和消费领域更受资金青睐。

  净利差回升

  作为商业银行综合资产负债管理和获得利息收入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净利差一直被业内高度关注。对于银行业而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金融脱媒的影响导致近年银行净利差持续收窄,赚钱效应不断减弱。

  然而,在银行强化内部管理、控制资金成本和调整信贷结构等多种措施下,如今这种情况稍有改善。据上市银行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中小银行净利差在上半年提升明显,国有大行则多数略有下降。

  数据显示,在股份制银行中,招行的净利差上半年末达到了2.58%,同比提升16个BP,居股份制银行首位;平安银行的净利差为2.54%,紧跟其后,同比提升48个BP;光大银行、浙商银行两家银行在上半年末的净利差也超过2%。其中,光大银行净利差提升39个BP,在已公布数据的股份制银行中增速位列第二。

  在城商行和农商行中,天津银行上半年净利差为1.86%,同比提升74个BP,增速在已公布数据的城商行中排名第一。盛京银行、郑州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张家港银行、北京银行、长沙银行等银行的净利差上半年均同比提升超过20个BP。仅无锡银行净利差在上半年有所下滑,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净利差下滑的中小银行。

  相比中小银行,国有大行的净利差在上半年仍有小幅下降。工行上半年净利差为2.13%,同比下降3个BP;建行上半年净利差为2.12%,同比下降8个BP;邮储银行上半年净利差为2.51%,同比下滑14个BP;交行上半年净利差为1.48%,较去年同期1.3%则提升了14个BP,但是其净利差水平较其他大行要低不少。

  “净利差总体反映银行的盈利能力,涉及到资产端和负债端两个方面。”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向记者介绍,国有大行的网点多,优势在负债端;大多数中小银行注重零售业务,其发力点在资产端。

  他告诉记者,如今银行为了提升盈利,也就是“两条腿走路”,即通过增强银行服务揽存和做平台等方式加大低成本资金的吸收,同时布局零售业务提高信贷资金的收益率。

  “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在做零售转型,比较发展的情况可以从净利差的水平和变动情况粗略进行衡量。”该人士认为。

  对于央行近期推出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建行首席财务官许一鸣称,LPR对该行有所影响,但影响比较小。根据测算,今年预计影响建行约1亿元的利息收入,明年影响会相对大一些。

  在他看来,LPR能让央行对于市场的管理由数量型转向价格型,为引导定价下行提供了一些空间。因此,接下来贷款定价会继续往下走。

  “由于存款的付息成本在上升,而贷款成本上升的可能性很小,预计下半年净利差仍然会下降1~2个BP。”许一鸣认为。

  一家股份行高层则向记者表示,银行是能够通过贷款结构调整来降低负面影响的。“如果一家银行贷款中按揭贷款类低风险的信贷占比较大,则影响会大一些。但是,银行能够通过加大一些领域的信贷来平衡。”

  资金去哪?

  由于监管加大了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调控力度,下半年银行信贷资金的规模和去向也被市场高度关注。

  “上半年银行信贷的投放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一季度更快一些。下半年信贷投放节奏会慢一些。”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称,对于房地产按揭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银行将加大总规模控制力度,甚至规模在下半年会有缩减。

  该人士表示,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包括区域信贷资源分配、资金投向领域等方面。对于国内一些贷款不良率较高的区域和坏账集中爆发的区域,信贷资源在规模上肯定是会缩减,将更多资源配置到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在信贷行业上,银行则会有不同的策略和布局。

  许一鸣表示:“随着国家战略的推进,如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的发展,包括内部消费需求推动、技术发展等方面,建行要抓住机会,尽可能地拓展业务和客户。”

  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信银行未来发展将“坚定零售业务转型,重塑公司业务优势”,对于下半年信贷的投放领域,将集中在三个板块——高端制造业、消费金融和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中的一些机会。

  浦发银行副行长王新浩认为,浦发银行已经将支持长三角发展作为推动全行发展的战略支点。该行要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旗舰”,打破区域的壁垒,加大交通基建、绿色环保等领域的信贷资源倾斜。

  “国内消费市场的潜力非常大,信用卡仍然是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业务。该项业务从短期看可能面临一些风险的问题,但是放在一个长期的角度来看,这个领域依然是非常值得投入发展的。”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家银行可能在信贷投放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资金投向大多汇集于实体经济和消费两部分。

  一家国有大行人士表示:“虽然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但是政府出台的逆周期调解政策影响上会更大一些。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两年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银行在金融服务的提供上肯定会配合政策的落地。对于消费来说,市场金融需求一直很大,也是零售业务发展的关键,银行同样不会错过。”(来源:中国经营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