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基金会农业发展项目主任奥斯汀:非洲农业潜力巨大 可成为世界的“饭碗”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19-07-20 04:42:15
  • 点赞
  • 1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奥斯汀表示,中国和非洲的农业合作是双赢的。一方面,非洲亟需技术和资金,以提高粮食产量,实现粮食安全;另一方面,随着世界对粮食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50年将增长60%,各国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开展国际合作的紧迫性也在增加。

  年近九旬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一段英文致辞近日在网上火了。在视频中,袁隆平对前来参加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的非洲嘉宾说,他正致力于对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非常愿意帮助非洲发展杂交水稻,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随着这段视频的发布,“绿色超级稻”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袁隆平在视频中说,超级杂交水稻的目标是在示范田达到每公顷18吨的产量。要知道,非洲当地杂交水稻品种的平均产量仅每公顷2至3吨。“绿色超级稻”若能在非洲“扎根”,将显著提升非洲的粮食生产能力。

  由于看好“绿色超级稻”的潜力,在2008年至2018年期间,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同中国政府共同资助了“绿色超级稻”国际农业科技扶贫项目,在18个非洲和亚洲国家试种、审定和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达612万公顷。

  基于此前的合作成果,盖茨基金会决定继续同中国政府携手合作,在非洲推广中国的水稻种植技术。6月27日,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联盟、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非洲绿色革命联盟等7家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强中非水稻领域南南和三方合作的倡议”。

  6月28日,盖茨基金会农业发展项目主任尼克·奥斯汀在长沙向中国媒体表示,中国的农业发展路径与非洲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为非洲农业转型提供很多宝贵经验。盖茨基金会愿意帮助中国向非洲推广农业技术和发展经验,从而实现非洲粮食的自给自足。

  奥斯汀表示,中国和非洲的农业合作是双赢的。一方面,非洲亟需技术和资金,以提高粮食产量,实现粮食安全;另一方面,随着世界对粮食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50年将增长60%,各国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开展国际合作的紧迫性也在增加。

  “中国面临的资源压力正在增加,这将增加其满足自身食品需求的难度;而非洲有相对更充足的土地和水资源,只要攻克当前的农业瓶颈,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粮食安全,甚至成为世界的‘饭碗’。” 奥斯汀说。

  非洲饥饿水平上升近20%

  联合国7月15日在纽约总部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显示,近年来,全球挨饿人数逐年增多,截至2018年全球面临食物不足困境的人数超过8.216亿,占全球人口总数的近九分之一。

  奥斯汀向表示,“过去三年,粮食不安全的形势有所加剧。去年,全球挨饿人数达到了8.2亿人,这是连续第三年人数上涨。”

  非洲的粮食安全问题尤其严重。上述报告指出,2018年非洲的饥饿水平上升了近20%,营养不良状况十分严重。进入2019年以来,非洲部分地区还遭受了罕见的旱灾。联合国近日警告称,如果国际社会不尽快提供援助,那么夏天结束时,索马里将有200多万男女老少死于饥饿。

  奥斯汀认为,非洲粮食安全形势恶化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受到气候变化冲击;二是受地区冲突影响。

  尽管如此,奥斯汀强调,长期来看,非洲农业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不仅能够养活自己的人口,而且有希望成为世界的“饭碗”。非洲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条件:非洲有大量的未开垦耕地,在全世界的占比达到60%;非洲以热带气候为主,有利于许多作物的生长;非洲还有大量的劳动力,当前的人口约为12亿,其中60%在24岁以下,总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24亿。

  为何非洲无法利用这些“本钱”实现粮食自给自足?“非洲各个国家的资源禀赋是非常不同的,包括劳动力和土地。”奥斯汀指出,很多非洲国家都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有所欠缺,举例来说,非洲耕地灌溉率仅3%,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

  此外,非洲还在化肥使用程度、良种使用率、农业机械化水平等方面有诸多欠账。中国农业大学去年发布的《非洲农业发展潜力及中非农业合作建议报告》显示,非洲平均每公顷土地施用量仅为56.9公斤,而亚洲平均则为246.3公斤;非洲主要粮食作物良种采用率不到40%,而中国基本达到了100%;非洲农业生产仍以人工和畜力为主,机械化程度低。

  盖茨基金会支持改善非洲农业

  “在应对粮食安全挑战方面,盖茨基金会最主要的作用不在于人道援助或者紧急应对,而是要对粮食生产进行长期的结构性改善。我们的目的是帮助非洲利用自己的禀赋提高产量,包括人口、土地和水资源。”奥斯汀说,“我们认为,非洲在农业改善方面拥有大量的机会。”

  据介绍,盖茨基金会最大的投资领域是作物基因改良工程。工作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上游进行投资,通过相对较长期的项目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的能力,并针对农作物进行基础研究,比如,如何让植物从大气中吸取氮气进行固氮,从而减少化肥的使用。

  除了在上游的投资,盖茨基金会也大力支持改良玉米、水稻、木薯等主食作物品种的国际项目。通过培育和交付种子来改善这些品种的性状,并通过杂交育种来加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帮助这些作物抵抗极端天气变化和病虫害侵袭。另外,基金会还在研究如何培育耐高温、高产量的奶牛。

  奥斯汀介绍,在所有这些项目中,盖茨基金会都跟中国建立了合作。他指出,其中,最广为人知的项目还要算“绿色超级稻”项目。该项目自2008年启动以来,已在18个非洲和亚洲国家试种、审定和推广,审定高产、优质、多抗的品种78个,累计推广面积达612万公顷。

  在奥斯汀看来,这个项目的成功之处在于不是简单地把中国的水稻品种引入非洲,而是把中国的优势品种拿到非洲测试,挑选出适合非洲环境的品种,然后让其同非洲本土品种杂交形成二代种。这样培育出来的水稻能够针对非洲的农业条件实现少用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目标,让增产更加具有可持续性。

  中国可为非洲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宣布支持非洲在2030年前基本实现粮食安全,将同非洲一道制定并实施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规划和行动计划。

  在中非合作框架下,中国一直在用自己的发展经验帮助非洲提高粮食自主生产能力和农业技术水平。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在非洲24个国家援建了25个示范中心(农场),将高产优质品种以及我国先进实用的育苗、耕作、植保、施肥、灌溉、收获等配套技术推广到示范中心周边和东道国各重点农区。

  “我们认为中国在非洲建立的农业示范中心非常重要,展现出了中国愿意把自己的农业技术带到非洲的良好意愿。”奥斯汀说,“中国有一些非常有效的农业发展经验和适宜技术,有助于非洲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中国早在1984年就加入了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中国是CGIAR理事会的成员,而且是该组织的一个重要捐助国。”奥斯汀说,“中国将在CGIAR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奥斯汀强调,中国在国际农业合作中已经展现出越来越突出的领导作用。他指出,随着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当选联合国粮农组织新一任总干事,中国将更好地融入全球农业创新的基础设施平台。他还表示,对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署的前景感到兴奋,相信它将在国际农业援助中发挥重要影响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