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清仓中信建投猜想:短期接盘难寻 或酿后续投资
中信证券资讯
2019-06-27 02:55:48
  • 43
  • 120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K图 600030_0

K图 601066_0

  一场备受市场关注的百亿级减持,正在中信证券(600030.SH)与中信建投(601066.SH)身上拉开序幕。

  6月26日当天,中信建投开盘旋即跌停至23.83元/股,截至收盘前后跌停板卖一档位集中了72万手空单集中卖出;诱发这一切的,恰与中信证券即将清仓中信建投市值高达百亿的股份计划有关。

  这一清仓计划也引发市场针对中信证券下一步动作的更多猜测。有业内人士认为,中信证券的清仓计划属于财务性减持,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不排除中信证券此举是为新的证券类资产投资进行铺垫。

  事实上,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两家头部券商渊源颇深,其曾在投行等多个业务板块展开激烈竞争,而此次清仓式减持的发生,将会对两家券商的关系带来何种影响,市场正在拭目观望。

  缘何退出建投

  对于持有了长达14年之久的中信建投股权,中信证券这一次选择了“清仓”。

  据中信建投6月25日晚公告称,中信证券拟清仓其所持有5.58%的中信建投股票,规模达4.27亿股。

  按照中信证券的减持计划,其将自公告披露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或自公告披露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进行减持。

  按照中信建投6月25日的收盘价26.48元/股计算,上述中信证券拟减持的市值约为113.07亿元,但由于上述消息一经发出,中信建投次日的跌停直接将该部分市值跌至101.75亿元,缩水达11.32亿元。

  虽然如此,但中信建投仍被市场认为存在明显的高估。

  交易所信息显示,中信建投滚动市盈率为50.8倍,市净率高达4.12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和港股的5.85元/股价格相比,目前中信建投A股价格仍然高出4倍以上。

  事实上,此前围绕中信建投股价过高的“做空报告”也有出现,今年3月初,华泰证券曾对中信建投给出卖出评级,彼时中信建投曾创出31.86元的历史高位。

  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中信证券此次清仓规模较大,考虑到对中信建投股价带来的冲击以及仍然存在的高估状态,短时间内中信证券的此次减持难以完成。

  “按照这样一个市场减持预期和中信建投股价的高估,不排除中信证券这部分市值会跌破百亿规模。”一位接近中信建投的非银金融分析师表示,“这个过程中中信证券可能也很难以竞价或大宗交易等方式对股票进行转出,除非中信建投股价回归稳定。”

  “中信建投主要是国资持有,但国资不太可能在这个价格上成为中信证券的接盘方,因为高估的股价很难规避国资流失的监管。”一位接近中信建投的投行人士也表示,“而且这个时候如果有大笔资金投资中信建投,在香港市场低价拿票反而是更好的选择。”

  事实上,中信证券已在中信建投的持股上获利颇丰。早年中信证券参与中信建投重组时获取其60%股份的购入成本为16.2亿元。

  若不考虑中信建投上市前转让的部分,仅该笔待减持股票的增值就让中信证券在长达14年的持股周期中获利颇丰。

  “中信建投作为次新券商股股价的确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问题,这时候减持是划算的。”上述非银金融分析师表示。

  参股者的竞争

  如今选择清仓的中信证券,曾是中信建投的控股股东。

  2010年,中信证券为解决“参一控一”的监管要求,曾将其所持有53%的中信建投股份转让给北京国资和世纪金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虽然中信建投证券控股权看似与中信集团脱钩,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中信建投内部的组织、人事、党建等方面管理权仍然由中信集团所掌控。

  2014年,中信证券酝酿“单飞”计划后,坊间曾传闻中信集团欲接回中信建投证券股份,但单飞计划因次年股市大跌打断,中信集团迎回中信建投一事也再无下文。

  去年6月20日,中信建投成功登陆上交所,而北京国资和汇金公司分别对其持股为35.11%和31.21%,但信息披露显示公司为无实控人状态,中信证券“抽身”后,中信建投证券超过5%以上大股东也仅剩北京国资与汇金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两家券商近年来在投行市场中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导致债券承销等业务行业费率直线下跌,业内对此现象一直颇有微词。

  “两家头部券商互相盯着对手报项目,有时候完全不考虑费率,就是为了不让对手把规模拿到,这种现象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透露。

  据记者此前独家获悉,中证协对2018年承销业务排名的内部排名公示中,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两家券商处于伯仲之间,分别在多个领域斩获承销家数或金额的第一名或第二名。

  “规模竞赛带来的恶性竞争主要集中在头部券商之间,尤其是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之间,这也大幅拉低了行业的债券承销价格。”华中一家券商债承人士坦言,“大券商为了冲规模排名不遗余力,但很多中小券商的报价优势也将不复存在了。”

  “一方面中信证券要跟中信建投竞争,另一方面中信证券还持有中信建投,虽然股权比例不高,但这种利益冲突是明显存在的。”一位接近中信证券人士强调,“比如中信证券发力在投行领域领先了中信建投,那么对于这部分投资则是不利的,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公司治理。”

  酝酿后续投资?

  有业内人士猜测,中信证券清仓中信建投与其对广州证券发起收购需要满足证券业“参一控一”要求有关。

  根据目前证券公司的“参一控一”要求,同一实控人最多参股的证券公司不得超过2家,其中控股不得超过1家。

  但上述接近中信证券人士却否认了这种可能性。

  “对广州证券的收购,按既定方案是将广州证券定位为中信在的经纪业务区域子公司,就像今天的中信山东、中信浙江一样,当年这些公司的前身也分别是青岛万通证券和金通证券,但在收购整合后都进行了业务剥离和梳理。”上述接近中信证券人士表示。

  “在解决掉同业竞争的情况下,是可以豁免参一控一限制的,这也是中信收购广州证券必须进行业务调整的原因。”上述接近中信证券人士表示,“所以对广州证券的收购也并不妨碍继续持有中信建投,此次卖掉建投的原因应该还是跟公司战略投资和经营上的选择有关。”

  有接近中信证券人士认为,中信证券清仓中信建投的目标不止于财务变现。

  “如果只是财务层面的减持,完全可以逐渐开展,因为这么一大笔减持集中在3个月到6个月时间进行,本身就能预料到对股价的冲击,如此突然出现的清仓可能不止是财务层面的考虑。”一位接近中信证券的投行人士分析指出。

  在该人士看来,若中信证券退出对中信建投的参股,后续在“参一控一”框架内可再对一家券商进行投资,而此次全资退出中信建投背后不排除有这一考量。

  “对中信建投的长期投资目前看来是划算的,但目前中信建投已经成功上市,股价也适合退出了,而按照参一控一要求,中信证券还能再多参股一家券商,这有可能成为中信证券从中信建投中全身而退的原因。”上述接近中信证券的投行人士表示,“不排除未来中信证券会在行业内选择一家券商进行财务或战略投资。”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