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失去“超国民待遇” “4+7”等政策倒逼创新和营销改革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19-04-18 19:00:32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跨国药企在中国要迎来真正的“专利悬崖”了吗?

  “4+7”带量采购等医药政策震动的不止是医药股和本土药企,余波频及在华的跨国巨头们。

  4月18日,安永发布《中国医药改革背景下,跨国药企的战略应对》,报告指出跨国药企在目前政策背景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鼓励创新、规范行业行为、提升质量和控费等一系列医药政策出台,过专利期原研药长期在中国保持高溢价的时代终结。

  政策施压

  2018年12月6日,第一轮“4+7带量采购”结果一公布,A股和港股医药板块当天整体市值蒸发将近2000亿。

  政府降价、控费的决心坚定,药品降价趋势不可逆。带量采购影响11个城市药价之外,进一步将辐射全国,形成价格联动。政府期望实现仿制药对过专利期原研药的替代。未来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市场份额将迅速提升,加速进口替代,跨国药企因此受到冲击,面临量价抉择。

  跨国药企的过专利期原研药长期以来在中国保持高溢价,其销售占到公司在华销售的80%-90%。随着包括鼓励创新、规范行业行为、提升质量、控费等一系列医药政策的出台,特别是一致性评价的执行,仿制药将更多地替代过专利期原研药,在中国,过专利期原研药将回归正常生命曲线,未来只有创新药才有溢价空间。跨国药企切实地感受到了压力,依靠过专利期原研药的时代结束了。

  跨国药企面临的挑战包括过专利期原研药将更快进入成本竞争领域、创新药管道跟不上政策周期、专业推广能力要求提高、内部运营效率要求提高等,但同时有挑战也有机会。

  2015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跨国药企无法忽视之,只能积极面对。

  2018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约为1.25 万亿美元,预计至2023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将超过1.50万亿美元。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2018年占全球市场40%。2018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约为137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11.37%,预计至2023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1400- 1700亿美元。

  2014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市场的复合增长率约为8%,高于全球6.3%的增长水平。由于医保资金面临较大的支付压力,政府出台一系列医保控费政策,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市场增速会保持在3%- 6%左右,与全球水平持平。

  真正的“专利悬崖”

  由于过去中国药监准入的滞后,跨国药企无法及时将创新药引入国内,一众外资药企在中国享受了“超国民待遇”,过专利期原研药始终维持了高溢价。

  中国市场整体上过专利期原研药占比超80%甚至更高,而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调控,未来创新药占比将逐渐上升,过专利期原研药的占比将呈现下降趋势。

  跨国药企过专利期原研药的销售额占比基本上达到80%,对于以普药为主的跨国药企,过专利期原研药占比更高,甚至达到90%以上。

  以辉瑞制药为例,2000年在中国上市的立普妥,虽然早已过了专利期,但2018年在华销售额依然高达100亿,超过辉瑞在中国销售额的三分之一,这种现象在欧美市场是难以想象的。

  政策频出鼓励创新,提升质量和控费。对于跨国药企而言,过专利期原研药未来不再享受高销量和高利润,将回归药品的正常周期曲线,与欧美市场一样出现“专利悬崖”。

  2015-2017年中国医药政策频出,进入2018年,各项政策加速落地,行业的走向和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朗。 按照目标将这些政策归为三大类:1)鼓励创新;2)规范行业行为,提升质量;3)控费。

  一方面,对于国内药企来说,可通过购买国内外医药研发机构的研发资产,或自建团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改变目前创新研发水平不高的局面,逐步提升国家本土新药研发的整体水平。但由于目前国内医药研发能力还是相对较弱,创新药在一定时期内还是以跨国药企加快引入新药为主。

  另一方面,促使原研药厂家进入成本竞争模式:过去药企的营销能力是关键竞争要素,通过产品营销、学术推广等方式提升销售额,扩大市场份额。未来要比的是运营效率,成本在竞争中的价值强化,药企通过提升内部运营效率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承受降价压力。

  挑战和机遇

  报告显示,在华跨国药企目前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挑战:

  过专利期原研药将更快进入成本竞争领域。目前已经有60个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在华跨国药企销售额的80%或以上(以普药为主的跨国药企高达90%以上)的过专利期原研药或面临被替代,或面临降价的趋势。

  跨国药企的创新药管道跟不上政策周期。由于跨国药企的研发都在其总部,研发周期较长,时间计划无法与中国政府相关政策出台时间相匹配,可能错过创新药政策红利。

  专业推广能力要求提高。随着政府一系列有利于创新药上市的政策出台,国内医药市场会迎来跨国药企创新药扎堆上市的情形,因此跨国药企需要快速提升相关推广能力或采取外部招聘。

  营销效率需提高。在政府控费的大背景下,药企的议价空间也会被压缩,最终都会采取“以价换市场”,这时就需要提高公司的营销效率,降低内部运营成本。

  对于跨国药企而言,挑战中也蕴藏着潜在的商业机会。除了加快步伐将自己的创新药引入国内外,跨国药企还可以提高其创新药的可及性以加速医保准入谈判。跨国药企可以将国内三四五线城市及乡县视为其未来拓展的重要市场。

  安永大中华区医药行业合伙人吴晓颖表示:“在中国的跨国药企已经意识医改带来的挑战和机会,并根据政策背景进行了战略调整,同时相应地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转型举措,如研发创新转型、成熟药资产剥离、营销模式转型和‘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型等。”

  几乎所有的跨国药企都在探索这一转型理念,但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看不到财务回报。

  成熟药资产剥离上,目前有两种方式:一是将资产分类在全球进行架构重组;二是通过资产的商业转让,剥离商业风险。

  吴晓颖补充:“我们预计第二轮带量采购将于2019年二季度启动,政府医改的信号非常清晰。未来中国医药市场将呈现以下四个特征,即跨国药企主导创新药品市场;国内大药企主导仿制药市场并逐步进入创新药市场;行业集中度高,前后端渗透,强者恒强;形成规范运作的行业新生态。”

  安永大中华区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王海瑛表示:“对于跨国药企而言,虽然过专利期原研药不再享有‘超国民待遇’,但医改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创新政策为跨国药企丰富的创新产品线打开了更为广阔的中国市场。跨国药企同时需注意战略转型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做好充分应对的准备。另一方面,中国药企也可以了解或借鉴在中国的跨国公司的战略举措,以更好地在这波行业变革中处于竞争优势。”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