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不易,传百威赴港上市还债
财华社
2019-02-14 11:16:16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做自己”不易,传百威赴港上市还债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农历新年期间,相信大家没少被百威的新春广告刷屏。一句“敬真我”,道出了我行我素的潇洒和态度,但同时,似乎也是对自己在过去这一年,许多个不言而喻时刻所受委屈的无奈宽慰。

拥有600多年酿造传统的百威英博(BUD-US)是全球啤酒销量最高的企业,旗下经营的500多个啤酒品牌包括旗舰百威啤酒、科罗娜啤酒、贝克啤酒、哈尔滨啤酒等。

这家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啤酒界龙头企业,业务遍布各大洲,但这仍阻挡不了其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2016年10月,百威英博完成了以1138.1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二大啤酒酿制企业南非米勒(SABMiller)的交易——被誉为可载入史册的巨资并购案例。

收购通过现金支付和换股的方式进行,而根据百威英博2017年年报,收购南非米勒所用的净现金为651.66亿美元,相当于2016年末股东应占股本的91.3%。

收购南非米勒后,百威很缺钱

收购体量庞大的南非米勒后,百威英博应该是有所得的。该公司预计,协同效应每年可带来32亿美元的税前收益,这相当于2017年税前盈利的28.9%。

然而,代价不容忽视。合并后,百威英博的杠杆比率(资产与股东权益之比)大幅攀升,截至2018年6月30日,资产与股本之比由2015年的319.5%升至346.5%,净债务进一步增至1088亿美元。

“做自己”不易,传百威赴港上市还债

削减股息,祈求降杠杆

与南非米勒的并购,多少折射出这家百年巨型酒企的左右为难。不收购吧,面对同行竞争、利润率的节节败退,是无法逾越拥挤瓶颈的无奈。折腾吧,是再也不能“释放真我”的负债累累。

“做自己”不易,传百威赴港上市还债

所以,百威英博决定削减股息。该公司预计2018年每股派息1.80欧元,比上一年降了一半,预期每年可多出40亿美元偿还债务,以加快去杠杆的进程。然而,单是2018年上半年,净债务就较2017年末增加了44亿美元。降股息带来的资金增量实在是杯水车薪。

百威英博的去杠杆目标是将净债务与EBITDA(扣除息税、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之比降至2倍。我们从该公司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的12个月EBITDA与期末净债务计算得出,当前这一比率高达4.99倍。

评级机构穆迪似乎也对其财务状况不甚乐观,将该公司的信用评级由A3降至Baa1,这无疑雪上加霜。

“做自己”不易,传百威赴港上市还债

股东对于百威英博的进取扩张并不卖账,尤其以削减股息为代价,该股股价于2018年大幅下滑。不过,在2019年初,股价又大幅回升,原因与百威英博分拆亚太区业务上市的传闻有关。也许,这一交易真能挽回股东的心,毕竟这是最快捷的套现办法。

“做自己”不易,传百威赴港上市还债

传百威英博赴港上市

彭博引用消息人士报道,百威英博已委派了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分拆亚太区业务上市,上市地点可能选在香港,具体发行规模和时间未定,取决于市况。报道指其亚太区业务的估值约为700亿美元,百威英博可能通过这次分拆筹资50亿美元。然而,有分析师认为700亿估值过高。

亚太区包括澳大利亚、中国、印度、韩国和越南地区市场,其中中国是最重要的市场。百威英博在亚太区经营的主要品牌包括:百威、科罗娜、时代、福佳白、乐飞、哈尔滨、雪津啤酒等等。

2018年前九个月,亚太区的销量增长2.1%,至854万千升,占百威英博总销量的20.1%;期内收入同比增长2.1%,占总收入的16.5%;正常化(即扣除一次性款项后)EBITDA同比增长13.8%,占总额的15.5%。

“做自己”不易,传百威赴港上市还债

除了融资之外,百威英博也可能希望通过在香港上市,巩固旗下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和竞争优势。在中国,百威英博面对的竞争十分激烈。

2017年,中国的啤酒销量同比下降0.7%,至4401万千升。

中国市场的龙头大哥华润啤酒(00291-HK)2017年销量同比增长0.9%,至1182万千升,占全国销量的26.9%。该公司没有披露产量,销量与产能之比为53.6%。

中国历史悠久的上市啤酒企业青岛啤酒(00168-HK),2017年销量同比增长0.6%,至797万千升(包括海外销量),产量为756万千升。产能利用率为71.5%。

百威英博亚太区分部2017年销量同比增长10.9%,至1020万千升,销量与产能之比为61.2%。

从销量增长和产能使用数据可以看出,市场需求并不殷切,扩张动能不大,而且各企业都拥有非常充裕的生产能力,能够立即为抢占市场作出反应。品牌效应和营销成了海内外各大品牌抢占山头的重要战略,百威英博也许希望藉由上市之机,顺便推广一下品牌。

然而,从其中国同行的市值来看,百威英博亚太区业务700亿美元的估值显得高不可攀。

按其现价和2017年全年收入计算,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的市销率分别为2.8倍和1.5倍。即使按照华润啤酒比同行还要高的市销率计,百威英博的亚太区业务的估值也只有221.39亿美元。要知道,华润啤酒是中国啤酒销量最高的企业,市场给予其较高估值无可厚非。百威英博在中国能否获得同样的认受性,只能在资本市场一较高下。

“做自己”不易,传百威赴港上市还债

百威一直鼓励中国消费者“做自己”。但愿这家百年酒企能早日实现财务自由,“做自己”。

作者:毛婷

编辑:黎璐璐

(来源:财华社的财富号 2019-02-14 11:03)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