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万亿!央行本周公开市场净投放创历史新高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19-01-18 10:21:49
  • 点赞
  • 31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1月18日,央行公开市场将进行100亿元7天期、1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今日无逆回购到期。


  昨日,央行单日开展4000亿元逆回购。本周,央行已经连续5天通过逆回购向市场投放资金,累计规模达到1.26万亿元,其中还叠加了15日的降准。


  因本周累计有1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本周实现净投放11600亿元,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创历史新高。若考虑MLF的口径,因周二有3900亿元MLF到期,本周累计净投放7700亿元。


  连续逆回购操作的影响开始显现,资金面重回宽松,17日代表性的7天期回购利率DR007再度跌至2.55%以下,与央行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形成倒挂。截至目前,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上(存款类机构),7天期DR007报2.54%,跌7个基点;隔夜品种DR001下跌3个基点,报2.25%;14天期DR014最新报2.41%,下跌4个基点。


  从历年规律看,1月份是税收大月。本周则处于1月份税收高峰期,税款集中清缴入库由此造成的流动性回笼效应较为明显。另外,本周还有3900亿元MLF和110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国债发行缴款也会耗用一部分流动性。


  往后看,税期因素的影响有望逐渐减弱,但进入1月下旬,春节前现金投放的压力将开始增加,地方债发行提前启动也会推高财政库款,流动性管理仍面临一定的压力。不过,央行对此已有前瞻安排。央行已预告,将在1月中下旬实施TMLF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预计这两项将投放资金5000亿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以来,央行多次开展逆回购操作,均搭配使用7天和28天期品种,且28天期交易量占比逐渐超过了7天期,目前28天期逆回购已可跨春节,有助于满足部分机构对跨节流动性支持。随着春节临近,央行可能还会重启14天逆回购操作。


  从效果来说,这种安排符合央行行长易纲此前对“稳健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中关于“度”的解释。近期从商业银行反馈回来的信息也显示,今年开年以来整体资金面也较去年更为宽松。这意味着,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来讲,央行到金融机构这一段已经打通,未来政策整体的效果要显现出来,则要看金融机构到实体经济这一段能否有效传导下去了。


  去年12月份新增信贷规模达到1.08万亿元,显示这种传导的效果已经在逐渐显现。但也有一些细节值得关注,比如当月票据融资规模依然比较高,这显示银行整体的风险偏好依然比较小,同时市场有效的信贷需求也难言充裕。从上海票据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来看,今年以来电子票据的开立量和贴现量都在大幅上升,这与以往多次逆周期调节初始阶段的情况极为相似:由于整体的资金环境宽裕,外加银行开年的信贷额度宽松,信贷供求两方面都有动力去做大票据业务。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一旦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中贷款的增量开始上升,并开始挤压票据融资的规模之时,往往就是整个实体经济从低谷中走出来的信号。其逻辑也很简单,因为贷款利率不仅价格比票据融资要高,而且其办理程序也较票据融资更为繁琐。相比较开立被称为“软贷款”的银行承兑汇票,银行在发放“硬”贷款的时候更加看重企业的净资本回报率是否能够持续。从宏观的角度这就意味着,一旦企业部门的净资本回报率回稳,那么其对内对外融资渠道将更为通畅,经济整体的回暖趋势就将得以持续向前。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从货币环境转向宽松到企业盈利能力回稳,这个过程仍然需要时间。


  今年唯一有可能存在的例外情况,是资管新规在各个金融子行业的进一步落地,会不会继续与整个宏观周期产生摩擦效应。从过去几年的市场情况看,资管市场是除信贷和债券之外,企业部门从金融市场获得融资的另外一个主要渠道。目前的问题是,资管市场过去几年的无序发展已经触及金融稳定这条底线,尽管资管新规的落地实施目标是在于规范市场,但这个过程不可避免会影响到一些以往能够走通的企业融资渠道。如何统筹考虑宏观经济的形势变化,平衡好促发展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监管部门在政策制定中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