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专家观点碰撞:政策频出,K12教培市场路在何方?
传习邦
2019-01-14 21:03:19
  • 点赞
  • 1
  •   ♥  收藏
  • A
    分享到:

背景

治理教育培训机构,是2018年教育的核心议题之一。

2018,注定成为K12教育培训行业最纠结的一年。一方面,在“寒冬之际”,刚需与稳定的现金流,教育行业逆周期成长为最好的投资领域,另一方面,一波又一波的监管政策出台,让教育行业倍感焦虑。

政策密集出台。除了一直紧锣密鼓的K12专项治理如火如荼地开展之外,K12在线教育的师资纳入监管,大语文的业务范围需要严格界定。

临近岁末,两个最新政策再次引起关注: 12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12月29日教育部等9个部门印发中小学减负三十条:严控书面作业总量。

培训机构如何执行这些政策?战略和战术上如何调整?行业未来的趋势如何?

本次活动于2019年1月10日由无界加速、拼图资本、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联合举办,传习邦联合创始人、总编辑宋繁银先生作为特邀嘉宾,与6位政策、法律、资本、行业方面的代表展开了圆桌论坛,共同探讨未来K12教育培训领域发展方向,现场到了100余名来自教育、投资及媒体领域的受众。

参会嘉宾:

【政策专家】马学雷,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民办教育分会副会长,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

【行业代表】张健生,环球优学,联合创始人

【资本代表】王磊,拼图资本创始合伙人,无界加速联合创始人

【法律专家】李春光,上海行初教育服务机构创始人,上海行仕律师事务所首席业务顾问

【行业专家】宋繁银,教育媒体传习邦创始人,《南方都市报》联合创始人

 

以下为本次活动核心观点回顾:

王磊:k12培训市场是教育行业各细分赛道里市场规模最大的领域,是万亿级的市场,并且每年还保持斜率很高的增速。2015年到2018年上半年整个市场处于非理性的阶段,市场估值有泡沫,由于政策挤压及宏观经济影响,目前市场的估值回归理性。还有一个特点是更多的资金开始集中于头部项目,而中小型机构融资相比前几年更困难,两极分化趋势明显。首先请嘉宾分享一下K12教育培训领域的政策导向。

马学雷:大家都能看到政策频出,但不要陷入单一的政策之中,希望大家能站得更高看的更远。立足中小学的政策,整个国家的政策、经济形势也建议大家更多关注。

学校教育目前来看还是伴随影子教育,小学和初中的政策关键词:减负,有个更宏观的描述是均衡;高中的关键词:普及;幼教的关键词:普惠;希望以后能摆脱影子教育。

中小学减负是以均衡为基础的;而从整个产业我们可以看到20年一个迭代这样的规律,1980年-2000年可以说是游击队阶段。而从2000年开始,公司化、资本化的公司出现,又过了20年;我认为这种既往的模式已经到头了,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掐尖式的模式很难维继。对于我们民办教育人来讲如何能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提供更均衡更长远的产品是关键,经济、城市化红利、人口红利等各方面的外在条件都在变化,教育也需要调整。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要摒弃固有思维,参照未来的宏观大环境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创新。

张建生:马会长在说的过程使我想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年我们缺乏高瞻远瞩的去研究国家政策,都是政策出台后第一时间想着如何对企业做出调整去适应政策。但我对于政策产生的影响没有这么悲观,国家高考政策下,学科类培训需求依然会很旺盛;减负后学生面对的竞争环境没有变,存在竞争就有诉求,做好自己的产品服务并且及时做出调整,以不变应万变。

李春光:我之前写过一篇教培文章已经突破426万阅读量;从政策导向来看K12培训会走向非应试化、非知识化;减负30条导向很明确,校外培训不应该成为第二学校,不应该取代学校教育,向非应试非知识的方向转型。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我认为如果大家都看好的市场一定存在危机,大家都看好的时候就应该离场了,而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我认为幼教、包括K12培训都是存在很多机会的;

K12教育培训机构的方向值得思考,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客户服务,政策指向非常明确,学校课后的服务完全可以让渡给培训机构来做。2,教育综合体,这次政策给培训机构设置的门槛更高,迫使小散离场,三四线城市给教育综合体更大的市场空间,值得关注。3.师资的严格要求,严禁公办、民办在校教师从事培训。4.体量较大的机构机会更多。另外我建议教育行业也应该建立行业智库,为民办教育行业集中发声。

宋繁银:我们看到2018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发布了减负30条的政策,但减负根本不是新东西,这个概念在很多年前就已提出,但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效应,实际上减负也是很难减掉的。"减负30条"这个政策最重要的我认为是研究主管部门的思路,第一次给了校外培训机构一个主体性的作用,减负有四个主体1.学校2.校外培训机构3.家庭4.政府,所以我认为本次规范是通过增加门槛的形式给大家规范性指导,合规要求更高,从而获得一个合法性的身份,对于行业发展来讲也是一个规范化发展的好的契机。对于目前已经在行业内的机构来说是利好。

王磊:那么近期引起大家非常多关注的另外一条政策是禁止有害app进校的政策,这个政策会涉及在线及to b的教育机构,请几位嘉宾分享一下关于app的这条政策你们是怎么判断的?

马学雷:禁止有害app进校,政策制定者的确是越来越强势,学校教育必须管理好,控制好,稳定和安全是首要考虑,对app进校会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从to b来看如果要能进校确实需要更多的投入,包括政府关系过硬、产品更要做好。要想依靠传统的模式,就需要按照其中的游戏规则来进行;整个学校就像一个工厂,老师是流水线,这种模式已经存在几百年了,要想依附这种模式就要充分融合。

张建生:进校app竞争激烈,我认为是好事,国家发布相应政策后同样也在从这些产品中排查优质的产品。客户有需求就是有价值的。国家的政策导向非常好,要规范。未来很有可能只有这些有价值的、规范性和稳定性较好的app才能生存下来并得到学校的认可。整顿治理规范、而不是取缔消灭或铲除,对于我们想规范做事的人是利好,我还是乐观的。

李春光:进校app不是新问题,只是我们把过去没有公开的公开化了,真正面临的问题是我们作为机构如果有能力去进行开发,或者已经有比较完善的app,如何合法合规的进校才是目前的问题。其实我建议教育培训机构能够联合起来,通过正当的程序去集体发声应该作为一种常态。

宋繁银:全国户籍人口中有8亿人是与K12有关的,但主管部门权力与其地位存在不对等的情况。所以减负也好、app也好,主管部门也在行动之中,但对to c端的机构来讲执行起来难度还是很大的,家长的需要是刚需。

王磊:关于政策治理划了学科类培训监管红线,那么对于素质类培训是否是机会?

马学雷:素质类培训领域还需要继续努力,政府提了这么多年素质教育,老百姓也有需求,但从某些方面来看素质教育领域在对于机会的敏感性和行动力上可能做得不如其他领域。比如之前有些部位提出研学旅行,旅游部门迅速推出了相应标准,旅游公司迅速推出了相应的路线课程,但我们做教育的可能落后了。所以还是要回归到行业的创新。

张建生:素质培训与学科培训通常看是割裂的,但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我最近看了一圈京津冀的素质教育情况,三四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的需求在缩短差距,我认为80后家长需求强烈。但素质教育现在整体的经营状况普遍相对不好,需要更多创新,寻求平衡。

李春光:未来的方向应试教育是被打压的重点,虽然中考、高考无法被取消,但是我认为从大方向来看是既定的。另外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的功能会被降低和削弱,所以各位需要未雨绸缪,加大对如素质教育类的其他领域的关注度。目前素质教育产品的丰富度是严重不足的,用户思维很重要。

宋繁银:把素质教育和学科教育对立起来是非常错误的,对于知识的分层掌握才是重点,我们目前谈论的素质教育通常局限在琴棋书画,但逻辑思维及知识普及也是同样重要的。

王磊:最后请给大家一句话的建议。

马学雷:强调创新,挖掘新的模式、新的方向、新的内容。

张建生:广积粮(保障现金流)、高筑墙(建立壁垒)、不称王。

李春光:目前的政策我们大家应该去拥护,督促执法部门严格执法,避免选择执法带来的剧场效应。

宋繁银:我们正处在一场学习革命的起始点,只要能围绕客户需求做创新,一定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第一组圆桌论坛结束后,由无界加速CEO赵伟作为主持人邀请了在场的拼图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磊、立思辰集团天使基金负责人周丹丹、天弘基金执行总经理高航进行以教育资本为主题的第二组讨论:

赵伟:2018年政策监管频繁出台,很多教育类企业排队上市,已上市的企业也有很多股价出现大幅波动,请问如何看待教育企业上市,资本对教育企业起到什么作用?

王磊:教育机构上市是不可逆的潮流,任何行业都会经历产业化的阶段,教育知识最后进入产业化的行业之一,所以从2016年开始这种状况逐步演进。只是从政策上来看对于学历制的教育机构上市并不鼓励,学前的幼儿园已经明确不能上市,中小学至少也是不被鼓励的。但对于培训机构来讲我认为没有障碍,首先可以选择成为营利性的机构,在规范的前提下走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是没有问题的。而上市后会通过资本市场的助推去做收购并购整合,助力企业的快速发展。

周丹丹:对于CEO来讲上市前是企业家或者实业家,而上市后多了资本家这样一个身份。这也跟CEO想要的生活方式有关,比如日本,欧洲也有很多百年老店是选择不上市的,但上市后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通过这一轮投行和中介机构的教育,我相信很多CEO也是很明确的了解上市的好处的。包括员工的激励、创投资金的退出、还有放大的效应。我个人认为对于教育行业情怀是标配,但还是要积极的拥抱资本。

高航:去年我们看到更多的教育类公司选择在港股和美股上市,主要原因之一是A股上市的合规成本要远远高于海外市场。另外一个原因是前期在港股上市的标杆类企业在市场上表现很好,这也导致很多教育公司创业者判断教育板块会是个牛市,所以2018年上半年递表的公司非常多,通常是在民促法送审稿发布之前递表的。另外这些学校集团之前都是在闭门做自己的业务,引入优质资方帮助他们去做协同性整合把产业链拉长,进行横向纵向的产业收购也需要以上市作为产业资本退出的通道,这也是去年上市企业较多的原因之一。

赵伟:从投资人角度如何看待K12教育的线上化、AI化趋势?

王磊:在教育领域线上化已经成为标配,各细分领域都与互联网有结合。我们现在再谈的在线教育更多是纯在线的商业模式,其实也有很多已经跑出来的得到市场认可的机构。这些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平和效率的问题,但在商业的逻辑上有待进一步改进,比如获客成本居高不下,这就是为什么纯在线一对一的机构没有盈利原因。但是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这代表着一种趋势,在线的使用习惯、付费习惯已经生成,这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在用户体验、商业逻辑上还有很多需要打磨的地方,如何降低获客成本,使获客成本不单一化这是在线机构需要面对的问题。

周丹丹:2019年到2020年应该是投资机构效率提升的年份,从做投资的角度来看,可投资的标的很多,从我个人来看今年会更多关注在二级市场。对于在线教育的企业首先要苦练内功,因为通过资金量或者上规模获得投资的可能性是在降低的,从资金链的角度来看。另外从保守的角度上来讲可能会更倾向于稳定性高的企业。

高航:我非常看好在线教育,这跟国家在着力推动的5G通讯基建也高度相关,整个在线体系的建设和商业模式都会有不可思议的改变。未来我认为相比流量来看,留存量是更重要的,比如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自适应学习相关的学习场景是非常有可能在未来大量应用的,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师资问题,线上线下的融合会进一步加深,这样留存率和客单价都会变得更高。

(来源:传习邦的财富号 2019-01-14 16:59)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