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不是真正的新能源汽车?院士称2025年电动车进入关键拐点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19-01-13 14:15:11
  • 点赞
  • 1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干群芳

  “我们把新能源汽车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电动汽车,但不是真正的新能源汽车;到了第二阶段,新能源电动汽车就是真正的新能源汽车;到了第三个阶段就是新能源智能化电动汽车,就是我们最终的全方位革命的完成阶段。”2019年1月12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就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进行了展望。


  他表示,面向2025年,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电动化技术都会全方位成熟;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电动车都将在2020年到2025年达到性价比的拐点。“这两个是天然的绝配组合,智能化也会突飞猛进,所以2025年左右是全方位突破的关键转折点。”欧阳明高说道。


  对于电动化技术的发展,欧阳明高称,在纯电动技术领域,到2025年纯电动汽车性价比会实现大突破,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计算燃油汽车的价格和全生命周期的费用,燃油车和电动汽车将会持平,另外最严格的排放法规即将实施,燃油机的成本将会上升,拐点即将到来。


  在混合动力技术领域,欧阳明高特别提出,纯电插电混合动力在城区短途用电,高速、长途用油,根据中国的乘用车出行特征,可以省油80%以上,是中国优势的技术路线。此外,在燃料电池领域,欧阳明高认为2025年到2030年会有新一代的氢能技术的出现,燃料电池技术将会成熟,推广累计将会达到五到十万辆,标志性的车型是燃料电池的大型SUV。预计今后五到十年,中国燃料电池的国际地位有可能与中国锂离子电池水平相当。


  多方资料显示,无论是电动汽车销量还是电动汽车技术,我国电动汽车产业都拥有较为清晰的规划。更重要的是,电动汽车对于能源产业还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预测,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是八千万到一亿辆,大家共同认为所有的销量指标都会提前到达,也就是说2025年,保有量就会达到五千万到八千万,这是极有可能的,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为能源革命做好准备。”欧阳明高称。


  电动汽车已对能源结构带来重要变革。国际能源署署长高级顾问杨雷在论坛上介绍道,2017年电力占全球终端能源比例由2000年14%增长至19%,预测到2040年将增长至25%。能源结构转变呈现出几大特点:一是主要是来自于发展中国家;二是主要是由新能源和天然气来满足;三是在终端用户的比例上,工业用户占比减至1/3左右,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用户,将给能源的整个结构带来深刻的变化。


  对于电动汽车的增长,杨雷表示,目前如果把中国二轮电动车、慢速电动车、三轮车都算上,电动车也只占总用电需求的0.5%,而这一数字正呈快速增加态势。如果全球电力的需求根据IEA的预测2040年达到3.55万太瓦时,电动汽车的用电按照乐观估计将会超过4千万太瓦时,这个比例超过了10%。而如果在用户中有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用户以后,它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


  杨雷说道,到2030年中国可能有将近1亿辆电动车,“如果1亿万辆电动车同时充电,不管是快充还是慢充,平均一下如果他们在极端情况下同时充电,将会带来超过10亿千瓦级的负荷,而中国现在整个装机容量也不到20亿千瓦,这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挑战”。杨雷表示,电动汽车的增加就必然的要求电力系统与之相匹配的有相应的变化,例如动态的电价体系、智能充电技术的商业化等等。


  欧阳明高称,根据能源局的规划,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比例为50%,新能源也是50%,电动汽车上的电池将是50亿度,再加上储能电池,可以达到100亿度以上,中国每天消费的电也就是140亿度,电池电量就可以供应中国用电。“这将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也将带来几万亿到十几万亿的产业。”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表示,这几年充电桩、动力电池等电动汽车配套的基础和产业,包括在技术方面已经全面铺开,充换电服务和储能网络初现雏形,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快速发展,逐步成为能源行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他指出,目前该领域仍存在基础不牢固,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技术水平偏低等问题。


  “我们目前叫电动车革命,即将发生的是新能源革命和人工智能革命。”欧阳明高认为,在整车智能化方面,现在更多是在谈驾驶智能化,共享出行,其实还有能源的智能化。“能源互联网和车网的共享,如果从驾驶共享的角度看,车辆总数会降低,但是从能源共享的角度,家家都应该有电动汽车,在家里晚上充电,白天卖电,来赚取差价,这样所有车辆的总量不会降低,汽车产业的GDP也不会降低,所以这将是我们未来的出路。”欧阳明高说道。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进程中,新能源汽车将逐步发展为移动储能终端,实现与能源网的互联互通,所以新能源汽车将推动能源消费变革,而能源生产的变革又将促进新能源汽车全运营周期的零排放。“我们还是要鼓励地方政府在能源价格、建设用地、商业模式、政策支持等方面大胆创新,加快各类充电设施市场化建设和运行。”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