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腾讯、华为夹击下 不站队的UCloud云如何突围?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18-10-31 16:48:43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第一财经

  在云计算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市场,前有阿里、腾讯,后有要打造世界“五朵云”之一的华为,缺少巨头资本支持的国内公有云服务商UCloud如何竞争?

  在2018浦江创新论坛期间,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Ucloud创始人兼CEO季昕华直言,“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总是在巨头的围剿下成长起来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都是大公司活的话,那也没有现在的BAT了”。

  坚定投入公有云

  此前,中国电信云计算分公司总经理胡志强告诉记者“做云服务要有两点,第一是非常有钱,资本相对来说比较雄厚;第二个是技术研发能力强。如果还有第三点,就是持续运营方面的服务。”

  由于云计算业务需要大量投入,特别是公有云靠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对于独立厂商Ucloud而言,背后没有巨头输血,只能依靠不断融资。

  而在选择方向上,从私有云起步还是公有云起步,季昕华也曾有过短暂的犹豫,但他还是坚定看好公有云,认为公有云一定是未来,并曾拒绝过一个私有云的大项目。

  与美国这一更成熟的云计算市场相比,中国的企业级客户和政府更倾向于选择私有云,但季昕华指出,长远来说,这些大部分用私有云的企业未来也会用公有云。

  虽然私有云有盈利空间,但总体看市场份额并不大。“因为大部分公司不具备研发、运营私有云的能力,最后大部分会放在公有云上。只是短期内,出于隐私安全方面的担忧,很多大企业或政府把数据放到本地,但私有云的专业性不如公有云。比如说你家里自己搞个发电机,你能做,但其实更不安全,可靠性更差。”

  上周,微软云业务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在中国,私有云是很重要的市场,而且很多人喜欢用私有云,不喜欢用公有云。但是在美国,包括全球其他国家,一开始大家都喜欢私有云;随着时间发展,当大家意识到公有云价值的时候,这个趋势就开始逆转了。”

  激烈的胶着战

  在中国公有云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阿里、腾讯市场地位基本已经稳固,其他厂商的排位则持续交替。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17年排名前五的中国公有云IaaS厂商中,阿里云份额相比去年进一步提升,达到45.5%;腾讯云稳居第二,市场份额突破10% ;中国电信、金山云分别为7.6%和6.5%;AWS在去年强势增长,首次进入IaaS市场前五位。

  而就在IDC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排名中,前五名还是为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中国电信和Ucloud。

  IDC中国公有云服务研究经理张舒称:“2018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洗牌加速,是部分公有云服务厂商优胜劣汰的关键年。面对市场高速增长,各大服务商竞争将更加激烈。除快速应对云产品价格卡位博弈带来的市场波动外,公有云服务商需要进一步强化产品组合差异化价值,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并可在产品功能更迭和认知服务等领域投入更多,加强自身产品技术与生态力量协同升级,提升用户体验。”

  在这样的趋势下,一些中小厂商慢慢推出公有云市场。世纪互联蓝云事业部总裁告诉记者,在IaaS层,中国市场开始慢慢进入到成熟阶段,不仅是资本的投入,技术的深度也要铺垫,“当它开始成熟的时候,比较弱的那些厂商很自然的就会不见了。”

  不过,季昕华认为,目前云计算市场还是以增量市场为主,尚未进入存量市场竞争阶段。“整个云市场非常非常大,现在普及率还非常低,更多是增量市场的争夺,所以还是很大的。”但他也指出,中国云计算市场只会剩三到四家。

  “我觉得像阿里做得不错,腾讯现在正在发力,但能不能做出来我们不知道。华为私有云做的不错,公有云还刚起步,后面怎么样?不知道。还有我们,所以我们这三四家应该都有机会,但能不能做大?除了资源之外,还有核心能不能为用户创造价值。”

  他指出,每个企业的发展都是抓住机会了就成长起来。“就像腾讯在三大门户的情况下成长起来,阿里之前在ebay竞争很激烈的时候成长起来了,所以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总是在巨头的围剿下成长起来的,这才能够说各领风骚数百年,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都是大公司活的话,那现在没有这种也没有bat了,包括IBM现在也很惨。”

  差异化竞争

  但要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必然需要差异化的策略。季昕华认为,Ucloud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中立性、内资属性和目标客户明确。

  Ucloud的中立性也是其与巨头抢夺客户的一大优势,“阿里、腾讯他们自己做云之外,还做其他业务,所以很多和他们业务有竞争的企业,就不敢把业务放到他们的云上,这也是我们公司存在的原因。我们只做云计算,和用户没有竞争。 ”

  中立性是Ucloud的优势,避免了同业竞争;但另一方面,也制约着其快速成长。阿里云、腾讯云可以依托各自丰富的业务和产品线,金山云有小米系的生态,而只做云计算的Ucloud只能靠自身获取客户,拓展业务。“以某个大公司为例,他们的视频用了自己的云,一年就15个亿的收入在里面了,但其实并不是外部的收入。如果只算没有关联的外部收入,其实我们不输于他们。”季昕华告诉记者。Ucloud也曾试图打造自己的生态,但效果并未达到预期。他认为小公司很难做生态,“能不能和想不想是两个问题。还是先把规模做起来,如果你没有规模,没有体量,想做(生态)也做不起来。”

  在2015年年末,Ucloud决定拆VIE结构(可变利益实体),转为内资公司。季昕华称:“阿里、腾讯都还是VIE,我们的内资属性,对服务政府和党政军系统更有机会。”

  目标客户明确是Ucloud的第三个特点。季昕华表示,其主要服务企业级用户,包括互联网创业公司、传统企业及政府三大类。个人客户因为规模小,对产品稳定要求低,而且价格低,不具备有长期发展价值,不是其目标客户。

  在支持企业级客户方面,Ucloud近年主打定制化服务, 开发更具行业属性的产品解决方案。“我们会细分出一些行业出来,一个大的领域分出三个行业,每年会有重点的投入。内部总架构师按照事业部来划分,比如专门有人做汽车行业、电商领域和游戏领域。正因为这样,我们公司对于用户的需求会更了解,所以研发出一些阿里、腾讯所不具备的产品。”

  他指出,一般研发有三种类型,技术驱动型研发、竞争对手跟随性研发和用户需求驱动型研发。他多次强调,Ucloud主要根据用户需求来做产品。“所以很多产品是阿里、腾讯所没有的。有可能领先一年,也可能半年。”

  不过,资本还是绕不过的坎。季昕华认为,在技术和服务上,Ucloud不输阿里及腾讯。一云服务商从业者告诉记者,这话在阿里云早期成立,但今天,他们的确没法比,“阿里云是有钱人家的儿子。这三年多,阿里云招了那么多牛人,又有那么大的体量。”

  Ucloud的融资也在进行着。6月28日,UCloud宣布获得中国移动投资公司E轮投资,这是继2017年3月接受由元禾重元、中金甲子领投的D轮9.6亿元人民币投资之后的新一轮融资。双方称,将在资源、生态、技术、产品和投资层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虽然,与阿里云、腾讯云和金山云等获得的支持不在一个体量上,但UCloud也得到了部分投资人的支持。季昕华告诉记者,中国移动就推荐过一带一路上中字头的一些大客户使用UCloud服务。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