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优秀投研人员遇上股权激励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18-10-15 05:17:50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赵明超

  某中型基金公司的当家基金经理近日离职,再度引发了股权激励的话题。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良好的业绩表现是生存之本,优秀投研人员是公司最核心资产,但人才高离职率始终困扰着行业发展。

  不少基金公司掌门人坦言,不敢培养明星基金经理,因为已经被基金经理离职搞怕了。很多公司动用核心资源,大力宣传推广旗下的基金经理,但当基金经理声名鹊起盼望得到回报时,迎来的大多是基金经理的辞职报告。强化团队观念、淡化明星基金经理,成为当下不少基金公司的无奈之举。

  从国内基金行业发展现状看,一直受到治理机制僵化、激励方式单一等问题的困扰,不少优秀人才流失都是激励制度不到位引起的。以本文开头提到的离职基金经理为例,其长期业绩表现优异,管理基金规模超过200亿元,几乎占公司权益类资产的一半,他的离职肯定会对公司经营带来影响。

  如何将投研人员与基金公司的利益深度捆绑,是制定激励制度的关键。留住人才,除了公司环境、考核制度等常规措施,更重要的是采取股权激励措施。只有通过股权将优秀人才与公司发展紧密捆绑,双方利益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持一致,从而构成公司持续发展的基石。

  过去几年,前海开源、中欧、天弘、汇添富等基金公司相继实行了股权激励制度。东方阿尔法、博道等基金公司,在成立伊始就设立了员工持股平台,为接下来的人员引入做准备。从实施情况看,留人效果明显,公司发展蒸蒸日上。

  从当前引入股权激励制度的基金公司看,大多属于次新基金公司和中小型基金公司,因为没有股东性质的束缚,操作起来更为灵活。老牌基金公司更倾向于通过子公司激励的方式,效果没有直接采取股权激励好,并且在基金子公司发展受限的情况下,股权激励的效果大打折扣。不少大型基金公司,受制于国有控股股东影响,在推进股权激励时遭遇重重阻力。

  从当前资管行业发展环境看,大型基金公司推进股权激励已经时不我待,亟需加速推进。随着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海外机构已经在加速布局,富达、惠理、桥水、施罗德等海外知名机构,已经拿到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牌照。国内基金公司将与全球一流资产管理机构正面竞争,如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将导致人员流失。

  从监管改革的趋势看,制度套利的空间将越来越小,投研实力才是关键因素。但在过去发展历程中,依靠制度套利空间和牌照优势,不少基金公司赚得盆盈钵满,所以过于看重公司平台和品牌价值,忽视投研人员价值,在新形势下依然固守旧思维,缺乏推进股权激励的动力。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