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双卡”iPhone出世 苹果意在eSIM主导权?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18-09-14 05:25:57
  • 点赞
  • 3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刘灿邦

K图 aapl_31

  最大屏、最大容量、最贵……新款iPhone的这几项之最或许已经很难挑动中国消费者的神经了,唯独iPhone Xr的双卡双待功能引发了市场欢呼,这也是首次针对中国修改硬件设计,部分渠道将其称为“真双卡”。


  双卡对中国消费者并不陌生,早已成为除iPhone以外主流手机厂商的标配,面对中国消费者对iPhone双卡的持续呼吁,苹果终于做出调整。然而,iPhone Xs系列配备一张实体SIM+eSIM,从功能来讲,已可以实现双卡双待,为何还要推出一款“真双卡”iPhone值得玩味。


  在这背后,中国的监管部门尚未放开手机设备应用eSIM的许可成为苹果的一大掣肘,“真双卡”iPhone的发布或许只是苹果的权宜之计;从去年推出支持eSIM的Apple Watch,到今年苹果首度将eSIM技术应用在旗舰手机上,一场关于eSIM主导权的战争也已悄然打响。


  苹果eSIM新机中国“受阻”


  全球范围发布的iPhone Xs系列已可实现双卡双待功能,但由于其中一张卡为eSIM,对中国消费者而言,该系列机型仍只能支持单卡。按照苹果的产品发布惯例,Xs系列是今年的主角,虽然iPhone Xr实现了“真双卡”,但从中也看出,苹果并不愿意在重点机型上让步。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工信部批准的可商用eSIM设备只有可穿戴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均未获得eSIM的商用许可。


  “eSIM在鉴权时有可能会将用户信息泄露给苹果,这就涉及用户隐私方面的问题,所以有关部门还在对eSIM进行论证。”一位运营商人士向记者说。


  实际上,如果放开手机eSIM,就相当于运营商将读写手机号码的权限拱手让给了苹果等终端厂商,用户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运营商的服务;这对于用户量大的运营商而言并不是好事,容易造成用户流失率的提升,加大运营成本。


  在谈到手机eSIM放开与否的利益之争时,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面临的主要还是监管问题,利益倒是其次。”在其看来,国内运营商对待手机eSIM的态度也并不相同,中国联通可能会积极一些,但中国移动对于放开eSIM的意愿并不强。


  记者注意到,中国电信曾在去年的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上明确表示,现阶段反对手机eSIM,将积极跟进国际国内标准,推动监管政策制定,组织开展安全评估。


  作为eSIM技术的鼻祖,苹果在技术推广上也不遗余力。在问及对于新iPhone加入eSIM功能的看法时,中国移动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我们暂时对此不发表评论。”


  苹果今年的新机仍然配备实体SIM,但从其未来的产品策略看,是否会完全放弃实体SIM而专注于eSIM、其它主流手机厂商是否会跟随苹果推出eSIM机型都值得关注。


  eSIM主导权之争打响


  传统SIM在经历了Micro SIM以及Nano SIM等阶段后,尺寸已经足够小,但eSIM的出现有望将SIM卡大小再压缩90%,这对于内部结构排布密集的手机而言,无异于将进一步节省空间。


  虽然国内eSIM手机尚未获得许可,但可穿戴设备的eSIM应用已有发展。今年6月,中国移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在天津、上海、南京等7个城市上线,上线之初华为的三款手表已支持该业务,并称苹果等其它品牌智能终端后续也将支持该业务。


  中国移动并非首家支持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的运营商,今年初,中国联通已率先上线该业务。目前,上海、天津、广州等6座城市的联通用户已可办理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该业务支持Apple Watch以及华为的相关产品。


  就eSIM业务而言,包括单卡业务及一号双终端业务;其中,前者是智能穿戴设备配备独立的号码,可按需选择套餐,后者是智能穿戴设备与手机共享同一个号码、通话和套餐流量。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联通率先推出一号双终端业务,中国移动或许是迫于消费者对该业务需求的压力才选择跟进推出,在其看来,开通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可将用户流失方面的影响降到最低,也是现实的选项。与此相对应,中国移动并未开通单卡eSIM业务。


  说到这里,实际上还是eSIM的主导权之争,eSIM的出现颠覆了以往SIM卡由运营商主导的局面;eSIM出现后,运营商及终端厂商之间将多出一个远程配置管理平台,这个平台也成为各家争夺的焦点。


  不过,在业内看来,eSIM卡也势在必行,手机、可穿戴、平板电脑以及未来的物联网设备,都有可能为eSIM开辟更大的市场空间;但在这一过程中,运营商、终端厂商、用户之间必然还会有一系列的博弈与周旋。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