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8日,载有液晶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第2000列中欧班列(成都)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鸣笛启程。这让成都成为国内首个实现中欧班列累计开行2000列的城市。
第2000列的“小目标”实现不久后,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三次全会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决定》提出,对内形成“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对外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随后,在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成都提出构建“空中丝绸之路”和“国际陆海联运”双走廊,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为何成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十分强调开放通道的作用?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发展部部长郑双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道出了她的理解:“贸易和产业发展需要通道的支撑,通道的建设也可以带动贸易和产业的发展。”
通道班列运行“公交化”
自2013年4月开通以来,中欧班列(成都)开行数量逐年增长。中欧班列(成都)已成为首个实现每日开行、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广、开行线路最多、频率最稳定、产业带动效应最明显的中欧班列。现在,每天从成都至欧洲间往返的班列不少于3列,连接境外19个城市、境内14个城市。
“公交化运行,是中欧班列(成都)的特点。”成都国际铁路港管理委员会对外联络部部长曾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在中欧班列(成都)没有开行之前,有的城市开行了中欧班列,而彼时,大多数的中欧班列是为一些企业定制的,要凑够了41个柜的商品才会开行。而成都的中欧班列就像公交车一样,在开行的前期就是每周定期运行。
这种公交化运营模式,给市场和企业带来的是对贸易通道的稳定预期,方便了企业有计划地安排生产运营。“因为他知道,不管企业的产品什么时候生产出来,都能及时赶上中欧班列到欧洲。从而构建起一个有经济效益的通道,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周转时效。”曾怡说。
目前,位于青白江的成都国际铁路港凭借经济、稳定运行的国际班列,已打通了北上俄罗斯,西进欧洲,南下东盟,东拓日韩的四向国际大通道,形成了对接国际市场、高效畅达的国际通道网络。未来,中欧班列(成都)将以打造四向拓展的战略通道为目标,不断提升以通道为核心的枢纽能级。
通道的完善,需要境外服务网点的支撑。中欧班列(成都)已逐步建立起“多个代表处覆盖欧洲主要商贸物流中心的海外营销与招商体系,以及主要操作点覆盖主要铁路场站的海外操作与服务体系”。据了解,目前成都国际铁路港已在德国纽伦堡、荷兰蒂尔堡、捷克布拉格建立欧洲联络处。下一步,还计划将联络处延伸覆盖至法国巴黎、杜尔日、白俄罗斯明斯克、波兰罗兹等地。
同时为了能够充分利用班列进出口空箱仓位资源,中欧班列(成都)创新了集拼集运模式。具体做法是,在海关监管方面缩小监管单元,对中欧班列(成都)的监管由“列”变为“节”。对中欧班列(成都)装载的空箱、内贸箱和加挂集装箱,在乌鲁木齐进行“内贸箱”换“外贸箱”、“重箱”换“空箱”,以及补货作业等操作。这样将更加便于对货源结构进行调整,提升装载量,降低运行成本。
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副主任柳树国说,“从2013年的31列,到如今实现2000列的突破,既是国际班列在开行效果上集聚效能的充分体现,也为新的国际物流模式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预期,为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良好条件。”
贸易货品种类“多元化”
2017年11月29日上午,一列满载成都特色农产品的班列缓缓驶出位于青白江的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用班列运输特色农产品,是中欧班列(成都)在尝试货物多元化方面的一项重要突破。据了解,为了农产品能够顺利搭上中欧班列出口欧亚,相关各方在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我们对欧洲市场的农产品需求进行了初步调查,并结合我们成都当地市场情况,最终选择后熟期较长,适合长期铁路运输的猕猴桃作为成都特色农产品的代表进行本次首发。”除了主打的猕猴桃产品外,成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天府源”还筛选了柑橘、羊肚菌、火锅底料等作为样品一并送往欧洲。
为了能够让欧洲合作伙伴对成都农产品市场有更加深入了解,“天府源”还在去年邀请欧洲农产品贸易联盟主席单位代表来到成都,对成都农业企业及特色农产品进行考察。成都市天府源品牌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希望通过蓉欧快铁发车,以品牌倒逼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从而带动更多的成都农产品走出去。
大通道促进大物流。依托国际联运通道,攀枝花水果蔬菜、安岳柠檬、温江花卉等农产品通过这条国际通道抢占和开拓了国际市场。而新拓展的南向东盟海铁联运通道既为神龙汽车等本地企业出口东南亚提供了更快捷经济的物流解决方案,也为东南亚各国制造加工产品运往欧洲提供了新的跨洲际多式联运通道。依托莫斯科通道,帮助成都本地的服装、鞋帽、箱包等产品打通了俄罗斯市场。
“据调查,55%的中国欧盟商会西南分会成员企业认为,蓉欧快铁等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为他们的物资运输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中国欧盟商会西南分会主席保罗·塞维斯(Paul Sives)在7月5日举行的《中国欧盟商会—2018商业信心调查》发布会上如是说。
产业项目投资“便利化”
大通道促进大物流,同样也会促进大产业。物流、资金流和人力资本的加速流动、汇集于贸易与通道的节点,从而带来产业集聚。据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司负责人观察,随着中欧班列(成都)的通道效应和经济效益不断凸显,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更加接近欧洲市场而将生产制造部门落户到成都青白江。依托国际铁路出境通道,TCL、戴尔等企业在成都的产业增量同比分别增长99%、140%。
“比如,我们这里有家叫做‘丝路里’的企业,主要从事德国进口机械设备和日消品贸易。随着中欧班列(成都)不断发展壮大,这家中小企业预计2018年贸易额将达约10亿元,而像戴尔、联想等这样的大公司,带来的产能和贸易转移就更大。”该公司负责人说。
当产业呈现出聚集的趋势之时,青白江又开始创新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采用这种模式,园区管委会将与企业签订承诺书,并负责代办完成企业注册登记、立项等15个事项,企业用一纸“承诺书”后置节能审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14项行政审批(许可)事项,仅需配合完成地勘、文勘、环评等11项工作。这种模式有效缩短了项目开工的时间,确保项目从签约到开工最多90天,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时间成本。
成都克明面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汪薇丽是湖南人,2017年,她带着团队从湖南来到成都青白江。“我们项目组进驻青白江之后,在很多项目审批工作中都感受到了便利化。比如,在文物勘测这一环节,我们在第三天就联系到了文勘人员开始工作。”在成都举行的“自贸大讲堂”上,汪薇丽透露,以文物勘测的相关事项为例,从开始到完成仅仅耗时1个月。而如果在非投资项目承诺制模式下,可能需要60~80天。
项目投资落地后,如何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促进产业聚集和成长?成都青白江给出的答案是,依托铁路港和自贸区的优势,打造临港服务业生态圈。今年上半年,青白江密集出台了关于建设跨境供应链金融特色功能区、促进平行进口汽车贸易发展、推动外贸及跨境电商发展等最新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在应收账款融资、仓单融资、预付款融资等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基础上,青白江还重点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融资,以求在确立铁路运单“物权+金融”属性的改革创新上取得突破。“一单制”融资,是基于铁路提单和多式联运提单,在没有物权性的情况下,做到的杠杆融资。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在青白江国际铁路港,企业用国际信用证结算并运用多式联运提单作为“一单制”议付单据的,将被认定为“一单制融资”。年度“一单制融资”开立国际信用证金额达200万美元(含)及以上的外贸企业,将会得到2万元~100万元不等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