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利率回升短期施压国内债市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18-05-17 06:56:50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中国证券报

  5月中旬以来,美国债券市场再现加速调整,15日10年期美债利率回升至3.08%,刷新2011年以来最高纪录。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美债跌、中债涨”不同,这一轮美债大跌过程中中国债券市场也同步走软,目前10年期中债利率已回升至3.71%。

  市场人士指出,近期中国债券市场调整,主要原因仍是前期涨得太多、资金面一度收紧、对监管和供给的担忧升温等国内因素,但中美利差收窄的确压抑了部分机构的交易情绪,海外市场利率回升对国内利率也存在一定的传导压力,对海外市场的变化需高度关注。

  中债与美债同步走低

  4月下旬,10年期美债利率逾四年来首破3%,中美利差一度收窄至56BP,引发市场对美债跌势传导至中债的担忧。目前来看,这一担忧正在变为现实。

  自4月25日触及3.03%的高点后,10年期美债利率有所回调,但近期美国经济数据表现强劲、通胀预期升温又重新拉高美债利率。5月15日,10年期美债利率大幅上升8个基点至3.08%,不仅刷新年内前高3.03%,并触及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2年期美国国债利率收报2.58%,触及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30年期美国国债利率也上升至3.22%,为4月26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对美国通胀预期及向中国传导的担忧,也给中国债券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5月15日,我国10年期国债利率回到3.71%,较4月18日触及的低点3.50%已大幅上行了21个基点。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债券市场自4月下旬以来震荡走低,主要原因仍在国内,比如前期债市涨得太多、资金面一度超预期收紧、监管政策陆续出台、供给加速释放等,但也要承认,此前中美债市走势背离、中美利差收窄,也导致中债利率继续下行遇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情绪。

  短期施压中债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美债市场大跌,主要因此前公布的零售销售和制造业数据表现强劲,进一步验证了美国经济正稳步复苏,并提升市场的加息预期。多数机构认为,结合当前经济、政策环境来看,美债利率仍有继续上行的空间。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CME Group)的“美联储观察”(Fed Watch)工具显示,交易商周一预期美联储今年总共加息四次的可能性为51%,首次达到了50%以上。

  新时代证券指出,美债收益率仍有上升空间。一方面,美国名义经济增速可能继续上升。另一方面,国债供需不平衡会加剧。美国经济状况支撑美联储继续加息缩表,并且由于通胀预期的走高,未来加息路径或许随着经济的加速增长而变得更加陡峭。由于特朗普税改方案的实施,财政赤字增长,美国国债供给仍会增加。

  “美债收益率在通胀预期上行+加息预期概率上行的过程中,破3%可能只是打开口子,仍有继续上行的压力。”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孙彬彬表示。

  随着美债利率再度破3%,中债利率有没有继续跟随上行的理由?

  对此招商证券研究指出,从历史数据来看,中、美10年期国债利率的走势高度相关,背后有三个维度的逻辑支撑。从中长期逻辑(经济周期协同和货币政策协同)来看,中国经济或在2018年领先于美国回落以及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在中长期内为中国债券利率下行提供更多空间;从短期逻辑(市场悲观情绪)来看,中美利差收窄的确压抑了部分机构的交易情绪,对于美国通胀预期及向中国传导的担忧在一段时间内仍将使市场情绪处于低位。

  截至5月15日,中、美10年期国债利率的利差仅为63基点,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美债利率突破3%也使得中美利差被压缩到最低60基点,远低于历史均值水平。未来无论是美债利率的上行趋势,还是利差均值回归的动力都会对国内债券利率形成上行的压力。”华创证券屈庆团队指出。

  屈庆补充称,近期随着美元指数的反弹,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再次上升,外资的主要配置品种3年和5年国债招标就出现了大幅降温,二级市场利率也明显反弹,未来这一趋势如果延续,汇率对利率的负面影响也将进一步强化。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