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解读M2增速创新低:并非实体经济需求不足 预计未来温和回升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18-01-12 21:11:32
  • 点赞
  • 1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1月12日,央行公布12月金融数据,继中国11月金融数据全面反弹之后,12月的M2、社融、新增人民币贷款三项数据均不及预期,12月M2同比增长8.2%,增速创下历史新低。


  中国央行今日公布数据显示:


  中国12月M2货币供应同比8.2%,预期9.2%,前值9.1%。


  中国12月社会融资规模11400亿,预期15000亿,前值由16000亿修正为 15982亿。


  中国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844亿,预期10000亿,前值11200亿。


  2017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74.64万亿元,同比增长12%。


  央行调统司司长:比过去低一些的M2可能成为新常态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12日回答上证报记者提问时指出,当前货币信贷运行总体正常,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固,经济运行韧性增强,企业利润向好。这些为主动去杠杆提供了较好的时间窗口。


  阮健弘表示,从12月份看,由于前期贷款扩张较快,年底银行贷款等资产扩张理性减缓,存款派生也相应有所放缓。总的看,这些有利于金融机构保持稳健经营,降低系统性风险和缩短资金链条,不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大的影响。此外,2017年财政收入形势较好,财政性存款较上年多增,由于财政性存款不统计在M2中,也暂时性地产生下拉M2的作用。


  她指出,估计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比过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为新的常态。同时,随着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更加复杂,例如货币市场基金快速发展对存款的分流作用可能持续存在等。M2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经济的相关性亦有下降,对其变化可不必过度关注和解读。


  阮健弘介绍,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加强监管协调,把握好政策的力度、节奏,稳定市场预期,平稳有序地推进结构调整,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各方解读:信贷数据低于预期并非实体需求不足造成


  金融数据公布后,市场各方纷纷给出解读,普遍认为新增贷款和M2走低是由于银行年末压降指标导致,并非实体经济需求不足所造成的,对于未来维持M2温和回升的判断。


  ●中金固收:银行年末压降指标导致贷款和M2走低,但融资需求仍旺盛


  中金固收团队认为,银行年末压降指标导致贷款和M2走低,但融资需求仍旺盛;贷款年末放缓,但年初投放加快;M2明显走低,但主因是非银存款下滑,M2增速低于GDP名义增速是去杠杆的体现;M2明显走低,但主因是非银存款下滑,M2增速低于GDP名义增速是去杠杆的体现。未来来看,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密集出台,尤其是对通道和非标业务的约束,未来表外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的增量可能会下滑,融资需求进一步向表内贷款转移。信用债融资维持小幅净融资,收益率偏高下,信用债发行仍然低迷。但2018年来看,随着贷款利率上升,债券的比价效应改善,债券发行可能部分恢复。


  ●华泰宏观:信贷数据低于预期并不是实体经济需求不足造成


  华泰宏观认为,12月份信贷数据低于预测值的最大因素是银行负债端存在较大压力,并不是实体经济需求不足造成,而是在监管收紧的背景下银行体系信用扩张受到抑制,表内贷款新增较低也是社融新增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对于M2增速创新低,华泰宏观则认为,银行在负债端受到压力的情况下,首先会保证贷款资产的增长,银行在监管收紧的背景下会被动选择减少股权及其他投资以及债券配置,这也会造成信用的收缩以及存款的下滑。


  ●招商宏观:维持M2温和回升的判断


  招商宏观闫玲团队认为,M2增速下滑的超预期因素是金融部门持有的M2增速从上月15%下滑至8.1%,实体部门持有的M2增速降幅较少。12月末资金面紧张,银行年末对存款需求上升,非银的产品赎回较多,导致非银同业存款下降较多。从实体部门来看,非金融部门持有的M2增速从8.4%回落至8.2%,其中企业部门持有的M2增速稳中有升至8.0%,结构变化符合预期。


  招商宏观维持2018年M2温和回升、社融和M2增速缺口收敛的判断。对比2017年非银同业存款增速的变化来看,从5月份开始非银同业存款同比增速就持续性上升,自9月开始同比增速超过9%。融资需求依然较强,年初信贷投放速仍快。招商宏观测算社会综合融资利率升幅较小,成本依然偏低,这意味着融资需求回落较为缓慢。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