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31家混改试点名单确定 地方国企担主角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17-12-16 06:31:52
  • 点赞
  • 33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上海证券报

  点击查看>>>国企改革概念股

  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15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国资委第三批混改试点名单已经确定,一共31家,其中中央企业子企业10家、地方国有企业21家。

  “三批混改试点加起来一共是50家,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正在逐步有序推进。”彭华岗透露,在前两批试点的过程中,国家发改委和国资委共同开展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调研,对试点当中发现的问题及企业在试点中需要支持的政策做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近期专门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并发布有关政策文件。

  记者注意到,近期地方国企混改正在加速扩围。仅12月以来,A股云内动力、*ST沈机等公司都在混改工作上取得了突破进展,并且具有标杆意义。有国资专家对记者表示,作为东北振兴的一部分,在第三批混改试点名单中,有望包括多家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未来东北振兴的政策支持将进一步加速,重点聚焦制造业升级,其中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是重点。

  云内动力15日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昆明市国资委正筹划公司控股股东云内集团层面的混改。目前昆明市国资委已向昆明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启动云南云内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立项有关事项的请示》,该事项已经昆明市人民政府常务会通过。

  本次混改拟通过引入具有协同效应和领先优势的战略投资者向云内集团增资方式进行。具体来说,公司拟引入两家具有协同效应和领先优势的投资者,最终形成昆明市国资委持股45%、其他两方分别持股45%(民营)和10%(不限定国有、民营)的股权架构。云内集团混改事项完成后,云内动力将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企业(持有10%的战略投资者隶属昆明市国资委监管的情况除外)。此外,云内集团混改完成后,上市公司将按照市场化原则完善薪酬激励机制,个人绩效与企业盈利水平紧密挂钩。

  更早一些,东北国企*ST沈机于12月5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沈机集团收到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央行、银监会及证监会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通知,《沈阳机床厂综合改革方案》(下称《方案》)已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确定了十项具体改革措施、四项组织保障和九项支持政策,并由国务院国资委将沈阳机床厂纳入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综合改革试点。这意味着,东北国企改革的新范式将由沈机集团开启。

  记者注意到,《方案》重点包括:重组整合打造三大产业集群、市场化债转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这三大核心部分均与*ST沈机有关。并且,有关部门还将协调国有大型基金参与企业改革重组。《方案》显示,国家发改委将帮助协调国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单位、国务院国资委则帮助协调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管理单位,与沈阳机床厂沟通对接,研究在智能制造领域开展投资合作的可行性。

  “在前几轮混改中,地方国企台下的多,台上的少。在下一轮混改中,预计地方国企将唱大戏、担主角。”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目前包括上海、广东、江西、山东、山西、辽宁等在内的省市都在出文件、作部署,地方国企混改南北呼应、上下联动的局面将形成。

  在他看来,“目前,混改已经形成了突破势头,从明年开始,地方国企混改将明显加快。”

  【延伸阅读】

  近七成央企已是混合所有制 混改如何要“混”更要“改”?

  近日,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第三批混改试点名单,已确定将31家国有企业纳入第三批试点范围的消息,引发市场对于国资改革的高度关注。在此之前,发改委、国资委已组织开展了两批共19家央企混改试点。

  12月2日,在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举办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论坛上,国资委官员介绍了一组数据:当前央企及下属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已达68.9%,半数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在公众化的上市公司,前两批的混改试点企业通过混改将引入各类资本约3000亿元。

  混改要“混”更要“改”

  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在上述论坛上表示,下一步中国将按分层分类的原则加快推进混改:积极推进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企混改,有效探索重点领域混改;在引导子公司层面改革的同时探索在集团公司层面推进混改。

  从企业层级看,目前中国联通、上海贝尔、华录集团等3家央企已从集团层面开展混改,二级子企业以下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超过了50%。

  从类别看,商业一类央企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达到73.6%,在商业二类央企中这一占比达到62.6%,公益类央企中这一占比为31.1%。

  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杨瑞龙认为,本轮混改一定要触及央企总部,使央企总部按照国有资本授权体系进行改革,成为一个纯粹追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主体。

  在分类上,杨瑞龙认为,本轮混改的重心在自然垄断行业,这类混改国有资本仍将占控制地位,而在竞争性行业,尤其是主业之外的副业,应当让渡部分控制权给参与混改的企业。

  在行业分布上,彭华岗表示,房地产、建筑、建材、通信、矿业等五个行业企业混合程度较高,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分别为88.3%、86.3%、78.3%、77.9%和76.8%。

  作为首家整体改制的混改央企,联通混改备受市场关注。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在论坛上介绍,希望借混改来转变经营体制、激发创新活力。“‘混’已经基本结束了,其核心在于股权变革,混改最大的落脚点还是在于‘改’。”

  区分名义混改和实质混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认为,应当将名义混合所有制和实质混合所有制区分开来。

  他认为,实质性的混合所有制是要引入非国有的积极股东,从持股比例来看,最好要成为大股东,让他们能够进入董事会,不但能够制衡,而且能够在业务上发挥战略支持作用。

  在他看来,名义混合所有制在股权结构一般都呈现出“一大众散”的特征,“不少国企上市就是典型的名义混合所有制,因为其股权结构上仍是一股独大的。”

  资本市场是实现混改的一个重要渠道。以央企为例,目前半数以上的国有资本已集中在公众化的上市公司之中。根据彭华岗提供的数据,从2013年至2017年,央企及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共实施IPO、增发、配股、发行优先股和可转债等融资事项247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共实施资产重组事项67项,累计注入资产近5000亿元。

  然而大部分上市国企并未通过股权结构的改善带来治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效率的提高。

  以联通为例,张文魁表示,联通混改前已经在A股和H股上市,引入了境内外投资者,已经是混合所有制企业,但之所以还要做混改试点,正是因为其“一大众散”的股权结构不足以带来治理体系上的改善。

  “此前联通国有股‘一股独大’占比60%多,其他股东全是没有话语权的散户,影响不了决策,也很难与大股东制衡。因而无法发挥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等作用。”

  在他看来,国企混改在引入了非国有的积极股东之后,股权结构要由原来的“一大众散”,变为“一大多中”,至少是“一大一中”。

  王晓初介绍,联通混改将大股东的股权从62%下降到了36.7%,除流通股和员工激励股权以外,最核心的变革就是让有话语权的股东进入公司,这些战略投资者总体达到了35.2%。

  他透露,混改后,联通首先从臃肿的机构开始下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过去的27个部门,一口气压到了18个部门,减掉了33%。”

  应建立动力与容错机制

  “当下混改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重塑改革动力机制。只有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混改才能真正落地。” 杨瑞龙指出。

  季晓南认为,推进混改的动能可以从内外两个层面获取:从内部看,国企混改是国企高管、业务骨干和员工的普遍期望;从外部看,混改被委以国企改革“突破口”的重任,是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和要求,也是社会各界的普遍期待。

  针对当前混改存在着“国企不愿混、民企不敢混、职工不想混”的现象。季晓南坦言,实施混改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比如,较小规模的民资如何在体量庞大的国企中获取话语权,国企民企如何应对管理上的差异,国资监管与国企党建如何开展,如何防止国资流失,内部员工能否持股、是否会失业,垄断行业如何开放、资本市场如何承载等等。

  国企层面,杨瑞龙认为,当前要鼓励国企领导人的改革勇气与胆识,另一方面一定要建立容错的制度安排,对改革者要有恰当的保护机制。

  金融专业人士朱云来则指出,混改最重要的在于员工激励机制。“企业要想有活力,第一线人员如果管理机制不对,其积极性不高,效果一定不会好的。”

  目前中国已在10户央企子公司中正式启动首批员工持股试点,季晓南介绍,持股对象主要是关键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业务骨干人员,现在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如果组织任命的领导干部特别是董事长、总经理不允许持股,国企领导人就缺乏混改的动力。

  此外,国企改革急需解决在财政、税收、人事等方面的体制障碍,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改革推进机制和协调平台,更重要的是如何激发民企参与混改的积极性。杨瑞龙表示,当前民资由于无法突破“进入壁垒”而对混改缺乏热情,这需要向民资开放更多垄断性行业,部分领域要让渡更大的控制权。

  张文魁则强调,一定要保护非国有积极股东的法定权利。“面对国企混改,很多民间资本很纠结,他们忧心参与混改时即使获得一定的股份也没有相应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如果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但能激发其积极性,也有利于国企转换机制,两者优势互补,中国是很有可能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企业的。”(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