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引世界惊叹 这些上市公司集体亮相《辉煌中国》!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17-09-22 13:01:24
  • 点赞
  • 19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证券时报网

  点击查看>>>个股研报 个股盈利预测 行业研报

  复兴号、人造太阳、工业机器人……5年来,中国的这些大型工程建设和先进装备制造,引发世界惊叹。

  9月19日晚8时,《辉煌中国》正式播出。这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6集电视纪录片。全片的总脉络是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来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6集的名称分别是《圆梦工程》《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开放中国》。

  小e发现,反映五年来中国成就这套纪录片中,大量资本市场熟悉的上市公司身影闪现其中。

  中国高铁

  中国高铁让国外旅客赞叹不已。2.2万公里的中国高铁,总里程超过第2至第10位国家的总和,其中近六成都是在这5年建成的。IGBT芯片,这种能让高铁平稳运行的芯片,三十多年来一直被少数制造强国垄断。但3年前,中国已取得突破,而今高铁成为了中国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中国中车(601766)建造的复兴号则是中国高铁新一代领航者。今年6月25日,2017年6月25日“复兴号”下线,与日本、德国等高铁强国相比,今天,中国在高铁技术领域已不逊色于任何一位竞争对手。“复兴号”涉及的高速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了84%。

  9月21日,中国铁路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以350公里时速开跑,从北京到上海只要4.5小时左右。《辉煌中国》专题片中,高速行驶的高铁列车上,4枚硬币稳稳立住。中国高铁的平稳、舒适已经被无数网友点赞。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建设运营规模最大、技术最全面、管理经验丰富的国家。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突破2.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四纵四横”高铁网基本成型,建成了世界最现代化的高速铁路网;随着高铁营业里程和列车开行数量不断增加,积累了丰富的高铁运营经验,目前,中国高速动车组保有量达到2700余组,每天开行动车组4500多列,运送旅客500多万人次,高铁动车组已累计发送旅客突破60亿人次。

  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中国车率先完成了漂亮的转身。大洋彼岸的波士顿,中国陆续拿下的地铁订单,已经超过了400列。

  港口机械

  振华重工(600320)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起重船“振华30”轮拉开了《辉煌中国》的序幕。这艘“大国重器”建于2016年5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的单臂全回转起重船,拥有12000吨的单臂起重能力和7000吨全回转起重能力。

  上海振华重工,始于1885年不仅拥有全世界上最大的港机制造基地,产品已连续19年世界市场份额第一遍布全球99个国家和地区。

  专题片中重点介绍的上海洋山港四期工程正在建设,它将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码头。该码头装卸系统由振华重工自主研发。目前已经供货10台岸桥、58台轨道吊、50台自动化引导小车(AGV)。近年来,振华重工为上海洋山港前三期工程总计供货190台轮胎吊和65台岸桥(非自动化设备)。码头四期工程预计全部需要26台岸桥、120台轨道吊和130台自动化引导小车(AGV).

  洋山四期作为国内唯一一个“中国芯”的自动化码头。码头的软件系统,由振华重工自主研发的ECS软件系统(设备控制系统)和上港集团研制的TOS(码头操作系统)组成。未来会有130辆这样的自动导引运输车同时工作,它们要根据实时装载需要和路况,选择最经济的路线。智能码头作业效率可以提升30%,意味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在这里装卸能比以前节省10个小时。

  航空工业

  从大飞机到战斗机,无人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航空工业)旗下研发的七种机型在《辉煌中国》集中亮相。

  大飞机中,世界上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AG600顺利下线,填补了中国大型应急救援装备的空白。运20首飞成功实现中国大型运输机零的突破,全球能自主研制200吨级大型机的国家没有几个,中国成功跻身其中。

  先进战机中,歼20,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让中国成为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能自主研发四代机的国家。歼31“鹘鹰”隐身战斗机,综合作战性能优异,能同时试飞两种四代原型机的国家只有中国和美国。2012年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交付入列,歼15舰载战斗机随之升空。同时,“翼龙”无人机和轰6轰炸机也在专题片中亮相。

  至2017年6月,航空工业已有2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4500亿元,较2012年总市值1400亿元上浮220%。过去五年来,航空工业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完成了20项专业化重组整合,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净值467亿元,打造了运输机、直升机、航空电子、航空机电、金融、汽车零部件、贸易物流等一批专业化公司。其中包括中航飞机(000768),中直股份(600038),中航电子(600372)等。

  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之一。《辉煌中国》以在汽车行业实践“中国制造2025”作为切入点,深入到华晨汽车刚刚落成即将投入使用的智能车间,42台新松工业机器人与德国机器人“同场竞技”。新松只用了八、九年时间便达到了国外用了四、五十年积累的技术水准,无论是机器人运动控制还是定位精度均已和国外产品不相上下,标志着国产工业机器人已成功立足于高端市场。

  机器人(300024)旗下的新松三期智慧园C4车间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生产线上,未来数字化智能制造模式正在这里成为现实,以新松为代表的国产机器人正在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改变着世界机器人产业格局。

  金属靶材

  9月20日晚,江丰电子(300666)多功能厅灯火通明,全体中高层以及各部门核心员工共计二百余人观看属于自己的故事。《辉煌中国》片段中,江丰电子董事长姚力军为首的海外高层次归国创业团队产业报国、带领公司让中国制造响亮世界的创业故事。

  江丰电子创建于2005年,专门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用超高纯金属材料及溅射靶材的研发生产,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打破了美、日跨国公司的垄断。公司创业团队核心人员由海外高层次归国留学人员构成。先后承担了国家02重大专项、国家863重大专项、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工信部电子发展基金等国家级科研及产业化项目。

  江丰电子目前已成为国内材料最齐全、工艺最完整、设备能力最强、产能最大的超高纯度金属材料及溅射靶材生产基地,产品主要应用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液晶面板、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的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用于制备电子薄膜材料。

[PAGE默认页1]

  【延伸阅读】

  华泰策略:周期股调整 继续坚守制造为王(附股)

  正文

  策略首席戴康

  今天8月宏观数据低于预期,周期股调整,我们则继续坚守制造为王。8月的宏观数据和我们持续跟踪的中观高频数据均显示:当前仍处于产能周期拐点,而非产能新周期,仍是资产负债表修复下的设备更新而非资产负债表扩张。过去一年中,华泰策略始终领先市场做出前瞻判断:市场在现在讨论设备更新周期,而我们去年年底指出A股企业资本开支将继续扩张;市场在现在讨论产能周期,而我们今年1月初指出已进入产能周期拐点。在这样的时期,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制造业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将继续修复。我们继续坚守制造为王,看好资本品耐用品制造业及其上游资源品,推荐“金色化工”行业组合:有色金属、化学原料、工程机械、银行保险。

  8月宏观数据中,我们最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自去年下半年我们全市场第一且唯一提出供给侧慢牛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我们的研究体系中,不是仅仅用于观察需求,更重要的是用于观察供给,也即新增产能的情况。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放缓,其中,资本品耐用品制造业的上游:钢铁、有色、化学原料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为负。全社会产能增速为负,而A股相关行业的购建固定资产支出增速却在回升,反映的是这些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龙头上市公司所面临的需求份额在继续扩大,盈利能力仍将继续改善。

  受环保限产的影响,8月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这应该是在市场预期之内的,但工业增加值增速的行业结构,稳稳地支撑了我们“制造为王”的逻辑。分行业来看,虽然整体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但资本品耐用品制造业的增速整体回升: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中,除通用设备小幅放缓外(但仍保持相比过去五年的高增速),其他行业的增速均回升。资本品耐用品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一方面支撑资本品耐用品制造的盈利能力持续修复,同时对其上游资源品和材料制造形成需求的扩张,扩大上游资源品和材料制造龙头企业的供需缺口。

  结合8月数据以及今天调整的周期股,我想强调的是,所有的数据都应该从对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影响来考虑。去年下半年以来,不管是制造业生产还是房地产投资,受供给侧因素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制造业生产受环保限产的影响增大,而房地产投资受土地供给的影响增大。抛开供给,而仅谈需求,是有失偏颇的;只关注需求增速的放缓,而不关注需求绝对量仍在增加、同时优质供给稀缺,可能也是有失偏颇的。特别是当前供给侧的变化不仅仅是短期因素所致,更受中长期因素影响。除了产能周期拐点外,环保也提升了行业供给侧的中长期成本,而非一时的影响,环保限产对供给侧的影响不会随行政力度降低而快速减弱:首先,环保标准的提升,支撑成本中枢上行,比供需缺口造成的价格上涨更具持续性;其次,行业集中度提升价格修复,龙头企业愿意维护当前格局,作为市场力量参与监督,成本中枢修正和行业集中度提升下龙头企业议价能力提高,从价格的接受者转变为定价参与者。

  华泰策略团队始终把反映中期供需格局的盈利能力—ROE放在核心。在8月宏观数据低于预期、周期股调整的情况下,本轮最前瞻、最坚定推荐周期股的我们,依然继续坚守“制造为王”,推荐配置周期股中的资本品耐用品制造业产业链,以及受益于企业盈利能力修复的金融股。推荐“金色化工”组合:稀有金属(盛和资源)和电解铝(云铝股份);化学原料(万华化学);工程机械(柳工);银行(招商银行)。主题投资,继续推荐雄安、混改,新能源汽车则受益于工信部研究禁售燃油汽车时间表。

  宏观首席 李超

  环保限产对相关行业影响显著

  【1】环保限产带动价格上涨和盈利持续,但相关产业生产受到限制

  环保限产的推进使得上下游行业都出现了价格上涨,企业盈利的持续性超预期,但相关产业的开工生产受到显著限制。对环保限产拐点的判断,一是如果上游工业品价格涨幅过大,价格调控部门发改委会开始协调、对环保督查的企业设置过渡期和分类处置,使得大宗商品价格逐渐出现拐点;二是如果PPI向CPI传导、通胀压力迅速上升,环保限产也可能边际放缓。但目前看来,这两类情景在下半年较难看到。我们认为只要环保限产措施力度不减,大宗价格就继续有环比上涨动能,周期股会有持续机会。

  另一方面,尽管企业盈利环境仍然较好,但从需求侧而言,利率中枢的抬升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将逐渐显现,地产投资下半年将平缓回落,外需的不确定性和人民币汇率升值也可能使得下半年出口弱于上半年。我们认为实体经济韧性较强、三季度经济下行压力不大,但从今年四季度末到明年一季度初,经济下行预期将逐渐增强,届时长端利率将可能由下半年的高位震荡,转而出现趋势性下行机会。

  【2】8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6.0%较前值回落,环保限产对相关产业影响显著

  8月工业增加值不变价当月同比+6.0%(前值+6.4%)是年内最低,与8月较前值走强的PMI走势背离,主要原因是环保督查对工业原料相关产业生产影响较大,黑色、有色、化工、纺织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均走弱,采矿业当月同比-3.4%跌幅扩大。工业增加值当中占比最大的制造业(当月同比+6.9%)较前值+6.7%反弹,但制造业内部结构分化,与环保关联较紧密的相关产业走弱,但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延续了二季度以来的较强表现。

  【3】 8月消费增速当月同比+10.1%如期回落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较前值回落0.3个百分点至10.1%,市场预期10.5%,我们预期10%,也符合我们一直以来“下半年消费将弱于上半年”的判断。在物价回升的情况下,消费增速下行主要受去年高基数影响和地产产业链相关产品下行拖累,8月建筑及装潢材料、家具、 家用电器类分别下行4.3、1.1和4.7个百分点至8.8%、11.3%和8.4%,建筑装潢和家用电器增速降至10%以下,今年3月以来的又一轮地产强调控给地产后产业链消费带来的下行压力渐显。8月汽车消费微降0.2个百分点至7.9%。在三四季度CPI温和上行的判断下,我们维持年内消费略向下的判断。今年消费数据走势呈现明显的季末拉升态势,因此9月虽仍面临高基数,但回落幅度将弱于8月。

  【4】1~8月投资累计同比+7.8%,制造业当月小幅反弹但力度不足、地产投资走平

  1-8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7.8%,其中制造业累计同比+4.5%、当月同比小幅反弹但力度不足;基建投资(统计局口径)累计同比+19.8%、当月同比+13%有所回落;地产投资累计同比+7.9%持平前值、当月同比反弹。尽管三季度以来PPI再度反弹、工业企业盈利持续性超预期,制造业投资短期下行压力不大,但需求端(房地产、出口)较上半年走弱,随着基数走高,制造业投资跟随盈利反弹的力度并不足。我们仍然维持基建投资全年稳健的判断,地产销售和投资目前呈现平缓回调,若四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基建投资仍将发力为经济托底。8月财政数据显示税收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增长较快,有利于支撑基建,基建投资仍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5】8月房地产基本确认边际回落趋势

  1-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12.7%,略低于前值+14.0%,低1.3个百分点;销售面积当月同比+4.3%,较前值+2%小幅反弹。尽管8月住宅销售面积当月+2.3%小幅反弹,但1-8月住宅销售面积累计同比+10.3%,仍低于前值的+11.5%。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同比增速为+10.1%相比1-7月的+11.1%回落1个百分点、当月同比+3.7%较前值+24.3%下行幅度很大,我们预计土地购置面积已迎来拐点,未来增速会逐渐趋缓,但在国家新供地政策下,库存较低的一二线城市出让土地较多,土地成交价款仍维持累计同比+42.7%的高增速。新开工和竣工面积当月同比反弹,但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延续上月回落态势,我们认为环保督查致使一些企业进行施工整改也是重要原因。

  分地区销售增速来看,1-8月,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仍维持着正增长,增速分别达到7.9%、16.6%、18.6%,而且仍然维持着东部小于中部小于西部的格局,但增速均回落。房地产投资增速当月回升到+7.8%(前值+4.8%),累计同比+7.9%走平前值,但从销售、土地购置的回落态势来看,我们认为,房地产投资的边际平缓回落趋势基本已经确认,但受土地供给、三四线去库存政策支撑,未来不必过于悲观,维持全年地产投资+7%左右的判断。

  机械首席 章诚

  轨交投资逆势回升,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强劲

  2017年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39.42万亿元/YoY +7.8%,增速较1-7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1-8月制造业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采矿业降幅扩大0.9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水利管理业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9.5%,增速快于全部投资11.7个百分点。高耗能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6%。

  铁路运输业投资加速,持续印证向好拐点

  相比于固定资产投资趋缓的大趋势,铁路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加速,2017年1-8月同比增长4.2%,较1-7月同比增速,提高0.9个百分点,再次印证轨交行业投资向好的拐点。整体来看,我国未来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的重心可能是核心城市群内部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里程或将会达到市区内地铁里程的8-10倍。此外,伴随着中国核心城市群产业结构从“工业+商业”转变为“商业+技术服务”,高铁网络的战略价值会更加突出,有望塑造城市第三产业的深度繁荣和可持续竞争力。

  基建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维持,需求侧利好工程机械复苏弹性

  2017年1-8月,基础设施投资8.47亿元/YoY +19.8%,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95万亿元/YoY +7.9%,增速与1-7月份持平。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0.1%。房屋新开工面积11.5万平方米/YoY +7.6%,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1.6%。从工程机械角度看,8月份挖掘机行业销量8,714台/YoY+99.5%,累计销量91,439台/YoY+101%。维持我们对工程机械行业的判断,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均好于市场预期,下游需求释放利好复苏弹性。

  继续强烈推荐神州高铁,有望成为世界级轨交运维平台型企业

  铁路里程增加和车辆保养需求上升,将大概率推动“十三五”3.8万亿投资重心从前端向后端转移,国内铁路后市场的行业空间预计每年达1000亿元。神州高铁是国内唯一涵盖全产业链的轨交运维平台,领域内深耕二十年,围绕智能设备、产业大数据和工业服务三大业务实施了专业集团分工。公司背靠海淀国投的资本、资源战略支持,借助商业模式创新,订单获取能力和渠道或将受到显著强化。考虑到公司的稀缺性和业绩增速带来估值溢价,预计2017~19年净利润分别为6.0、8.6、12亿元。

  工程机械行业首推柳工,业绩回升的确定性和弹性最大

  未来三年,工程机械行业销量将持续稳步增长。行业首推柳工,上半年装载机和挖掘机占有率提升,应收账款环比下降,融资租赁销售风险可控,在手现金充足。预计公司2017~19年分别实现净利润3.8、8、11.8亿元,对比行业其他公司,柳工的利润弹性最大。

  交运首席 沈晓峰

  和宏观经济数据紧密相关的是高速公路板块。从8月全国公路数据来看,货车同比增速小幅收窄,和宏观数据基本匹配。如果看细分的高速公路数据,从已有的1-7月数据分析,高速公路货车流量同比增长接近20%,远高于过去2年,主要受益治超载政策、上游基建项目开工、重卡销量复苏等利好;分地区看,中部地区货车流量同比增速接近30%,远高于东部、西部的15%-17%。我们认为高速公路板块依然具有配置价值,车流量同比增幅较过去2年还是维持高位,A股相对海外公司估值较低也充分体现了业绩增幅和剩余收费年限的差异,估值具有安全边际。

  此外,航运航空和宏观经济也具有一定相关性。近期看,干散货运输进入旺季,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从7月开始持续上涨,催化相关股票上涨。我们认为直接相关的是中外运航运,主要业务为远洋干散货运输,主要船只为海岬型船、主要运输货品为铁矿石和煤炭。航空近几年更多展现的是消费升级,受经济短期波动影响较小,目前人民币升值、旺季等在股价上已有一定程度反映,暑运旺季已经结束,3季度业绩很值得期待,考虑近期京沪高铁即将提速,因此选择暑运、汇率弹性都大,且京沪线占有率最低的南方航空.

  建筑分析师 方晏荷

  1. 基建投资同比回落幅度符合预期,单月环比微增。

  1-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0.5pct,主要是受到基建及制造业投资下滑的影响,其中基建投资8.47万亿元,yoy+19.8%,较前值回落1.1pct;制造业投资12.17万亿元,yoy+4.5%,较前值回落0.3pct;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名义yoy+7.9%,与前值持平。8月份基建投资单月1.27万亿元,较7月环比增长0.43%,虽然累计同比增速降至20%以下,但整体下行压力不大,对下半年维持看平。

  基建投资增速回落主要系受到财政预算资金的约束(1-8月出现1万多亿财政赤字)以及前期经济数据整体趋好的影响。1-8月中央投资同比下滑27.6%,较前值下滑20.4pct;但地方投资同比增长9.7%,较前值上升0.8pct.1-8月,道路/铁路运输业投资yoy+24.1%/+4.2%,增速较前值提升0.1/0.9pct,公路投资增速持续提升,铁路招投标下半年预计逐步好转。

  2. 新开工有望企稳回升,建筑业全年收入继续向好。

  1-8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3万亿元,yoy+2.2%,较前值提升0.3pct,7月增速转正后已连续两个月实现回升(1-6月累计同比下滑1.20%)。天气及地方核查因素影响趋于减弱,下半年新开工预计继续好于上半年。其中1-8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yoy+7.6%,较前值下滑0.4pct,但降幅环比大幅缩小2.2pct。土地购置面积yoy+10.10%,较前值下降1.0pct,土地购置面积边际增速由升转降,预计下半年土地购置面积增速有所回落,新开工继续向好。

  从上市公司订单来看,中国中冶1-8月份新签合同额3646.7亿元,yoy+26.8%,其中新签海外合同额335.7亿元,yoy+6.17%,新签国内合同3311亿元,yoy+29.35%;其中8月单月新签订单378.9亿元,yoy+84.83%。中国化学1-8月新签合同额562.86亿元,yoy+55.82%,其中国内合同额321.13亿元,yoy+35.53%,境外合同额241.73亿元,yoy+94.49%;其中8月单月新签合同63.71亿元,yoy+72.1%,建筑行业新签订单继续向好。

  3. PPP政策利空出尽,9月落地预计回暖。

  我们预期前期50号文等PPP规范性文件的政策利空已出尽,依据明树数据的统计,2017年8月全国共成交了4403.82亿元的PPP项目,yoy+96.42%;1-8月累计成交2.4万亿元,同比增长54%。由于前三批示范项目必须在今年9月末完成采购,叠加8月总投资409亿元杭绍台高铁PPP项目的落地,对民营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形成良好示范作用,9月PPP项目招投标预计重新活跃。我们测算财政部PPP库2017年PPP新增落地规模约为2.3-2.5万亿元,上半年全国落地1.06万亿元(Q1、Q2分别为0.7、0.4万亿元),对应的2017年底的累计落地项目总规模在4.6万亿左右。

  4。设计订单和预收/预付款大幅增长,行业改善趋势延续。

  从建筑行业的中报来看,先导指标设计咨询企业的订单和收入增速同比增速在20%以上,下游行业投资情况仍然较好。从预收工程款/预付材料款的增速来看,大基建企业2017H1预收工程款同比增长30%以上,园林工程预收工程款同比增长150%以上,预付材料款同比增长100%以上,我们预计大基建与园林板块仍将带动建筑行业收入的快速上升。短期大建筑维持滞涨,主要是受市场对投资下滑的担心和行业配置相对性价比的影响,我们维持对全年基建投资稳定,地产新开工回升的判断,行业环比改善趋势有望延续,维持行业“持有”建议,继续重点推荐葛洲坝(低PEG)、中国建筑(低PE)、山东路桥(受益公路细分高景气)以及园林PPP岭南园林岳阳林纸,关注四川路桥以及受益化工工程复苏的持续性中国化学等。

  建材分析师 王德彬

  8月份水泥产量同比下降3.7%,是2016年以来单月增速下降最多的一次。我们在8月的调研和企业跟踪过程中就有感知,可以说基本符合预期。8月11日环保组进驻8个省份,我们在西北调研期间就了解到水泥企业下游企业受到影响,一些混凝土搅拌站关闭,部分建筑工地停工。龙头企业虽然环保达标可以继续运转生产,但部分上游矿山因为证件不全等原因被关停,也影响了原材料供给。另外8月份全国还有反常高温、台风等不利天气的影响。所以在企业层面感受到的结果就是8月份需求较差,每年8月中下旬开始的提价今年也没有顺利实施。我们在8月中旬之后对水泥股价的观点也是趋于谨慎。

  不过从本周一开始,我们在跟踪行业时发现需求情况有变化,环保督查结束,天气变好,下游的需求开始恢复。而在经历较长时间的低价低量运行后,水泥企业协同提价的意愿很强。尤其是华东地区,因为受益于即将到来的华北环保限产,华东地区水泥企业对提价信心较强,计划在未来一个月内分三轮提价100元。安徽地区已于昨天率先提价30元,江浙沪会在本周内跟上。其他地区比如一直价格较低的湖南、重庆也在本周宣布提价35-60元不等。之前一直受高温和台风压制的华南地区,由于台泥生产线因事故停产的刺激,也开始提价。所以综合看,由于被压抑需求的释放和企业协同意愿的增强,未来一个月内可能看到全国大多地区水泥价格一片“涨”声,对水泥股价形成利好刺激。

  股票标的上,我们建议优先关注受益华北环保限产,提价空间较大的华东、华中区域公司,海螺水泥华新水泥。我们测算,如果涨价符合计划,以价格上涨80-100元的幅度进入四季度,那么对海螺水泥、华新水泥的业绩弹性在25%左右。另外西北地区的祁连山在供需两端有中线逻辑,也建议重点关注。

  有色分析师 黄孚

  尽管从整个宏观经济而言,我们看到的整体数据有些低于预期,但就有色而言,我们看到了一些令我们比较宽慰的数据,其中最核心就有色金属产量。根据统计局数据,8月份十种金属产量442万吨,同比下降2.2%,其中原铝产量264万吨,同比下降3.7%。数据端我们明确看到了金属产量的下降,尤其是重点品种铝。市场前期纠结的一些所谓“伪减产”的疑虑基本可以消除了。在此重申我们对于有色整体的观点,自11-16年经过5年的调整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有色整体确实处在一个出清后行业反转的前期阶段,且大部分是行业自身调整,周期规律的运作结果。那么再叠加供给侧改革和环保政策,我们有理由相信多因素驱动之下这一向上周期会很长,即使按照最短2-3年的产能投资周期来看,这一个向上趋势的持续时间仍有2年以上,这里面我们认为出现确定性拐点,有较大投资机会的是铝。

  我们今天也看到8月份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0.4%,相比1-8月累计1.8%的同比增幅少了很多,这意味着有色行业盈利的回暖比我们想象的可能要脆弱,造成这种原因除了之前说的因产量减少之外,我们认为环保施压带来对行业成本的提升也有较大影响,随着采暖季临近,环保是未来一段时间讨论有色行业避不开的话题。

  落实到投资层面,我还是想重点说说铝,这是受供给侧改革和环保影响都较大的行业。我们认为铝的第二波投资机会就在眼前。刚才也提到,8月铝产量同比已经减了,这是统计局的数据,我们也找了其他数据源,百川资讯统计8月电解铝产量环比下降1.42%,所以基本上可以确定产量确乎是下降了。库存会有些滞后,但本周已经出现了松动,再叠加铝消费旺季的到来,我们将会看到库存迅速下降。

  最重要离不开供需,不可否认上半年因新投项目过多仍是供过于求的状态,但随着供给侧改革推进,年底有效产能将被压缩到3500万吨,从季度视角看,四季度将会明确出现阶段性的供不应求局面,再叠加采暖季限产,相较前些年供过于求的情况供需关系会发生逆转。要清楚的是11-16年从表观的供需平衡表看,原铝基本每年都是过剩的,而按照现在供改执行情况测算,我们将看到18-19年行业出现供需缺口。市场会认为当下铝板块整体已涨了不少,我们认为是对政策预期的反应,这是第一波,那么当下行业供需基本面已开始发酵,再考虑到氧化铝的涨价,价格很可能在年底冲破1.8万,奔向2万都有可能,将迎来板块的第二波机会,建议关注。(来源:微信公众号戴康的策略世界)

[PAGE默认页3]

  华泰策略:站在日本肩膀上看中国制造 掘金五大行业牛股(名单)

  导读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让日本认识到依赖海外能源发展的重工业的脆弱性,倒逼日本国内以化工品生产加工为主的能源消耗型制造业转向技术密集型。我们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处在类似于日本20世纪70年制造业崛起的关键时刻,建议关注机械:伊之密、大冷股份,电新:国轩高科、创新股份、杉杉股份,通信:中兴通讯、中际装备、海能达、亨通光电,汽车:银轮股份、威孚高科,医药:长春高新、通化东宝,电子:劲胜智能、中茵股份。

  摘要

  制造业领域中周期复苏

  站在当前时点,制造业盈利能力中周期修复仍未被市场充分认知。我们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处在类似于日本20世纪70年制造业崛起的关键时刻:重工业发展为制造业提供了资本积累和转型基础,在政策扶持和经济结构性转型需求下,高端制造业精密制造替代传统粗放制造。在经济增速换挡期成为一个增长点。同时,制造业行业在1975年至1985年日本股票市场领跑,站在日本肩膀上看,当前中国制造业在“时代红利”+“内生改善”共同作用下,处在中周期复兴之路上,是当前资本市场最应该关注的方向。

  政策红利促进伟大时代

  政策红利,推进中国由“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1)中国制造业发展在2015/2016年相继制定《中国制造2025》等配套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国家政策(2)“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制造深入结合,配合实现中国传统制造业的产业转移,为新兴制造业发展提供发展空间;中国制造供需同步改善:(3)2017年以来欧美经济持续复苏,出口导向型制造快速提升,中国以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为代表的制造业出口大幅增长替代纺织服装成为推动出口由负转正的最大推力(4)环保战略,政府支持,推升制造业行业转型升级。

  为什么是现在?

  政策红利叠加内生增长,投资制造正当时:(1)制造业是资金“脱虚入实”最直接受益方: 金融工作会议为未来五年“脱虚入实”定调,杠杆转移的大背景下,政策引导导流动性二次分配不断往以民间投资为主的制造业倾斜(2)中国制造业处在内生性修复的初级阶段:制造业在经过多年投资增速下滑后,处在偿付债务周期尾声+产能周期拐点。本轮以固定资产周转率衡量的产能利用率上行,体现了供需关系改善,表现为价格水平的上升和企业盈利能力见底回升,制造业盈利能力在行业集中度上升的背景下持续性增强。

  制造强国孕育而出

  对比日本转型期制造对经济贡献度的变化:1975年日本制造业对GDP的贡献约为32%,当前中国制造业对GDP贡献占比约为30%;中国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7%,1975-1985十年间的数据来看,日本制造业的GDP增速在7%上下波动,与中国目前制造业的增速相当;1975-1985年日本制造业固定资产平均增速为8%,与日本制造业GDP增速(7%)匹配,但中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平均增速5.5%(2017年6月),在产能周期拐点的预判下,我们认为中国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制造业GDP增速匹配度将增高。

  水调龙头,掘金制造

  1975-1985年间,日本涨幅居前的板块是通讯设备制造业、精密设备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制造业,其中电气应用、运输设备、信息通信、机械装备、有色金属和精密仪器的月度涨跌幅均超过日经指数的月度涨跌幅,与制造业重点发展的子行业相对应。建议关注机械:伊之密、大冷股份,电新:国轩高科、创新股份、杉杉股份,通信:中兴通讯、中际装备、海能达、亨通光电,汽车:银轮股份、威孚高科,医药:长春高新、通化东宝,电子:劲胜智能、中茵股份.

  正文

  中国正处在类似日本20世纪70年代制造业崛起的关键时刻

  自20170723《下一个主战场:制造业》报告发布以来,我们不断强调企业盈利中周期改善特别是制造业内生性修复仍未被市场充分认知。我们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处在类似于日本20世纪70年制造业崛起的关键时刻:重工业发展为制造业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和转型基础,在政策扶持和经济结构性转型需求下,高端制造精密制造替代传统粗放制造。在经济增速换挡期成为经济下一个增长点。

  日本制造业历史回顾

  二战后日本在废墟上重塑经济,通过大型国有企业合并和巨额的建设资金形成庞大企业集团,依靠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迎头赶上欧美等发达国家。1960年-1973年日本产业结构进入重工业、化学工业化时代,重工业、化学工业在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在1970年达到69%(日本经济企划厅数据),但1973年石油危机让严重依赖石油进口(99%)的日本能源陷入危机,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日本认识到依赖海外能源发展的重工业的脆弱性,倒逼日本国内以化工品生产加工为主的能源消耗型制造业转向技术密集型。

  随着日本通商产业省颁布《产业结构展望》,突出强调加强尖端技术开发政策,大量资金被引导向高新技术制造业,1975年日本引进国外技术支出额712亿美元,是1965年166亿美元的四倍。日本技术引进的结果不仅是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微电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迅速崛起,推动电器机械、机械等传统产业同步转型升级。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为日本制造业的国际地位奠定基础。

  中国经济增速换挡,产业结构改革势在必行

  在中国,制造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珠三角长三角的民营企业,通过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取得国外大额订单进行原始资本积累,石油化工等重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高增速,也为环保等问题留下了隐患。2013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减速换挡,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中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日本70年代相似:2014年中国制造业对GDP贡献占比约为30%(2015年后无制造业权重的统计数据),1975年日本制造业对GDP的贡献约为32%;中国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7%,1975-1985十年间的数据来看,日本制造业的GDP增速在7%上下波动(日本在1973-1974年的石油危机中制造业GDP出现了负增长,度过石油危机后制造业GDP迅速上升至15%左右),与中国目前制造业的增速相当;1975-1985年日本制造业固定资产平均增速为8%,与日本制造业GDP增速(7%)匹配,但中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平均增速5.5%(2017年6月),我们认为在制造业内生性修复周期的判断下,中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制造业GDP增速的匹配度将提高。

  为什么是现在?

  我们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在“时代红利”+“供需改善”共同作用下,制造业处在内生性修复的初级阶段,是当前最应该关注的方向。

  时代红利包括:

  (1)制造业得到绝对的政策扶持

  (2)“一带一路”为制造业转移和升级提供空间

  供需改善包括:

  (3)2017年全球制造业复苏出口改善

  (4)环保需求加码催化制造业转型

  脱虚入实+内生性修复包括:

  (1)“脱虚入实”基调下杠杆转移,实体经济以民间投资为代表的制造业是资金二次分配直接受益方

  (2)产能周期拐点,中游制造业在产能出清背景下偿还债务现金流减少+资本开支扩张,将支撑盈利能力的可持续修复

  制造业享受时代红利

  国家战略——高端制造业得到绝对的政策扶持

  纵观20世纪70-80年代日本制造业的快速崛起,日本政府对产业的大力提振功不可没。日本通商产业省1975年发布《产业结构展望》, 80年代提出“技术立国”的战略,加强对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飞机工业等产业的支持。一方面政府提出产业结构和知识密集化的要求,给予产业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加大对科技、研发方面的投资,向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分配资金,在税后等金融政策上向民间企业研发活动倾斜。

  日本举办了1970年日本万国博览会、1975年冲绳国际海洋博览会、1985年筑波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等科技学术交流会,建设了著名的筑波科学城和其他19个科学技术密集区。同时政府加大科研经费拨款,在补助金、委托费、税制、货款方面给予研究开发优惠政策。日本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政府-企业-大学三者结合,政府科研机构负责大规模、长远研究项目,企业进行开发研究,大学负责基础理论研究,分工明确的研究体制。日本政府1976年提出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补助金制度”,提供了291亿日元来支持该技术的研发,最终获得了1000多项与集成电路相关的专利;1978年实行的《特定机械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也明确提出了对电子计算机、飞机等行业的支持,使得高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地发展。

  日本的一系列支持技术产业的政策颇有成效,对比1975年和1985年的日本出口结构,1985年日本出口输送用机器和电气机械的比重超过50%,日本出口的输送用机器、电气机械、精密机器等高科技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上升,而一般机械、金属制品、非金属制品、化学制品、纺织服饰等在出口中所占比重下降,日本的产业政策取得卓有成效。

  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涉及十个制造业领域,强调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和提质增效,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目标。

  2016年,中国在环保、产业升级、企业技术开发、公司制度、产业扶持等方面推出了一系政策,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配套支持。例如,在税收方面,企业研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制开发费用,允许税前直接扣除;企业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可在五年内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上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此外,一些市政府也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意见,明确了制造业向高端迈进、智能化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我们认为中国的产业扶持政策在领域和推行力度上与日本相当,也同样会在国家大力推进下完成产业升级和转型。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