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业绩压力 众险企提前布局“开门红”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17-09-17 05:48:05
  • 点赞
  • 38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中国经营报

  “开门红”撞上“停售季”,今年的三季度保险业格外忙。

  《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日了解到,自8月以来,多家保险公司便召开2018年“开门红”相关会议,定目标、确定明年发展的主基调、总盘子,包括核心策略、对市场的研判等。这其中,不乏第一、第二梯队排名靠前的公司。

  一位中型险企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134号文”)规定的10月1日大限将至,万能险账户流动性压力压顶的情况下,监管对明年“开门红”政策并未明确,“提早布局、以防万一”是多数中小险企“开门红”现象提前的原因。而对于大型险企提前布局“开门红”的原因,则更加多样。

  “‘134号文’对后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现在还很难评估,但它作为现在监管政策的一个导向,保险公司不得不提前研判、预判。”一位大型寿险公司高管如此解释大型险企“开门红”提前的原因。

  担心“开门难红”

  今年5月11日,保监会签发“134号文”,明确限制险企发展快速返还的两全险、年金险,以及以附加险形式存在的万能险、投连险和纯理财型的护理险,并要求各公司在10月1日前完成自查和整改。

  一位个险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保监会此次明确限制的产品,均是严格管控中短存续期产品后人身险公司维系现金流的利器,“134号文”是真正打到了保险产品的“七寸”。

  一位小型保险公司高管曾在某发布会现场对记者表示,“134号文”实际上在险企产品设计上画了两条红线:产品不能附加万能险账户,即万能险不能以附加险的形式存在;年金保险5年内不得返还,5年以后每年返还金额不能超过已交保费的20%。而此规定的范围是各家公司所有新产品。

  这将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披着健康险外衣的理财型护理险,以及短期返还的年金险拒之门外。一位中型寿险公司高管表示,快速返还型产品是年金产品的亮点所在,而中小险企的主渠道一般是银保渠道,这类产品符合银行客户的消费理念和习惯,太长期限的年金产品或者长期保障型产品在此渠道并没有销售优势。

  而“开门红”的主打产品正是上述返还类年金产品。以去年销量前7名的“开门红”产品为例,均为即交即返的年金险产品。上述小型保险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终身寿险、定期寿险、健康险产品等风险保障型产品基数较低,每单保费量有限,难以做大规模。从此方面讲,“开门红”也势必受到影响。

  事实上,监管对保险产品的管控效果可谓立竿见影。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前6个月,82家寿险公司共计实现规模保费2.15万亿元,同比减少5.77%。其中,原保险保费收入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5.98%;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3482.89亿元,同比减少57.02%;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164.69亿元,同比减少69.79%。

  险企心思各异

  近期,朋友圈被“保险产品停售、‘十一’涨价”的信息刷屏,令人难辨真伪。上述大型寿险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炒停”违规,保险公司不会公开“炒停”。但保险代理人的疯狂“炒停”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众多公司的恐慌。

  “今年‘开门红’又提前,大家主要担心什么呢?按照‘134号文’的规定,10月前很多产品要停售,而现在很多保险公司上报的新产品都被保监会打回来了,之前以万能险为主的人身险公司压力就来了,所以9月底之前都会忙产品销售。”上述中型险企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新政策大限将至时大小险企都会有炒停现象出来,但今年第三季度中小险企压力显然更大。

  “与此同时,‘开门红’也不能落下。不知道明年政策是什么样,保监会也没明确,所以今年四季度要提前做准备工作,把万能险账户的流动性问题拉长,如果只靠‘开门红’,万一政策有变就折里面了。所以大家都会往前提,提早布局。”该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我们‘开门红’也在往前提,要往前看,以防万能险账户流动性风险,不然就只有处置资产这一条路了。”

  他进一步指出,“目前的监管环境对大公司回归本源是非常有利的,大公司提前布局‘开门红’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另外,按照新的监管要求,中小保险公司全部回归本源,势必全部会聚焦到大公司主销产品的竞争上,实际上大公司最大的优势是品牌,他们的产品相比于中小公司而言并没有价格优势。就像某家大公司的老保单都在退保,客户交续期保费还不如在有些中小公司买个新的保险产品,交钱少,获益还多。因此,他们对明年的市场也会有个判断,这方面的影响不容小觑,大公司也要防止这些问题发生。”

  另外,该资深人士分析,近年来大量保险公司、科技公司、以及其他一些有大数据的企业都在布局保险中介。在这类中介公司参与的销售格局下,产品品质、价格更加透明化,这对大公司的销售队伍一定会带来冲击。大公司要做增值服务、增强客户黏性、防范互联网冲击,也要做提前准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