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豫军崛起冷思考 中原银行与郑州银行业绩“德比”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17-09-09 00:37:58
  • 点赞
  • 4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华夏时报

  继中原证券、郑州银行后,中原银行在港交所挂牌交易,金融豫军中的三驾马车在港交所会师,被誉为“金融豫军强势崛起”。

  在港交所上市并非金融豫军的终极目标,中原证券于今年初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河南首家实现A+H上市的金融企业,郑州银行A股上市目前处于已反馈阶段,而河南省唯一的省级法人银行中原银行,其负责人窦荣兴也曾表示日后有回归A股的计划。

  登陆港股之后再谋求回归A股,显然已成为金融豫军三驾马车获取更高估值的最佳路径。然而,无论赴港上市还是回归A股,银行业“躺着赚钱”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随着“强监管”、“去杠杆”的深入,作为河南两大商业银行的中原银行与郑州银行,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如何回归实体经济,面临着重重危机考验。

  H股上市“遭冷对”

  2015年末,郑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继青岛银行、锦州银行之后,当年第三家在香港联交所挂牌的内地城市商业银行,也是河南首家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银行机构。

  郑州银行不含超额配售部分,共发售H股13.2亿股,每股最终发售定价为3.85港元,募集资金约50亿港元。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郑州银行资本金,以支持业务持续增长。

  在H股挂牌上市半年多后,郑州银行就宣布回归A股上市,成为H股上市后宣布A股IPO间隔时间最短的地方银行。

  面对资本的快速消耗,资本充足水平不容乐观的郑州银行,如何充实资本充足水平或成为其最为迫切的首要任务,显然计划通过A股IPO以拓宽资本补充渠道。目前,其A股首发处于已反馈阶段,并已完成首轮资料补充。

  中原银行是河南省最大的城商行,也是河南省唯一一家省级城商行,最初由于为做强做大地方银行,在地方政府推动下,由河南省内开封、安阳、鹤壁等地的13家城商行于2014年底重组成立。重组之初被外界认为是“弱弱联合”,但其当时154.2亿元的注册资本金,高居国内城商行第一。

  成立仅两年半的中原银行,在港股等候仅3个月,就于2017年7月19日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挂牌,成为2017年首家在港股上市的内资城商行。

  从挂牌成立到H股成功上市,该行仅仅用了两年半左右的时间就迅速实现上市,速度之快较为罕见。

  然而,内地城商行H股IPO之旅在经历受追捧、受欢迎、较为平稳之后,陷入“遭冷对”的局面。中原银行在港上市,虽然其H股上市之路相对用时较短,但港股市场对于内地城商行的持续低迷,即便上市时估值已非常保守,依然让其陷入了申购不足的窘境,认购比例甚至下降到不足四成。而无论是中原银行还是郑州银行,平日交易量均比较清淡。

  金融豫军“德比战”

  随着郑州银行、中原银行相继在港交所挂牌交易,河南本地城商行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焦作中旅银行等均加快了扩张步伐,除稳固自身总部根据地业务基础外,目前均已在河南省会郑州成立或正在筹建分行等相关业务机构,在业务争夺中势必出现“贴身肉搏”的情景,而中原银行与郑州银行更是无可争辩地上演着“同城德比”。

  8月29日,中原银行发布2017年半年报,截至报告期末,该行资产总额为4580.10亿元,增幅5.8%;存款总额2795.54 亿元,增幅约13.9%;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为人民币1842.36 亿元,增幅11.7%;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7.48亿元,同比增长16.5%;每股收益为0.1元。

  8月28日,郑州银行发布2017年半年报,截至报告期末,该行资产规模人民币4175.35亿元,较年初增幅14.03%;存款余额人民币2454.01亿元,增幅13.41%;贷款余额人民币1219.53亿元,增幅9.78%。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人民币23.25亿元,增幅9.10%;每股收益为0.43元。

  对比上述数据可见,截至6月30日,中原银行资产总额规模高出郑州银行405亿元,郑州银行存贷款规模及增速均低于中原银行,净利润及增幅亦大幅低于中原银行。

  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截至6月30日,中原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人民币34.0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5%,较上年末下降1个基点。郑州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人民币16.8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8%,较上年末上升0.07%。

  在银行监管最核心指标资本充足率方面,中原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82%、10.68%、10.67%;郑州银行则为12.08%、8.61%、8.59%,郑州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接近银行监管8.5%的最低标准。

  从存贷比上看,中原银行存贷比为65.9%;较2016年末67.2%下降1.3%;郑州银行存贷比则为49.70%,较上年末51.34%下降1.64%。虽然目前存贷比75%的监管标准已经取消,但国际上公认75%是警戒线,存贷比过低,表明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够,或因控制贷款风险,无论何种原因,存贷比较低均会增加成本、影响利润。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