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股东护盘忙 青海明胶等43家公司发布增持公告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15-07-30 05:59:39
  • 点赞
  • 2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证券日报

  昨日晚间,一批上市公司再发公告,宣布了重要股东的增持事项。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有43家公司公告了重要股东增持事项。

  从增持股东的类型来看,控股股东、公司高管皆有,而公告的内容里,既有提示增持进度的,也有控股股东在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票的事项。

  例如,青海明胶发布公告称,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公司董事长连良桂及其控制的天津滨海浙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投入不低于5000万元的资金增持公司股份;海利生物也称,7月29日,接到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张海明通知,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张海明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了公司部分股份,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坚定信心,张海明于7月11日承诺计划以自有资金在未来6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择机增持不少于100万股公司股票。

  也有的公司发布公告,对于此前宣布的增持计划宣告完成。例如,北新路桥称,公司控股股东在7月15日至7月29日期间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金额为5300万元,已完成本次增持计划。

  【相关报道】

  大股东的“底” 你敢抄吗?

  导读:一旦市场二次探底且突破前低,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也将逐渐显露。当股价低于平仓线时,若无法追缴保证金大股东同样也会被强制平仓。如果希望从“大股东股权质押”这个主题中寻找投资机会,那么,必须要相信一个假设前提:大股东有意愿、有能力“自救”。

 

  1。牛市启动以来,“股权质押”规模激增

  2014年7月“牛市”启动以来,上市公司大股东开始进入了“全面质押”的阶段

  2014年1月-6月期间,709家上市公司总计完成1853次股权质押,质押股本605亿股,参考市值约6233亿元,按照30%-50%的折算率,上市公司约获得资金1870-3117亿元。

  2014年7月-12月期间,832家上市公司总计完成2393次股权质押,质押股本4042亿股,参考市值约40022亿元,按照30%-50%的折算率,上市公司约获得资金12007-20011亿元。

  2015年1月-7月期间,973家上市公司总计完成2974次股权质押,质押股本842亿股,参考市值约15476亿元,按照30%-50%的折算率,上市公司约获得资金4643-7738亿元。

  虽然,参与股权质押的公司数量在每个时间段内只增加了100多家,但是,对于单个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来说,不管是质押次数、还是质押规模,自牛市启动以来,都出现了疯狂式的增长.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2014年下半年开始,“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大规模爆发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来自上市公司企业内部因素(现金流极度恶化),2012年年报显示,A股全部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合计约45967亿元,同比增速52.8%,而2013年年报显示,A股全部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陡降至30603亿元,同比下降33.4%,造成上市公司现金流极度恶化,因此,2014年,A股上市公司对于资金的诉求非常强烈。

  另一方面,是来自于资本市场环境的外部因素(股价飙升),2014年7月,经过多年连续下跌的A股市场终于迎来爆发,仅2014年下半年,上证综指涨幅就达到了58%,个股方面尤其是股权质押较为容易的主板股票更是疯狂上涨,其中31支股票涨幅超过200%、191支股票涨幅超过100%、737支股票涨幅超过50%.相同折算率下,股价的飙升使上市公司在股权质押中可以获得更多资金,促发了大股东股权质押的积极性.

  2。泥沙俱下,“大股东自救”带来投资机会

  此前对于这一轮“泥沙俱下”式的暴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集中于场内融资盘场外配资的连锁爆仓,然而,在本周一、周二连续两天的大跌后,一旦市场二次探底且突破前低,股权质押的风险也将逐渐显露。当股价低于平仓线时,若无法追缴保证金,上市公司大股东也同样将会被强制平仓,即:银行将质押的股份以大宗交易、二级市场直接抛售等方式变现,以还本付息。

  目前,除了传统的上市公司将股权质押给银行进行融资,现在市场上更为常见的是与信托公司进行质押融资理财产品作为资金提供方.

  如果我们希望从“大股东股权质押”这个主题中寻找投资机会,那么必须要相信一个前提假设,那就是:大股东为避免自己公司的股票被强行平仓、抛售变现,绝不会轻易放任股票价格逼近预警线甚至是平仓线,否则,如果想保住股权,必须掏出大量现金来追补保证金,而在目前的市场和经济环境下,相信短时间内凑够大量现金是极为困难的。

  因此,如果投资者相信这个假设,或者说如果投资者相信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市值管理能力,那么,我们建议可以寻找那些“股权质押进行中,股价迫近或已经跌破预警线、平仓线”的股票,买入这类股票并与大股东站在同一战线上,等待“大股东自救”式的快速反弹。

  为寻找股权质押中,股价迫近或已经跌破预警线、平仓线的股票,我们按照以下预设条件进行筛选:

  1。市场上股权质押业务的质押率一般在30%-50%之间,本篇报告我们取40%的平均水平来计算。

  2。股权质押的综合成本,粗略按照10%来计算。

  3。预警线、平仓线我们分别设定为150%、130%,这样一来,预警线的计算公式为:预警线=质押股价*质押率*(1+综合成本)*150%,平仓线的计算公式为:平仓线=质押股价*质押率*(1+综合成本)*130%.

  4。我们在股权质押中,选取以“质押式回购”方式进行的交易,同时要求质押方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包含部分持股比例较高的二股东).

  5。由于大量上市公司大股东为防止“股权质押爆仓”,选择了停牌的权宜之计,因此,我们最后筛选出那些“股价位于105%*预警价格以内,且仍然在交易中”的股票。

(详见下表,点击查看大图)

  

[PAGE默认页1]

  高管增持100股算啥呢

  一场股灾,让A股市场创造了许多史无前例的奇葩之作。其中,最广受吐槽的就是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宣布对本公司股票增持100股,这让许多买了这些上市公司股票的股民倍感心寒。

  在这轮股灾最严重的7月8日,证监会发布公告称,要求从即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并称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若违反上述规定减持本公司股份的,证监会将给予严肃处理。

  除了不许减持给市场制造进一步下跌的压力,紧接着,7月10日,为了提振市场信心,证监会再出杀手锏,要求上市公司大股东及高管等从5项措施中选择一项措施来维护公司股价。这5项措施分别为:大股东增持、回购股票、董监高增持、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简而言之,就是要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银买股票。

  上市公司股东或高管增持自家股票,往常都是一个利好。尽管通知发布后,的确引发了一轮上市公司高管增持潮,但不同上市公司的增持态度和力度却大相径庭。有的上市公司高管在证监会通知发布之前,眼见自己公司的股价连续跌停,惨不忍睹,已跌成了“白菜价”,便拿出巨额资金主动增持,资金动辄上亿元人民币;但也有不少上市公司高管采取的是消极态度,掏钱出来羞羞答答,只拿出几百元或千元增持100股(一手),被网友调侃为“拿菜钱增持的一手哥”。

  高管最少增持不到800元

  据统计显示,截至7月18日,沪深两市共有1612笔高管增持。其中1000股以下(含1000股)的有130笔,有22笔增持股数仅为1手(100股),也就是A股交易的最低限额。这22笔中,有5家是7月8日证监会要求之后增持的。

  增持金额最少的是苏常柴A(000570)的一笔增持,金额只有765元,增持时间是7月9日。查阅资料发现,实际增持的叫徐胤,在“与董监高的关系”一栏显示的是公司董事徐倩的兄弟姐妹。

  长高集团(002452)也有一笔1手的增持,金额为838元,增持时间是7月15日。实际增持的叫陈湘,也是公司监事陈志刚的兄弟姐妹。资料显示,从2011年至今,陈志刚共进行过5笔减持,累计减持金额764万元,目前仍持有109.12万股。以7月21日的收盘价计算,市值近千万元。

  其他增持1手的还有深国商(000056)、丰乐种业(000713)、中联电气(002323)、赞宇科技(002637)、九洲电气(300040)等上市公司,实际增持的也均为高管的亲戚,增持金额仅一二千元。其中九洲电气增持人是副总裁刘富利的配偶。

  增持1手的还有一些高管本人,包括艾派克(002180)监事宋丰君,增持金额4020元,宋丰君本人的年薪为19.53万元。西藏发展(000752)董事刘琪,增持金额958元,刘琪本人显示的年薪为5万元,2011年以来进行过3笔减持,减持金额6.45万元。其中今年3月一笔减持金额1.14万元。另外7月2日,西藏发展另一名董事马高翔以16.99元的价格增持200股,花费3398元。

  与此同时,也有个别高管在二级市场买入1手股份的同时再另外进行增持。如永高股份(002641)董事长卢震宇7月6日买入1手,7月7日通过大宗交易买入864万股。冀凯股份(002691)董事、董秘田季英7月14日买入1手,之前一天的7月13日已买入3.11万股。

  高管兄弟1手频繁做T+0

  当然,增持100股还不是最奇葩的,真正奇葩的要数爱尔眼科(300015)副总经理李爱明的兄弟李爱军,他居然频繁买卖1手股票做起了差价,还做了一次T+0!

  6月30日,李爱军以27.39元的价格买入1手爱尔眼科,7月1日就以34.5元卖出,不算手续费、佣金的话盈利700多元;7月2日又以30.08元买入1手;7月3日上午以29元再买入1手,当天以31.18元卖出,做了一次T+0,盈利172元,目前他依然还持有1手爱尔眼科。

  公开资料显示,李爱明在爱尔眼科的年薪为36万元,目前仍持有爱尔眼科12.49万股。以7月21日的收盘价计算,持股市值约428万元。去年10月份,李爱明已通过二级市场减持4.16万股,套现117.16万元。不知道李爱明看到自己亲兄弟每天1手辛辛苦苦在二级市场做短线赚点菜钱,心里会有何滋味呢?

  无独有偶,加加食品(002650)董事肖赛平的姐姐肖月亮在7月2日以15.56元买入2手加加食品,3日就以16.8元卖出,盈利248元。资料显示,肖赛平的年薪为80.12万元,持股数达5315.54万股,市值超过7亿元。

  “三手哥”、“五手哥”也不少

  除了一大群“一手哥”,仅仅增持300股、500股的上市公司高管也不少。

  根据梅雁吉祥(600868)的公告,该公司监事丘秀容计划增持公司股票300股以上。按照7月8日梅雁吉祥的收盘价3.32元计算,这位监事的增持总额约为996元。7月14日,丘秀容实际增持2000股,增持金额9400元。但这1万元都不到的增持金额,还是引来了诸多质疑,因为丘秀容本人的年薪高达49.1万元。

  另外,长春高新(000661)监事李茜仅增持了400股;中航动控(000738)高管张姿也仅增持了400股;时代万恒(600241)高管罗卫明仅增持了200股。

  还有上市公司有多位高管增持几百股。其中,中航三鑫(002163)高管侯志坚、王霞各增持500股,高管姚婧增持了800股,还有两位高管各增持1000股;蓝鼎控股(000971)有两位高管各增持600股;方兴科技(600552)有两位高管各增持800股。

  迷你增持行为广受投资者质疑

  “与其增持100股,还不如不要增持来得好,差评!”看到最近铺天盖地出现这类新闻后,许多股民气不打一处来。还有投资者表示:“有些公司高管增持,居然100股、几百股地增持,这种公司,大家应该把它扔入垃圾堆!永远不要碰它!”还有股民认为:“这些人就是一个劲儿想圈股民的钱,从来不知道回报市场,大家以后不要买他们家的股票了!”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相比上市公司高管掏出真金白银来增持,只增持10手甚至1手的上市公司恐怕不但不会提振投资者信心,反而会让投资者对你这家上市公司失去继续持股的信心。因为如此少的增持金额都不如散户,可见高管都对公司没有信心,投资者更会避而远之,进而导致公司股价进一步下跌。

  尽管增持100股的上市公司高管多是迫于压力而做出的护盘姿态,但目前来看,这种消极增持姿态的效果反而是负面的,把原本好端端的“喜事”,硬是办成了“丧事”。

  专家表示,“五选一”救市政策落实下去的时候,每个公司的执行力度都不一样。如果公司高管和股东确实看好自身的发展前景,那么投几千万元甚至几亿元资金去回购股票,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既增加了持股数,加大了控制权,又能获得投资回报收益。但如果觉得自身股价离真正的价值还有非常大的溢价,那么增持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

  增持成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试金石

  换个角度看,此次高管增持100股的搞笑事件反过来也成为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试金石。

  那些真正有业绩支撑被这轮暴跌错杀的上市公司,因为质地好,有发展潜力。大股东心里非常清楚,所以他们自然会非常乐意增持自己公司的股票。换句话说,即使证监会不发文要求增持,他们也是会增持的。也就是说,按照价值投资逻辑,一个业绩良好但估值明显偏低的上市公司,是股灾中的“错杀股”,自然会引来大股东和高管的巨额增持。

  相比之下,经过暴跌后,之前出现较大泡沫的上市公司如今出现了价值回归,此时这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高管则处于可买可不买的心态:如果有钱的话,可以多买一些;如果手头紧,或者觉得公司股票还不够便宜的话,则只会象征性地买个几百股以示完成任务。这类上市公司往往有两个特点:一是企业发展比较温和,不具备高成长性,二是股票价格没有打折。

  对于被爆炒后即便股价已经腰斩、但在大股东和高管眼里价格仍然虚高的股票,其大股东或高管显然没有任何动力去增持自己公司的股票。恰恰相反,在股灾之前乃至于股灾发生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大量减持自己的股票。在证监会发文之后,他们能够不再疯狂减持自家股票就已不错了。如今,许多创业板上市公司,有的股票市盈率高达几百倍,即使股价腰斩,市盈率还是相当高,也就是说以目前的公司盈利能力来计算,这些公司高管要辛苦干上几百年才能挣到公司的市值。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人,减持反而是最合理的选择,在泡沫如此巨大的情况下,依然增持才是傻瓜举动。这样的上市公司高管增持100股也是应景之举。

  对投资者来说,如何寻找股灾之后的“错杀股”,从大股东和高管增持的举动上,或许就能发现值得你入手的“错杀股”。(来源:理财周刊)

[PAGE默认页2]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