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参与债转股态度谨慎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16-12-02 03:48:05
  • 点赞
  • 3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中国证券报

  国新办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披露,市场化债转股对象企业应具备的条件已明确,包括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及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均可参与。险企可将债转股视为投资获利途径之一,但目前整体态势仍是谨慎观望,有待相关政策和市场环境进一步明确后再谋动作。业内人士表示,保险机构在选择和参与债转股方面均面临风险,这也是目前整体态度谨慎的原因之一。虽债转股向保险公司开发,拓宽险资投资渠道,但投资风险不容忽视。在强调市场化原则前提下,险资需谨慎研判债转股收益水平是否符合投资和风控要求。

  部分机构着手准备

  国新办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披露,国务院已印发《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明确市场化债转股对象企业应具备的条件,包括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及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均可参与,并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业内人士认为,相关表述对于险企未来把握债转股市场机会具有指引作用,一些险企也乐于把握合作机会。实际上,在建行操作的武钢项目中,包括保险机构在内的市场主体便表现出对项目的兴趣。由于保险机构现金流相对充足,市场对其参与债转股的期望较高。

  有保险机构人士表示,相关政策对市场化债转股对象进行明确区分,保险机构可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参与竞争,从而提升争取项目能力。目前,已有一些机构或部门开始进行前期的研究准备工作。在实操层面,与律师团队的合作也即将展开。

  另外,险资已有的经验对债转股操作可资借鉴。某保险资管人士称,以往保险机构投资一些创新型产品,在结构化设计和制度安排上已积累一部分经验,这对于后续参与债转股项目有推动作用。

  参与债转股需谨慎择时

  有业内人士认为,不同债转股具体方案不同,保险机构在选择和参与方面均面临风险,这也是目前保险机构整体态度谨慎的原因之一,配套政策出炉仍是机构下一步关注的重点。虽债转股向保险公司开发,拓宽险资投资渠道,但投资风险不容忽视。

  在“资产荒”现状下,保险公司从优化大类资产配置、分散风险需求出发,可能会谨慎参与部分债转股项目,但预计短期内行业整体参与债转股的规模有限。据介绍,保险公司在考察项目时,更看重对项目内在价值的判断,风险评估也占较大权重。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险资配置资产以固定收益类为主,80%以上是高信用等级资产。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28286.19亿元,其中,银行存款为22961.36亿元,占比17.90%;债券为43434.98亿元,占比33.86%。从大类资产配置比例看,险资配置固收类资产总额约9万亿元,占比超70%,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的基础资产成为贡献收益最明显部分,且占比有上升趋势。

  分析人士表示,在强调市场化原则前提下,险资需谨慎研判债转股收益水平是否符合投资和风控要求,并非所有的债转股企业均能满足险资所需求的预期收益标准。下一步,保险资金仍需一段时间来判断债转股发展走势,择时参与投资。

  也有声音认为,保险公司参与债转股的规模有限。某机构创新部门业务负责人表示,对保险机构而言,债转股项目仍处起步阶段,在项目获取上,盘子较大的险资有竞争优势,但其一贯的谨慎风格使得债转股项目不会成为险资重点围猎对象;中小险资未来也将参与其中,如何通过合理判断介入收益和风险平衡的项目,将是其面临的挑战之一。

  “或许某家大型险企会首先破题。”该负责人表示:“在行业普遍强调风险把控背景下,保险公司会关注通过债转股形式面向机构销售的资产‘底子’,质量优的可能会出现多家机构竞争,质量稍差的资产,险资会尽量避免投资。在权衡收益和风险过程中,险资会把远离风险放在首位,这是险资运作新项目的根本逻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