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过问M2失真 银行突击揽储致M2上下乱窜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14-09-15 10:37:42
  • 点赞
  • 9
  •   ♥  收藏
  • A
    分享到:

K图 000001_1

  作为A股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的重要举措——沪港通试点,上海证券交易所14日宣布,该所于9月13日组织进行了第二次沪港通全网测试,暨沪港通全市场性能及切换测试。从两次测试情况看,沪港通技术系统基本就绪。随着准备期各项业务的顺利推进,近期市场对其引发的投资机会再度升温,尤其是一些股价调整充分的A股稀缺标的重获关注而走强。分析人士指出,作为A股史上的大事之一,在沪港通开通前后,相关概念股将有望上演反复活跃行情。


  QFII巨资买39股


  近期,大宗交易比较活跃,而一举一动备受市场高度关注的QFII席位也频频作为买方出现在大宗交易平台上。公开资料显示,中金公司深圳福华一路证券营业部、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证券营业部、中金公司杭州教工路证券营业部、中金公司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证券营业部、瑞银证券上海花园石桥路证券营业部、海通证券国际部等6家声名在外的营业部被市场普遍认为是QFII资金的集散地,素有“QFII大本营”之称。这6家营业部共计出手69次,累计买入金额达12.21亿元,累计成交量为8136.99万股。


  具体来看,上述6家“QFII大本营”8月份以来在大宗交易平台共计买入39只个股,其中,买入泰格医药金额最大,达到25384.69万元,而索菲亚(25079万元)、巨星科技(22360万元)、北方创业(7050万元)、四维图新(6997.24万元)、格力电器(4998.81万元)、鱼跃医疗(3956.76万元)、贵州茅台(3536.47万元)、上汽集团(2911.02万元)、顺网科技(2568.16万元)、长城电工(2458.73万元)、贝因美(2297.23万元)、上海机场(1235.31万元)、伊利股份(1143.31万元)、中泰桥梁(1071.24万元)和宝钢股份(1008.87万元)等个股的QFII大宗交易买入金额均逾1000万元。


  统计显示,在这39家公司中,有35家公司2014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占比89.74%。其中,上海新梅2014年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长达到112%,中信证券2014年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长达到93.19%,格力电器、中国建筑平安银行、长城电工、北方创业、伊利股份、巨星科技、索菲亚、中国联通中国太保、四维图新、鱼跃医疗、京东方A等公司2014年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20%。


  从市场表现来看,在“QFII大本营”买入的39只个股中,8月份以来股价实现上涨的个股有25只,其中,中泰桥梁期间累计涨幅居首达到41.09%,长城电工、四维图新、巨星科技、顺网科技、贝因美等5只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超过20%,分别达到30.26%、28.05%、24.11%、23.86%、23.19%。


  QFII布局迅猛 投资紧盯政策动向


  过去的两个月,对于A股市场而言,是罕见的蓝筹股行情。而对于QFII基金而言,则是为境外客户抢先布局A股的关键时刻,而这一切似乎与沪港通有关。


  由理柏中国和上证推出的最新一期QFII中国A股基金投资月报显示,继上个季度大规模增持银行地产等周期股之后,3季度,QFII基金整体继续积极调整仓位布局大蓝筹。总体看,前期斩获较多的TMT、医药等行业遭遇减持,而同时,低估值消费品的代表——金融、汽车和食品饮料持续获得QFII机构的青睐。


  从几家著名的日系和美系QFII基金的跟踪可发现,早在今年3月末,他们已开始对于金融股进行系统性增仓。相比整个市场的其他机构,足足提前了4个月。


  不过,随着行情的整体启动,QFII中国A股基金也逐步进入调仓布局期。从几家代表性的QFII基金月报显示,QFII基金经理不再继续拉高周期股的持仓比例,相反在较高位置进行优化。


  比如某日系QFII基金,在7~8月份内,就进行了类似的优化操作。其增持了前期涨幅落后的中国平安,大规模提升了民营色彩浓厚的民生银行的持股比例,此外,还对农业银行进行了加仓。与此同时,降低了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的持仓量。最终其金融股的总持仓仍然维持在33%一线的高位。


  另一家美资机构也做了类似布局,增持中国平安、减持浦发银行。同时还减持了部分估值恢复的电子元件股,增持了地产股。总体上看,把资金配置倾向行业龙头,是上述外资机构的明确意图所在。估计未来,这个态势也会体现了沪港通开通后的标的股上。


  除了银行和地产外,一些QFII对于证券类的兴趣重燃,至少有3家大型QFII基金在8月份增持了券商股,这个幅度在过去一年内都没有出现过。不过总体上看,QFII仍然最为看好行业龙头股中信证券。只买“最大或最好”的上市公司,始终是QFII不变的投资情怀。


  亚资偏好轮动 美资偏好持有


  从投资风格上看,QFII机构的内部差异仍然明显。如果一定要概括下的话,亚洲的QFII资金相对灵活一些,更容易做跨行业的轮动。而美资则是往昔一贯的买入并持有龙头股策略。


  历史数据显示,美系QFII的后台老板大多数都是综合性的金融集团,从整体上看,其客户更加依赖母公司渠道的销售力量,这也导致了他们相对更强的风险控制意识,以及更强调契约的权威性胜于投资风格的灵活性。


  从过去一年看,美国一些大型QFII,以上述的稳健策略斩获了不错的收益。一些组合稳定的大型机构在过去3个月内斩获10%上下的收益,这个水平超过通常的运行预期。


  从业绩角度分析,适时提升金融股配置、积极导向低估值品种,是上述机构斩获盈利的一个重要渠道。绝大部分机构仓位内都有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平安、格力电器。虽然总体配置比例没有日系机构那么激进,美系机构的配置思路也相当接近。


  历史数据显示,美国银行机构的金融股配置低点,也是3月末。当期,样本基金的金融股占该基金净值的总和在20%~25%之间。但半个月后,该机构的金融股配置比例达到了26.2%,2个月后达到了29%,提升速度非常之快。


  从具体操作来看,美系银行追捧周期的意味更加浓厚。组合数据显示,相关机构是在2季度内,一面清理科技股,一面增仓银行股。从投资角度,上述行为,显然是考虑了上升周期中主流金融更容易受益于经济增长速度。


  一些美资机构明确的表示,这一轮布局和他们预期的中国经济稳定复苏态势有关。但从配置角度看,实际的配置行为领先了海外卖方约6个月,同时领先了全市场投资者平均3个半月。这样的配置理念还是很值得关注的。


  与之相比,亚洲的QFII则投资风格明显灵活,这或许与他们本土市场和A股市场风格更为接近有关。一些亚洲的QFII,在布局上也敢于尝试创业板股和小盘股等,虽然其配置速度相比本土基金来说还是要慢一些。但在持有周期上和客户申赎上又有一些便宜。两厢对照,这样的风格,收益率比美资机构会更好一些。


  宏观经济研判:改革动力将驱动经济回升


  QFII对于宏观的判断同样值得关注。和2季度预期货币政策放松不同,3季度的QFII中国A股基金明显偏向了中国经济稳定复苏的判断,这个判断源于他们认定,中国各行业的政策改革深化将会有推进。


  一家大型QFII基金表示,近两个月A股市场上涨或许可以归因于市场心理改善,但这种改善不可能主导市场一路上扬,“通常一旦遭遇宏观经济指标不佳,或是新股发行,就可能使得投资者抛售,市场就会发生波折。”


  他们更相信,这一轮的市场反弹,源于投资者已经相信中国经济正在逐步探明底部,经济周期在未来一段时间找到底点启动反弹,一些政策将会发生不同的效果有关。


  对QFII而言,他们尤其看重的是,中国政府从政治经济结构改革方面取得的进展,这几乎支撑了他们买入A股的最大逻辑,同时他们也认为,由政策驱动的技术、军工部门等新兴产业相关的股票上涨,反映了这个政策逻辑有一定的正确性。


  此外,对于8月以来的宏观数据偏弱,外资机构的看法较为积极。他们认为,8月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比上个月下降,7月的银行融资比上个月减少等宏观数据,固然显示经济走弱仍有动力。不过,他们更看重,这种趋势下金融政策调整发挥的威力。


  如果说,上一个季度,QFII从预期资金面改善角度把握了一轮市场低点的话,那么这个季度,他们更加关注经济疲软背后的政策应对和推动力的增加,这个想法比内地基金要更为乐观。


  此前,一些QFII曾经认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变动无非两种可能,其一,随着PMI的下降,未来几个月生产活动指数大幅下降。进而拖累消费者物价指数,这个过程再次导致经济下滑。其二,随着先行指标下滑,中国高层不断突出微调政策的空间,推动经济复苏。


  显然,经历了两个月后,他们相信后一种选择正在成为现实。


  未来判断:增加国企和低价股配置


  对于未来,QFII机构又是如何考虑投资配置的呢?


  一些QFII的基金经理表示,他们认为,未来一个阶段,宏观经济可能暂时面临压力,这个过程他们会适当降低金融和周期品的配置。但同时,他们会提升预期“受益于经济改革的低价股票”和“新兴经济相关的中小型品种”的仓位。


  随后,如果第4季度,中国经济持续减速的话,他们相信,这将推动政府进一步加快“结构性改革”,而后者将令金融股再度获得买入良机。另外,把握最新的政策脉络仍然是必不可少。


  从中期角度,他们仍然秉承之前的判断,宏观经济方面,中国的经济景气改善将是一个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触底,市场持续反弹的可能性日益增大,中国A股市场存在审慎乐观的未来。


  鉴于宏观经济指标的好转是全球性的,他们相信随着投资者从宏观经济获得信心,对经济结构改革所带来的投资机会需要增加考虑。

[点击查看全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