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斥巨资收购ARM,背后是大国技术争端
指数家咿呀
2020-09-15 18:37:45
  • 1
  • 1
  •   ♥  收藏
  • A
    分享到:

这是指数家的第219原创

全文共2520字,阅读约需7分钟

这两天,英伟达(NVIDIA)400亿美元对ARM的收购案引发了好多讨论。

由于此事件将关系到我国半导体产业甚至消费电子行业的境况,所以今天我们根据几篇国内外主流媒体的稿件,简单说一下。

美国时间9月13日,英伟达掌门人JENSEN HUANG(黄仁勋)向全体员工发布了一封名为《Creating a Premier Company for the Age of AI》(打造AI时代的领先计算公司)的信,宣布已经签署了收购Arm公司的最终协议。

看信的内容之前,有必要简单了解下Arm。

Arm是个英国半导体和软件设计公司,主要业务是设计(而非生产)Arm处理器(CPU)。

而目前,Arm已经是最成功的移动端处理器的核心架构,其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市占率超过90%。

我们的手机,从苹果到安卓,你能叫得上的移动处理器,从麒麟到骁龙再到Exynos,都是基于这种架构。

注意,由于在可预见的未来移动设备增长更快,计算能力的趋势是向移动计算转移,而Arm恰恰在移动计算领域最为优秀,因此比起传统的CPU巨头英特尔,更被市场看好。

软银于2016年9月收购了Arm,当时的作价是314亿美元。

而此次收购的金额是:英伟达将以215亿美元的股票和120亿现金收购Arm,目前拥有Arm的软银可能会再获得50亿美元,plus,如果Arm达到一定的财务目标,英伟达将再向Arm员工发行15亿美元的股票。(合计400亿美元)

至于这么好一家公司,软银为什么要转手卖掉,或许是为了弥补其他投资项目亏损的无奈吧。

关于本次收购?黄仁勋在致员工信中这样说:

1. Arm很NB,从被发明至今,基于Arm的计算机已经达到1800亿台,仅去年一年就到220亿台,Arm已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CPU;

2. Nvidia拥有强大的AI计算,而Arm拥有遍布世界每个角落的CPU,二者结合,将会创立一个由上万亿终端运行的、比当今互联网大几千倍的物联网;

3. Nvidia将把AI技术引入Arm的生态系统,同时将开发人员从200万扩大到超过1500万软件工程师;

4. 保留Arm的商业模式,将继续维护其开放许可模式和客户中立性,为全球各行业客户提供服务,并通过Nvidia的GPU和AI技术进一步扩展Arm的许可组合。

消费者认识英伟达是由于它GPU,也就是主要销售用于PC和游戏机的显卡,这次若能成功收购Arm,怕是会从偏科到全才,成为CPU+GPU啥都不落下的巨型怪兽啊。

WIRED评论它为“would unite leaders in two big trend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obile computing(两大技术趋势:人工智能和移动计算的强强结合)”,并称此举将“一夜之间改写芯片产业格局”。

而MarketWatch将英伟达的收购举动称为“Bold deal(大胆交易)”,这将给英特尔和AMD带来巨大的威胁。

英特尔实惨,因为在用GPU碾压了英特尔之后,英伟达还把一个它在CPU领域最直接的竞争对手Arm给收了,这谁能遭得住啊。

从二者今年以来的股价走势来看,英特尔是真的跪了……

大概了解了行业竞争层面的问题,其实更应该关注经济体之间的技术竞争、甚至是争端。两个点:

第一,Arm作为一个总部在英国的日本公司,在移动CPU领域已经威胁到美国。本着“比不过就买来”的思想,这或许是“弯道超车”的最佳手段。(开脑洞,不负责)

第二,受禁令影响,一旦Arm被收购,对很多依赖于它的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来说都是坏事。当Arm改了户口本,翻脸不认人,中国客户会变得更加被动,或许只能去寻求替代解决方案(实际上Arm一家独大,难被替代)。

写到这里,看到财新网下午发布的一则新闻:

“英伟达以400亿美元收购Arm的计划,在Arm总部所在地英国激起反对声浪。9月14日,Arm联合创始人赫尔曼豪瑟(Hermann Hauser)发表一封题为“救救Arm”的公开信,希望英国首相阻止英伟达收购Arm。他为此专门搭建了一个网站,希望业内联署,要求英国首相阻止英伟达的收购。”

赫尔曼豪瑟还在信中提到:既然美国总统愿意将美国技术在全球的主导地位“武器化”,在中打击中国,英国也必须拥有自己的贸易武器来进行谈,否则将成为中美的附带损失(collateral damage)。

“Arm为苹果、三星、索尼、华为以及世界上几乎所有品牌的智能手机提供产品,因此可以对他们施加影响,”豪瑟表示。

数据跟踪


相关证券:

(来源:指数家咿呀的财富号 2020-09-15 18:37)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