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脑思】深度梳理:中国公募基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小叶脑思
2020-09-05 18:10:10
  • 6
  • 2
  •   ♥  收藏
  • A
    分享到:

周五先暴跌后拉升,今年这种场面见怪不怪了,于是小叶脑思继续加仓。虽然短期看仍然在调整,长期看A股的发展是非常哇塞的,所以这种暴跌就是很好的加仓时机。

这样一看,自7月暴涨、调整之后,底部始终是在抬升的,是不是很令人开心?

本期我们聊点宏观的。小叶脑思最近翻了一些写公募行业的报告,觉得很有收获,想给大家梳理一下,划一些重点出来,希望无论是从自身职业规划,还是自己以及家人做财富配置的角度,给大家能有一些启发。以下进入正题。

01 中国公募基金发展的前世今生

中国公募基金正式出现,是在1998年,至今已有22年的历史,加上之前的准备阶段,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1)酝酿期:1985-1990年。改革开放后,海外成熟金融工具逐步引入中国,国内金融机构与海外机构合作推出的“中国投资基金”,刺激了国内基金业的发展。

(2)探索期:1991-1997年。1991年第一批老基金“武汉证券投资基金”和“深圳南山风险投资基金”成立,次年37家基金获准发行,这些基金多由地方银行和政府批准设立。

(3)成型期:1997-2000年。1997年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颁布,标志着基金业进入规范发展时期。1998年基金金泰、开元发行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正式起步。至次年,南方、国泰、华夏等10家基金公司先后成立,被称为“老十家”。

(4)创新期:2001-2005年。之前的基金基本是封闭型,2001年华安发行第一只开放基金,开放式基金数量开始猛增,逐步取代封闭式基金。2003年基金法颁布,标志着行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同年,货币市场基金诞生。

(5)加速期:2006-2007年。2006年开始股市走强,基金赚钱效果凸显,投资者买基金热潮掀起。2007年进入大牛市,公募行业迅速增长,行业规模最高达3.2万亿元。

(6)徘徊期:2008-2014年。2008年金融危机,股市下跌,公募基金大幅缩水。四万亿计划后股市逐步回暖,基金慢慢复苏,基金公司的竞争开始白热化,避险基金、指数基金等开始出现。

(7)回春期:2014-2015年。2014年底新一轮牛市开启,行业规模超9万亿元,远超2007年。同时分级基金、打新基金等创新产品蓬勃发展。分级基金的B份额弹性大,吸引大量资金,但股市崩盘后下折机制极大伤害了投资人,至今已被取缔。

(8)规范期:2016年至今。2015的下跌让监管不断反思,如何引导资本市高质量发展。2016开始陆续出台一系列规范资本市场的政策,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重塑大资管行业格局;同时加快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引入外资,引导资本市场理性投资、价值投资。受益于此,基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公司数量、产品数量、管理规模稳步攀升,截至2020年二季度总规模已超17万亿元。

02 中国公募基金发展的四大机遇

中国的公募基金要再上一层楼,从外部发展机遇来看,离不开源源不断的入市资金;从内部结构优化来看,指数基金的壮大与FOF的发展都是较有潜力的方向。

(1)居民财富转移。

中国人多年以来“买房投资”的理念,在近年“房住不炒”的背景下迟早会土崩瓦解。

(图:2019年中美居民资产配置对比)

参照发达国家经验,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在家庭资产中占比应为大头,但中国当前仍然是住房及银行存款占比较高。

(图:2019年中国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结构)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以及房产投资价值下降、银行利率走低,股票等权益资产必将成为居民理财的首选。股票波动大、选股难,将会让更多人选择公募基金。

(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

(2)养老资金入市。

下图所示,美国公募基金在资本市场占比25%,而中国仅7%。从规模上看,美国公募基金的规模约为中国的10倍左右。

究其根源在于,美国401K计划、IRAs为代表的,具备长期属性的养老金从1980年代开始持续进入股市,与股票市场形成良性循环:助推美股长期上涨,同时享受长期慢牛的收益。

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401K计划共同基金规模为3.7万亿美元,对美国股票持有的市值,占美股总市值的5.3%,成为美股中重要的压舱石,并持续给美股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

相对应的,中国养老体系中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账户,近年在持续酝酿,虽然还几乎属于空白,但已经箭在弦上。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制度鼓励中国居民将工资中一部分默认作为养老金,享受税收优惠。这部分资金交给基金公司进行长期投资,享受股票市场的长期红利,也会实现美股中的良性循环。

(图:美国IRA账户资金投向结构)

(3)指数基金壮大。

众所周知,美国指数基金表现优于主动基金。截至2019年底,美国指数基金规模达4.3万亿,占据基金市场约20%;中国这一比例仅5.8%。

(图:美国指数基金规模前15大)

而中国主动基金之所以相对指数基金有很强的超额收益,一大原因在于市场中散户居多,容易被割韭菜。随着中国股市的结构逐步机构化,投资趋于理性,主动基金的超额收益会下降,指数基金费率低廉、特征明显、管理透明的优势将逐步受到认可,投顾机构发展带来的资产配置需求也将推进指数基金发展。

一是ETF。ETF的交易特性使其成为对冲、套利、资产配置的理想工具,对机构投资者和大客户有较大吸引力。二是Smart beta。基金公司基于自身的选股能力,对指数进行升级改良,从而弥补指数的弱点,在享受beta的同时也能获取alpha。

从国内头部基金公司布局来看,华夏基金一枝独秀。王亚伟时代,华夏基金成为公募一哥;王亚伟奔私后,华夏旗帜鲜明地开始指数化发展,无论是宽基还是行业,均形成了完善的产品布局。截至上半年,华夏基金指数规模达1900多亿,远超第二大近1倍。

(股票指数基金规模前十大基金公司)

(4)FOF快速发展。

2017年我国首批公募获批,迎来公募FOF时代。截至2020年二季度,公募FOF共115只,规模555亿元,在整个公募市场占比仅0.3%。

当前FOF发展优劣并存,优势是通过二次分散,降低了风险。劣势一是降低风险的同时,其实也降低了收益,风险调整后收益与普通公募基金相比并没有体现出明显差别;二是双重收费,主要是选择外部基金作为FOF标的时,手续费、管理费难免要收两次。

但总体来看,FOF的发展前景仍然是较好的。其一,养老金规模增长后,FOF的低风险属性成为较好的载体,目标日期、目标风险型FOF预计将迎来较大发展。

其二,资管新规规定,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内部产品,因此其发行的FOF必将会把公募基金作为投资标的。

03 中国公募基金发展的四大挑战

(1)银行理财子崛起。

理财子公司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子公司迅速涌现,目前已有10多家获准开业。理财子公司依靠银行的强大渠道,在客户资源上远远领先于公募基金,并在固收、货币类产品上具备较强优势,对公募基金形成直接挑战。此外,理财子在非标资产投资上具有传统优势。

(公募与理财子的可投范围对比)

相比之下,公募基金在主动权益类产品方面具有优势,因此要想在与理财子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主动权益能力是核心要义,通过差异化路线实现与理财子的竞合发展。

(2)外来和尚好念经。

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脚步加快:今年4月1日我国正式取消对公募基金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同日,贝莱德、路博迈递交公募牌照申请;5月19日富达国际递交申请。

8月31日,贝莱德基金获批,标志着首家外资发起设立并100%控股的公募诞生。

(贝莱德的管理规模结构)

贝莱德(BlackRock)是全球最大的资管公司,成立于1988年,截至2019年底的管理规模为7.4万亿美元,近乎中国整个公募市场的3倍。贝莱德等国际巨头进入中国,无疑会成为抢夺市场份额的外来和尚,但换个角度,也会给中国公募行业带来新鲜的理念和机制。

(3)投顾模式存疑

2019年10月公募投顾工作通知下发,易方达、南方、嘉实、华夏、中欧成为首批试点,目前仍在摸索前行。

这里的投顾指买方投顾,区别于传统的卖方投顾。卖方投顾指基金公司依靠银行、券商等代销渠道进行销售,其在推荐基金时往往从自身提成收入的角度考虑,而非根据投资者实际的需求。

买方投顾将更多从客户利益出发,以收取咨询费的模式提供服务,从而提供更加客观、符合客户实际需求的购买建议。

但中国投资者能否接受理财服务付费咨询的模式?基金公司设立的投顾服务能否抛开自身利益来推荐其他公司更适合投资者的产品?都成为暂时无解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公募基金传统上依靠银行、券商代销,自身直销仅占很小的比重。开展投顾业务后,基金公司将成为银行、券商的竞争对手,在渠道覆盖及客户粘性方面,将迎来巨大挑战。

(4)行业竞争加剧

资管行业进入白热化阶段,吸引更多公募基金公司成立。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行业共有141家公司,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呈现马太效应。

尤其今年以来,伴随市场回暖,居民买基热情上涨,具有较强品牌效应及明星基金经理的头部公司,新发产品动辄数百亿,一个产品抵得上几家小型基金公司。分化加大的背景下,头部和非头部公司面临不同的难题。

其一,头部公司需要持续发新产品,来维持行业地位。基金公司商业模式是按AUM(在管规模)收取管理费,规模扩大、管理费增加,便能吸引核心人才——基金经理,好的基金经理通过好的业绩形成品牌效应,能吸引更多投资者,从而继续扩大规模。

因此对于头部公司,保持规模稳步增长是核心战略。但苦于多数基民仍然用短线的态度买基金,稍有涨幅就立刻赎回;叠加银行为了多重收取销售手续费,诱导客户“赎老买新”,导致基金公司必须持续新发基金,弥补老基金赎回的窟窿。而近年出台基金经理任职规定,同一基金经理挂名的基金不得超过10只,持续发新产品的基金公司面临基金经理不够用的窘境。

其二,非头部公司需要利用资源禀赋走出差异化路线。在规模上难以进入头部梯队的中小型基金公司,在夹缝中生存,面临产品布局少、人才流动大、创新能力弱等劣势,需要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走出自己的路,或是业务,或是挖掘明星基金经理。

例如华泰柏瑞的量化投资成为其独特优势,指数产品布局较为领先;华宝在指数基金上独辟蹊径,通过雪球运营的模式打造了几只爆款ETF;长城基金廖瀚博、银河基金郑巍山、万家基金黄兴亮、前海开源曲扬、永赢基金李永兴等人,都凭借一己之力打造出个人品牌,从而为其公司导流。但没有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小型公司,仍然在苦苦煎熬。

参考资料:

华泰证券《2020 年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基金》



本期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祝下周A股长红!

(来源:小叶脑思的财富号 2020-09-05 18:10)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