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中国建材,就是在买行业定价权
阿尔法工场
2020-08-07 07:36:22
  • 10
  • 1
  •   ♥  收藏
  • A
    分享到:

    外贸熄火,消费难振。GDP三驾马车,基建一骑绝尘。

01 水泥是门好生意吗?

最近中国建材上了热门股排行榜, 距离我去年重仓买入大约9个月时间, 去年是5倍PE, 目前是8倍PE, 很多朋友问我中国建材是否还可以继续买入? 我想说, 即便不考虑市场情绪和热度, 不考虑商誉减值等财务处理, 对于任何一家拥有定价权的公司来说, 8倍PE都是严重低估, 未来成长的空间依然很大。

供给侧改革与特许经营权

首先, 水泥行业是个好行业。

水泥自100多年前发明到现在, 产品原料大部分来自石灰石, 100多年没变过, 产品生命周期长意味着供需波动更小, 行业集中度更高, 垄断容易出现, 赛道内一旦有一个冠军跑出来, 可持续获利的抛物线非常长。

另外, 水泥行业是“ 短腿行业” , 一吨水泥也就三四百块钱左右, 公路运输100公里要几十块运费, 运输半径如果太远, 运费就超过水泥本身的价格了。 所以海螺水泥很厉害, 提出著名的T型战略, 沿长江沿岸建矿山和水泥厂, 水运价格比陆运便宜很多, 所以海螺的效率非常高。 但是因为长江水道只有一个, 所以全国没有几个地方能复制海螺模式, 更多的是各省各市大大小小的区域冠军。

好行业不一定出现很赚钱的公司, 根据日本和德国的水泥行业发展来看, 城市化率到一定程度, 水泥行业的总需求量就会下降, 恶性竞争带来的结果就是行业利润率下降和环境污染, 造成极大的浪费。

2014年中国水泥产量已经达到24.8亿吨峰值, 往后逐年平稳下降, 2019年下降到23亿吨左右, 房地产、 路桥、 农村改造这三大水泥需求未来都不可能再有很大增量。

2015年, 国家提出“ 供给侧改革” , 在需求没有很大增量的前提下, 淘汰落后产能, 让少数几家行业内的优秀企业整合全国的矿山资源, 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把水泥厂直接开在矿山附近, 加大投资建设更环保、 机械化程度更高的大型生产线, 提升行业效率和利润率。 这就是特许经营权, 所以今天我们再想随便去开一个石料矿山或者水泥厂是不可能的。

02 得定价权者得天下

按照南方水泥一个朋友的原话来说: 中国建材前董事长宋志平改变了整个中国的水泥行业。

中国建材是供给侧改革的先行者。

宋志平是战略高手, 从2007年“ 汪庄会谈” 开始, 就确定了中国建材要通过整合的方式, 成为水泥赛道的冠军, 陆续兼并重组了中联水泥、 南方水泥、 西南水泥、 北方水泥、 祁连山、 天山水泥等全国范围内大大小小的区域冠军。 2019年, 中国建材水泥产能达到了3.8亿吨, 占全国总产量16.5%, 位居世界第一。

获得定价权的方式有很多种, 贵州茅台是通过品牌获得定价权, 腾讯是通过转换成本来获得定价权, 而中国建材的方式是利用自己中字头的央企身份, 整合拥有“ 特许经营权” 的企业, 掌握稀缺矿山资源, 从而垄断市场获得定价权。

现在我们要买水泥, 早就不存在赊账了, 也不是现金买货, 而是“ 预付款” , 足可见水泥行业的整合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03 好公司,还要有好价格

港股机构投资者比较多, 流动性较差, 对于像中国建材这样的负债率偏高、 主营业务没有太多增长空间的公司往往估值较低, 但恰恰是这种偏见给了我们很好的买入价格。

我对负债率的看法是, 中国建材2019年总负债2900多亿, 但经营性现金流有600多亿, 水泥量价稳定的前提下, 不大可能出现换不起债的风险。 从另一个角度想, 也没必要还债, 香港上市公司融资成本比国内低很多, 拿低息债买了一堆特许经营权的矿山, 矿山ROA总比利息高吧? 这个生意是很划算的。

我对成长空间的看法是, 中国建材目前最大现金流业务是水泥, 中期发展业务是骨料和混凝土, 长期发展业务是新材料。 战略规划非常清晰, 既保证了短期的现金流, 又给未来的增长预留了空间, 所以, 我认为不应该仅仅把中国建材当作一个水泥公司来估值, 应该把它按照他的名字—— 中国建筑材料的巨无霸—— 来估值。

1000亿买目前中国16.5%的水泥矿山开采权, 以及未来水泥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的增量, 还有骨料、 混凝土、 新材料的成长机会, 这个错误边际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而我们设想一下10年之后的2030年, 水泥价格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 水泥产量只有现在的70%, 而中国建材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0%, 光水泥业务的利润就应该大概率超过1000亿, 估值按照现在的8倍PE也有8000亿, 除去少数股东权益是5600亿, 还不算骨料、 混凝土和新材料业务。

04 逻辑决定仓位

好公司本来就很少, 好公司再出现好价格更是多年难得一遇的好机会。

中国建材是继招商银行和贵州茅台之后, 我敢重仓1/3以上的第三只股票。

逻辑决定仓位, 只有真正看懂一个行业、 一个公司, 才敢于重仓一只股票。 就像是“ 艺高人胆大” , 杂技演员能掌握平衡的方法, 他们走钢丝是很自如的, 而普通人去走钢丝, 那完全是看运气。

当然, 以上是我的主观逻辑, 极有可能误导大家。

股市有风险, 我只对自己的仓位负责。(本文来源:雪球作者/Max陈泽源,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阿尔法立场,风险请自担)

(来源:阿尔法工场研究院的财富号 2020-08-07 07:36)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