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地产持续跑输市场,这时候放弃坚守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吗?
郭施亮财经评论
2020-08-04 07:30:49
  • 3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A股市场持续处于技术性牛市的环境之中,但受到前几年的深度熊市行情影响,不少投资者仍然深受熊市思维的约束,紧紧拥抱银行地产等板块,一方面考虑到熊市避险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低估值与高股息并存的优势。

但是,既然A股市场一直身处技术性牛市的氛围之中,那么将意味着投资者应该要及时把投资思维转换至牛市思维之中,才有望实现让利润奔跑的目标。对银行地产板块来说,在熊市环境下,确实具有一定的避险优势,但在牛市环境下,资金却更愿意追求利润最大化,即使是拥有很好资金优势的公募基金,也在二季度的持仓数据中展现出积极调仓的策略,并对部分投资者耳熟能详的白马股与蓝筹股进行大幅减持。从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举动来看,确实已经逐渐改变了以往的投资思维,并尽可能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医疗、科技、消费等板块却成为了不少机构投资者追逐的对象。

估值、市净率与股息率,往往是价值投资者比较看重的数据指标。对银行地产板块来说,确实在这三大因素中占据了较大的优势,本身具有较高的投资安全性。但是,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在牛市环境下,或许会更注重几方面的问题。

其中,政策因素的变化会是机构投资者比较关注的焦点。实际上,今年以来,政策层面上对银行、地产等板块的态度似乎比较谨慎。对银行板块来说,既有让利实体经济的压力,也有股息分红下降的预期,且净利润增速可能会受到坏账的滞后反映影响。至于地产板块,目前房地产调控压力仍然很大,房住不炒并非短时间内可以扭转的政策定调,对房地产板块会构成中长期的政策压力。与此同时,银行与房地产行业之间,往往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性,地产调控压力加大,行业趋于降温,对银行板块也会构成间接影响。

另外,对机构投资者而言,在牛市氛围下,会更注重市场的赚钱效应。最近一段时间内,市场资金跑向了医疗、科技、消费等板块,而在较强的赚钱效应影响下,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场外资金参与其中。至于长期扎根在银行地产的资金,也开始加剧了分歧,并有部分存量资金转移至医疗、科技、消费等领域,由此导致银行地产的存量资金加速分流,对行业板块的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构成不少的冲击压力。

对投资者来说,目前正处于进退两难的状态。假如此时选择放弃坚守,而后去追高估值很高的医疗、科技、消费股,那么可能会存在高位接盘的风险,甚至出现刚卖出银行地产板块,而后板块开始出现快速启动的现象。但是,对坚守的投资者来说,如果继续坚守下去,银行地产行情何时启动,却具有一定的未知数,可能需要付出较长的时间成本。

不过,这个时候,实际上更考验投资者的持股耐力以及自身的风险偏好能力。换言之,假如投资者是坚定看好银行地产板块的估值修复预期,那么投资者应该坚守下去,既然已经度过了最黑暗的时刻,那么估计黎明也将不远了。如果A股市场已经步入了牛市行情,对长期处于滞涨状态的银行地产股,终究还是存在补涨的需求。或许,对很多价值投资者来说,继续坚守下去的动力,一方面来自于新股打新的需求,另一方面来自于稳定的股息分红能力,这也是给价值投资者的一种安慰。

但是,如果投资者可以承受一定的价格波动风险,且不希望抛弃银行地产股的筹码。那么,在牛市环境下,不妨增加股票资产的配置比例,在不改变银行地产股的持股状况的基础上,增加一笔额外的资金,用来满足牛市环境下的投机需求,这或许可以为投资者增加一定的额外利润,即使不幸亏损,也不影响到整体的资金盈亏状况。

(来源:郭施亮财经评论的财富号 2020-08-04 07:30)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