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中小盘|次新股说【创业板改革后首批公司获注册,科创板关注康希诺(2020 批次28、29)】
金钜策股
2020-08-03 09:07:10
  • 1
  • 1
  •   ♥  收藏
  • A
    分享到:

任浪、孙金钜、丁旺

摘要

本批核发新股9家,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18家,其中康希诺值得重点跟踪

证监会本批(2020年7月13日至7月26日)核发新股9家(上批13家),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18家(上批10家),核发速度有所减慢但注册速度加快。主板和中小板天地在线天正电气宏柏新材格林达奥海科技西域旅游众望布艺、均瑶乳业、长鸿高科科创板:康希诺、亿华通先惠技术敏芯股份仕佳光子南亚新材凯赛生物安必平芯原股份龙腾光电复洁环保博睿数据瑞晟智能华光新材创业板:美畅股份锋尚文化康泰医学蓝盾光电

其中康希诺值得重点跟踪:康希诺产品管线涵盖13个疾病领域16种疫苗,多款创新疫苗临近商业化应用阶段。其中,公司新冠疫苗研发进度全球领先,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其具有较高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并且安全性良好。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工作正加速推进,改革后创业板包容性和成长性更突出。截至本期末创业板新受理IPO企业已达363家,其中已过会34家,已注册12家。与改革前的创业板相比,注册制下创业板:(1)包容性更强。改革后创业板公司营收和利润规模保持稳定,但区间分布更离散,表明注册制下创业板对公司盈利水平等要求更宽松,包容性更强;(2)成长性更突出。注册制改革后创业板公司2017至2019年营收CAGR均值/中值为22.5%/18.1%,改革前为17.7%/17.1%。另外,改革后创业板公司2017至2019年利润CAGR均值/中值为41.4%/29.8%,改革前为26.2%/24.5%。这两大变化体现了注册制改革后创业板进一步明确的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定位。

本期科创板和创业板上会28家;主板和中小板上会12家,过会率有所下降

本期科创板和创业板上会28家,较上期22家有所增加,过会率为100%。主板和中小板上会12家,较上期6家加快,过会率为92%(兆物网络被否)。剔除金融股后,科创板平均募资约9.5亿元,低于上期的12.1亿元,本期传统A股公司平均募资约7.8亿元,高于上期的6.1亿元。本期科创板上市首日平均涨幅224.9%,低于上期的346.4%。传统A股本期开板新股9只,开板平均涨幅为177.5%,低于上期的342.0%。

开源中小盘次新股重点跟踪组合

三只松鼠(国内休闲零食电商龙头,发力线下渠道向全国化、全品类、全渠道的综合平台迈进)、良品铺子(国内唯一实现全渠道均衡融合发展的休闲零食龙头)、万泰生物(拥有首个本土二价HPV疫苗,化学发光试剂高速放量)、斯达半导(国内IGBT模块领域领跑者)、新产业(化学发光龙头,有望充分受益体外诊断领域国产替代)、康华生物(人二倍体狂犬病疫苗优势明显,渗透率提升空间大)、科博达(汽车控制器龙头,充分受益车灯LED化和汽车电子化趋势)。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新股发行制度变化。

1

深次新股指数本期上涨0.13%,表现弱于市场

本期(2020年7月20日至7月31日,下同)深证次新股指数上涨0.13%,表现弱于上证指数(2.98%)、沪深300指数(3.31%),弱于创业板指(5.0%)。新股开板涨幅方面,本期传统A股共开板新股9只,平均开板涨幅177.5%,低于上期342.0%的平均开板涨幅。本期科创板共有13家公司上市,上市首日平均涨幅224.9%。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工作正加速推进,改革后创业板包容性和成长性更突出。截至2020年7月31日,创业板新受理IPO企业已达363家,含已过会34家,已注册12家。其中,美畅新材、锋尚文化和蓝盾光电已开启询价,下周另有6家进行网下询价。基本面方面,与改革前的创业板相比,注册制下创业板:(1)体量稳定但包容性更强。改革后的创业板公司2019年营收均值/中值为14.5/5.5亿元,改革前的创业板这一数据为8.1/5.5亿元。若剔除部分大体量公司的影响,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上市公司营收规模相比改革前保持稳定。净利润方面,注册制改革后的创业板2019年利润均值/中值为1.2/0.7亿元,改革前的创业板为1.2/0.9亿元。可见改革后创业板利润规模也保持稳定。不过,从区间分布看,改革前创业板营收规模集中在10亿元以下,而改革后创业板公司营收规模分布更离散,更接近实行注册制的科创板。这表明注册制改革后创业板对公司体量要求更宽松,显示出更强的包容性;(2)成长性更突出。注册制改革后创业板公司2017至2019年营收CAGR均值/中值为22.5%/18.1%,改革前为17.7%/17.1%。另外,改革后创业板公司2017至2019年利润CAGR均值/中值为41.4%/29.8%,改革前为26.2%/24.5%。这两大变化体现了注册制改革后创业板进一步明确的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定位。

2

康希诺(688981.SH)

2.1、深耕创新疫苗研发十年,新品获批蓄势待发

康希诺致力于研发多种创新型疫苗,研发管线涵盖预防脑膜炎、埃博拉病毒病、百白破、肺炎、结核病、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带状疱疹等多个临床需求量较大的疫苗品种。公司核心产品聚焦于脑膜炎、百白破和肺炎三大领域,其中包括MCV4、MCV2、婴幼儿用DTcp、DTcP加强疫苗、青少年及成人用Tdcp、DTcP-Hib联合疫苗、PBPV和PCV13i。公司目前尚处于商业化初期,主要产品还未实现规模收入。

公司2017、2018、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72万元、281.19万元及228.34万元,主要原因是公司尚处于商业化前的研发阶段,疫苗产品未上市销售,仅产生偶发性的其他业务收入。为保持未来产品技术与质量优势,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一直注重持续的研发投入。2017至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加1646.7万元、4528.0万元及3836.6万元,同比增长31.89%、66.49%及33.84%,研发费用快速增长。

2.2、 公司亮点:多款创新疫苗临近商业化迎接业绩兑现,新冠疫苗研发进度全球领先

公司多款疫苗产品临近商业化,未来产品放量彰显庞大收入潜力。公司拥有两种临近商业化的在研MCV。发达国家早于10年前已经以MCV产品取代了多糖疫苗,但多糖疫苗目前仍是国内主流使用的脑膜炎球菌疫苗,未来国内市场亦将出现结合疫苗替代多糖疫苗的趋势。国内的脑膜炎球菌疫苗市场将随着结合疫苗的推出而迅速增长,MCV2有望进入国家免疫规划成为免疫规划疫苗,MCV4则将在非免疫规划疫苗市场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公司的两种临近商业化的MCV2和MCV4,将面对不同客户群体,涵盖市场上不同的接种需求,预计公司未来营收快速增长。

产品管线创新、丰富,新冠疫苗研发进度全球领先。公司产品管线涵盖13个疾病领域16种疫苗。除了公司预防脑膜炎球菌感染及埃博拉病毒病的三项临近商业化疫苗产品之外,公司有七种在研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或临床试验申请阶段,六种在研疫苗处于临床前阶段。全面的疫苗管线将为公司后续的持续盈利能力提供坚实的保障。公司与军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联合开展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的研发工作。该疫苗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以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为载体,可表达新型冠状病毒S抗原,拟用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Ad5-nCoV的I期及II期临床试验已在中国开展,并于2020年6月11日完成II期临床试验揭盲。临床试验数据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较高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总体试验结果表明,Ad5-nCoV具有预防由SARS-CoV-2引起的疾病的潜力。最新消息面上,疫苗已于2020年6月25日获得中央军委后勤保障卫生局颁发的军队特需药品批件,有效期一年,显示疫苗成功潜力较大。

2.3、行业大观:行业容量不断扩大,国产创新疫苗进口替代潜力较大

产业链全景:国际疫苗巨头垄断全球市场,我国疫苗起步晚、玩家多、市场集中度低,未来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全球疫苗市场经过多年整合,国际四大疫苗巨头葛兰素史克、默沙东辉瑞赛诺菲几乎垄断全球疫苗市场,行业集中度颇高。2019年葛兰素史克、默沙东、赛诺菲和辉瑞分别占据全球市场24.2%、20.3%、17.5%和16.5%的份额,合计垄断约80%的市场。国内疫苗产业链包括上游的研发生产企业、中游的批签发及经销商、下游的省疾控中心。我国疫苗领域起步较晚,目前市场参与者众多,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目前本土疫苗企业多达32家,但是其中一半以上企业每年获得批签发的疫苗品种仅有1个,除去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余没有一家本土疫苗企业在国内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占比超过15%,这与全球市场中四大疫苗巨头各自占据18-23%市场份额的高集中度情况完全不同,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行业趋势:未来疫苗行业容量不断扩大,创新疫苗比重不断增大,国产疫苗研发及制剂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疫苗产业快速发展以及新品开发投入逐步加大,国内疫苗市场产品结构逐渐改善,中国疫苗监管体系顺利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认证。国家对疾病预防控制、疫苗接种在内的公共卫生服务投入不断加大,人民消费水平和接种意识的不断提高,老龄化加剧和接种人群的增加,全球重磅疫苗的上市推动我国疫苗向新型疫苗的升级,部分疫苗制备技术已取得长足的进步。目前重磅创新疫苗是全球疫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市场份额呈现向重磅疫苗不断集中的趋势。目前我国创新疫苗相对比较稀缺,随着国家对于创新疫苗研发的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加之本地疫苗企业对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创新疫苗的比重将不断增大。同时,从简单的灭活或减毒苗到基因工程重组产品,更高水平的培养基、更少的引起毒副作用的物质残留、更高水平的佐剂等技术进步使得国产疫苗的竞争力不断提升,有望缩小国产疫苗和国际疫苗的技术差距。

市场容量:疫苗接种需求日益增大,市场空间广阔。中国疫苗市场庞大,加之行业门槛高,研发、注册、生产、流通、接种等各个环节监管壁垒较高,因此部分产品产能不足,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按销售收入计,国内的疫苗市场总规模由2014年的233亿元人民币增至2019年的425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320亿元人民币,CAGR达10.9%。疫苗细分品类方面,埃博拉疫苗等全球市场空间较大。埃博拉病毒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人类或其他灵长类动物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埃博拉病毒后的死亡率约为50%,在以往疫情爆发中的死亡率介乎25%到90%不等。2019年埃博拉疫苗市场规模为2亿元,预计到2030年规模将近6亿元。脑膜炎球菌疫苗长期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中,中国新生儿脑膜炎球菌疫苗的整体接种率在99.7%左右。国内脑膜炎球菌疫苗市场预计将由2019年的22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2030年的77亿元人民币,CAGR为12.1%。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或百白破,是由细菌引起的严重疾病。国内百白破疫苗市场预计将于未来十年快速扩大,其销售收入将由2019年的43亿元人民币增至2030年的126亿元人民币,CAGR为10.2%。国内肺炎球菌疾病的每年发病率相对较高,肺炎球菌病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及65岁以上的年龄段。预计肺炎球菌疫苗市场将由2019年的1,422万剂增加至2030年的5,201万剂,CAGR为12.5%。

3

敏芯股份(A19436.SH)

3.1、国内领先的MEMS传感器制造商,营收高速增长

敏芯股份是聚焦于MEMS传感器领域的半导体芯片设计公司,公司MEMS传感器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和测试等各环节都拥有了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同时能够自主设计为MEMS传感器芯片提供信号转化、处理或驱动功能的ASIC芯片,并实现了MEMS传感器全生产环节的国产化。公司主要产品包括     MEMS麦克风和MEMS传感器,2019年分别实现收入2.56、0.28亿元,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90.0%、10.0%。

公司2017、2018、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亿元、2.5亿元和2.8亿元,CAGR为58.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0.5、0.6亿元,CAGR为113.3%。2017-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72万元、281.19万元及228.34万元。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不断增强,MEMS行业应用领域逐步拓宽,推动MEMS传感器销量及收入快速增长。公司产品毛利率整体保持平稳,随着销售规模的逐步扩大,公司期间费用逐年增长;同时由于2018年期间费用增长速度小于营业收入增长速度,期间费用占比下降,因此2018年ROE显著增长,2019年回落。2017至2019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9.5%、44.0%、38.6%,净利率分别为11.6%、21.4%、21.3%,ROE分别为23.6%、52.2%、27.7%。

3.2、公司亮点:国产MEMS崛起,凭借技术+品牌迅速占领市场

国产MEMS崛起,掌握核心科技。公司是少数在MEMS麦克风、MEMS压力传感器和MEMS惯性传感器领域均具有芯片自主设计能力的公司,经过多年的行业经验和技术积累,MEMS麦克风产品尺寸、灵敏度和灵敏度公差等多项性能指标已处于行业前列,根据IHS Markit的数据统计,出货量2016年全球排名第六,2017年全球排名第五,2018年全球排名第四。公司的行业地位和研发实力也得到了业内主要机构的认可。未来受益于进口产品替代,公司业绩将保持高速增长。

本土化经营优势叠加品牌效应强大,迅速占领新兴市场。MEMS传感器的生产环节主要包括MEMS传感器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和测试。公司自设立起就坚持MEMS传感器芯片的自主研发与设计,经过十余年的研发和生产体系构建投入,完成了MEMS传感器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和测试各环节的基础研发工作和核心技术积累,并深度参与了国内第三方半导体制造厂商MEMS加工工艺的开发,从而实现了MEMS产品全生产环节的国产化。公司晶圆的主要供应商为中芯国际、中芯绍兴和华润上华,封装代工厂主要为华天科技,均是国内半导体加工行业的知名企业,公司也是华润上华和华天科技MEMS制造业务中最大的客户。公司本土化的经营模式使公司在产品成本与性价比、供应商协同合作和客户支持与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此外,凭借较高的产品性能和性价比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和良好的品牌知名度,与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未来业务和客户将进一步拓展。

3.3、行业大观:MEMS新应用场景层出不穷,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产业链全景:芯片设计企业专注于MEMS芯片设计环节,国际知名大厂设计、制造和封测全覆盖。MEMS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原材料供应商,中下游由芯片设计企业、晶圆制造厂商、封装测试厂商和终端应用企业构成,芯片设计企业专注于MEMS芯片及其产品结构的设计,完成设计后交由第三方晶圆厂生产制造出MEMS芯片,经过封装测试后实现向消费电子、汽车、医疗和工控等应用领域客户的出货。除上述专注于各环节的专业厂商外,MEMS行业还存在博世、意法半导体等大型IDM厂商,这些公司能够自行完成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等主要研发和生产环节。

行业趋势:应用场景日趋多元化,智能设备器件集成化程度提高要求多传感器融合与协同。MEMS传感器是人工智能重要的底层硬件之一,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越丰富和精准,人工智能的功能才会越完善。物联网生态系统的核心是传感、连接和计算,随着联网节点的不断增长,对智能传感器数量和智能化程度的要求也不断提升。随着设备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单个设备中搭载的传感器数量也逐渐增加,要求多传感器的融合与协同以提高智能设备器件的集成化程度,融合了多功能的惯性传感器组合在消费电子和汽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未来,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等新产业领域都将为MEMS传感器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MEMS传感器产品的下游应用,尤其是消费电子领域,对产品轻薄化有着较高的要求。不断缩小产品尺寸、降低产品成本是MEMS传感器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基于下游客户的需求,MEMS传感器也需要相应地不断缩小成品的尺寸。为实现这一目标,MEMS传感器生产厂商一方面需要改进封装结构的设计,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基础上缩小MEMS传感器封装后的尺寸,另一方面,也需要缩小传感器芯片的尺寸。在单片晶圆的尺寸固定的情况下,设计的芯片越小,所能产出的芯片数量就越多,MEMS传感器芯片的成本也能够得到有效降低。

市场容量:汽车产业、医疗及健康监护产业、通信产业以及手机和游戏机等个人电子消费品产业相继促进了MEMS产业规模快速发展。根据Yole Development的统计与预测,2017年全球MEMS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117.90亿美元,预计2023年市场空间将达到309.78亿美元,2018-2023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7.5%,销量增长率达到26.7%。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近年来受益于中国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类产品产量的稳定增长,加速度计、陀螺仪和微型麦克风等MEMS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使得中国已经成为全球MEMS市场中发展最快的地区。2018年中国MEMS市场规模达到504.3亿元,同比增速17%。预计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突破850亿元,2018-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9%。MEMS传感器凭借着微型化、成本低和功能多等优势,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医疗和通信等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4

芯原股份(A19413.SH)

4.1、国内领先的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商

公司主要服务为面向消费电子、物联网、数据处理、工业、计算机及周边、汽车电子等广泛应用市场所提供的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2019年在上述不同行业收入金额分别为5.1、3.2、2.6、1.4、0.6、0.5亿元,占比分别为38.1%、24.0%、19.5%、10.2%、4.2%、4.1%。

公司2017、2018、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8、10.6、13.4亿元,CAGR为11.4%,对应归母净利分别为-1.3、-0.7、-0.4亿元。随着技术积累不断增强,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公司经营情况逐渐好转。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17至2019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5.2%、41.1%、40.2%,净利率分别为-11.9%、-6.4%、-3.1%,ROE分别为-36.0%、-31.7%、-5.5%。

4.2、公司亮点:一站式芯片定制领域“中国芯”,掌握核心科技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芯片设计经验丰富。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发明专利124项、商标74项,在中国境内登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132项、软件著作权12项。芯原掌握着较为先进、自主可控的、关键性和基础性的芯片定制技术和半导体IP技术,并不断将其积累和演化成多项专利技术和技术秘密,这些专利技术和技术秘密涵盖硬件、软件和应用软件层面,能够尽可能地保证公司业务经营的独立性、完整性及其技术服务的安全可靠性。公司拥有从先进的7nm FinFET到传统的250nm CMOS工艺节点芯片的设计能力,包括14nm/10nm/7nm FinFET和28nm/22nm FD-SOI等先进工艺节点的芯片设计能力,并已开始进行新一代FinFET和FD-SOI工艺节点芯片的设计预研。公司保持多种主流技术路线共同发展,根据不同工艺节点和不同技术路线的特点,帮助客户采用能满足其应用场景和特定需求,并能在功耗、尺寸、性能、成本等各方面指标达到平衡的最优方案。同时,利用现有设计平台和已有项目经验,公司可根据客户需求对数模混合IP进行定制,并针对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架构和设计的深度优化,实现客户产品的差异化定制。

品牌效应强,获国际知名半导体大厂客户背书。芯原经历多年的发展,积累了较多产业链上的知名客户,包括英特尔、博世、恩智浦、博通、新突思、美满电子、索喜科技、意法半导体、三星、瑞昱等全球半导体行业知名企业;Facebook、谷歌、亚马逊等全球大型互联网公司;华为、紫光展锐、瑞芯微中兴通讯大华股份晶晨股份、和芯星通等众多国内知名企业。这些企业对芯片的性能和质量需求具有高标准,在其各自领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先进性,对其他有相似芯片需求的企业有较强的示范效应。由于市场响应速度往往对客户公司的业务经营有较大影响,需要其在快速、高质量完成芯片设计的基础上,保证流片成功率和量产的良率,这使得客户在选择芯片设计提供商时,极为谨慎,会重点关注其是否有相应的成功案例。芯原在多领域拥有知名客户的成功案例,这使其在获取新客户时具有较大优势。

4.3、行业大观:下游应用快速迭代,持续受益于半导体行业高景气度

产业链全景: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位于产业链上游,直接面对终端客户需求。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有两种主流经营模式,分别是IDM模式和垂直分工模式。IDM模式,指垂直整合制造商独自完成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环节。集成电路设计只是其中的一个部门,企业同时还拥有自己的晶圆厂、封装厂和测试厂。该模式对企业的技术和资金实力要求极高,仅有三星、英特尔等少数国际巨头采用这一模式。垂直分工模式下在各主要业务环节分别形成了专业的厂商,即包括上游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Fabless)、中游的晶圆代工厂和下游的芯片封装测试厂。该模式下,Fabless企业直接面对终端客户需求,晶圆代工厂以及封装测试厂为Fabless企业服务。Fabless企业只从事集成电路的设计环节,处于产业链上游,技术密集程度较高,是集成电路产业各环节中对科研水平、研发实力要求较高的部分。芯片设计水平对芯片产品的功能、性能和成本影响较大,因此芯片设计的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芯片领域能力、地位的集中体现之一。

行业趋势:以技术进步为基石,驱动新兴应用推陈出新。集成电路产业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在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带来持续的应用迭代,改变了许多传统行业,如汽车、重工等机械产业的电子化,亦催生出众多新产业,如电脑、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上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了集成电路产品的推陈出新,促成新兴产业的诞生。(1)物联网:以广义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内发展趋势明朗。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3D显示等应用的发展将促使数以百亿计的新设备进入这些领域,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在加速来临。(2)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产业作为下一阶段科技变革浪潮的新引擎,将渗透至各行各业,助力传统行业实现跨越式升级,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较大的市场潜力。(3)大数据:数据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中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甚至关乎国家安全。大数据推动信息通信产业迈入“新摩尔定律”时代。(4)超高清视频:超高清视频是继视频数字化、高清化之后的新一轮重大技术革新,将带动视频采集、制作、传输、呈现、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发生深刻变革。(5)5G:5G技术的日益成熟开启了物联网万物互联的新时代,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项技术,成为推动交通、医疗、传统制造等传统行业向智能化、无线化等方向变革的重要参与者。(6)汽车电子:人们对汽车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性能的要求不断提升,这需要相应的汽车电子技术来实现。

市场容量:芯片设计领域将持续受益于半导体行业高景气度。根据IBS报告,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通信等新应用的兴起将驱动半导体市场在2030年达到10527.2亿美元,而2019年为4008.8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17%。就具体终端应用而言,无线通信为最大市场,其中智能手机是关键产品;而包括电视、视听设备和虚拟家庭助理在内的消费类应用,为智能家居物联网提供了主要发展机会;此外,汽车电子市场持续增长,并以自动驾驶、下一代信息娱乐系统为主要发展方向。中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中占比超过50%,并呈持续扩大趋势。2019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为2121.8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52.93%;预计到2030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6212.1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高达59.01%,其中中国半导体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26%。这不仅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设备生产基地,还因为中国的半导体技术和产业环境正在快速升级,并在5G、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和智慧物联网等领域先发布局。2018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自给率12.2%,预计2027年有望达到31.2%,中国半导体产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具体到公司服务所属细分行业:一方面,2018年中国芯片设计公司规划中的设计项目数为1797项,该数据预计将于2027年达到3232项,给设计服务行业带来了更多业务机会;另一方面,随着先进制程的演进,线宽的缩小使得芯片中晶体管数量大幅提升,单颗芯片中可集成的IP数量也大幅增加,为更多IP在SoC中实现可复用提供新的空间,从而推动半导体IP市场进一步发展。

5

亿华通(A19397..SH)

5.1、国内领先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供应商,营收迅速扩张

公司专注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研发及产业化,主营业务为向国内各大整车企业提供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完整的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自主研发形成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零部件、技术开发及服务等。2019年分别实现收入4.8、0.4、0.09亿元,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87.6%、7.8%、1.7%。

随着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发展快速增长,公司营收及净利润规模迅速扩张,2017、2018、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3.7、5.5亿元,CAGR为65.9%,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9、0.23、0.64亿元。毛利率由2018年的50.3%下降到2019年的45.1%,主要原因是公司目前处于商业化初期,产销规模小、议价能力较强,产品定价水平相对较高,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市场主体参与竞争等,毛利率将呈现逐步回落的趋势。期间费用率维持在40%上下,主要系研发费用占比较高所致。2017至2019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46.3%、50.3%、45.1%,净利率分别为13.6%、4.7%、8.3%,ROE分别为4.4%、3.4%、6.1%。

5.2、 公司亮点:燃料电池领域龙头,深度绑定知名整车厂商

深耕燃料电池领域多年,深厚技术积累叠加完备供应体系助力产品市占稳步提升。公司作为我国车用燃料电池行业先行者,是国内极少数具备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及电堆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在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电堆及零部件测试领域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在发动机产品的不断开发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零部件选型、验证及质量检验体系。领先的国产化零部件供应体系为大规模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带动公司成本规模化降低,也为零部件供应安全和上游零部件质量提供保障。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分别1,275、1,527、2,737辆,公司分别销售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192、303、498套,产品市占率稳步提升,从2007年的15.1%提升至2019年的18.2%。

深度绑定知名整车企业,把握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区域示范项目。首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作为重要的技术路线之一已经具备了产业化基础。由于我国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目前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产业链的发展需要包括整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企业共同努力开展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以推动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实现快速增长。公司与重点车企合作,针对性的开展区域性项目,开拓区域性公交公司客户,通过示范运行、联合承接国家课题、合作开发燃料电池车型等方式与宇通客车、北汽福田、中通客车、苏州金龙以及申龙客车等知名商用车企业深入绑定,在行业内积累了大量优质客户资源和良好的品牌声誉,技术能力受到广泛认可。截至2019年末,公司为10家整车企业合作配套了37款燃料电池车型,数量位居国内第一。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包括宇通客车、申龙客车等知名厂商以其集团或关联投资平台投资入股,从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5.3、行业大观:国家政策鼓励节能减排,燃料电池应用前景广

产业链全景:燃料电池产业空间大、产业链长、参与方众多,下游整车厂参与的燃料电池汽车是最主要的应用场景。产业链上游主要为膜电极、双极板、各类管阀件与传感器、车载高压储氢瓶等发动机零部件生产制造行业,产业链中游主要为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及电堆集成行业,产业链下游主要为燃料电池整车制造行业。燃料电池技术在我国已被应用于公交车、城市客车、物流车、轨道交通等多个交通运输应用场景,其中公交车对于运营周期、车辆性能与稳定性存在严格要求,配套公司发动机系统的燃料电池公交车已经在北京、张家口、上海、郑州、成都、苏州等全国多个氢能重点城市实现批量运行或试运营,在国内公交市场具有较强的市场领先优势。

行业趋势: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燃料电池汽车成为汽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为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构建替代化石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减少交通运输领域污染排放、实现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自21世纪初即开始规划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在“十五”到“十三五”期间从战略规划、技术创新、示范推广等多个层面不断加深对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支持。近年来,《中国制造2025》、《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等国家重大发展规划均明确加快推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的发展,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迈进的关键阶段,燃料电池汽车已成为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环保、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产业链上游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大规模国产化可有效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市场容量: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行业起步晚,发展迅速,市场空间广阔。我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于2016年开始快速起步,最近4年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3.26%。2019年度,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达到2,737辆,较2018年度同比增长79%,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已经从政府主导的技术探索、示范运营阶段发展至商业化初期阶段。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规划,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到2025年将实现较大区域应用,规模超过5万辆,燃料电池系统产能超过1万套/企业;到2030年将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规模超过100万辆,燃料电池系统产能超过10万套/企业,整机性能达到与传统内燃机相当。据不完全统计,部分氢能示范城市在相关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未来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阶段性目标,目前已经公布规划的地区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规模在2020年前后将达到1.9万辆以上,在2025年前将发展到8.3万辆以上,市场空间可观。公司作为国内燃料电池系统领先企业,立足行业规划,计划在2024年消化完成合计10,000台的产能,完成技术路线图规划的2025年燃料电池系统产能目标,从而大幅降低系统成本,满足市场需求。

6

复洁环保(A20003.SH)

6.1、国内领先的高端节能环保装备供应商,营收快速增长

公司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和废气净化系列技术等核心技术,并具备相关核心部件的生产制造能力。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污泥处理与废气处理。2019年分别实现收入2.1、1.3亿元,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60.2%、37.2%。

公司2017、2018、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9、1.9、3.4亿元,CAGR为94.2%,对应归母净利分别为0.1、0.3、0.6亿元,CAGR为219.3%。公司主营业务突出、收入来源稳定,2017年以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2017至2019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28.9%、39.6%、35.1%,净利率分别为6.9%、17.5%、18.7%,ROE分别为10.7%、32.0%、35.0%。公司盈利能力整体逐年提高,2019年公司综合毛利率较2018年有所下降,主要系当年高毛利的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装备收入占比有所下降所致。

6.2、 公司亮点: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客户资源优质

固液分离技术与装备领域取得了国际先进的技术创新突破,行业地位稳固。公司积极自主创新,在以污泥脱水干化一体化为代表的固液分离技术与装备领域取得了国际先进的技术创新突破,技术壁垒高,行业地位稳固,竞争优势明显。公司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工艺技术填补国内外空白。该工艺集污泥脱水、干化、杀菌灭活、除臭、造粒于一体,实现多效合一,污泥含水率一次性由90-99%降至30%以下,相比传统污泥脱水工艺,污泥可减量70%以上,实现厂内源头减量,大大降低污泥后期处置费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国际先进的技术创新突破保障公司行业地位不断巩固。

客户集中度高,污泥处理需求较大。公司主要客户为行业内大型国企、上市公司以及龙头民营企业,销售区域主要集中于华东、华南等地区,客户来源于全国10多个省、直辖市。2019年公司前5大客户分别为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纺织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客户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江苏等污泥处理需求较大的地区。2019年公司在上海承接了上海泰和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干化项目、上海虹桥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干化项目等多个高标杆的重大项目,在广东承接了广州派潭、吕田、正果、鳌头、钟村、南村、大观、江高、石井等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干化项目,建立起了良好的行业影响力,市场地位不断提高。

6.3、行业大观: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市场空间广阔

产业链全景:上游原材料供应稳定,下游应用领域丰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行业包含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制造和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产业链上游主要是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和化工行业,行业处于充分竞争,供求较为平衡。由于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涉及生产中的清洁技术、节能技术,以及产品的回收、安全处置与再利用等,从产品的生产到最终的回收都能用到,因此行业下游从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到噪音与震动的产品来看,涉及了从工业到服务业的众多行业。主要包括煤炭、电力、污水污泥等废弃物的处理等。

行业趋势: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近年来,集污水厂内污泥脱水干化减量化技术的开发应用已成为行业主流方向。针对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干化和源头减量的现实需求,各类企业积极开展了技术优化及系统集成,因地制宜,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国情、运行管理简便、安全、高效、经济、绿色的新型污泥脱水干化成套技术和装备,并分别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应用,已逐渐成为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行业技术装备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时,污泥处理处置终端产物的产品化、商品化,污水污泥的资源化、能源化、技术装备的智能化、精细化是未来技术发展和商业模式变革的大背景,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是大趋势,自动化控制水平、信息化水平、智慧运维的应用将大面积推广,是未来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市场容量:城市发展从“规模增长”到“质量增长”,驱动污水处理设施从增量向存量转变。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于2019年4月联合发布了《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其中明确要求加快补齐污水管网设施短板,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并要求推进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污水处置领域:截至2017年底,全国城镇累计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4119座,污水处理能力达1.82亿立方米/日。随着我国污水处理率和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污泥产量呈现逐年快速增长趋势。住建部发布的《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表明,2017年全国城市及县城污水厂产生的污泥量已突破5,980万吨(以含水率80%计)。据E20环境平台预测,我国城市及县城污水厂产生的污泥产量将以每年10%至15%的速度增长。废气净化领域: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18)》显示:2017年,统计范围内环保企业营业收入总额11681.4亿元,其中,大气污染防治占比约14%,即1635.4亿元。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打赢蓝天保卫战投资直接用于购买环保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约2530亿元。未来三年,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环保业务收入平均每年将增加843亿元。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要求的提高,大气污染防治逐渐进入细分领域,恶臭污染催生的治理、监测和监管等领域的市场空间有望达到千亿量级,市场需求旺盛。

7

安必平(A15017.SH)

7.1、国内领先的体外诊断试剂与仪器供应商,业绩高速增长

公司专注于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自主研发建立体外诊断的三大技术平台,即细胞学诊断、分子诊断和免疫诊断,较为完整地覆盖从细胞形态到蛋白表达、基因检测等不同诊断层次的临床需求。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自产LBP试剂、PCR试剂、FISH试剂、IHC试剂等。2019年分别实现收入1.4、1.1、0.4、0.2亿元,占收入总比重分别为40.0%、31.4%、12.1%、6.1%。

公司2017、2018、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6亿元、3.1亿元及3.6亿元,CAGR为16.8%,对应的归母净利分别为0.5、0.6、0.7亿元,CAGR为23.7%。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较快增长,主要原因是公司加大自研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力度,自产产品收入占比呈上升趋势。2017至2019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83.4%、823.0%和83.7%,净利率分别为19.1%、20.4%、20.5%,ROE分别为14.8%、16.9%、17.5%。公司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的原因是(1)体外诊断行业技术门槛高,毛利率普遍偏高;(2)产品优质、服务领先享有一定的品牌溢价。

7.2、 公司亮点:优质服务叠加整体医疗解决方案,享品牌溢价

精准诊断优势与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能力,行业地位较为领先。病理诊断作为肿瘤诊断的“金标准”,需要从形态、免疫、分子等多个层面来对肿瘤的良恶性、亚型鉴别、靶向药物、预后判断等作出精准评估,方能对肿瘤进行精准治疗。公司同时拥有细胞学诊断、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三大技术平台,拥有LBP、PCR、FISH和IHC等核心技术,在诊断技术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方面,与其他企业相比均具有明显优势。LBP试剂方面:根据中国体外诊断网发布的2017年CAIVD蓝皮书的数据分析,公司的液基细胞学产品在医院市场的市场份额均为15%左右,在国内宫颈癌筛查的医院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较高,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HPV试剂方面:凯普生物是HPV检测领域的领先企业,其近三年的市场份额稳定在1/3左右。根据凯普生物2018年度HPV销量466.42万人份,公司2018年度销量124.25万人份,公司在HPV检测领域的市场份额约9%,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FISH产品方面:截至2020年5月31日,安必平已取得144个注册/备案产品,其中包括三类医疗器械7个、一类医疗器械137个,拥有100余种FISH探针。FISH产品注册/备案证数量国内排名第一,远超其他竞争对手,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IHC产品方面:安必平三类注册证数量8个,一类备案标记物数量267个,产品服务于330多家客户,绝大部分为中小型医院。从三类产品注册数量来看,安必平在国内企业中排名第二。此外,公司在宫颈癌筛查领域已形成了细胞病理、分子病理两大技术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完整覆盖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查两大宫颈癌筛查方法,形成公司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客户资源优质、品牌影响力强,享有一定的品牌溢价。病理诊断需由具备资质和丰富经验的病理医师通过肉眼观察以及对组织形态的判断而得出诊断结果,因此医院在选择产品时对其质量、服务等因素尤为关注。公司通过直销和经销两种模式共同发展,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为全国近1800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其中三级以上医院近800家、三甲医院近600家。公司终端客户包括多家国内权威医院,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得到客户广泛的认可。公司以直销方式为主,通过直销方式贴近和了解终端客户的需求、在销售过程中为客户提供相关病理诊断技术和产品使用的专业培训,来加强客户的售前售后体验,以期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行业内已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具备较强的行业地位。

7.3、行业大观:行业容量不断扩大,国内技术持续进步

产业链全景:上游国产化程度高,下游需求保持快速增长。体外诊断行业可以分为上游原材料、中游生产、下游流通和终端使用四个环节。体外诊断产品包括试剂和仪器,试剂的上游原料主要包括生物活性物质、精细化学品、其他物料,其中生物活性物质较为关键;仪器的上游原料主要包括机械零部件、关键元器件、电路板等。上述原材料中大部分已实现国产化,供应商众多、产能充足且竞争激烈,能够满足中游生产企业的需求,但少部分抗原、抗体、酶等活性物质仍以进口为主,但不存在单一依赖。整体上国内体外诊断产品目前主要的需求仍以医院为主,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持续加强,医院对于体外诊断产品及技术支持服务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行业趋势:从传统形态学诊断到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病理诊断逐渐精细化。病理诊断的规范化管理是助力实现肿瘤患者精准医疗的关键,随着人类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转化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病理诊断已经从传统的形态学诊断发展到结合蛋白层面的免疫诊断、分子层面的基因诊断、基因组学分析等手段;病理诊断越来越深入精细,可为临床提供个体化用药、预后评估、疗效监测、早诊早筛等重要信息。目前,病理诊断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较为成熟,许多发达国家的病理医生规范化培训已经持续数十年以上,对病理医生总体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病理科发展相对滞后,一方面,我国病理诊断自动化程度低,病理诊断流程对手工依赖性高,人工核对验证的方式较普遍;另一方面,由于对病理医生的技术性要求高、培养周期长等因素,目前中国病理医生及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按卫健委发布的《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每100张病床至少配备1个病理医生和1个辅助人员,按2018年开放床位数计算,我国病理医生和辅助医生的数量均应在8.40万人以上,而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同期我国病理医生仅为1.8万人。随着病理诊断逐渐向蛋白层面、分子层面等精细化方向发展,分子诊断和免疫诊断的病理检测需求将不断提升。

市场容量:体外诊断行业规模增速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市场远没有饱和。根据医械研究院2019年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19》,2015年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市场规模为362亿元,2018年增至60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61%。尽管我国体外诊断行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体外诊断市场远没有饱和。从人均体外诊断费用来看,2018年中国人均体外诊断费用仅为6.55美元,远低于美国的185.07美元、英国的17.43美元、德国的30.73美元。细胞学诊断方面:我国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渗透率不足10%,每年仅为4000万例。而美国适龄妇女8000万,每年检测量7000万例,渗透率高达88%。如果城镇适龄妇女人群宫颈癌筛查渗透率能达到88%,剩余的农村适龄妇女渗透率能达到44%,那一年将有2.85亿次宫颈癌筛查,是现有市场规模的7倍。分子诊断方面:2016年我国分子诊断市场规模约为33.21亿元,预计至2021年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118.6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在整个体外诊断子行业中增速最快。免疫诊断方面:2016年我国免疫诊断市场规模为129.15亿元,根据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等发布的《医疗器械蓝皮书2017》预测,未来五年我国免疫诊断的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5%-20%的年均复合增长速度,按15%的保守增速计算,至2021年我国免疫诊断市场规模将达259.77亿元。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与完善,政府和个人对医疗保险事业的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医疗机构和大众对体外诊断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我国体外诊断尤其是精准医疗须依赖的病理诊断的市场将不断扩大。

8

锋尚文化(A18042.SH)

8.1、创意驱动文化内涵,剑指文化业领先企业

公司是以创意为核心,业务涵盖大型文化演艺活动、文化旅游演艺、景观艺术照明及演绎等多个领域的创意、设计及制作服务商;主要从事大型文化演绎及文化旅游演艺活动的创意,设计及制作服务。2019年公司大型文化演艺活动,文化旅游演艺活动,景观艺术照明及演绎活动分别收入4.3、3.1、1.7亿元,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46.8%、34.2%、18.5%。

公司2017,2018,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5.7,9.1亿元,CAGR为110.3%,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1.4、2.5亿元,CAGR为116.9%。公司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系国家积极出台产业政策,鼓励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17到2019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49.1%、40.1%和40.6%,净利率为26.2%,23.8%,27.8%,ROE则为40.7%、44.8%、50.6%,盈利能力稳中有升。

8.2、 公司亮点:创意先行,打造多领域产业链

业务范围涵盖多领域,服务链条逐步延伸。公司以创意设计为核心,业务范围涵盖大型文化演艺活动、文化旅游演艺、景观艺术照明及演绎等多个领域的创意、设计及制作服务。逐步凭借优秀的创意设计能力、丰富的重大项目经验、良好的市场声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全流程服务的经营模式,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项目。公司于2006年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时公司拥有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演出场馆设备专业委员会评定的“专业灯光工程综合技术能力等级一级资质”;中国演出行业协会颁布的“舞美工程企业综合技术壹级资质”。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文化科技助力创意设计。公司长期以来注重对先进文化科技和文化演艺设备的引进、应用和再创新,提升创意设计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在丰富的项目实践中,公司充分引进和应用多项先进的文化科技,具备良好的创意实现能力。引进新兴虚拟影像技术、多媒体投影技术、大规模演出灯光控制技术,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还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以项目需求为牵引,对先进的文化科技、专业的文化演艺设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解决创意设计转化为现实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技术难点,从而更好地满足公司项目需要,实现创意设计与文化科技的真正融合。

8.3、行业大观:政策助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产业链全景:上游产业提供高科技产品助力,下游产业长期发展势头良好。公司的上游主要为演艺设备行业,创意方案的实现相当依赖于先进演艺设备的带动效应。目前我国的演艺设备已经研发出了具有较先进水平的智能化、易编控的多功能合一的演艺设备,为充分达到创意设计所要求的艺术效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用、高科技手段扩展了文化创意的想象空间和实现途径,进而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下游主要为演出市场、旅游市场、景观艺术照明市场等。

行业趋势:政策驱动集群化协同发展,行业高新技术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完整的产业链为依托。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为龙头,以省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为骨干,以各地特色文化产业群为支点,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格局。目前,我国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聚集区建设初具规模,但特色还不明显,未来发展需要加强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培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此外,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利用高新技术更新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模式和传播方式,能够实现创意设计和文化科技的双轮驱动。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相关领域强大的高新技术,二者的深度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市场容量: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新兴产业。全球范围内,文化创意产业平均每年创造产值2.2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3%;雇佣2,950万名员工,占全球工作人口的1%。2010-2018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11052亿元增长至387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97%,占GDP比重由2.75%增长至4.21%,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态势。同时,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13-2016年,我国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业增加值由3495亿元增长至584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69%,占同期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6.37%增长至18.98%。可见,在我国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9

美畅新材(A18098.SZ)

9.1、行业领先的金刚石线生产商

公司主要从事电镀金刚石线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是电镀金刚石线,2019年实现收入11.9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为99.6%。

公司2017、2018、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4、21.6、11.9亿元,CAGR为-0.2%,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10.2、4.1亿元,CAGR为-22.4%。2019年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系“光伏531新政”出台后,光伏新增装机需求较预期大幅下降,与此同时众多金刚石线厂商前期扩张的产能逐步投产,导致金刚石线市场在一定时期内都供大于求,进而使得金刚石线市场价格持续下降。2017至2019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71.1%、63.6%、55.5%,净利率分别54.5%、47.5%、34.2%,ROE分别为125.0%、63.1%、29.3%。

9.2、 公司亮点:生产线工艺国际领先,金刚石线市占率不断提高

自主研发“单机六线”生产线工艺国际领先,产销规模行业第一。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研发为核心,在电镀金刚石线生产的核心技术、工艺控制、装备制造等环节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了包括电镀液配方、添加剂、金刚石预处理、上砂、镀液在线处理等在内的金刚石线生产全套核心技术。基于公司的电镀工艺及技术优势,公司产品在稳定性、切割质量、工艺适用性等方面均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自主研发的“单机六线”生产线工艺国际领先,生产效率更高,是公司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产能快速扩张的重要因素,截至2019年末,公司金刚石线单月产能已超过200万公里,产能行业领先。自2016年底开始,公司的产能规模及销量已位居行业第一,至2017年底公司的产能规模遥遥领先,在金刚石线供不应求的竞争局面中,公司的销量规模也稳居第一。规模优势及较高的良品率使得公司的生产成本大幅低于同行业竞争对手,同样的价格水平公司可获取更高的盈利。

与光伏行业龙头企业合作稳定,金刚石线市占率不断提高。公司与全球的主要光伏企业均建立了业务合作,包括隆基股份、保利协鑫、晶科能源阿特斯太阳能、晶澳太阳能、阳光能源等硅片龙头企业,国内排名前三的光伏企业保利协鑫、隆基股份、晶科能源也分别成为了公司的前三大客户。公司2017年度电镀金刚石线实现年收入12.42亿元,销售量713.54万公里,大幅领先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2018年,公司金刚石线销量进一步增长,达1743.66万公里;2019年,公司金刚石线销量为1830.06万公里,持续保持着领先的行业地位。公司自成立以来,产能、销量快速提升,市场份额快速提高,至2019年,推算的国内、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47.31%、37.85%,市场占有率居于首位。

9.3、行业大观:需求端保持较快增长,政策推动光伏行业降本增效

产业链全景:上游原材料成本占比高,下游主要用于晶硅片和蓝宝石切割。金刚石线行业的上游主要为钢线、金刚石微粉等制造业,下游主要是蓝宝石加工、硅片切割行业,公司产品目前主要用于硅片切割行业。金刚石微粉生产企业及金刚石母线生产企业为金刚石线制造业提供原材料,其产品质量和供应量直接影响金刚石线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从而影响金刚石线制造行业的生产经营。母线及金刚石微粉成本占产品成本比例较高,上游行业的技术水平、供给能力、价格波动对金刚石线行业的经营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金刚石线下游行业主要是晶硅切割、蓝宝石切割等行业,蓝宝石行业和晶体硅太阳能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本行业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在晶体硅切片领域,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太阳能光伏行业产值的快速增长将直接拉动太阳能硅片的需求,从而促进金刚石线行业的发展;下游行业客户的经营状况、行业集中度情况、竞争情况将影响金刚石线行业企业的订单规模、结算模式,进而直接影响金刚石线行业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

行业趋势:“光伏531新政”等政策出台,推动光伏行业降本增效。“光伏531新政”客观上对国内光伏短期需求造成了冲击,光伏产业链的各环节价格都存在降价压力,包括上游的硅料、硅片、组件等,价格均大幅下降;金刚石线作为硅片切割耗材,价格也同样受到全产业链的降本压力。近两年,与“光伏531新政”相承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光伏行业降本增效,尽快实现“平价上网”。在光伏行业迈向“平价上网”的大背景下,公司充分响应大型光伏企业的降本需求,不断推出高性价比的新产品,引领金刚石线行业的良性发展。从目前的金刚石线行业经营环境来看,技术实力较弱的小厂商已经基本退出竞争,技术实力较强的大型厂商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降价周期,价格竞争力度已经逐渐减弱,行业逐渐回归理性的发展状态。

市场容量:光伏和消费电子产业发展带动金刚石线需求保持较快增长。(1)下游光伏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金刚石线可用于硅棒截断、硅锭开方、硅片切割,其切割性能直接影响硅片的质量及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性能。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从2018年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来看,中国、印度、美国为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的主要市场。根据国家能源局和IHS的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的新增装机容量为44.26GW,占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的43.12%,为全球新增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2011年我国硅片产量仅为20GW,自2013年我国发布鼓励光伏行业发展的政策后,我国硅片产量连续多年维持超过25%的年增长率,至2017年硅片产量已达到87GW,可满足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90%以上的需求。(2)LED和消费电子行业快速发展,带动上游蓝宝石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传统砂浆线及金刚石结合力较弱的树脂金刚石线都难以有效完成蓝宝石的切割,因此,电镀金刚石线在蓝宝石切割领域得到推广并大范围应用,目前已替代了传统砂浆线和树脂金刚石线。根据发改委数据,“十二五”期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值平均年增长率约30%,2015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产值达4,245亿元人民币;LED照明产品产量约60亿只;2017年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产值约6,538亿元,同比增长25.34%4。根据《半导体照明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产值要突破1万亿元,LED照明产品渗透率要达到70%。从消费电子产品应用需求来看,苹果公司作为智能手机的领军企业,其发展方向时常会成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短期来看,鉴于高品质大尺寸蓝宝石材料有效供应有限,因而苹果公司短期内无法在Apple Watch、iPhone主屏幕上全部使用蓝宝石材料。若苹果公司全线产品使用蓝宝石,必将推动全球智能设备领域蓝宝石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于此同时,作为蓝宝石切割耗材的金刚石线的需求也会有爆发式的增长。

10

风险提示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新股发行制度可能出现调整。


(来源:金钜策股的财富号 2020-08-03 09:07)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