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十年经济刺激简史
远见财讯
2020-06-07 12:01:36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经济刺激一轮又一轮,欧美日隔段时间就出台万亿美元大礼包,但有用吗?美国经济研究所的Richard Salsman 在近期的报告中表示,经济刺激是“有效药”,但用量和频率有讲究,把握不好容易“上瘾”的话,副作用比积极效用更大。

在经济刺激方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日本更有发言权。日本实行经济刺激计划已经有三十多年。新冠疫情爆发后,日本一共通过了两轮经济刺激计划,总支出提高到2.34万亿日元(2.18万亿美元),约占该国GDP的40%。而一揽子计划将预算规模提高到创纪录的1.6万亿日元,新的债券发行占到年度预算收入的56.3%。这只是日本金0多年里经济刺激的冰山一角。

在过去30年里,在各种危机中,日本采取了数十种所谓的“刺激”计划,其中不仅包括大规模赤字支出,还包括降息、零利率政策(ZIRP),“量化宽松”(中央银行将公共债务货币化),甚至直接购买私人债务和股票。

拉长时间来看,这些计划都没有被证明能改善日本的经济财政状况。

日本的经济财政刺激对经济的正面影响在1989-1991年达到顶峰,抛开周期性的复苏不谈,此后日本经济一直停滞不前。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央行在主要经济学家的建议下,将这十年解释为人为的“泡沫”,并着手通过惩罚性的加息来“戳破”它。日本央行颠倒了收益率曲线,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衰退信号,因为它使信贷中介(短期借贷,长期借贷)无利可图。

日本央行干预导致收益率曲线倒挂后,日本的实际GDP从1988年的9.4%降至1989年的4%;到1993年,GDP增长开始收缩。工业生产也在减速,从1988年的7.4%下降到1989年的3.5%,然后在1991年到1993年间收缩了13%。今天日本的工业生产指数仍比1991年的峰值低12%。

与此同时,在日本央行的政策干预下,日经股指也暴跌,从1989年底到1992年年中下跌了60%。到2009年,日经指数低点比1989年的峰值低80%;到目前为止,该指数仍比1989年的峰值低约46%。

可以说,日本央行在上世纪80年遏制经济虚假然荣是“成功的”;此后,日本决策者尽职尽责地听从了Paul Krugman等凯恩斯主义者的建议,实施了数十项“刺激计划”;实际上,他们试图人为地振兴日本经济,不是通过放松管制、降低税率和抑制政府开支来实现,而是通过大规模的公共赤字支出。

在1990年之前的15年里,公共开支和税收的增长是相匹配的;1982年至1990年间,新的债务发行量有限,甚至有所下降。然而,从1990年起,主要由于加息和经济停滞,支出增长远远超过税收增长。赤字支出和新债务发行一直是日本为了经济增长的政策首选。

数十年的赤字支出提高了日本公共财物杠杆率。目前,日本债务占GDP的235%,高于2010年的175%,2000年的125%,1990年的64%,1980年的50%。近25年来,日本利率一直低于1%,这似乎不是为了“刺激”经济(或放贷),而是为了使财政部能够更负担得起借款。

可以肯定的是,人们可能会预期,这一惊人的、长达数十年的赤字支出最终将“刺激”日本经济或股市。与之相反,赛义斯经济学(Saysian economics)的拥护者并不这样认为;事实上,他们预测,公共开支和借贷的大幅增加更有可能阻碍经济繁荣。

对比日本过去三十年(1990-2020年)和比之更早的三十年(1960-1990年)的强劲增长,债务与经济繁荣通常是“负相关”的。自1990年以来的30年中,日本公共债务每年增长5.8%,而公共杠杆率每年增长4.2%;与此同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每年仅增长1.0%,日经指数每年仅增长0.4%,工业生产萎缩。

在1990年之前的30年里,日本在财政廉洁,经济增长强劲且可持续。日本的公共债务和公共杠杆率每年仅增长2.6%和2.0%,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6.4%,工业产出每年增长7.2%,日经指数每年增长5.5%,全面吊打日本在1990年以后的种种。

Richard Salsman 写到,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公共支出和印钞能够创造财富和购买力,其实不然。我们人类社会能够获取商品和服务财富的唯一途径是生产。在货物交换市场,没有人期望在不提供商品的情况下购买商品。货币经济不会改变这一关键原则。我们的支出必须来自收入,而收入本身必须来自生产。只有供给才构成需求,我们必须在需求、消费或消费之前生产。需求不是单纯的消费欲望,而是欲望加上购买力。

相信“刺激”的人还声称,与大多数私营部门支出不同,政府支出对总产出产生神奇的“乘数”效应。他们吹捧政府更大的“消费倾向”,但消费与生产恰恰相反。福利国家当然会消费和重新分配财富。但数学告诉我们,任何东西——包括财富在内——都不能在分配中产生乘数效应。今天的经济学家所想象的所谓“乘数效应”实际上是一种不公平的重新分配。许多研究证实了这一原理。

公共资金和公共债务的创造不是财富的创造:它不是食物、衣服、住所、能源等。即使是货币和债务的产生来看,它反映了贸易和漫长的生产链的需要,也代表、促进和流通财富,但它们本身并不是财富。同时,政府借债无法用于生产性企业,当政府创造的法定货币数量超出了货币持有者的要求时,这些货币就失去了购买力,从而提高了生活成本。这不是通往繁盛之路。

日本30年多年的历史证明,过度刺激的结果是通胀低迷,经济增长几乎陷入停滞,进入“无欲”社会。但是,其他国家并没有因此抛弃经济刺激政策。

转载自:Wind

转载 请注明

(来源:远见财讯的财富号 2020-06-07 12:01)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