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炒成投资品,刚刚,国家再宣布,持续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
光宇吐楼市
2020-05-26 15:33:25
  • 5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房地产是客观存在的,它本身并没有什么错,投资当然也没有错,但是错的是人,是用的人有问题。我们都知道,房子本身兼具自住和投资属性,两者缺一不可。然而,后来房地产被过度投资化被过度金融化,从而让购房者变得疯狂。

无论对房子的需求如何,都希望通过买房来实现造富梦想,这倒也没什么,然而这种盲目却导致了连锁反应,进而导致房地产过度金融化过度泡沫化。那么国家肯定不能坐视不管,于是就有了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

我们可以看,房住不炒一直被强调,哪怕困难时期,也并没有动摇过。所以,你应该相信政策的威力。

房子炒成投资品,刚刚,国家再宣布,持续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

过去之所以鼓励大家加杠杆,是因为需要大家买房,是因为房地产正处于一个大家认识不足的时期。但后来,都懂得加杠杆了,而且有点过了,最后调控又开始控杠杆,减杠杆,为过火的市场降温。

那么对于过去造成的问题需要去面对,更需要去解决。而持续不断地坚持房住不炒正是对过去问题的一种疏导,希望软着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张杰提醒人们对此保持警惕,经济体如果是虚弱的,一旦沾惹了金融与科技,便极易成瘾,而且需要“终身服药”。

可想而知,当房地产不再以住房为主,而是成了一种投资或金融的游戏时,那么很多人不再把房子当房子,而变成了一种投资品甚至是奢侈品,当作一种资本来运作。长此以往,必然出问题。

本来房地产有水泥、有钢筋,可以拉动上百个行业,也堪称实体经济,可为什么现在不能称其为实体经济了?就因为水泥、钢筋成了陪衬,虚拟经济占了主流占了上风。这也是问题所在。

房子炒成投资品,刚刚,国家再宣布,持续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

5月26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年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收官之年,要稳妥处置高风险机构、影子银行等九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就重点提到了,坚决落实“房住不炒”要求,持续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

这已经不是今年第一次提出了,1月13日,银保监会就表示,严防信贷资金违反规定流入到房地产市场,持续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的9月3日,同样是银保监会就表示,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房子炒成投资品,刚刚,国家再宣布,持续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

银保监会曾痛批,当前房地产过度金融化,居民负债率占相当大的比例,全社会的新增土地资源有一半投入到房地产,并且房产企业融资过度,挤占了信贷资源,导致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降低,也助长了房地产投机行为。

历史证明,如果过度的依赖房地产最终会付出代价。由此可见,对于房住不炒下的具体落实,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是重中之重。

如果是房住,真的不炒。那么这样的市场真实反映了居住需求,基本上不会出问题。但若房地产被过度投资金融化,成为追捧的投资品,那么隐藏的风险就大大提高。

房子炒成投资品,刚刚,国家再宣布,持续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

现在看来,就非常理解房住不炒的定力和执行力了,因为只有调控彻底落实,市场才能保障稳定局势,此前的泡沫也才会被逐渐化解,实现平稳着陆。

作为购房者,应该在哪儿买房,我们也可以探讨下,因为现在选择买房城市难度越来越大,不是什么城市都可以买。有一个小窍门,“凡是满足居住需求的房地产市场,房价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居住需求,不太可能会出现房价泡沫问题。住宅若主要承担投资功能,就会变成市场热烈追逐的投资品,必然导致房地产金融化,迅速吹大房价泡沫,极大地增加了风险。”

房子炒成投资品,刚刚,国家再宣布,持续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

所以,买房还得参考一个城市的人口、产业和资源如何。对于一些毫无人口流入或产业资源支撑的某些三四线城市,可能房价还在涨,但背后恰恰暗含着风险的积聚。大家买房时就一定要小心了。

(来源:光宇吐楼市的财富号 2020-05-26 15:33)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