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谁学、网易有道的烧钱烦恼 周枫、陈向东的关键抉择
铑财研究院
2020-03-11 03:03:39
  • 9
  • 2
  •   ♥  收藏
  • A
    分享到:

导 读

新冠来袭,在线教育业站上风口。


用户暴增、资本热捧,不少企业从“润物无声”一跃成为市场宠儿。


问题在于,爆火行情也考验行业底色,加速暴露固有问题。那么,网易有道、跟谁学的困境烦恼,又在释放哪些信号呢?


作者:何进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不出意外,网易有道再次交出了一张亏损成绩单。


跟谁学、网易有道的烧钱烦恼 周枫、陈向东的关键抉择



行业洗牌下的2019巨亏


2月27日,在线教育公司网易有道发布2019年未经审计财务报告:第四季度净收入2014.104亿元人民币(约590万美元),同比增长78.4%;运营亏损2.04亿元人民币(约2930万美元),2018年同期,这个数字为5030万元。


2019全年,网易有道净收入13亿元人民币(约1.874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78.4%;运营亏损6.090亿元(8630万美元),2018年为2.191亿元。


越卖越亏,且亏损额巨大。显然,这是一份差强人意的业绩单。


众所周知,在线教育自诞生起,便一直贴上了“烧钱、亏损”标签。


央视财经数据,截至2016年底,国内在线教育相关企业累计达到400多家,其中能够盈利的仅占5%,70%公司面临亏损困境,10%公司能持平,还有15%公司濒临倒闭。


进入2019年,亏损态势进一步加剧。


甚至行业龙头---好未来新东方在线也陷入首亏。


数据显示,新东方在线2019财年净亏6410.9万元,整体下滑超过170%。同期,好未来净亏高达73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141万元。


至于51TALK、尚德机构等二线企业,亏损更成为常态。


显然,这与坐拥海量市场、志在改造传统、代表教育业未来的新兴形象,不甚相符。


何以至此呢?


资本的快速逐利性与教育的深耕打磨性,是一对矛盾体。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在线教育目前的格局是资本炒作的一个结果。


政策导向也是一个重要考量。


2019年7月15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核心内容涵盖备案材料及流程、日常监管重点、后续监管机制三方面,行业告别粗放发展。尤其是规范师资及收费三个月上限的资金监管,打击行业乱象的同时,也增加了从业者的资金压力。


9月30日,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构建扶持在线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包括完善在线教育准入制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财政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在线教育特点的金融产品等。


两新政透露一个明确信号:往期粗放经营、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强监管下在线教育业引来合规、透明、分化的新周期。拥有核心竞争力、规范敬畏心的企业将得到更多扶持。


新变化,带来诸多挑战,考验着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安信证券发布的报告认为:新政下,在线教育机构亟须实现获客、续费能力提升。对于仍处完全依靠融资输血,且烧钱营销阶段的公司影响巨大。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新政对行业树清风正气起到积极作用。逼迫培训机构,提高质量,也减少围绕线上教育培训的资本炒作。以教育品质吸引用户,而不是把精力花在营销,给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有质量保障的线上培训选择。


简言之,在线教育行业正在经历一次“洗牌期”,只有具备强产品、重口碑、核心实力的在线品牌,才能破解亏损魔咒。


在此背景下,网易有道曾被寄予厚望。


与新东方、好未来等企业不同,网易有道没有传统教育背景,富含互联网基因。


公开资料显示,网易有道成立于 2006 年,是互联网巨头网易旗下的教育资产,提供综合教育产品和服务。


正如盒马颠覆零售、特斯拉颠覆汽车业一样,打破行业桎梏者,往往跨界而来。网易有道既有互联网基因,又背靠巨头和资本市场,自然备受瞩目。


遗憾的是,网易有道也未能免俗。2019年的巨额亏损,打破了投资者遐想。


更严重的是,其亏损理由与多数从业者如出一辙,丝毫没有创新性。


烧钱营销 大而不强


从财报看,2019年净营收13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78.4%的情况下,网易有道竟出现6.37亿元净亏损。原因只可能是烧钱换增长,做大没做强。


事实亦是如此,营业费用上,2019年为9.715亿元(约合1.396亿美元),2018年为4.356亿元人民币。


其中,销售和营销费用6.229亿元(约合8950万美元),2018年为2.134亿元人民币。增加主因是学生招聘、品牌提升、销售和市场营销人员薪酬相关的支出增加。


换言之,营业费高增,是其亏损加剧的主因之一。通俗话讲,就是越卖越亏,盈利能力变差。


毛利表现也映衬上述观点,2019年毛利润率28.4%,2018年为29.6%,毛利率呈走低态势。


如此薄利,显然不能支撑其一家互联网教育平台,尤其是在高负债情况下。


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网易有道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资总额为16亿元(约合2.327亿美元),2018年同期为4.354亿元。


单看数据,网易有道偿债能力尚佳,财务水平也比较健康。但这主要源于其2019年10月刚刚进行了IPO,同时私募到Orbis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管理的某些投资基金的净收益。


若抛开10月IPO,仅看第三季度,情况就远没那么乐观了。


将时间线拉长,2017-2019年第三季度,网易有道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91.4%、284%和375.2%。负债结构中,核心为流动负债,而流动负债核心为短期借款,2019年第三季度,网易有道流动负债占比负债75.16%,短期借款占比流动负债57.2%。


结合全年,更为具象。截至2019年12月31日,网易有道合同债务(主要包括递延收入)为4.568亿元币(约合6560万美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775亿元增长了157.3%。


更值注意的是,在现金流坚挺的教育业,网易有道的经营现金流却一直处于净流出状态。


2019年上半年,其净流出2.01亿元,是2018年度的2.01倍,2019年前三季现金及等价物为0.55亿元,是归属股东亏损额的12.73%。


连串飘绿的数据,凸显其问题漏洞。


跟谁学、网易有道的烧钱烦恼 周枫、陈向东的关键抉择


图片来自网络


跨越发展的隐忧


梳理原因,激进扩张是一个因素。


2006年成立后,最初从事搜索引擎业务,随后才开始转型教育业。


历经十多年发展,网易有道的教育板块可分四大类:在线学习工具、在线课堂、智能设备及交互学习应用。


先来看在线学习工具类产品,例如是有道词典、少儿词典。该类产品的价值有二,第一通过广告盈利,第二通过免费服务,吸引流量。


在线课堂包括有道精品课(专注 K-12,直播双师大班模式,还包括外语课程),及在线课程网易云课堂(专注职业培训、青少年编程)和中国大学 MOOC(专注大学教育),还有网易公开课(专注于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基本做到全年龄覆盖。


智能设备则包括翻译王、有道智能笔、有道词典笔、有道翻译笔。


交互学习应用包括神经网络翻译、语音识别,包括作文的批改等技术。


不难发现,四大类产品分别代表流量池、课程、硬件、增值服务。商业模式也一目了然,即通过后三项产品,变现前端流量。


乍一看,网易有道已形成商业闭环。但实际上,这种商业模式跑通难度不小。


财报显示,在线课程、智能硬件为主要构成的学习型产品服务,已成网易有道主要营收来源。近年来,应收增长的动力,也大多来源于此。


问题在于,智能硬件与在线课程,前者是卖货,后者是卖服务,流量虽有重叠性,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闭环,更多是将原本的流量池进行分流。


另一方面,急于打造圈层,也让企业陷入摊大饼境遇,业务大而不强、全而不精。


以近年来倾力布局的K12为例,作为在线教育的兵家必争之地,2016年网易有道就将“有道学堂”改名“有道精品课”,其中的主要内容是 K12 名师直播大班课程,网易还投入5亿资金扶持教育IP,扩充公务员、K12等课程品类。


2017年,又加速布局高中课程品类,单月营收突破1000万。并搭建小学和初中的培优业务。


2018年,网易有道在K12的扩张更加激进,其CEO周枫甚至直言“All in K12”。接连上线了有道数学、有道乐读、有道少儿词典、有道口语、有道作业宝。


狂奔之下,有道精品课程发展迅猛速,2017年、2018年实现收入8910万元人民币、2.842亿元人民币。甚至在2018年成为其在线课程的拳头产品,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39%。


然K12领域本身,也是一门烧钱生意。高营收背后,是投放。


据第三方统计,2019年参与暑期大战的在线教育公司广告投放总额达到40亿元,而整个在线K12赛道每天的市场投放超1000万元。


高昂营销费,注定K12的盈利空间狭窄,且蕴含增收不增利风险。


以网易有道2019年第四季度为例,尽管该季度K12付费学生数达到16.1万人,同比暴增366.3%。但这份高增,是其当季砸下22.058亿元营销费才换来的。


专家表示,盈利空间不足的产品,去转化高、成本堆积,且易被其他业务分流的流量池,其亏损也就不足为其了。通过行业横向对比,网易有道模式的盈利能力,甚至不如传统教育企业“两点一线”的打法。


前文已说到,网易有道2019年的毛利率为28.4%,而好未来的毛利率为55%左右,新东方为57%左右,卓越教育为41%左右。


网易有道CEO周枫曾表示:“2020年在线教育机构面临的最大风险不是流量贵而是同质化”。


问题在于,目前表现,何尝不是走上了互联网公司“烧钱换增长”的同质化路线呢?


跟谁学被做空


相似考量的,还有跟谁学。近期,这家业内唯一盈利的企业,也陷入麻烦之中。


2月25日晚间,做空机构Grizzly Research发布一份针对跟谁学的59页做空报告。


报告主要质疑四方面:跟谁学2018年虚增74.6%盈利;2020年1月耗资3.3亿在郑州购买的三栋楼,存在转移资金嫌疑;跟谁学存在刷单现象;创始人陈向东在山东的两家金融公司,未拿到监管审批和许可证,风险很大;伪造教师简历;管理层大举出售股票等。


Grizzly直言,跟谁学是最差的上市教育公司。


在查阅这份洋洋洒洒59页的做空报告后,铑财发现其存在很强主观性,甚至连对线直播大班的模式都没充分了解。结合好未来、新东方等中概教育股频被做空的历史,这份做空报告显然有失偏颇。


随后,跟谁学股价走出“V”字形走势,也说明资本市场对做空者的质疑。


不过,苍蝇不叮无缝蛋。


Grizzly将跟谁学作为狙击目标,也并非没有根据。比如在烧钱方面,跟谁学也并不落后。


2019年第四季度,跟谁学营销费用由2018年同期的5820万元增加至4.42亿元,占比营收约47%。


2019年全年,其营销费用10.4亿元,2018年仅1.22亿元,全年营销费在总营收中占比达49%。


在此背景下,跟谁学竟全年实现收入21.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2.3%,净利润2.27亿元,同比增长超10倍。连续七季度盈利。


更令人玩味的是,2019年第三季度,跟谁学的营销费用上升至2.2亿元,同比增长548.8%,占总营收的39.6%;销售费用为3.3亿元,2018年同期为3100万元,增长964.5%。换言之,2.2亿元营销费用,换来当季净利润仅190.20万元,与第四季度的表现完全不相符。


财报显示,跟谁学2019前三季度实现盈利5217万元,而其年度净利润2.27亿元。即第四季度单季实现1.75亿净利润。这种暴增的逻辑基础是什么?


另一方面,做空报告中指出的高管离职也并未子虚乌有。


《财经》杂志报道,原CTO李钢江、原天校业务负责人邓弘2017年带着公司内孵化业务独立;原财务总监宋欲晓公司上市前辞职;联合创始人苏伟将离职,目前负责跟谁学好课小学业务。另一位联创吕伟胜也准备离开,目前在高途课堂负责师资、教学业务。


同时,内部职员与股东套现离场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有媒体统计,跟谁学职员和股东们持续出售股票,合计1800万ADS,套现金额已达2.52亿美元。


其中,第二大股东员工持股平台套现3289.99万美元,高榕资本套现5906.25万美元,启赋资本套现6693.75万美元,联合创始人罗斌套现867.26万美元。


再看竞争力,跟谁学的护城河也不够深。


赛伯乐投资集团教育产业基金合伙人程子婴表示,跟谁学未来挑战来自自身优势。跟谁学曾在微信矩阵有良好的运营表现,实现了较低获客成本。随着越来越多新流量洼地出现,是否能抓住新流量红利值得关注。此外,跟谁学主打在线大班课模式已被验证是高毛利可盈利的,但商业模式没有壁垒,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入局做大班课产品,这就对用户体验和复购率提出更高要求。


尽管跟谁学创始人兼董事长陈向东,针对做空事件对外回应:我们认为对于这种主观臆断、逻辑混乱的报告不需要评价。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家被称为“唯一盈利在线教育企业”,确实存在不少疑点。


前景可期 前路漫漫


这些问题疑点,自然与行业的高光态势形成强反差。


疫情来袭,在线教育行业一夜爆红。业内外人士无一例外认为,行业即将迎来拐点。


政策方面,教育部等部委发文要求“停课不停学”。


资本方面,自2月3日以来,截至2月26日,A股市场中的在线教育指数从最低1619.433点涨至最高2618.419点。


市场方面,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近五年来一直保持稳增,预计2020年达到4538亿元。


新时代证券表示,在线教育公司普遍受益于本次疫情的流量爆发,从中长期看,疫情加速了在线教育发展,也促使企业加快线上布局。


各维度分析,在线教育行业正在迎来春天。


然从网易有道、跟谁学的表现看,行业春天未必等于企业春天。


一定意义上说,红利期,也是一道价值分水岭。凸显实力企业底色,也加速暴露裸泳者的问题。行业分化洗牌之下,能够生存发展者,必将是少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耐力型选手”。


细观网易有道和跟谁学,拥有体量和规模,堪称业内头部企业。但随着行业驶入深水、教育品质需求提升、线上流量成本上涨、竞争逐渐加剧,这些优势恐会锋芒渐敛。


众所周知,在线教育打磨时空局限,为用户带来了碎片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然随着行业日益成熟,需求的精细化、个性化,让早期的销售驱动、流量打法走入瓶颈。如何低成本获取精准流量、如何通过口碑保持复购率,产品力成为核心因素。是否拥有专注的教研能力、科学的课程体系、快速复制品类的拓展能力、强大的教学质量管控力、标准化的内控系统,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简言之,体量、速度不代表高质量、竞争力。在政策引导回归教育本质、行业实力洗牌、用户口碑为王、质量为先、基本功为重的当下,烦心事不断的周枫、陈向东到底忽视了什么?如何面对“大”与“强”、“快”与“慢”、“短利”与“长远”的关键抉择呢?


和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各自表现,铑财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