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板块景气度上升,5G 场景需求有望成为主旋律
进门财经官方
2019-10-09 16:58:07
  • 6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从行业基本面看,计算机行业呈现出稳健发展,抗周期性较强的趋势。计算机行业收入在GDP中占比持续上涨,从2011年的3.86%上涨到2018年的7%。从收入增速来看,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速呈放缓趋势。

申港证券计算机研究员王宁在进门财经路演时表示,5G的场景需求将伴随5G网络建设成为未来3-5年计算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云计算、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等行业基于5G的新需求和自动驾驶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场景将成为业务开展的落地方向。

一、计算机盈利质量改善,5G场景需求有望成为投资主旋律

1、5G场景需求有望成为计算机投资主旋律

在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2000亿事件预期逐渐消化、科技板块战略价值得到广泛认同的背景下,截止2019年9月A股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整体涨幅明显。

计算机板块的云计算、医疗信息化、信息安全、金融科技、自动驾驶等板块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景气度和增长潜力,较好受益了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整体表现出色。

2019年计算机行业公司的经营出现多方面积极改善。在行业收入增速整体放缓,政府端支出相对受限的背景下,全行业在盈利能力、盈利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

我们也看到多个细分行业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景气度,如云计算、信息安全、自主可控、医疗信息化、金融科技等方向龙头公司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速,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自主可控等方向也看到了行业格局明朗,需求爆发的前兆。

另一方面,计算机行业的存量商誉仍然处于市场前列,随着多数并购项目脱离业绩对赌期,商誉减值可能会成为影响计算机行业净利润的长期因素。

我们认为2020年计算机行业的投资策略将出现三大变化:

5G的场景需求将伴随5G网络建设成为未来3-5年计算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云计算、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等行业基于5G的新需求和自动驾驶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场景将成为业务开展的落地方向。

行业估值仍处于中低区间,在新的技术变革周期中,对于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强的公司市场有能力给予估值溢价;

IT解决方案平台化趋势明确,具备平台能力、全栈能力和渠道能力的龙头公司值得持续关注。从细分行业上,我们重点推荐自动驾驶车联网、云计算、信息安全、金融科技、医疗信息化等板块龙头公司。

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5G的核心应用场景,2020年自动驾驶在量产乘用车的量产定点将更加普遍,车联网有望在5G标准冻结后迎来商业模式、建设模式的全面落地,推荐四维图新中科创达中海达,关注千方科技高新兴德赛西威

云计算:企业上云力度不减,传统软件龙头的云转型普遍进展顺利,云服务提供商的投入和收入已经在形成正向反馈,我们也看好5G、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新技术推动云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架构和产品组合发生新变化,推荐用友网络广联达浪潮信息,关注泛微网络新开普石基信息

金融科技:传统金融机构的主动管理需求正在涌现,随着理财子公司的陆续组建完成,IT系统支撑有望迎来行业性机会,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大资管行业,我们看好Fintech公司的业务边界持续扩张,推荐恒生电子东方财富长亮科技同花顺关注润和软件恒银金融;

医疗信息化:平台化、标准化成为行业驱动因素,新业务模式不断落地,行业有望维持持续高景气,推荐卫宁健康创业慧康,关注思创医惠和仁科技

2、计算机行业整体跑赢市场

在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2000亿事件预期逐渐消化的背景下,2019年上半年A股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整体涨幅明显。计算机板块的云计算、医疗信息化、信息安全、金融科技、自动驾驶等板块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景气度和增长潜力,较好受益了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整体表现出色。

申万计算机行业指数整体跑赢同期的上证指数创业板中小板指,截止2019年8月30日,申万计算机指数半年累计上涨35.09%,申万行业指数涨幅居于申万行业各板块第7名。

            

截止2019年8月30日,金溢科技中国软件万集科技中孚信息顶点软件等个股涨幅居前。主因ETC行业爆发、自主可控需求逐渐明确、金融IT快速增长等因素。

3、计算机行业持股持续集中估值仍处于历史中低分位

受市场风险偏好回落的影响,计算机行业的持仓由2019Q1的分散状态相对回归了以高景气度白马为主的投资风格。整体仍处于超配区间,市场对板块保持了较好的预期。

            

从2019Q2公募基金持仓配置来看,公募基金的持仓集中在业绩确定性高增长的云计算、金融科技和需求爆发相对确定的信息安全、自主可控板块。细分行业龙头仍是公募基金的主流选择。

经历了2019Q1的大幅波动后,申万计算机行业的动态市盈率仍在50X附近,整体处于近5年来的中低分位。我们认为,在2019Q2行业净利润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前期累计的涨幅有望被快速消化。

            

4、营收增速有所放缓,盈利质量多维度改善

受市场风险偏好回落的影响,计算机行业的持仓由2019Q1的分散状态相对回归了以高景气度白马为主的投资风格。整体仍处于超配区间,市场对板块保持了较好的预期。

1)营收增速放缓净利增速明显回暖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计算机行业的收入增速受限于政府和企业部门的IT支出预算收紧,收入增速放缓。2019Q2单季申万计算机行业实现总营收1521亿元,同比增长0.49%,增速有所放缓;实现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增长25.85%,

增速较去年同期增长5.79pct。在行业营收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盈利能力得到较好改善,行业也走出了2018Q4因商誉减值等因素造成的净利低谷。

            

2)人工智能、信息安全、金融IT等细分领域增速较快

细分领域上,我们看到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医疗信息化、金融支付、工业互联网、金融IT、云计算等细分行业均保持了较好的景气度。

我们选择了相关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作为成分统计,上述行业均在收入或利润端保持了20%以上的快速增长,显示出了较高的行业景气度。部分细分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增速出现错配,主因部分公司的非经常损益变化所致。

3)盈利能力好转毛利率超越去年同期

在业绩增长普遍放缓的背景下,行业公司普遍选择加大研发,提升盈利质量。从盈利能力指标上看,2019Q2的毛利率较2019Q1提升1.4pct,为近三年Q2最好水平;从年度研发投入指标上看,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趋势明确。

            

4)现金流有所好转应收款项略有增加

从经营性现金流的角度,我们看到2019Q2的经营性净现金流较去年有所好转,从与营业收入的比例上,Q2单季的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比例有所缩窄;从资产负债表角度,我们看到行业的应收账款规模有所增长,这与2019Q2的收入放缓,计算机行业的全年业务周期有一定关系。

5)商誉仍是隐忧存量商誉处于历史高位

针对部分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测试不规范的问题,证监会于2018年11月发布了《会计监管风险警示第8号——商誉减值》,对商誉减值测试进行了规范。计算机行业的存量商誉规模位居A股前列,经过2018年末的减值测试后仍保有超过1000亿元的存量商誉规模。

随着越来越多并购标的的对赌期结束,我们认为2019年仍会存在一定的商誉减值风险,未来商誉减值可能会成为影响行业净利润的长期因素。

二、自动驾驶:L3自动驾驶进入落地阶段

1、2020有望成为量产乘用车L3自动驾驶落地的关键节点

尽快实现L3级自动驾驶在量产乘用车上的应用是整条产业链发展的核心目标。我们从芯片、算法、地图、传感器、车联网、产业政策等维度出发,可以看到2021年左右实现L3级自动驾驶的量产应用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观察到部分环节的发展并不均衡,解决方案的部分细节存在分歧,但整体并不影响我们对量产乘用车如期落地的判断。

            

国内外的主流主机厂多数都公布了较为明确的自动驾驶发展规划,L3级自动驾驶的落地时间普遍在2019-2022年之间。根据公开的产业链消息,部分主机厂已经实现了部分环节的定点,多数主机厂已经对L3自动驾驶方案进行了测试。

我们观察到,部分超前的L3车型因当地法规原因并未实现实际销售,部分主机厂基于安全冗余、良率、成本、法规限制等原因,对自身的L3级自动驾驶方案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对前期提出的过于激进的计划进行了修正。

2、政策导向积极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园区遍地开花

作为汽车行业影响最为深远的变革之一,全球范围内的主流政策导向是积极鼓励和有序开放的。目前的政策方向主要包括:自动驾驶测试要求、产业标准、驾驶资格和安全要求、自动驾驶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产业环境成熟度较为领先的国家是我国和美国。

            

我国的主管部门把智能网联汽车定义为5G的核心应用场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支持。然而,作为一个横跨多个产业链的全新行业,政策组合的推出不可能一蹴而就。

目前,我们认为:传感器、芯片行业补短板是产业链亟待解决的问题;自动驾驶的分级、场景界定、各环节的国标制定是自动驾驶脱离测试、走向应用的基础;《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规政策需要做出相应的细化和调整;智能网联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统一的规划。

3、自主品牌传感器组合趋于务实

目前,自动驾驶系统的主流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超声波雷达、红外线等;广义的传感器包括自动驾驶所需数据集——高精度地图和车联网终端。

主流的L3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主要依赖基于机器学习的视觉+雷达方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的主要区别在于精度、测距、鲁棒性、成本等方面,普遍的观点是将不同特点的传感器组合使用,提高系统的安全冗余。目前尚不需要车联网技术介入到决策环节。

            

L3自动驾驶在传统的高级辅助驾驶(ADAS)基础上增加了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和自动代客泊车两大功能。ADAS的技术和场景上已经较为明确,功能多数基于具体场景,L3功能涉及的场景更多,系统需要具备决策能力,传感器组合的要求更加复杂。

L3功能的主传感器组合为视觉+雷达+高精度地图,辅助传感器的选择上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我们判断国外主流车厂将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高精度地图”为主传感器的方案,该方案的安全冗余度高,价格预计在3000美元左右。

国内主机厂受制于成本、法规、车市需求低迷等影响,可能会放弃推出对标国外主机厂的方案,改用“毫米波雷达+视觉+高精度地图”作为主要传感器,该方案的成本显著低于国外主机厂方案,传感器成熟度高,但提供的安全冗余不足,更接近于之前业界提出的“L2.5”级别。

4、从硬件到应用,自动驾驶市场空间有望打开

作为汽车行业历史上最大的变革之一,自动驾驶的应用空间非常广阔。我们认为,自动驾驶的行业逻辑将主要围绕4个方面展开:量产乘用车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完全自动驾驶重塑出行业态;园区、矿山等封闭场景借助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完全自动化;卡车自动驾驶提升物流行业效率。

            

作为自动驾驶行业的底层技术设施,我们认为高精度地图、车联网设施等环节的建设和维护将形成多个全新的细分行业。自动驾驶基础设施的投入将先行于行业爆发时点。

1)AVP有望成为量产L3自动驾驶标配功能

我们看好自动代客泊车(AutoValetParking,AVP)成为L3自动驾驶的标配功能。我们认为AVP功能所依赖的传感器成熟度高,场景一般属于封闭低速环境,较容易实现车规级的解决方案。根据主机厂公开的研发规划,多家主机厂都将AVP功能作为自动驾驶的标配功能。

AVP功能的实现难点在于:

实现过程是完全不需要驾驶员参与的,极端情况需要车辆自身去处理,具有部分的L4级自动驾驶特征;停车场环境相对封闭、复杂,场地干扰因素多,需要停车场端提供地图或定位支持。场端的基础设施投资有望成为新方向。

            

2)特定场景自动驾驶率先落地

我们认为,特定场景自动驾驶有望在园区、矿山、码头等场景率先落地。对于上述场景而言,自动驾驶技术将显著降低专业司机的人力成本和运营风险。因为行业逻辑的不同,特定场景的用户对于成本的容忍度相对较高,项目在商务和技术环节均更容易落地。

以国内为例,珠海港、洋山港、天津港均进行了完全自动驾驶试验,多家矿山、物流、仓储企业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测试,行业发展方兴未艾。

3)Robotaxi有望在2020年进入商用试点运营

Robotaxi是完全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场景,将从根本上改变汽车行业逻辑。目前,Waymo、Cruise、小马智行、百度Apollo、滴滴、文远智行等公司均开展了开放道路的Robotaxi测试,Waymo已于2018年实现了项目的试商用。

5、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5G核心应用场景

我们认为,5G低时延特征决定其核心场景是智能网联汽车,这也是工信部等主管部门反复强调的观点。

我们认为,车联网的核心为三大场景:数据服务,包括信息娱乐系统数据服务、车机系统更新、地图信息的更新和回传;车路协同,主要是车端和路端的交互及智能交通的应用;车辆直连通信,通信模组有望接入车载以太网,加入自动驾驶决策和车辆控制环节。

            

行业普遍观点为2020年推出基于5G-V2X的路端和车端设备,2021年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商用。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目前仍面临三大挑战,包括:车端OBU和路端RSU设备的普及仍要等待R-16标准冻结;智能网联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强有力的底层设计,确保系统具备跨区域、跨车型的复用能力;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模式需要与运营方深度绑定,目前尚无商用项目落地,没有确定的商业模式。

对于智能网联存在的挑战,主管部门有较为清醒的认识,所以整体的产业扶持政策思路是积极扶持地方示范项目,慎重推出全国性项目和产业指导意见。目前的产业政策方向主要以地方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为主,主要围绕传统的汽车产业优势地区和智能交通业务进展较为领先的城市展开。            

6、产业链:看好高精度地图和高精度定位的投资机会

自动驾驶产业链围绕主机厂展开,涉及到传感器、计算平台、系统、汽车通讯等方向。我们认为,自动驾驶产业链链条较长,传统的零部件总成企业具备更强的整合能力和技术积累,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国内公司主要的机会来自部分细分行业的单点突破。

7、受益标的

四维图新:自动驾驶行业龙头,高精度地图量产交付能力国内领先。四维图新是国内领先的高精度地图服务商,在L3级高精度地图产品上处于国内领先,子公司杰发科技、四维智联、六分科技等在汽车芯片、车联网、高精度定位服务等方向亦处于国内一流水平。

我们认为,公司通过长期与主机厂合作积累的量产前装和地图测绘经验是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高精度地图行业本身具备特殊的牌照、商业模式、数据壁垒。在L3自动驾驶量产落地的前夕,公司有望依托高精度地图业务成长为自动驾驶方向的行业重要玩家。

中科创达:深度受益5G变革的软件供应商龙头。公司是国内稀缺的软件系统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与芯片厂商的长期深度合作,形成了覆盖Android、Linux等核心操作系统,从硬件驱动到上层应用的完整技术方案,是国内终端企业和芯片厂商的核心合作伙伴。

在5G网络大规模建设的起点,公司下游的手机、智能汽车、物联网等行业均有望迎来技术变革浪潮,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受益5G带来的技术变革,实现快速发展。

中海达:导航测绘行业传统龙头,自动驾驶高精度定位领域竞争优势显著。中海达是导航测绘行业传统龙头,也是国内最早进入自动驾驶高精度定位领域的公司。

公司早期合资成立的子公司中海达是国内第一批拿到导航电子地图测绘牌照的企业,通过高精度地图业务与主机厂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看好公司在车规级高精度定位硬件和软件服务领域迎来突破。

三、云计算:企业上云势不可挡SaaS市场有望高增长

1、政策保驾护航企业上云势不可挡

全球云计算维持高景气,国内市场高速增长。全球云计算市场维持高景气,同时中国市场依然保持高速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增速继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全球公有云(IaaS/PaaS/SaaS)市场规模达到1363亿美元,增速有所减缓,为23.01%;细分服务市场IaaS、PaaS、SaaS规模分别为325亿美元、167亿美元、871亿美元。

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962.8亿元,增速为39.2%;其中,公有云规模437亿元,相比2017年增长65.2%;私有云规模达525亿元,同比增长23.1%。

            

利好政策不断,为企业上云保驾护航。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政策也会为产业未来发展提供方向。近年来,全球各国政府日益关注云计算行业的发展,制定一系列的云计算发展战略计划。

自2012年中国科技部发布《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事五专项规划》以来,中国政府部门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指引国内云计算行业的发展,尤其工信部发布的《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将云计算推至国家战略层面。

传统行业降本增效意愿强,云计算渗透率有待提升。产业互联网的核心要求之一便是上云,而云计算虚拟化、易扩展、按需付费等特点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根据信通院数据,我国至少有3000万中小企业需要信息化服务,而2018年使用云服务企业占比30.8%,工业上云率更是只有21.3%,中国企业上云仍然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IaaS市场逐渐成熟,服务可覆盖全国。我国公有云IaaS市场保持高增长,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270亿元,过去三年增速均保持在70%以上。

IaaS层将基础设施作为服务供用户使用,服务商需要配置大量的基础设施满足客户需求,否则会较大程度影响云使用体验;目前我国在云基础设施规模的投入与日俱增,增速远超传统IT基础设施增速;2018年云IT基础设施规模达到924.1亿元,占IT基础设施市场规模的比例从2014年的18%增至41%;随着云渗透率的提升,我们认为未来形成以云基础设施为主的IT基础设施市场。

IaaS服务商也在大量建设超大/大规模数据中心,中国大陆加香港地区超大/大规模数据中心可用区密布各地,如阿里云、腾讯在国内超大/大规模数据中心可用区超过30个,金山云、华为等第二梯队在国内也拥有超过20个可用区,各行业企业、政府都能够按需找到云服务厂商帮助其上云;此外,全球云计算两大巨头AWS和Azure在国内数据中心可用区一共只有12个。

            中国企业上云,自主可控呈大趋势。随着政府对自主可控的大力支持,企业在关键技术上不断突破,中国云服务商完成非常不错的市场表现。

根据IDC数据,阿里巴巴、腾讯、中国电信、金山等四家中国企业入围2018年全球十大IaaS服务商,而2014年只有阿里巴巴一家;中国公有云IaaS厂商市场份额前五中只有一家国外公司(AWS)且份额仅为6.4%。

垂直行业解决方案+“ABC“金三角,应对多样化场景需求。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不同行业或者不同业务场景都会对云服务商提出新的产品要求。

我们认为现阶段各云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备,未来将是行业解决方案的成熟度高,创新业务和创新技术丰富的公司将会取得较高的市场份额。

完备的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力促进B端获客。云服务商为垂直行业不同领域的企业提供云服务,针对性强个性化的行业解决方案备受客户青睐。现阶段,云计算龙头厂商都在完善各行业解决方案,希望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例如,金山云最初在游戏和视频直播领域占有较大的份额,2018年以来大力推动金融、政务方面的业务,已经为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北京市、徐州市等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云服务。

布局“ABC“金三角,未来更具竞争力。数字化时代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均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两者相互融合显然会提升云解决方案对客户吸引力,是云服务商提升竞争力有效途径。

以云基础设施为人工智能作支撑,机器学习等AI应用直接被企业所运用,尤其是那些人才和技术能力薄弱的企业,智能云大大降低智能化成本。

例如百度智能云所提供的天智人工智能平台、天算智能大数据平台、天工智能物联网平台、天像智能多媒体平台与云基础服务相结合,客户可以直接在云端获取一站式ABC融合解决方案,已经为物源科技、Intel、ZEBRA、快手、作业帮、清华大学等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及机构提供智能云服务。

2、企业级市场前景广阔SaaS有望持续提速

SaaS市场连续提速,跑赢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全球SaaS市场规模达到871亿美元,占全球云计算市场的63.9%;不同于全球,国内公有云市场SaaS占比并不是最高,增速也不是最快,2018年规模为145.2亿人民币,相比2017年增长38.95%。

值得注意的是,2017-2018年国内SaaS增速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至少15个点;介于全球SaaS趋于成熟增速逐渐放缓,而国内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我们认为在未来几年国内SaaS市场会提速,占全球份额比值显著提高。

根据IDC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起,中国SaaS增长率连续三个季度有所提升,与我们的预期是相符的。

企业级市场前景广阔,SaaS国内认可度逐步提高。以往中国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付费意愿不强等因素,SaaS在国内始终没有如IaaS飞速增长。

随着中国企业IT投入比的增加、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政策的推动,逐渐为SaaS建立起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各行业摒弃原本粗放式成长,转向精打细算;而SaaS成本低、免费升级、专业管理、灵活性强等优势越来越受企业欢迎。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SaaS企业级市场付费用户规模从2013年的1.3万户增长到2018年的23万户,翻了接近18倍,认可度显著提高。等保2.0的出台表明国家对自主可控领域的重视,将加速企业应用软件的国产化替代。

对标美国,SaaS市场规模是云计算规模中最大的一块,而国内IaaS才是占主要份额,我们认为这与两国云计算发展阶段的不同引起不同层次市场规模的差异;可以确认的是,未来企业软件会以SaaS服务为主,目前国内市场渗透率依然很低,我们认为ToB端前景非常广阔。

            云服务商深化产品多样性,向生态化延伸。SaaS厂商面对激烈的竞争,不停的改变和优化运转模式,满足企业各类需求,奋力建立市场优势。

在产品方面,业务垂直型和行业垂直型双向拓展,对不同的场景研发个性化产品,例如金蝶云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相应的SaaS服务帮助客户数字化转型;CRM、OA、IM以及协同应用等明星赛道,国内SaaS服务商已经具备完整的解决方案。

在产业链方面,服务商力争向上游延伸,建立PaaS开放型平台,形成SaaS+PaaS生态,例如纷享销客构建的PaaS平台打通各类SaaS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CRM连接型服务。

3、受益标的

用友网络:国产ERP行业龙头,云化和软件国产化打开公司增长新空间。用友是国产ERP软件行业发展的代表,形成了以用友企业云服务为核心,云服务、软件、金融服务融合发展的战略布局。

在2000亿事件的背景下,高端市场的ERP国产替代需求开始增加,业务线条和行业解决方案的布局开始初见成效。公司的SaaS和PaaS业务持续高增长,云化进程持续领先。我们看好公司受益软件国产化和云化的长期趋势,业绩快速增长。

广联达:造价业务云化超预期,施工业务前景广阔。公司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数字建筑平台,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业务领域由传统的招投标阶段扩展到设计和施工阶段,覆盖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

作为行业解决方案软件云化的代表,公司的造价业务云化进度持续超预期,产品化和云化趋于成熟;施工业务积极拓展,逐步形成BIM、智慧工地、数字企业三大解决方案,施工行业的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我们看好广联达通过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快速提升在施工行业的市占率。

浪潮信息:云计算行业景气度处于高位,服务器竞争格局好转带来新机会。云计算行业的硬件采购需求仍在高位,我们判断采购需求将从互联网头部企业向行业客户转移,整体仍将维持较快增长。

公司在收入持续高增长的背景下,产品结构改善和费用控制加强带来了利润率的企稳回升,未来,我们认为服务器市场的格局仍将进一步改善,公司有望迎来收入和利润的持续增长。

四、金融科技:Fintech赋能资产管理行业进行时

1、政策助力资管行业迎来新机遇

构建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我国金融科技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2019年8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总结了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形势、提出了6项发展目标、6大方向27项重点任务、5类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使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规划》是主管部门就金融科技行业出台的第一份顶层设计,具有划时代意义。正如《规划》开篇指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当前金融科技行业正在经历三个方向的深刻变革:

一是业务形态的变化,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更加模糊,传统的金融IT架构需要不断升级,以资管行业为例,《资管新规》后资产管理行业普遍面临主动管理的挑战;

二是新技术驱动新业务形态不断涌现,如基于大数据风控和移动支付产生了消费金融大发展,基于机器学习和NLP的AI投资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区块链技术更一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三是金融风险传导机制发生变化,对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稳定、金融监管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规划》体现了主管部门对行业业态、技术架构、监管思路的全面思考。

资管新规倒逼金融机构改革转型。资管新规下,资管行业各金融机构面临业务转型。银行设立具有独立法人主体的理财子公司,子公司独立开展理财业务、独立承担风险;信托回归本源,去通道、去嵌套,积极开展创新型主动管理业务;券商降低了通道业务和杠杆类业务的规模,逐步提高主动管理规模。

2、主动管理需求刺激PB和FOF业务大发展

资管行业市场超百万亿,银行理财子和私募基金有望成为行业发展新增量。从2018年4月,银行纷纷设立理财子公司,截至目前,共有30余家商业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其中建信理财、工银理财、中银理财、交银理财、农银理财五家理财子公司都已投入正式运营阶段,预计管理资产规模将突破万亿。

私募基金管理业务近几年也一路攀升,管理人数量已达到2.4万余家,基金产品数量已突破7.5万只,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的业务需求有望成为金融科技行业需求新增量。

从PB业务到FOF系统,金融科技行业受益私募与银行资管系统建设新需求。券商PB业务正在不断丰富起内涵,不断扩张业务边界。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预期收益率”的经营模式,通过FOF、MOM的形式,对管理人和底层资产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控。

PB业务“四新”转型模式探索。PB业务“新技术”、“新定位”、“新模式”、“新服务”要求。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下,数据处理与整合能力得到增强,“新技术”催化PB业务效率得到提升。

前瞻化,个性化,深入化,立体化,顾问式服务将成为PB业务“新定位”;“新模式”指为客户打造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个性化的业务;PB服务需要丰富产品结构并提供专业化,合规化的产品结构设计“新服务”。

PB业务的快速发展创造细分市场新机遇。PB业务极大的促进交易系统等资管相关系统采购额的增长。

以恒生电子为例,作为券商资管系统的建设者,公司近年来的业绩增长主要靠经纪业务、财富业务、资管业务系统的旺盛需求,经纪业务收入、财富业务和资管业务收入在近三年来稳步提升。

            

资管新规,倒逼金融机构改革转型。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传统的通道业务发展模式被打破。银行由委托信托、券商资管进行资金管理的被动资金管理模式转向主动管理模式,借助FOF平台,对银行的投资收益进行归因。

该系统可以帮助银行从获取“预期收益率”的业务模式转向明确资金投向进行主动管理的业务模式。FOF系统的建立,需要借助系统供应商搭建资产管理系统,利好资管系统供应商。

3、大数据和AI深度介入投资环节

金融科技行业早期投资活跃。大金融科技投融资额5年间增长了近5倍,2018年金融科技投资额突破1000亿美元。2013年-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额增长5倍,2018年金融科技投融资额达到1118亿美元,较17年增长120.08%。投资事件2196例,创最高记录。

            

大数据产业规模规模高速增长,数据变现跨越临界点。全球的数据总量处于30%的高速增长阶段,中国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在逐年攀升,数据维度的提升与数据规模的增长,为风险管理提供丰富的数据源,将助力资管行业风险管理系统建设。

大数据处理、存储、分析方法让资管行业风险管理更加有效。传统的风险预警,往往基于企业披露的定期报告的财务数据,最大的缺点在于数据时效性不够,无法达到对风险进行及时准确识别,预警的需求。

同时受到数据种类与数量的制约,往往预测能力不足,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量逐年攀升,企业获取数据的成本逐步降低,并且数据维度也得到丰富与提升,如财税数据、社交数据、工商数据等都有了充分应用。

数据的获取、组织、分析方式上也融入了更多的非结构化数据,如视频、音频、图像等数据等。

知识图谱建立数据挖掘新逻辑,赋能资管行业进行大规模复杂网络数据挖掘。知识图谱是大规模的语义网络,也是多关系图,传统数据主要挖掘数值型数据的数据相关关系,而知识图谱引入大规模非数值数据和图与网络的理论,表达各种各样实体概念及其之间的各类语义关联。

专家系统是一种基于“知识库”和推理机的问答系统。两者使用的数据规模不同。专家系统的知识库是人为进行构建,而知识图谱的知识获取与存储是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大量的网络结构的知识提取、知识表示以及知识储存,侧重关联知识的构建。

知识图谱可以对大规模复杂网络实现分布式的社区挖掘,赋能资管行业信息获取与处理,发现信息相关关系。构建资产端的融资方的知识图谱,可以进行风险控制识别舞弊欺诈,构建证券知识图谱,实现公司复杂关系的查询网络,赋能智能投研系统建立。

人工智能助力智能投研决策新模式。随着资管行业管理资金规模的庞大,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技术,完成数据获取-清洗-分析-决策的投研流程。

资管公司建立“速度化”、“自动化”、“规模化”的投研系统有利于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对人工智能将助力智能投研,利好资管公司投研系统建设。

全球首支人工智能选股的(AIEQ)在纽交所推出,利用IBMWatson认知和大数据处理能力去分析美国境内的投资机会。

近年来国内AI基金消息频传,浙商基金提出以人工智能构建基金公司,首批“受训”的300个机器人正在学习排名靠前的中国基金经理、卖方明星分析师、行业专家和微信投资群,目前可以覆盖80%的A股公司;未来的目标则是运用上千个机器人进行行业和公司分析,实现分散投资。

4、区块链技术落地数字货币和可信交易

1)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研发有望加速

人民银行频频表态,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研发有望加速。2019年8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19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会议提出:“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DC/EP)研发步伐,跟踪研究国内外虚拟货币发展趋势,继续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

回顾DC/EP的研发历程,早在2014年人民银行就组织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在2016年即提出了发行数字货币的明确目标,并在2017年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所。近期主管部门就我国的法定数字货币研发频频发声,表态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一方面,过去主管部门对数字货币的表态主要强调中央银行发行(CBDC,CentralBankDigitalCurrency),相较过去较为模糊的表态,近期的表态明确了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支付属性;

另一方面,在Libra引发广泛关注的背景下,人民银行此次表态加速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态度更加积极。

            

“一币、两库、三中心”成为DC/EP的核心架构。我国的法定数字货币目前被命名为“DC/EP”,其中DC(DigitalCurrency)强调了技术实现路径和货币职能,DC/EP在我国被定义为M0,具有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信用创造等法币具有的货币职能。

EP(ElectronicPayment)强调了货币的支付属性,较其他数字货币方案的侧重有所不同。数字货币的架构与传统法币有较大区别,DC/EP发行和回笼基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来完成,在架构上实现了管控中心化、分布式架构、易于携带、便捷支付、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等功能。

根据目前提出的方案,“一币、两库、三中心”会成为法定数字货币体系的核心要素。一币指法定数字货币,两库指数字货币发行库和数字货币商业银行库,三中心指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

新发行的数字货币将有助于纸币发行和流通成本的降低,提升经济交易的透明度,增强央行宏观调控能力,建设全新的数字化金融体系。

我国法定数字货币有望实现央行发行管控与分布式记账的融合。2019年6月15日Facebook发布Libra白皮书,引发了公众的广发关注。与Libra相比,DC/EP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是央行发行和管控的,实质是法定货币的组成部分。

从美国国会就Libra举行听证会的相关信息可以观察到,纯粹的分布式架构数字货币与现有货币体系有明显冲突,各国政府的态度也较为保守。

我们判断,以DC/EP为代表的,央行主导、融合集中管控和分布式记账的数字货币方案将会是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我们认为,短期DC/EP仍处于研发、测试阶段,未来从事大数据分析、身份认证的相关公司有望受益。

2)区块链技术落地贸易融资平台

区块链技术提升供应链金融融资效率。传统供应链金融,由于地位相对强势的核心企业还款能力相对较强,违约风险较低,因此供应链金融的主要面对的企业是地位相对强势的核心企业。

而区块链技术具有“记录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等特点,让贸易融资记录完整保留、公开可信,完善对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定价与贸易融资,提升供应链金融融资效率。

            

8月6日,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公布央行在粤港澳大湾区探索实施相关金融改革、金融互联互通的相关措施。

王信表示,央行已在大湾区建立贸易融资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试点。传统的贸易融资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掌握交易环节所产生的商流和物流信息,而这依托于授信主体和第三方合作伙伴的配合程度,但是由于第三方合作伙伴配合的局限性,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目前贸易融资平台已上线试运行。依托区块链技术的贸易融资平台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国际贸易细节和运输保险业务的记录,建立可信流程记录,打破信息不对称,并且实时了解国际贸易市场动态,了解掌握商品的行情变化,培养对国际贸易市场的洞察力,增强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让资管行业提供高质量的融资服务。

5、受益标的

恒生电子:监管周期拐点来临,龙头持续扩张业务边界。公司是券商核心系统、资管交易系统和金融机构TA系统的国内领先企业。

《资管新规》逐渐落地、科创板推出、《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规划》发布等一系列事件意味着监管层对金融科技监管的方向出现微调,公司在研发能力和产品线上建立了较强的业务壁垒,我们看好在监管政策出现拐点的大背景下,公司的业务边界持续扩张。

长亮科技:稀缺银行核心系统供应商,竞争格局优化和互联网银行驱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长亮科技是A股稀缺的银行核心系统供应商,银行IT行业是金融科技行业最重要的细分领域之一,竞争格局较为分散,我们观察到近期银行IT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龙头的技术和渠道优势开始显现。

同时,长亮科技在互联网银行、大数据业务方向的技术优势明显,新业务持续快速增长。我们看好长亮科技向非核心系统等业务方向积极拓展,研发和渠道储备开花结果,营收质量获得持续提升。

同花顺:互金行业龙头,市场核心Beta品种。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行情交易软件提供商,收入来源主要来自电信增值业务、广告和互联网业务、基金代销业务和软件维护业务。市场的活跃将直接通过增值业务定制、广告投放增加、基金销售规模增加等渠道影响公司收入。

我们观察到19Q1公司的电信增值业务预收款出现拐点,19H1广告业务增速75%,19H1基金代销业务增速88%,显示出了良好的业绩弹性。我们看好公司受益市场持续活跃,体现良好的业绩弹性。 

文章内容为申港证券计算机研究员王宁在进门财经路演核心观点

(来源:进门财经官方的财富号 2019-10-09 16:58)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