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50亿超高溢价购贝拉米,雅士利22亿商誉减值”前科”犹在
趣识财经
2019-09-29 11:02:22
  • 点赞
  • 1
  •   ♥  收藏
  • A
    分享到:

“枷锁有多重,野心就有多大”,这适用于当下的乳业企业。

以伊利、蒙牛为例,在“双千亿”目标压力下,两大乳企帝国进击号角越吹越响。

9月16日,蒙牛官方消息,以14.6亿澳元(约71亿元)的超高溢价收购贝拉米。但即便有澳洲第一、世界领先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制造商之称的贝拉米,其净资产也只有约2.3亿澳元。

超12亿澳元溢价背后,是蒙牛对奶粉产能的势在必得,乳企竞争日趋白热化。

而在稍早的9月6日,伊利股份发布了修改后的2019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在2019-2023年间,计划向480名核心团队授予1.52亿股限制性股票。

巨大的股票奖赏背后,是罕见的详尽行权条件,尤其是在成长性及盈利性指标上。

行业人士张明(化名)指出,“无论是蒙牛的海外并购,还是伊利的股权激励,其目的都为调动内外资源,为2020年实现‘双千亿’目标蓄力。”

01 蒙牛向外补短

但两大乳企的蓄力方式,却截然不同。

沿用一贯策略,蒙牛继续向外开启疯狂的并购计划,高溢价收购贝拉米便是鲜明案例。

实际上,但这并不是唯一。自2017年,蒙牛提出“双千亿”目标后,“并购”就成了其营收扩张的最大依仗。

2018年3月,蒙牛完成对现代牧业旗下肥东工厂和蚌埠工厂50%的所有权收购;同年6月30日,蒙牛已经持有现代牧业60.76%的股份。

2018年12月,蒙牛在向中国圣牧、圣牧高科分别支付1.58亿元、1.44亿元后,分别获得了它们26.27%及24.33%股份。

但与本次收购贝拉米相比,最相似的要数2013年蒙牛斥资百亿收购雅士利。同样是对奶粉巨头的超额溢价收购。

据了解,2013年6月,蒙牛乳业以124亿港元(约98亿元)对知名老牌奶粉企业雅士利进行要约收购。彼时,超49亿元的商誉价值,溢价率高达100%。而此次收购贝拉米,溢价金额超50亿元,溢价率更是超过500%。

“高溢价与商誉价值损失往往相伴而来,极易带来亏损,雅士利便是代表。” 张明指出。

在2016年,综合雅士利亏损及经营状况,蒙牛计提奶粉业务的商誉减值超22亿元,直接导致蒙牛2016年度亏损8亿元。这也是业内人士,对蒙牛超500%的溢价率收购贝拉米的担忧所在。

但身为国内前二乳企,蒙牛在奶粉领域的地位并不相称(2018奶粉年度营收60亿,占比不足10%),奶粉业务方面的短板,让蒙牛不惜放手一搏。收购雅士利是如此,收购贝拉米更是如此。

收之桑榆,便失之东隅。蒙牛得到贝拉米的同时,也失去了另一优质资产君乐宝。

7月1日,当蒙牛宣布出售君乐宝51%股权,变现40亿时,业界便有传言,蒙牛是在为这次并购做筹资。

张明等行业人士对趣识财经表示,“蒙牛并购策略,短期内能做大规模,但长期带来影响很难说,尤其是抛售君乐宝这一优质资产(预计2020年君乐宝营收将达200亿)。”

无论如何,为了2020年实现千亿营收,蒙牛已经在对外扩张的道理上越走越远。与此同时,另一乳业帝国也没闲着,与蒙牛不同的是,伊利选择了向内的超级股权激励。

02 伊利向内看远

9月6日,伊利公布的2019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修订稿显示,拟在2019-2023年间,向480名核心团队人员授予1.52亿股(15.46元/股)限制性股票。并在多个维度设置行权条件:公司未来5个年度净资产收益率(盈利能力)不低于20%;分红率(投资者回报)不低于70%;以2018年净利润为基数,设定2019-2023年度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8%、18%、28%、38%、48%(盈利增长性)。

援引伊利董秘对媒体所言,稳定军心和鼓舞士气的秘笈就是股权激励,采用约束与激励并重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将管理层和员工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深度捆绑,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必然、必要方式。

再看伊利此次股票激励解禁周期长达6年,与A股市场常见的股权激励计划周期(4-5年)相比,亦较为少见。加之,具体的盈利性、成长性行权指标,无不展示出伊利管理层及核心骨干对公司业务长期发展的信心,当然这也包含完成“双千亿”目标。

但不少业内人士,对此次股权激励,却有不同看法:

首先,行权条件虽然明确,但难度相对不大。以净资产收益率(ROE)为例,趣识财经统计发现,自2009年至今的10年间,伊利ROE从未低于20%,甚至在某些年份,一度超越30%。

其次,授权价格过低,相较于30元/股的市场波动价格,15.46元接近市场价的50%。

第三,董事长潘刚所占股权比例相对较大。在480名激励对象中,潘刚占整个激励的1/3。

张明直言,“这既是内部团队的激励政策,但也是对管理层的个人嘉奖。”

但抛开争议的股权激励不谈,伊利离千亿营收目标,已越来越近。财报显示,2018年伊利年度营收795.5亿元;2019年中报显示,伊利营收实现450亿元。按照2019全年900亿营收来算,2020年实现1000营收,或许水到渠成。

相对而言,蒙牛的形势或要严峻一些,2018年实现营收690亿元;2019年上半年营收近399亿元。加之,剥离君乐宝,收购贝拉米,一增一减之下,不确定性增加。

03 未来拼研发、比品质?

但摆在乳企面前的,或许不仅仅是营收困境,还来自于过度营销造成的恶性竞争。

数据显示,2018年,蒙牛营销费用达到188亿元,同比增长26.75%,占营收比重为27.3%。在广告及宣传费用方面,蒙牛耗资超70亿元,同比激增37.8%,仅一项便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为10.2%。

同期,伊利的销售费用亦达197亿元,约占营收的25%。

而营销费用高企同时,乳企对研发投入却相对吝啬。数据显示,2018年,蒙牛研发投入为1.59亿元,伊利为4.27亿元。

通过计算,营销费用与研发投入之比,蒙牛为惊人118倍,伊利这一比例也达到46倍。这对一个愈发注重品质、服务的深度消费行业来说,高营销、低研发的经营策略,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实际上,自2019年初,马建平卸任蒙牛董事长后,中粮总裁于旭波便走马上任,但仅3个月后,于旭波便卸任,由陈朗接手。不足半年,蒙牛三易其帅,但自始至终,不变的是蒙牛的对外并购之路。

而股权激励,却成了伊利的常规武器,本次激励已经是伊利的第四次股权激励。

一个向外并购快速求变,一个向内激励志在长远,为了双千亿目标,蒙牛伊利以鲜明的差异策略上演起乳业帝国二人转。

但关于研发投入、品质提升,乳企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趣识财经的财富号 2019-09-29 11:02)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