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创业者”打造医疗器械独角兽—中国的“医疗界马斯克”在哪里?
医菲特
2019-09-12 20:16:00
  • 10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图一

图二

让我们先来看看手术机器人是如何诊疗早期癌症的!

在检测肺部肿瘤时,医生通过手柄控制一套可伸缩的嵌套式内窥镜,在导航定位系统的引导下各种S型走位通过支气管网络,穿梭至肿瘤部位,然后灵巧地伸出一刀,截取少许肿瘤组织,以供活检(见图一、二)。这就是来自美国Auris Health公司最新开发的Monarch机器人平台,该平台基于患者肺部解剖结构的三维模型计算机辅助导航将传统的内窥镜视图结合到肺部,在手术过程中为医生提供连续的支气管镜视觉,从而更深入、精确地将活检器械引导至传统手段难以到达的部位,将早期肺癌诊疗技术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2019年4月强生公司以34亿美元收购了Auris,重塑了手术机器人领域的竞争格局。而Auris的创始人正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男主角Frederic Moll,人称“手术机器人之父”,在翻看完Moll博士的履历之后,笔者不禁感叹他分明就是“医疗界的马斯克”。

伊隆马斯克,这个“疯子”将美国式的冒险和创新演绎得登峰造极,他的事迹想必各位看官都如数家珍。相比之下,医疗器械尤其是手术领域的风险系数有过之而无不及,能够在这片“禁区”里连续创新创业更是难能可贵。

笔者仔细盘点了Moll博士创办的几家公司,撇开那些兼职创办或者并不是扮演主导角色的项目,在他的人生主线上有三家公司,接下来会按时间顺序逐一介绍。其中最让他名声大噪的是直觉外科公司(Intuitive Surgical),也就是这家公司开发了鼎鼎大名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连续创业成功的背后绝不是偶然,并且在看完他的几个创业项目之后,你会明显感受到这位企业家的“专注”。

一、“达芬奇机器人”的前世今生

2015年8月,谷歌上市11周年之际,华尔街专门做了一项统计,看看在这期间,有哪些公司的股票回报率超过了谷歌(1277%)。最终在6000多家美股公司中,只筛选出13只股票。其中有一家,上市至今(2000年至今)股价已涨了85倍,年化回报率超过26%,它就是直觉外科公司。想必很多人都看过用它开发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剥、缝葡萄皮的视频,笔者当时看到的感受就是四个字——视觉盛宴。

说回来这家公司成立的背景,尽管Moll博士是Intuitive Surgical的创始人,但手术机器人的技术并非由他发明。手术机器人的设计理念是使医生远程操控机械臂进行精准、微创的外科手术,这一概念脱胎于军用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以斯坦福研究院(SRI)为代表的美国研究团队就已经开始研发一款“远程手术系统”,设计的初衷是想开发一款适合在战地进行外科手术的手术机器人,能够让前线的受伤人员得到即时救助,医生可以在安全的后方进行手术操作。

1994年,还在Guidant公司担任手术器械部医学总监的Moll博士对SRI的远程手术机器人系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认为这一军用系统具有很好的商业化前景。他建议Guidant公司研发类似的医疗设备,但因为技术太超前风险太大,并没有得到公司的采纳。

1995年他从Guidant辞职自行创业,找到了Acuson公司(超声诊断设备制造商)的联合创始人Rob Younge以及Acuson公司前风险投资官John Freund,三人一起合作筹集资金并成功获得了包括菲尔德基金、塞拉利昂资本和摩根斯坦利在内的第一笔风投,成立了Intuitive Surgical,Moll博士担任CEO。他首先从SRI那里买来了远程手术机器人的技术授权,并很快组建起了一支工程师团队。随后三年公司连续开发了三代原型机用于动物和临床试验,最终推出的版本命名为达芬奇手术系统,产品快速推进的同时,公司也吸引了IBM和MIT的技术专家加入团队。

1999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率先得到CE认证进入欧洲市场,2000年6月Intuitive Surgical完成IPO,一个月后获得FDA批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开始在普通外科手术中应用,2001年又进一步获得在胸腔和前列腺切除术等手术项目的许可。

如今,达芬奇机器人已经广泛适用于普外科、泌尿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妇科、小儿外科等,是适用性最广的医疗机器人。2015年,美国有超过90%的前列腺切除手术由达芬奇机器人完成。其精确性和微创性在原本复杂危险的手术中体现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价值,十几年来风靡全球。

技术的垄断带来的是丰厚的利润,手术系统卖2000万一台,开机费3万一次,机械臂10万一只,每只机械臂用10次就得更换,吸金能力可见一斑。

二、执着的Moll博士“另立门户”

然而前面提到的有关Intuitive Surgical后期的发展壮大和Moll博士并无多大关系。2002年,在达芬奇机器人上市后不久,Moll博士就选择了离开,成立了Hansen Medical公司。离开的原因是他把眼光投向了心血管领域,试图开发一种新型的机器人,能操控导管从手臂或大腿的血管切开小口导入进行手术。

这一理念与Intuitive Surgical在业务上产生了冲突,执着的Moll博士选择另立门户继续开发新产品,当然新产品的开发得依赖于在前公司积累的技术资源,所以Hansen公司与Intuitive Surgical签订了一份知识产权协议,承诺将销售收入的3%支付给Intuitive Surgical,两者还会在心脏手术业务上进行合作。

公司在前期就获得了包括Vanguard Ventures在内多家投资机构的支持,2006年11月,Hansen Medical成功在NASDAQ上市,市值2.4亿美元。2009年Hansen Medical的 Sensei X导管系统取得美国FDA认证,Sensei X系统和配套的控制导管提高了医生在电生理方面手术中的技术能力,而且减少了对患者和医师的辐射暴露量。

2012年,另一款产品Magellan机器人系统获批上市,该系统用于辅助进行周围血管介入治疗手术。至此,Moll博士想在心血管领域拓展手术机器人应用的愿望也基本实现,虽然Hansen Medical的影响力远不如Intuitive Surgical。

三、医疗器械独角兽横空出世

翻回Moll博士的履历,他在Hansen Medical当CEO的时间是2002-2010年。也就是在09年Hansen的Sensei X导管系统上市后不久,他再次选择了放手,创办了一家新公司Auris Health。

这一回他将目光转移到了肺部,2016年公司的第一款治疗肺部疾病的内窥镜机器人——ARES手术系统获得FDA批准。值得一提的是,同年Auris以8000万美元收购Moll博士的前一家公司Hansen Medical。2018年3月,Auris的新一代产品Monarch机器人内窥镜平台获批上市,也就是我们在开头看到的这款产品。而随着重磅产品的相继推出,Auris在资本市场上也持续狂飙。近5年来公司的融资总额超12亿美元,成为美国估值最高的医疗器械独角兽(见图三)。

图三 PitchBook报告:2017-2018年美国估值最高的医疗器械项目

表一 Auris Health融资情况

2018年5月,Auris与强生达成合作开发和商业化协议,目标是实现机器人辅助支气管镜消融肺部病变。没过一年时间,强生便以34亿美元将Auris纳入麾下。公司被收购之后,Moll博士并没有停下的意思,作为强生的首席战略官,他表示:“肺癌是Auris的第一个市场,但绝不是唯一一个,机器人只会因其精确度而变得更加普遍。”大家都在好奇Moll博士未来还会做出什么酷炫的机器人。

四、幼年失去双亲的“疯狂创业者”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位疯狂创业者的成长经历。Frederic Moll生于1952年,父母都是儿科医生,母亲还是耶鲁医学院首位女性毕业生,可以说是医学世家。然而在Moll博士14岁时幸福生活戛然而止,母亲在一次旅行中不幸遭遇意外,没过多久,父亲死于心脏病。

失去双亲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他后来回忆道:“我在尝试在大学忘掉过去,所以从医学转到了经济专业。”但尽管如此,医学的世界从来没有疏离过他的脑海。有一回当他在新闻里读到一种叫心肺旁路技术的新手术技术时,他便想到这种技术可以拯救很多和自己的父亲一样的心脏病患者,这也瞬间激发了他重拾医学的决心,最终Moll进入了华盛顿大学修读医学。

1980年初他开始住院医生的实习,那时微创手术技术还处在概念阶段。在妇科轮岗期间他第一次见到了腹腔镜,这在他眼里是一种多么神奇的技术,但同时Moll也觉得现有的内窥镜功能没有被充分利用,提升这些工具的临床价值是他最想做的事,从此这位创客便架起了一座临床和工程之间的桥梁一路向前。

从为数不多的采访视频中你会发现,Moll博士本人极其低调,但每次谈到技术和产品时,都能看到他两眼发光。笔者觉得他多次创业的核心驱动力都极其纯粹,就是想把微创机器人应用到他觉得有需要改善的手术中去,让手术变得更简单更精确。

五、时势造英雄—寻找中国的Frederic Moll

总结Moll博士成功的原因,首先自然是其本人极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领导力;其次是他的经济+医学复合专业背景,但笔者认为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医学背景,因为像手术机器人这样的医疗产品,是需要医生和工程师密切协作的,由最了解临床使用需求的医生来主导开发再合适不过,这也是为什么Moll博士历次创业的产品定位都是一做一个准;再者,这几家公司的持续发展得益于美国强大的工业配套能力和金融体系,金融体系自不用提,就说机器人工业,美国还有个著名的创业公司叫波士顿动力,隔三差五就出来炫个技,其运动能力那真不是国内满大街的聊天机器人能比的;还有就是美国完善的知识产权转化制度,别忘了Moll博士是从斯坦福研究院买来的技术授权。

此时不禁来一个灵魂的拷问:我们中国有类似的人吗?要说连续创业成功者,在互联网领域还真不少,雷军、王兴、李斌,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但是到了医疗界,情况就不一样了。上一段提到的几点,包括创业投资环境、工业配套和知识产权的转化,我们都需要持续改善。高精尖医疗器械的创新,需要医生和工程师的紧密配合,涉及多学科交叉,这对我们的大学教育和医院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势造就英雄,有了创新的土壤,出现中国的Frederic Moll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就比如在生物医学创新领域享有盛名的以色列,也出了类似的牛人(名叫Yossi Gross,读者有兴趣可以自行搜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向真正做创新的创业者致敬!

作者:老和山下

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医菲特的财富号 2019-09-12 20:16)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