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经典?痔疮克星的高超财技
花朵财经
2019-09-11 18:37:22
  • 2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现代社会,困扰办公室白领的两大职业病:因为长期伏案写作而造成的颈椎、关节方面的疾病;以及因为久坐而造成的“难言之隐”。

第一种疾病,往往还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难言之隐”则是老大难问题,让很多人蒙受莫名疼痛。

01

痔疮,人类进化留下的难言之隐!

一张图明说难言之隐。

大家知道,肛门作为人体排泄系统的最后一个关口,负责所有便便的接送,任务繁重。久坐、久站之后,都有可能诱发痔疮出现或者加重痔疮病情的发展(看到这里,你有没有菊花一紧?)。

如果说教师群体是痔疮发病重灾区的话,有些偏颇。

实际上,十男九痔并不是坊间传闻,而是有一定数据支撑的。人类的痔疮发病率奇高。

据不完全统计,痔疮在人类中的发病率是50%-75%之间。而且,随着年龄层的升高,痔疮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也呈上涨趋势。在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56.7%的人患有混合痔,而50岁以上人群则高达95%,男女没有太大差异。

相信花朵财经(F-Finance),你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痔之士”就在你我中间。

为什么痔疮会成为困扰全球人类的常见病呢?这事还得从人类直立行走说起。

站在进化论的角度,人类的远祖南方古猿有一天不知道为啥,突然能够直立行走了?!

后边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直立行走的古人类,解放了双手,可以更高效的制造和使用工具,从而又促进了智力的发展,最终轻松碾压其他物种,成为世界之王。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草根逆袭屠龙的历史。

但人类的每一个进化,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直立行走让我们大脑成长的同时,还有一些并发症没有处理好。比如,大脑长得太快,身体其他部位没有跟着进化。

本来,四脚着地的古猿,血液是横向流动的。但是直立行走之后,横向流动的血液开启上下运动模式。菊花从此就承受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恩,血液本来在臀部只是做个中转。直立行走之后,血液在臀部只能聚集起来,从而形成柔软的静脉团,也就是痔疮。

到了今天,坐在电脑前搬砖码字8小时,然后开着WiFi蹲着便半小时,下班再吃香喝辣带蹦迪到半夜……

如果还不得痔疮,那只能说兄弟你天赋异禀啊!

02

大佬,拯救万民于水火!

这个难题,在国外,很难找到合理的缓解方案。但是在国内,竟然有特效药!

而且,这个特效药竟然远销国外,成为很多人的救命稻草!

总之,作为亚马逊上五星好评率过70%(亚马逊中药材的扛把子)的国产药物,马应龙起码不丢人。甚至有人把他和老干妈相提并论。

03

应龙,你怎么这么爱折腾

马应龙这家企业就是喜欢折腾。

这是刻在企业骨子里的基因。

1582年,张居正病死,万历皇帝批准利玛窦进入国内传教;我们的近邻日本正经历下克上的战国时代,本能寺之变发生,提出三步灭亡中国的丰臣秀吉开始执掌大权;同一时间,葡萄牙宣布独立,准备开启大航海时代。

在这个全球都不安分的1582年,马应龙的创始人马金堂在河北定州创办定州眼药(专门生产眼药!)

其子马应龙继承父亲的家业,并将定州眼药更名为马应龙定州眼药。

历史就是这么会开玩笑。一个小小的“定”和“眼”被永远联系在了一起。

如果是一般的小药铺,肯定不会将自己的窝挪出定州一步。

马应龙的后代却生生将自己的眼药店开在了北京前门。战乱时期,马应龙药店又南下扎根武汉发展。

其实早在1980年的时候,马应龙第十三代传人马惠民将以“八宝古方”为基础制成的“八宝眼粉”,研制成“八宝眼膏”。只不过那时候大家对眼部护理还没有概念,眼膏销量并不太好。但是,当时大家生活水平普遍不高,药厂周围的人遇见疑难杂症,都会用马应龙眼膏来缓解病痛。

眼膏渐渐成了“万能药”!最后被用来对付困扰大家的痔疮。

企业总要生存啊,眼膏卖不出去,那就卖痔疮膏。马惠民带领科研人员在眼膏的基础上,成功开发出“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很多人说马应龙做眼药是跨界。

对!就算是跨界,人家也是不忘初心,花了40年时间,又跨回来了!

咱们不看广告,看疗效,这眼膏确实好用~

不是花朵财经做广告,而是使用过的人都说,这个药膏是哄妻爱眼必备良药,居家必备!

除了做眼膏,马应龙还做口红、祛痘产品和面膜,甚至婴儿纸尿裤。

对,全部产品200元以内解决战斗,国货的价格就是这么霸气!

04

高超财技,到底合不合理?

最后,我们说点实际的,除了看个热闹,我们再看看门道。

终极问题来了,假如你是一个投资人,怎么看待这门生意?

产品都远销国外了,那么生意成色如何?究竟挣不挣钱?

从财报上看,挣钱!

只不过,分析马应龙的近几年的年报,我们不难发现,这家百年老店,仍旧在不停折腾。

从营收角度看,马应龙在2016,2017和2018年三年的营收分别为21.03亿,17.51亿和21.98亿。

三年的营业成本为18.72亿,14.87亿和18.9亿。

持有资产,最怕的就是暴雷!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为什么本案在2017年的营收和成本出现了双下降(2017年出现营收出现16.75%下滑,营业成本则下降20.57%)?深V型的坑会不会再次出现,让股价反转?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回到马应龙的业务模式上。

与马应龙类似的医药生物行业,基本逻辑和大消费品牌有相似性。印象中,这类企业业务模式相对简单,获得中药原材料,制造中成药然后出售。

但,这种模式,上下游都想当稳定,只要国家医药政策没有变化,想要把利润表做出花来多分一些红,还是需要花心思的。我们能够看出,2017年,马应龙没有走寻常路。

这回,马应龙用的套路,是并表。

在现金流看似最充裕的医药流通领域进行并表,产生提升利润率的效果。这种套路是最近医药类上市公司经常采用的套路。上市公司通过控制持股平台去进行多元化投资。如果关联公司造血能力强,就将关联公司并表,利润和现金流并入上市公司;反之,则剥离出母公司报表,将不良业务塞进被子公司孵化的项目公司中。

马应龙在2017年并入的公司,是湖北高投鑫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正是诊疗和药品流通。马应龙在2017年花了82.8万,将在这家注册资本只有600万的股权平台的持股比例,从42%提高到55%。

参股到控股,并表成功。

有人说了,这是好事儿啊,反正跟上市公司没关系,不影响股价就成。

也对,也不对。短期确实是没关系,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所谓有雷早晚会暴,不良资产导致的债务关系并未随着项目被剥离而消失,只会越滚越大。且与上市公司之间有可能存在明里暗里的担保或互保关系。

所以,有时候,并表固然会带来嗑药的短期效应。但在并表前,上市公司这种不透明的表外资产循环,其实是早晚要坑杀投资人的地雷。也许马应龙2017年的操作没有任何问题,但这种与子公司孵化的关联企业进行并表的风险是存在的。

并表之后,让马应龙的账面现金流迅速充裕起来,2017年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双双升高,企业投入资本回报率从11.33%飙升至13.93%之后,2018年迅速下降为6.91%,上半年年报则回升至8.53%。

可见,这种操作,类似于运动员打兴奋剂,看起似乎不美丽,但代价需要时间来抹平。

2017年,这个套路很管用。2019年,爱折腾的马应龙,会不会在“合适的时机”,再一次使用并表的工具?你猜!

(来源:花朵财经的财富号 2019-09-11 18:37)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