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推动全产业链爆发, 计算机龙头多点开花
进门财经官方
2019-09-09 16:32:44
  • 4
  • 11
  •   ♥  收藏
  • A
    分享到:

随着上市公司中报披露结束,A股投资者将目光聚焦到“秋收策略”。2019年计算机作为科技龙头行业涨幅居前,受益于政策支持,行业子板块出现显著变化的安全可控、金融信息化、云计算等表现最佳,其中,医疗信息化利润增速超预期,医保支付政策落地打开创新业务空间。

太平洋证券计算机首席分析师王文龙在进门财经路演时认为,多领域共振将带来计算机板块的投资机会。

一、计算机行业综述

1、18年有波动,19年逐渐恢复

2018年,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综合表现有所下滑,行业内上市公司基本在18年或者19年1季度进行了业绩大洗澡,头部公司整体上好于行业水平。

2018年收入增长中位数为13.26%,同比下降了3.11个pct。净利润增速大约是2017年的1/2,扣非增速下滑程度更加明显,商誉影响较为严重。

2019年一季度,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有所回升,扣非净利润增速依旧维持放缓趋势,行业总体上有一定好转,但是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程度还是较大。

            

截至2019年7月17日,计算机板块共有152家公司公布了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占到行业公司总数的66%。以这152家公司为样本计算得到,19年半年度业绩增速中位数为15%,18年半年度为9.84%,提高了5.16个pct。

单季度情况上,2019Q2净利润增速中位数为10.31%,2019Q1为11.82%,环比增速小幅下降,降幅为1.5个pct。注:19H1公司业绩增速以业绩预告中枢值为标准计算得到。

业绩增速整体更加平滑。2019H1净利润增速标准差为6.7,去年同期为7.5,业绩增速离散程度有所下降。区间分布上,净利润增速小于-100%的有12家,较去年同期减少了7家,增速大于100%的有21家,较去年减少了6家。

剔除增速>100%的公司,净利润增速为正的公司为76家,去年同期为73家,增加了3家。净利润增速位于[10,50)的公司有42家,占已披露公司数量的1/3左右,去年同期该区间段仅有30家。

            

2、行业面临一定解禁压力

按照7月15日收盘价计算,计算机行业2019年7月-2020年6月期间解禁市值为1623.40亿元,计算机板块总市值1.01万亿,期间解禁市值占计算机板块总市值的比例为16.05%。2020年2月解禁面临较大压力,解禁市值高达500.56亿元,占期间解禁市值的30.83%。

从解禁市值的来源看,占比最大的来自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55.32%,898.00亿元),其次是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43.97%,713.78亿元)。

            

3、计算机行业基金持仓比例

2019年Q2,计算机板块的基金持仓占比为5.10%,高出行业标准比例1.52个百分点,较2019Q1降低了0.29个百分点,较2018年Q2降低了0.07个百分点。2018年Q2至2019年Q2阶段,计算机板块的持仓占比变动较小,板块配置较为稳定。

2019年Q2基金持仓股中,计算机板块占TMT板块的比重为36.28%,比2019Q1增长6.36个百分点,比2018年Q2提升17.32个百分点,计算机板块占TMT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2019年Q2,按照持股市值排序,计算机板块前十大重仓股为中国长城广联达恒生电子四维图新天源迪科纳思达卫宁健康汉得信息博思软件宝信软件,市值合计为36.08亿元,其中恒生电子、广联达在最近两个季度始终居于前三位。

            

二、医疗信息化迎来黄金五年

1、行业的需求来自医改拉动的医疗行业的进步

医改成为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医改十年,对院内信息化、区域医联体、分级诊疗、医药分家等提出了要求,2018年更是医改政策的丰年,围绕电子病历、互联网医院、医联体和医保支付改革进行了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保证了信息化建设的高需求和持续性,医疗信息化迎来景气度最好的2-3年(18-20)。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收入近年来保持10%以上的增速;根据卫计委数据,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维持上升趋势,有望接近2%。

            2011-2016年,我国的医疗IT支出占医疗卫生行业总收入的比例稳定在0.7%-0.8%之间,2017年开始,占比增加至0.8%-0.9%,同时大订单占比增加,行业集中度迅速提升,地方中小企业多成为实施力量的补充,行业内的龙头公司基本均已上市。

2、新卫健委和医保局成立对行业的影响

2018年新卫健委和医保局分别成立,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医疗行业的改革。

卫健委:开展人口监测预警、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定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行业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医疗行业的监管集中在了卫健委等;

国家医保局是“三保合一”,意味着医保购买能力、谈判能力、支付标准的制定能力增强,中国医改在一定程度上进入医保主导时代,一方面DRGS按病种收费的模式推广力度会加大,医院的控费力度和控费标准会加速确立,同时给商保也带了一定的机会。

3、推进评价体系催生需求

1)医院自身信息化能力评价

具体要求:2019年,三级医院达到3级以上;2020年,三级医院达到4级以上,二级医院达到3级以上。之后还会有五级及以上的更高标准提出,届时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升级将直接转化为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

根据卫建委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9月,我国三级医院共2460家,二级医院8712家。国家卫计委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7年通过电子病历五级及以上的医院共61家。

满足3级标准投入需300-600万元,按平均450万计算,大约有500亿元的市场空间。升级至四级医院平均价格约为1100万元,据此测算有264亿增量空间。

2)催生互联网医院的开展

医院智慧服务的4S评级:未来的智慧医院通过临床应用、患者服务和运营管理三个维度评价。针对患者服务,评级包括5大类的17个评估项目,涵盖诊疗预约、远程诊疗、支付、家庭医生、转诊、宣教等,催化的主要是互联网医院的开展。

根据卫建委的统计,截至2019年5月,全国目前已有158家互联网医院,从数量上来讲,互联网医院进入快速扩张阶段。

目前互联网医院主要运营模式还是以远程医疗为主,根据蛋壳网统计,单次远程会诊和远程诊断的价格在200-400元/次,单次远程门诊按照医师级别不同,单价在10-60元/次。

3、催化医院物联网、流程先进性

从医政医改局文件中体现,电子病历评级、4S服务评级之后,医院管理的评价体系将开始推进,催化的是医院的物联网等。

物联网智慧医院会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新投资方向。包含医疗场景中20多个子系统,数字化病房、手术台、后勤管理、诊间室、护士室等所有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医院的医生、护士、患者、设备、药品等联接起来,实现患者的诊断、治疗、护理、手术、用药等全流程可追溯。

4、催化商业模式的变化

2018年12月2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申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的通知》,医院信息化公司开始正式介入医保控费业务领域,主要业务在于医院端,而区域信息化公司主要职责在于各市医保局汇总各医院数据并控制总额。

卫健委将电子病历和DRGS纳入医院考核和院长绩效考核,DRGS的建设包含医院端和局端,局端平台建设一般需要几百万的投入,医院端建设20-50万不等。

5、云医院建设正式推进

医疗行业云计算应用已经完成了市场培育期,即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显示,2017年医疗云的投资增长速度为34.7%,远高于医疗信息化整体的增长水平,医疗云应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IDC研究,2018年中国医疗云IT总支出达到50.5亿元人民币,预计2023年将达到168.8亿元人民币,2018至202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7.3%。

医疗云建设是医院信息化服务的新模式。医疗云能够将医院业务系统快速部署和统一运维,医院可以通过购买更少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来降低一次性采购成本,通过更自动化的管理降低人力成本。

2016年医疗行业对云计算接受度明显提高。医院对云计算的态度发生了较明显的转变,一方面是因为医疗内部信息化水平不堪负荷带来的整体发展瓶颈;另一方面则是随着云技术能力的提升,云计算在安全性、高可用数据的保密性上都已经达到了医院的要求。

6、新增需求持续放量,订单增加,行业集中度提升

上述产品需求会影响厂商结构,平台、临床、物联网三项是医院所需补齐的部分,对应的订单越来越大,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增长快于行业增速。

            

三、智能网联迎来快速发展窗口

1、政策 5G催化,迎来发展机遇

中国汽车工程学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提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包括智能化与网联化两个层面。工信部部长苗圩预计至2020年,我国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规模可达到1000亿元以上。

5G网络提供更强联网能力,政策持续落地。2018年12月,工信部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加快推动智能车载终端、车规级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高精度定位及动态地图等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产业化应用。

加速开发适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硬件接口单元、存储管理单元和V2X通信单元,加快形成适合中国道路状况的L3级以上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基础平台架构设计。

            

2、单车智能化带动汽车智能组件放量

需求点一:ADAS智能化组件具备千亿空间,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

2017年,中国ADAS市场规模达到421亿元,同比增长56.5%,预计2017-202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7.8%,2020年国内ADAS市场规模可达到近千亿元。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汽车驾驶辅助、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新车装配率超过50%,网联式驾驶辅助系统装配率达到10%,满足智慧交通城市建设需求。

未来随着系统成本的下降,ADAS产品将全面渗透低端车型。至2020年,ADAS系统的总渗透率有预计可达到50%,新车装配率有望达到100%。

根据高盛和BCG,L1级的ADAS单车成本为490美元(约3200人民币),L2级的ADAS单车成本为1650美元(约11000人民币),增加了1160美元。ADAS成本分解中,硬件占比为56%,软件为25%,集成占17%,互联模块占2%。

ADAS产业受益顺序为“传感器-车载芯片-算法和服务”。

目前的市场呈现“Tier1主导ADAS集成市场,国内企业逐步突破”的形势。全球ADAS市场集中度高,主要原因是ADAS涉及感知、控制与执行等多个模块,需要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Bosch、Infineon等领先的Tier1依靠成熟的底盘电子控制技术(ESP、ABS等),并且与整车厂有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在集成控制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需求点二:高精度地图是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刚需产品

未来对于导航地图而言,传统地图和高精度地图的用户区分比较明确,高精度地图配合车辆进行自动驾驶导航,直接服务对象为车,传统地图服务于人,可视化呈现,两者适配不同的自动驾驶级别。

目前国内高精度地图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四维图新、高德和百度,构成三足鼎立状态。目前高精度地图门槛较高,难点在于全国范围大规模的数据采集、更新和维护等,重资产投入较多。

图商和车厂合作开发,前期高投入形成一定绑定关系。目前图商和车厂的合作通常会提前于协议签订1-2年,前期大量的研发投入会形成二者密切连接的纽带。

需求点三:车用芯片和智能操作系统迎来历史性机遇

车载芯片对可靠性要求高,与普通消费类电子芯片相比,不仅对不良率和工作环境温度要求高,并且在设计周期和供货保障期上也更加长。目前国际主流车载芯片厂商包括NXP、瑞萨、意法等,国内以四维图新收购的杰发科技为主。

目前车载芯片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为车载娱乐系统芯片AMP、车身控制芯片MCU、胎压检测芯片TPMS。每辆汽车需要安装至少1颗AMP芯片,70个以上MCU芯片、4个TPMS芯片。

3、车路协同促V2X放量,智能交通产业升级

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定义,V2X车路协同是指车与X(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的交换共享,辅助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帮助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

V2X产业链包括5G通信基站、车载单元OBU、路侧单元RSU(RoadSideUnit)、用于信息采集和边缘计算的RSS(RoadSideSever)、云调度中心、边缘计算平台、车路协同运营及服务等。

V2X可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停车场等多场景,智能交通系统上线为新趋势。

日本的智能停车和新加坡的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RP可作为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参照模式。

四、云计算产业链日趋成熟

云计算产业链包含IaaS、PaaS、SaaS层和终端用户。

1、公有云:云厂商收入有显著提高

基础设施不断发展,云厂商收入提高显著。现阶段为公有云基础设施高速投放期:

根据Gartner的估计,全球公有云市场在2019年将到达2143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17.5%,IaaS层增速最高,为27.5%。在下游应用尚未放量时,头部公司的收入规模及增速已相当可观。上游基础设施的投放是发展核心之一。

            

国内IAAS市场增速高于全球,阿里云占据接近一半的份额。根据信通院数据,2017年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264.8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55.7%,预计2018-2021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02.6亿元。相较去年对2019-2020年增速的预期,信通院上修了2个pct。

在国内,由于政策、信息安全以及本地应用习惯等原因,阿里云当前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据IDC统计,阿里云在中国云计算市场居于第一名的领先地位,占据了约45.5%的市场份额,处于明显领先的地位。

从全球市场上,阿里云全球公有云市场份额第三,已超过Google、IBM的云业务。

中国SAAS市场增长远快于全球发展,目前应用端仍是管理型居多。中国SaaS市场有望保持较快增速,SaaS服务以应用型的CRM、ERP、办公套件为主。

AI 云融合发展成趋势。云平台集中数据和算力,“AI 云”是未来趋势:算力、算法和数据是AI不可或缺的“三驾马车”。

云计算的发展导致了大量数据向云平台集中,而云平台自身就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只要再提交算法给云平台,就满足执行AI算法的核心要素,因此云平台是执行AI算法的上佳选择。

所以通过直接在云平台上增加AI处理能力将是未来发展趋势,云平台为AI提供运行平台,AI反过来提升云计算“智商”。目前阿里云、AWS、华为云等均已提供AI计算平台。

2、私有云:安全至上,传统IT快速转向私有云

数据安全 定制化服务是选择私有云的核心因素。聚焦到国内,我国传统IT产业大客户主要集中在政府、电信、金融等中大型国企央企,信息安全需求很高,对定制化也有较大需求,基于以上考虑,这些客户通常会选择私有云作为IT上云的路径。

根据信通院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达到427亿元左右,2018-2021年有望保持20%以上的增速增长,到2021年达到956亿元的规模。

私有云投入以硬件为主,占到70%左右。目前政务云市场份额中,浪潮云、电信、曙光云、京东云占比达到了10%以上。

3、混合云:行业巨头产品快速落地

典型的应用案例是在监管要求下的混合云部署,如银行、保险等机构在监管要求下不允许把核心的业务数据放在公有云上,因此,它们可以将核心业务放在自己的私有云上,保障自身数据安全,而把非核心的如业务行情、企业OA等放在公有云上,以实现业务快速弹性部署。

混合云结合私有云的安全性和公有云的弹性,可以将客户的安全性需求和对计算资源的弹性需求完美结合在一起,是云计算未来的重点发展趋势。

4、云服务提供商持续加码云计算

2019年投入:

谷歌:谷歌会加大云业务销售方面的投入,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云计算竞争。公司计划今年在美国各地新建、扩建数据中心和办公室,投资额将超过130亿美元。

阿里巴巴:投资62亿元造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该云计算数据中心投资总额不低于92036万美元(约62亿人民币)。

IBM:推出新的混合云产品,可以帮助企业无缝地迁移、集成和管理应用程序及消化工作负载,可以在任何公共或私有云提供安全的新服务。

AWS:AWSOutposts服务,即把AWS公有云带到私有云环境中。配置好的硬件系统运送到企业用户指定的数据中心内,由AWS调试、上线及运行,然后企业用户就像使用公有云一样使用在本地数据中心的AWS服务。

            

五、金融IT有望再赢订单新周期

1、行业的政策趋势催化持续

金融监管政策开始富有一定弹性。证监会9-11月份密集提出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加快小额快速”并购重组审核和缩短再融资间隔等。伴随着交易接口的放开和基金券商结算模式的常态化,资本市场环境有望更加友好。

2、市场竞争格局基本稳定

金融IT中,银行IT未来市场增量空间主要在中小银行,主要是因为大型银行自建IT团队成为主流趋势,挤压银行IT市场空间。

非银IT包含证券、基金、期货等,其中恒生电子占据绝对龙头地位。根据公司公告,顶点软件在集中运营、CRM领域国内领先,已经覆盖国内70%以上证券公司

金证股份在互联网渠道营销、估值核算系统、投资决策管理等产品拥有领先优势。赢时胜主要在资管IT方面有一定优势。金融信息服务领域,同花顺东方财富平分秋色,流量变现收入。

从研发投入占比,恒生电子、赢时胜、同花顺居于前三;从预收款占比来看,顶点软件、同花顺和恒生电子居于前三,综合二者,恒生电子和同花顺在行业里竞争力较强。

同花顺和东方财富能力上的差异,有望在未来反映到市场份额上,未来同花顺有望继续赶超东方财富。

六、信息安全:等保2.0 十三五双重催化

我国信息安全市场整体规模保持稳健增长,但相较美国的投资占比,中国信息安全占比IT投资不足,还有很大的增量空间。

安全产品的结构目前较为落后,与我国的信息产业阶段有关,目前还是基础设施为主,因此硬件占比较高;下游仍以政府、金融、电信和能源等行业为主,市场化度高的产业对信息安全的投入远远不够。 

1、等保2.0的需求催生

等保2.0政策落地:等保2.0相对1.0扩宽了监管范围与监管内容:监管范围上从体制内扩展到体制内 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互联网厂商,乃至全社会主体;监管内容上从企业IT系统延伸到了云计算 物联网 车联网 工业控制与移动互联网。

1.0和2.0最大的区别就是系统防护由被动防御变成主动防御、并且增加了防御范围,产品上将有利于云安全、工控安全、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新一代防火墙等。

2、云安全、工控安全需求拔地而起

传统安全产品无法适用云行业,云安全需求得到拉升

传统安全产品已保持多年稳健成长,与信息化的投资成比例关。在云模式下用户共享安全资源池的特性,因此使用防火墙隔离危机的传统安全产品无法适应。

等保2.0将云行业纳入等级保护对象,云安全投入将成为合规性需求。我国云安全市场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高速增长阶段。2016年我国云安全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8.2亿美元,增速超40%并持续放大。

2018年,全球公司企业花在信息安全产品及服务上的开支将达1140亿美元,比去年增加12.4%。2019年,信息安全市场规模预期再增8.7%,达1240亿美元。

3、智能制造规模猛增,物联网安全投入升级

根据ICS-CERT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工控系统网络应急小组响应的工控安全事故数达到290个,事故数量相比2010年的39个增长了6倍。

全球物联网安全市场规模也在高速增长,Gartner预计2018年全球物联网安全支出将达到15亿美元,同比增长28%,预计2021年全球物联网安全支出将达到31.18亿美元。

物联网安全领域,工控安全有望率先落地。工控行业安全形势严峻,2018年上半年里41.2%的系统至少遭受过一次攻击,高于2017年上半年的36.6%。

我国的工控系统主要应用于电力、能源、航空、轨道交通等行业,大多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对于安全投入的需求极为刚性。2017年全球工控安全市场规模达到76亿美元,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7亿美元。

4、五年规划末期,政府信息安全采购比例有望上升

我国信息安全下游30%以上来自于政军行业,与五年计划基本同步,有比较强的政策属性。根据工信部数据,十二五期间,第1-2年的收入同比增速低于15%,在第3年开始稳定在15%以上。十三五有预期有同样的变化趋势。

目前十三五规划还剩下最后19、20年最后两年,规划要求达到2000亿元的信息安全收入目标,2016-2018年增速较差,因此预期最后两年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军队、公安部门订单有望在未来两年恢复。十三五规划当中的关键分工,诸如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组织实施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程均需由公安部牵头完成;军队部门的安全建设也是十三五规划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受十三五初期公安部门改革以及军队内部人员调控等原因的影响,军队、公安行业对于信息安全采购的订单较为低迷,因此预期订单在未来两年会有一个井喷式的恢复。

5、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龙头增长空间大

对比海外市场,我国信息安全市场极为分散。根据IDC数据,2015年,国内信安龙头启明星辰市场份额为8.4%,CR5为30.8%。对比美国市场,赛门铁克为市场龙头,市场份额15.2%,市场CR5为37.6%。

传统网安产品,下游采购延续性好,因此行业集中度会逐步提升。

云安全、工控安全等新产品需求高,龙头抢占先机性大。云安全领域的技术门槛较高,工控安全领域的细分行业较多,且每个对应行业的防护手段、防护标准均有所差别,对研发和技术能力要求高,因此龙头公司在此轮中占据绝对优势。

结语:

主题投资上,主要推荐智能网联。智能网联政策和厂商同步推动,拥抱车厂和Tier1,共同提升研发实力,占据先发优势,优质标的推荐四维图新、中科创达千方科技等。 

文章内容为太平洋证券计算机首席分析师王文龙在进门财经路演核心观点

(来源:进门财经官方的财富号 2019-09-09 16:32)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