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股海底捞(06862.HK)还能牛多久?——中期业绩分析兼投资策略
火虎生威
2019-09-04 11:43:26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文章来源:尊嘉金融,登陆尊嘉官网可及时获得港美股深度研究报告

自从去年09月26日火锅届的“杠把子”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后,近一年时间里,股价持续走牛,比小米集团(01810.HK)和美团点评(03690.HK)两个上市时间相差不太远的更重量级IPO表现优异许多。08月20日晚上19:31,海底捞公布了上市以来的第一份中报,业绩亮眼超市场预期,股价也创出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创始人张勇也以138亿美元(约合989亿元)身家,成为新加坡首富。这里,我们就再来详细回顾一番海底捞的中期业绩,并考量处于上市以来高位的股票投资空间几许。

一、2019年中期业绩情况

(海底捞中期业绩-财务摘要与业务摘要)

    集团收入从截至2018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约73.43亿元,上升到2019年同期的约116.95亿元,增长了59.3%。

餐厅经营收入从人民币约71.52亿元,增长至约113.31亿元,增速为58.4%;税前利润从人民币约9.01亿元,增长至约12.51亿元,提升了约+38.9%;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从人民币约6.46亿元,增加至约9.11亿元,增速为40.9%;基本每股盈利从人民币0.13元,提高到了0.17元。不派中期息。

二、2019年中期业务回顾

2019年上半年新开业130家餐厅,全球门店网络从2018年12月31日的466家增至2019年06月30日的593家,其中550家位于中国大陆的116个城市,以及43家位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及海外,包括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越南、马来西亚及澳大利亚等地。

集团从「顾客满意度」和「员工努力程度」出发,继续优化运营管理,全面提升顾客的就餐体验。截止到2019年06月30日,服务了超过1.09亿人次顾客,平均翻台率为4.8次/天。已拥有4380万会员。

2019年上半年,集团将不同的智慧化元素体现在不同的门店。截止到2019年06月30日,已经实现3家门店的智慧机械臂推广应用,3家门店的智慧配锅机推广应用,179家门店智慧传菜机器人的推广应用。

2019年上半年,在中国大陆全市场及不同区域市场持续推出多种新菜品,并开始销售海底捞品牌的奶茶及其他饮品,为顾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产品选择。

2019年上半年推出了187种新菜品。

三、财务数据分析

1.根据分部划分的收入

海底捞从餐厅经营、外卖业务和调味品及食材销售获取收入。

餐厅经营收入是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截至2019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贡献总收入的比例为96.9%,金额从截至2018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约71.52亿元显着上升到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约113.31亿元,增长了58.4%,主要由于2018年下半年及2019年上半年新开259间餐厅。同店销售从截至2018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约60.43亿元元上升到2019年同期的约63.28亿元,增长了4.7%。顾客人均消费从截至2018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00.3元上升到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104.4元。

外卖业务收入从截至2018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约1.33亿元上升到2019年同期的约1.88亿元,增长了40.9%,主要由于外卖订单数量增加。

2.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

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从截至2018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约30.66亿元上升到2019年同期的约49.03亿元,增长了59.9%,主要由于业务的扩张。就所占收入百分比,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保持相对稳定,截至2018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和截至2019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为41.8%和41.9%。

3.员工成本

员工成本从截至2018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约22.03亿元上升到2019年同期的约36.52亿元,增长了65.8%,就所占收入百分比,从截至2018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0.0%增长到2019年同期的31.2%,主要由于业务的扩张和员工薪资水平的提高。

4.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

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从截至2018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约2.72亿元下降到2019年同期的约9610万元,下降了64.7%,就所占收入百分比,从截至2018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7%下降到2019年同期的0.8%,主要由于首次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适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的租赁合同相关的租金开支录于折旧及摊销项下。

5.折旧及摊销

折旧及摊销从截至2018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约2.94亿元上升到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约8.30亿元,增长了182.8%,就所占收入百分比,折旧及摊销从截至2018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的4.0%上升到2019年同期的7.1%,主要由于首次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会计准则导致使用权资产折旧增加,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减少,以及业务扩张的影响。

6.水电开支

水电开支从截至2018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约2.55亿元上升到2019年同期的约4.39亿元,增长了72.5%,主要由于业务的扩张。就所占收入百分比,水电开支保持相对稳定,截至2018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和截至2019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为3.5%和3.8%。

7.差旅及相关开支

差旅及相关开支从截至2018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约7240万元上升到2019年同期的约9430万元,增长了30.3%,主要由于业务的扩张。

8.其他开支

其他开支从截至2018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约3.01亿元上升到2019年同期的约4.62亿元,增长了53.2%,是由于业务的扩张。就所占收入百分比,其他开支从截至2018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的4.1%略有下降至2019年同期的3.9%。

9.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损益

损益分成涉及联营公司(1)馥海(上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馥海」),持有40%的股东权益;(2)北京优鼎优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于中期收购的公司)投资的其他联营公司;及(3)Ying Hai Holdings Pte. Ltd.,持有51%股东权益的合营企业,从截至2018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约520万元显著增长至2019年同期的约1830万元,主要由于馥海业务的扩张。

10.其他收益及亏损

其他收益及亏损从截至2018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约1880万元(收益)减少到2019年同期的约280万元(亏损),下降了114.8%,主要由于汇兑(亏损)收益净额的减少以及处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的亏损增加。

11.财务成本

财务成本从截至2018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约880万元上升到2019年同期的约1.02亿元,增长了1064.1%,主要由于首次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导致利息费用增加。

12.所得税开支

所得税开支从截至2018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约2.54亿元上升到2019年同期的约3.39亿元,增长了33.7%。实际税率从截至2018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8.1%下降到2019年同期的27.1%,主要反映毋须纳税收入的影响增加人民币470万元,及于其他所得税率少于25%的司法权区经营的附属公司税率不同的影响。

13.资金流动性及财政资源

截至2019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主要通过运营获取的现金、银行借款及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运营、扩张和资本支出提供资金。集团通过定期监控现金流量和现金结余保持最适宜的流动性来满足营运资本需求及支援持续的业务扩张。

14.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现金主要用于营运资本以获取食材、消耗品和设备,以及翻新、装修门店。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18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约41.19亿元减少到2019年06月30日的约30.03亿元,主要由于业务扩张及收购附属公司的资本支出。

15.使用权资产

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集团就物业租赁确认使用权资产。使用权资产于相关资产的租赁期间或使用期限折旧,按较短者为准。截至2019年06月30日,确认使用权资产为人民币约40.20亿元。

16.存货

存货主要是指餐厅经营所用的食材。存货从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的人民币约4.57亿元上升到截至2019年06月30日止的约4.58亿元,主要由于业务的扩张。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和截至2019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存货周转天数等于当年/当期期初和期末存货的平均值除以同年/同期的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再乘以365天/181天,从14.5天增加到16.9天,主要由于集团在2018年年初采购安排变化前维持低存货水平,根据自2018年01月起的采购安排变化,集团直接自第三方供应商采购不需要加工的食材,而并非自蜀海(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及其附属公司(「蜀海集团」)采购且不需要加工的食材于存货入账。

17.贸易应收款项

大部分的贸易应收款项与支付平台上的账单如支付宝或微信支付有关。这些支付平台上的应收款项通常会在短期内收回。贸易应收款项从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的人民币约1.50亿元增长到截至2019年06月30日止的约1.54亿元,反映集团于相对时间的贸易应收款项。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从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3.5天下降到截至2019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4天。

18.贸易应付款项

贸易应付款项主要是独立第三方食材和消耗品供应商的结余。贸易应付款项从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约7.29亿元增长到截至2019年06月30日的约9.10亿元,这反映了业务扩张带来的采购量增加。贸易应付款项周转天数从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23.6天增加到截至2019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0.3天。

19.银行借款

截止2019年06月30日,有银行借款为人民币约4.23亿元。截至2019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新增银行借款人民币5260万元及偿还银行借款人民币4030万元。

20.其他借款

截至2019年06月30日,其他借款为人民币约9620万元,于截至2019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获得并以集团于中期购买的其他非流动资产担保。

21.资产押记

截止2019年06月30日,公司除用作担保其他借款的其他非流动资产外,没有抵押任何固定资产作为借款担保。

22.或有负债

截至2019年06月30日,公司并无任何可能对业务、财务状况或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重大或有负债、担保或任何重大的未决或针对集团任何成员公司的诉讼或申索。

23.资本负债比率

于2019年06月30日,公司的资本负债比率为5.7%。(附注:等于截至同日的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除以权益总额再乘以100%。)

24.外汇风险及对冲

集团主要在中国大陆运营,大多数交易以人民币列值及结算。然而,集团有若干海外业务和用其他货币列值的现金,面临外汇汇兑风险。集团并没有对冲外汇汇兑风险,但是会紧密地监控有关情况并在必要时采取措施以保证外汇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25.员工及薪酬政策

截至2019年06月30日,集团共有88,378名员工,其中84,074名工作于中国大陆,4,304名工作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海外。截至2019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共发生员工成本(包括薪金、工资、津贴和福利)人民币约36.52亿元。

26.重大收购及处置

诚如2019年03月26日有关收购北京优鼎优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优鼎优」)100%股权的公告所披露,于2019年03月26日,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Hai Di Lao HoldingsPte. Ltd.(作为买方)与优鼎优的股东(作为卖方)订立股权转让协议,据此,卖方同意出售,而买方同意购买优鼎优的100%股权,总代价为人民币204,081,633元。除上文所披露者外,截至2019年06月30日,公司没有任何重大的收购或处置。

27.重大投资的未来计划

集团即将继续广泛寻找潜在的策略性投资机会,并寻求可为集团带来协同效应的潜在优质目标业务及资产。

28.无重大变化

除中期业绩公告披露外,自2019年01月01日至2019年06月30日期间,并无任何影响集团表现的重大变动。

29.未来前景

展望未来,集团的发展举措主要包括:继续战略性拓展餐厅网络,包括进一步提高餐厅密度和进一步拓展餐厅覆盖的地区;持续提升海底捞就餐体验,包括不断精进服务能力、为会员顾客进一步提供增值服务等;及策略性地寻求收购优质业务及资产。

四、业绩总结

海底捞品牌最早创立于1994年,由创始人张勇夫妇在四川简阳开设第一家火锅店,1999年开始向四川省外扩张。经过25年的发展,以四川麻辣火锅起步,通过不断扩张,现已成为中国第一大火锅餐饮品牌,是全球领先、快速增长的中式餐饮品牌,主打火锅品类。而上市企业海底捞于2015年07月在开门群岛注册。

2018年09月26日,海底捞在港交所正式敲钟上市,联席保荐人为招银国际和高盛。2019年07月11日,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网发布2019年度中国500强排行榜,在食品行业颇受关注的海底捞2018年总收入达169.69亿元,首次跻身500强,排名第462位。今年02月发布的《2019胡润全球富豪榜》,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舒萍夫妇以身价高达565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餐饮首富。

“火锅一哥”海底捞在08月20日港股盘后发布2019上半年财报,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均迎来强劲增长,半年营收突破百亿元大关。从数据来看,海底捞依然保持着良好的业绩增幅。上半年营业收入的业绩增速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与此同时,净利润增速从去年的60%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但依然在一个较高的增长范围内。

总结起来,海底捞有非常强大的三把斧。首先,打造上下游餐饮产业链,构建了海底捞生态体系。其次,以高人工成本支撑的门店及员工管理模式。第三,低租金带来经营效率优势。很多人认为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是服务,实际上是保证高品低价的全产业链布局,是高人工成本前提下的组织活力,是低租金下的净利润,这三维一体搭建起来的护城河。

作为中国火锅的第一品牌,海底捞凭借原有粉丝的粘性,拥有强大品牌的号召力。然而,也存在一定的泡沫。翻台率下降说明海底捞的火爆程度有所下滑,说明市场在开始回归理性。虽然一二级城市的翻台率大多呈现下滑态势,但是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内地以外的城市翻台率还略有上升。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战略性拓展门店一直是海底捞的发展方向。在一二线城市竞争持续激烈,市场几近饱和的情况下,海底捞将门店下沉至三线及以下城市是必然选择,由此,小店比例会不断增加。再加上,因新店处于拓展期翻台率还不高,单店营收贡献下滑也是可预见的较为合理的现象。

一线城市作为过去20多年来海底捞的主战场,未来并不作为其扩张的主要市场,目前的营收已回落至理性增速。二线城市老店则早已抢先占据最佳商圈位置,新增门店本身不具备极强的地理优势,即使想要从老店分流,但基于如今互联网发展,大多面临着消费者宁愿提前网络取号或于商圈直接做二次选择等尴尬境地,营收不敌预期。

而对于低线城市消费者而言,海底捞本身逾百元人均消费已设立了一定消费门槛,能否将消费者尝鲜顺利过渡到复购就餐成为其未来最大的挑战与不确定性。除此之外,半年报还透露了海底捞另一大“隐忧”——人力成本偏高。

一亿多人次光顾的海底捞中报业绩出炉后,人们看到,海底捞不仅自己净赚9亿多元,用上半年的靓丽业绩回击唱空,还带火了背后的供应商颐海国际(01579.HK)。颐海国际是海底捞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以研发、生产和销售海底捞系列产品为主的综合性食品公司,生产和销售海底捞火锅底料、调味料和蘸料。颐海国际表示,受益于多年服务海底捞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向关联方的销售收入是下颐海国际主要的收入来源。据了解,海底捞门店终端需求带动颐海增长,2013-2017年关联方收入占比约50%-60%。

作为海底捞的独家底料供应商、海底捞旗下的全资控股子公司,颐海国际今年以来的公司业绩和股价表现也很抢眼。根据该公司同日发布的2019年中报,颐海国际2019年上半年收入16.56亿元,同比增长64.9%;净利润为2.92亿元,同比增长54.1%。花旗将颐海国际目标价从38.90港元上调至53.80港元,买入评级;大摩给予颐海国际“增持”评级,目标价53.5港元。两家公司的股价今年以来均大幅上涨。

08月29日,福布斯发布了2019年新加坡富豪50强排行榜,海底捞老板张勇以138亿美元(约合989亿元)身家,击败位居榜首10年的远东机构黄志祥和黄志达兄弟,成为新加坡首富。而在2019年03月,张勇的身家还是68亿美元(约合486.92亿元),居世界富豪排名第224位,新加坡第三位。短短几个月,身家增加了整整70亿美元(约合501.7亿元)。目前张勇的实时资产净值为168亿美元(约合1197亿元)。这位出生于四川的“火锅教父”的身家突然暴涨,离不开海底捞出色业绩和一路狂飙的股价的加持。

五、机构观点

今年07月16日,上市不足10个月股价翻倍,“众星捧月”中突遭券商唱空。国金证券发布研报称,尽管海底捞的经营和管理在国内餐饮行业中仍属最高水平,称市场对海底捞预期过高,短期估值与实际的业绩预期无法匹配。国金证券研报的核心观点认为,第一、2019年上半年海底捞新开门店数在加速增长,但是新开门店数的面积较小;第二,一线城市由于新开门店的边际效益,翻台率有下降迹象。所以,未来几年随着海底捞扩张放缓,以往市场给公司高估值的逻辑需要发生变化。

国金证券报告认为,目前股价隐含市场对公司未来三年50%-60%的净利润复合增速预期很难达到。在2019年上半年,新增门店中900平方米以下小店的占比近七成,海底捞的单店营收贡献将继续呈下降趋势。低线城市中大桌的消费需求占比较高,能否转化成以中小桌为主的复购就餐习惯,是决定未来海底捞低线城市门店表现的关键。考虑到海底捞新开门店中小型门店占比升高、一线城市客流量出现分化、低线城市红利持续性待验证等因素,对海底捞评级从“增持”下调为“减持”。

这份看空报告在众多卖方中的看多声中尤为突兀,让海底捞罕见收到券商“减持”评级。几乎是同一时期,中信建投光大证券、国盛证券等一众卖方都给出了“买入”评级,对应的目标价分别为35港元、34港元和42.37港元。而国金证券预测海底捞年内最高价则为34.5港元。 

千亿市值海底捞是否太贵了,被质疑“成长性已透支”的火锅一哥还能捞什么?但国金证券的唱空论调很快就被打脸。事实上,唱空报告对海底捞股价的影响也仅限于披露后的几个交易日。在国金证券发布报告当天,海底捞的股价深跌超5%,后又收窄至跌2.52%,此后虽一度几日连跌,然并未有大幅度调整,很快又回到了30港元上方。未来股价走势上不得而知,但至少海底捞再次用股价的坚挺和强势的业绩表现回击了券商质疑。

海底捞半年报发布后,多家券商发布研报对其表示看好,看起来目前市场对海底捞股价前景仍充满信心。业绩发布后,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盛证券都给予买入评级;招商证券建议积极关注;方正证券维持“推荐”评级;招银国际则维持买入并上调目标价至37.56港元。

中金发研报指,海底捞料保持高速业绩增长,上调其目标价11%至39港元。海底捞绩后获中金唱好,目标价由35.05元升至39.00元,维持跑赢大市评级。

招商证券分析,2019上半年海底捞加速扩张,同店数据小幅增长,员工成本提升,最终业绩增长41%。作为中国火锅业的龙头,海底捞以优质的就餐体验而著称,未来将通过门店拓展和外延并购积极扩张,布局快餐产品线,同时通过增值服务、非高峰销售和技术投入,提升同店经营效率,公司规模有望持续扩张,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

国盛证券08月21日发布公告,受新店爬坡期影响,当下净利并未完全反应其稳态盈利能力,营收增长能够更好的反映公司长期价值。伴随新店成熟,海底捞净利率和净利率和ROE有望持续上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投资建议上,对海底捞维持“买入”评级。预测19/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分别为24.4/39.4/53.7亿元,2019-2021年CAGR为48.3%,EPS分别为0.46/0.74/1.01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61.0/37.8/27.7倍。考虑到公司未来的高增速及拓展新品牌的可能性,认为2020年公司合理市值为2229亿港币,对应PE为50倍,2020年目标价37.17港币。

中信证券分析师认为,海底捞短期估值略有显高,但考虑到公司的成长和盈利能力,以及可能的业务拓展空间,长期价值明确,维持“增持”评级。中信证券指出,海底捞19H继续保持加速开店、同时维持优秀运营的强劲态势。19H收入增长59.3%、拥有人净利增长40.9%,IFRS16拉低短期盈利增长表现,但经营指标强劲,19H同店增4.7%、翻台5.2,新开130家门店,下半年旺季有望实现更高增长。

中信建投研报此前则指出,未来新开门店有望继续维持稳定经营效率。海底捞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优势及快速的成本回收能力,将大概率保证其未来新开门店的经营效率稳定,近两年,海底捞新开门店进入新城市的数量较少,仍是以已有门店城市的门店加密为主。且根据海底捞单店覆盖人数的情况,仍有较多城市有门店继续加密的空间。

中信建投贺燕青分析,从海底捞过去的数据来看,下半年会是经营数据增长的高峰期,在火锅消费旺季时,新店的成长速度将提升,对应翻台率有望持续增长。在稳定且运作良好的单店模型下,未来海底捞的扩张速度有望维持较高水平。海底捞的门店网络扩张包括下沉以及加密两种形式,目前海底捞主要的开店落在经济指标较好的一二三线城市,未来对于三线以下城市的布局仍在稳步推进。而当前已覆盖城市加密方面,从部分门店的等位等数据来看,目前部分一二线城市仍有进一步加密的空间,预计明年底,海底捞的门店有望突破1000家,在扩张推进下,海底捞的整体业绩仍将维持高速增长。

光大证券8月22日发布公告。预测2019-2021年分别净增加300/235/235家门店,未来三年收入分别为275.60/385.53/481.62亿元,今年下半年公司新开店进入成熟期,利润增速将高于上半年,但由于会计准则更改的影响,下调2019-2021年净利分别为25.18/34.33/42.15亿元。公司运营依旧稳健,继续看好公司的长期增长潜力,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东吴证券发布海底捞的研报指出,H1经营业绩亮眼,扩店加速,超市场预期。上半年新开门店130家(净开127家,YOY+74%),较18年新开200家、18H1新开71家进一步加速,门店总数达到593家,扩张速度亮眼,预计全年新开门店超300家(YOY超65%)。同店销售额增长同比放缓,与一二线城市翻台率达到高水平有关;开店加密背景下,同店增速符合预期。坚持客户为核心,保持具有活力的管理体系,积极尝试产品创新与新业态培育。预计2019-21年归母净利25、39、54亿元,同比增长52%、56%、39%,EPS为0.47、0.74、1.03元,对应PE为61、39、28倍,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增持”评级。

汇丰研究发表研究报告指,海底捞上半年加快餐厅开业,已新增130间,故该行对其年度预期新餐厅数目升至280间。集团受惠翻台率及顾客人均消费双双增加,上半年同店销售亦增长4.7%。汇丰研究料海底捞2019年收入及净利润分别升63%及49%,至276.85亿元人民币及24.51亿元人民币,并将目标价由34.28港元升至37.64港元,维持评级“买入”。

光大证券8月22日发布公告。预测2019-2021年分别净增加300/235/235家门店,未来三年收入分别为275.60/385.53/481.62亿元,今年下半年公司新开店进入成熟期,利润增速将高于上半年,但由于会计准则更改的影响,下调2019-2021年净利分别为25.18/34.33/42.15亿元。公司运营依旧稳健,继续看好公司的长期增长潜力,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不过,国金证券对于海底捞的沽空不无道理。可以看到,仅仅依靠新店的扩张不能持续成为业绩的增长引擎。海底捞还是要回到食材、场景、服务、性价比、甚至子品牌的打造。否则以现在的经营模式来说,其他红利可能在五年之后完全不具备竞争优势。

海底捞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服务体系,但是弱点也很多,总体来说性价比不高,场景也比较老套。因此,在中国餐饮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高品质、高服务的节点上,其原有的核心竞争力红利已经消失。

根据分析师给出的综合意见,海底捞上半年调整后EPS为0.19元人民币,营收117.45亿元人民币,调整后的净利润为10.32亿元人民币,息税折旧摊销前净利润为19.63亿元人民币。

六、股价走势与投资策略

2018年09月26日,中式餐饮巨头海底捞赴港上市,发行价17.80港元,上市总市值943.40亿港元,公开发售超购5.56倍。上市接近一年的海底捞,业绩和股价都可以用“狂飙”来形容。创始人张勇的财富暴涨,主要依托于海底捞的成功上市。

挂牌首日开盘价报18.8港元,较发行价大涨5.6%,市值达996.4亿港元,第一天市值便突破千亿港元,也是从这一天开始,张勇跻身亿万富豪榜,被誉为“最富有餐饮大亨”。此后一路直上,稳坐千亿市值,市盈率一度超过90倍。

(海底捞日K线图)

上市后的超过三个月时间里,海底捞的市场表现比价平淡。股价最低位出现在2018年10月29日,盘中跌至15.50港元,较发行价下跌-12.92%。但今年年初开始,开始了逐浪上扬,股价大幅走牛,持续走出数波拉升行情。自4月份以来波动加大,但每次回调后都又再度上冲并且攀至更高位。

尽管包括港股在内的全球股市今年以来大幅振荡,尤其5月以来,港股更是振荡下行,但挡不住吃货的热情。进入2019年以来,海底捞股价上涨猛烈。作为火锅行业的头部品牌,海底捞的上半年财报情况备受市场关注,08月20日,公司发布了一份成绩看着还不错的半年报,受半年报利好影响,股价在08月30日冲上了上市后的最高点37.95港元,较发行价上涨约1.13倍。虽然屡遭唱空,海底捞市值依旧坚挺,丝毫无惧。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海底捞业绩大幅增长,其背后的供应商也同步在分享海底捞的增长红利,跟着吃香喝辣。在过去短短的三年中,颐海国际成为了港股市场上的又一只十倍股。

尽管海底捞和颐海国际两只股票曾一度跌到十几块,受益于1亿人次的消费热情,海底捞与颐海国际今年以来均表现强劲。同在今年08月30日当天,公司股价冲上最高点49.85港元,较2016年07月13日的上市发行价3.30港元,足足暴涨了约14.11倍,与海底捞双双破顶,创出历史最高价。

若以01月02日开盘价17.16港元/股为起点计算,截至09月03日周二收盘34.65港元/股,海底捞股价半年涨幅高达101.92%,总市值1836.45亿港元,进入香港股市的前50名,与小米相距甚近。

市值方面,A股市场中,除广州酒家(603043.SH)最新市值为132亿元外,全聚德(002186.SZ)在30亿元左右,西安饮食(000721.SZ)仅20亿元。超1800亿港元市值的海底捞到底值不值,或许中报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一个多月前,这家餐饮明星企业还在遭遇机构“看空”,转眼间,一份强劲的中报便狠狠打了看空者国金证券的脸。

对于很多深入用户消费习惯的企业登录资本市场,人们总免不了有各种各样的争议,最近两年登录港股不仅仅有海底捞,还有小米、美团、美图等。只是这几家公司中,只有海底捞的股价是一直向上的。不管怎么样,对于买了这几家公司股票的股东来说,海底捞的回报是最高的了,这主要是因其超预期表现。

随着门店密度增大,海底捞单店盈利能力开始初显疲软。但资本市场的反应却大相径庭,自上市以来,短期门店扩张带来的规模增长不断刺激着投资者们,将其市值一路推至1500亿元以上,如登神坛。而近两千亿市值背后,海底捞TTM市盈率近90倍,是茅台的两倍多,这在中国连锁餐饮股中也绝无二例。

放眼整个中国境内、香港以及美国市场,餐饮企业市盈率基本保持在20-30倍之间。而港股/美股餐饮企业中若剔除海底捞的影响,据分析,最近10年,港股/美股平均市盈率也不过才27.0/22.8倍。作为一家火锅为主的餐饮企业,其90倍左右的市盈率已让同行望而兴叹。

另外,即使在火锅连锁行业,海底捞无论在营收、市场份额及营运效率方面均远超竞争对手,但其中最合适的可比上市企业呷哺呷哺(00520.HK),TTM市盈率只有24.24倍,与海底捞相差着近4倍。其他港股上市的餐饮企业多在20倍上下。海底捞是否值近两千亿的市值不好说,但现在的价格肯定不便宜。

股票市场短期是个投票机,长期则是个称重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餐饮界巨无霸海底捞还处在历史新高阶段,公司是家优秀的公司毫无疑问,重要是在此高位值得值得买入还需考虑其性价比的问题。业绩对上市公司来说就像成绩单,业绩好的股票自然可以留意,但是还是要注意估值是否合理。

因为呷哺呷哺比海底捞上市更早,股价走势更完整,或许可以从呷哺呷哺的走势中,看到未来海底捞估值回归的过程。呷哺呷哺股价从2016年初的不到2港元,一路涨到2018年07月27日的最高点18.14港元,涨幅达到7倍多。而伴随股价高涨的过程,是呷哺呷哺利润的持续增长。现在海底捞也同样表现出了持续增长的盈利能力,而且增速好像还远远大于呷哺呷哺。但呷哺呷哺股价冲顶之后,便一路震荡下跌,如今仍在持续调整中。

哪怕海底捞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服务已经到了神乎其神的程度,但开店数量越多,就越意味着离天花板越近。当触及到天花板之后,在港股这种业绩不涨就不给你好脸色的市场,应该高度警惕海底捞未来可能出现的股价反杀。到时候一起反杀的,还会有海底捞的关联公司颐海国际。

公司虽说股权高度集中,稀缺性也是估值的一大支撑,毕竟难以长久。股价如果被过度高估,总要面临回归。估值堪比互联网公司,市值堪比小米,以及隐藏在发展中的不确定性,使得这个80多倍的估值恐怕很难令人买了睡得着觉。

    市值近1900亿港元的牛股海底捞,还能牛多久?能否继续守住这份辉煌?估值泡沫能撑得住吗?这都是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追高还需多思量,不可冲动入局。

(注:文中所述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不构成任何具体的投资意见或建议,请理性对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章来源:尊嘉金融。尊嘉金融为香港证监会认可的持牌法团(中央编号:BJJ179),获发第1、第2、第4及第5类受规管活动牌照,提供证券及期货等金融服务并受香港证监会监管。

(来源:火虎生威的财富号 2019-09-04 11:43)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