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摩拜员工“借”哈啰单车,看美团出行板块的负重难行
趣识财经
2019-08-16 16:49:57
  • 点赞
  • 2
  •   ♥  收藏
  • A
    分享到:

日前,共享单车领域爆出一则“滑稽”新闻:“摩拜单车员工偷了30多辆哈罗单车,送给亲朋好友”。

据悉,这起离奇的“借车”事件发生在厦门翔安,目前已有警方介入,两名肇事者已被拘留。令人困惑的是,在两名肇事者中,竟有一名摩拜单车工作人员,两人“偷”车的原因也令人啼笑皆非,坦言“送给亲朋好友”。

截止趣识财经发稿时,该事件已在网络持续发酵。

无独有偶,早在今年3月份,不少媒体也曝出类似新闻,“一摩拜员工伪装成哈啰工作人员,‘借用’哈啰最新投放的校园定制车,以供研究之用。”

除却沸沸扬扬的“借车”行为外,此话题持续发酵的原因,恐怕还在于肇事者的敏感身份——摩拜员工。

那么,这家曾经数一数二的单车品牌,到底怎么了?

01 摩拜卖身 美团烫手

一切,要走摩拜被收购说起。

时间回到2018年初,美团点评以155.63亿元的总代价收购摩拜,其中包括94.43亿现金,价值58.88亿元的优先股,以及价值2.32亿元的期权。(这还不包含用户预付款5亿,以及押金81.2亿元。)

彼时,凭借出行品牌效应与巨大用户流量加持,摩拜一度被美团寄予厚望。

但这一厚望,源于过于理想的商业逻辑。

2017年年底,摩拜投资人给媒体算了笔账:一辆摩拜单车,以成本1800元、寿命3年、残值150元计算;每年折旧成本为550元,分摊到一天就是就是1.5元,加上每天的运维成本0.6元,合计每日成本约2.1元。在此基础上,只要每辆单车每日骑行两次,哪怕一次1元,就能回本。

“看似稳赚不赔的商业逻辑,其实过于理想化了。它的假设在于:100%单车被使用、无损坏、无遗失,且不考虑新入竞争者以及市场规模变化。”一位出行领域研究者分析道。

事实,也很快“打脸”上述投资人。据美团上市招股书披露的摩拜业务数据:“截止2018年4月30日,摩拜活跃单车用户4810
万,活跃单车710
万辆;在2018年前四个月,摩拜骑乘次数为2.6亿次,每次骑乘收入0.56元,共计收入1.47亿元;单车和汽车折旧3.96亿元,经营成本2.58亿元。”

一系列数据,不难算出,平均每辆活跃单车每天被骑行0.3次,即一辆活跃单车3天被骑一次。而从用户维度来看,平均每个活跃用户每日骑行0.045次,即每个活跃用户要22天骑行一次。

进而,按每辆单车每日被骑行0.3次,每次骑行收入0.56元算,每日每辆活跃单车约产生收入0.17元。显然,这与投资的人计算的2.1元成本,相差甚远。

一切事实,都在昭示着美团这笔略显失意的投资。

美团2018年年报显示,摩拜全年收入15.07亿元,亏损45.5亿元,占到美团调整后85.2亿净亏损的53%。

一系列财务数据都是昭示,摩拜已成为美团的烫手山芋。

02 出行成灾 萌生退意?

但不管这块山芋有多烫手,美团对出行市场一向“情有独钟”

除收购摩拜单车外,王兴对“网约车”市场更是不惜血本、不断进击。

2017年2月,美团打车首先在南京试营,不到一年时间,仅南京网约车司机成本便达2.93亿元。

2018年3月,美团打车依靠巨额补贴在上海再次出击,7天时间累计服务乘客超过220万人,按照当时每单补贴30元算,一周便耗资6000多万元。

而后,业内人士直言受美团“打车”必受巨额成本所累。随后,美团打车不得不偃旗息鼓。

但今年4月份以来,美团打车号角频频,宣布在包含上海、南京外的15座城市,试水“聚合(平台)模式”。

其实,不管是抽身自营模式,还是试水平台模式。这场硝烟弥漫的出行领域之战,已把美团托入了长久的消耗战。

而为支撑这场消耗战,是美团巨大的资金投入,

从2018年年报来看,美团的主要销售成本来自餐饮外卖业务,占比65.6%;同样引人瞩目的新业务(出行领域),占比30.9%,达到155亿元。较2017年相比,新业务成本激增超过13倍。而2019年一季报数据,新业务成本继续上升达到44亿元,占总销售成本比例也攀升到31.3%。

但投入增加,并未让美团出行板块快速崛起,反而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不和谐声音。

事实上,为减小亏损,摩拜已在一些城市悄悄涨价。在北京,新规则显示,骑行超过30分钟,要支付2-3元不等,显然这比公交车还贵,跟地铁也没太大区别。

除却费用贵,用户吐槽更多的是美团的霸王条款。5月23日,王兴在美团点评2019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未来美团将成摩拜唯一入口,届时摩拜单车将更名为美团单车。

“看到摩拜出了新车,本来想试试,但扫码提示摩拜APP无法不开,必须要下载美团APP才可。”行业人士指出,“既然目前单车还是摩拜单车,摩拜APP却无法不开,这不符合逻辑,有强制下载美团APP的嫌疑。”

不难发现,无论是提高单车骑行价格,还是强行“捆绑”美团APP,其目标都是为了增加收入来源,加速出行止损,最终完成用户变现。

但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从非流动资产总值折损率减少态势不难看出,美团对共享单车业务已萌生怯意。

2019年一季度财报显示,为減少共享单车亏损,美团重组摩拜海外业务,并坦言“该业务无法给平台带来足够的战略协同作用。”

一言以蔽之,负重的出行板块,已让美团萌生退意。

03 负重的美团

但美团负重的,不止是出行业务。

自2018年开始,无论单车、网约车,还生鲜领域的一进一退(生鲜退、买菜进),乃至2B方向的战略布置,美团对“FOOD”外新业务探索,愈发负重难行。

这一负重,从资金成本层面开始,已经逐转移到经营层面以及价值观层面。

从摩拜两次“借车”事件不难看出,企业正确的价值观宣导缺失犹如灾难。就像屡屡出事的网约车一样,正是价值观念的偏离,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

或许,本次摩拜员工“借车”事件,便是警钟。

(来源:趣识财经的财富号 2019-08-16 16:49)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