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不过安全这一关,智能门锁永远不会成家电业的奶酪?
家电圈
2019-08-16 06:14:22
  • 点赞
  • 2
  •   ♥  收藏
  • A
    分享到:

家电企业进军智能门锁的企业不在少数,从海尔、美的、TCL,到一大批的二三线企业通过品牌授权经营,都试图进入这个行业“分杯羹”。却未能发现这个行业所隐藏的巨大“安全风险”。

池栾||撰稿

“深更半夜,当全家人都在熟睡,家里的大门竟然悄悄打开了。”如果这是出现在恐怖片中的镜头,下一幕可能就是限制级。但现实是主人吓的报了警,却发现并非有人侵入,而是家里的智能门锁出了问题。

看似有惊无险,但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中这起新闻事件足以让人细思极恐。据当事人青岛张先生说,这款智能门锁是他去年10月他花了1599元购买的。也就是说,这才仅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暴露重大安全隐患。

智能门锁市场“野蛮式生长”

近年来,伴随着智能门锁市场的井喷式扩张,其带来的安全风险一直居高不下。去年五月底,有人拿着露着一截铜线圈的塑料小黑盒,在某博览会现场刷开了8家品牌商的智能锁,最快的只用了3秒钟。“小黑盒秒开智能锁”也一度给行业和消费者带来恐慌。

尽管每个商家都表示自家产品“超高防护”、“绝对安全”,但市场监测数据一直堪忧:2018年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监测40款智能门锁发现,25%的样品指纹识别功能存在安全风险;今年5月,中国消费者协会等对29款主流智能门锁商品开展比较试验,结果显示,48.3%的样品密码开启存在安全风险;50%的样品指纹识别开启存在安全风险;85.7%的样品信息识别卡开启存在安全风险。

近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网售智能门锁比较试验结果,再次对整个行业打脸。本次试验共涉及28个品牌的38把智能门锁,是在电商平台以790元到3700元不等的价格购入,却没有任何一款智能门锁通过所有的产品性能检测。

其中,32把样品可用制作的假指纹解锁;30款智能门锁样品在单一故障条件下出现解锁异常或上锁异常的情况;24把样品的IC卡钥匙可被破解复制;超一半样品存在三项或三项以上安全风险;有8款智能门锁样品存在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安全风险………

产品混乱的背后,正因为智能门锁市场的井喷式引爆,吸引了来自互联网、IT、家电,甚至一些创新小微企业的共同参与抢蛋糕。正如当年的空气净化器一样,产品价格从几千到几千,甚至上万元。都能忽悠到一部分用户,都用抢到一定的订单。

家电厂商未能幸免

超六成智能门锁IC卡钥匙可被破解复制;超八成可用制作的假指纹解锁:涉及360、TCL、三星、鹿客等多个品牌的产品均中招,足以印证当前的智能门锁,远远不足以担当起家庭“第一道安全屏障”的责任。

“鉴定锁具是否靠谱,最基本的是看有没有公安部出具的权威检测报告或相关认证,这一点很多厂商根本做不到。”有业内人士如此说。在智能门锁市场进入跑步圈地期时,很多厂商唯恐落后,往往噱头大于实际,把劲都使偏了:各种看似先进的技术,更重复合的功能混搭,各种工艺等等,看得人眼花缭乱却忽视了最根本的安全。

无怪乎很多消费者抱怨“又有监控,还能通话、留言、报警,我买智能门锁看中的第一是安全、第二是方便,根本都没这么多其它要求。”;同时也有人对于智能门锁屡屡遭受安全质疑时表示,“生物识别、指纹识别、活体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技术名词一大堆,但为啥一个小黑盒和假指纹就破解大半?到底是技术不行,还是根本没想做好?”

显然在这些技术概念“层出不穷”忽悠用户的背后,正是过去20多年来,家电市场的“重演”:不怕出名,就怕不出名;不怕造假,就怕假假还没人相信。这种乱象频生和沼泽地的混战,带来的结果则是很多家电企业的品牌受损。

是危是机还没有定论

物联网时代,伴随智能家居从概念落地的过程,智能门锁也成为新的“风口”。据不完全统计,从原有行业头部品牌,到跨界品牌,以及一些中小杂牌,已有近4000家大大小小的品牌进入该领域。家电行业中也有小米米家、TCL、海信、海尔、西门子等众多企业入局。

智能门锁行业之所以这么热闹,自然是因为其广阔的前景。有研究报告称,截至2018年6月底,智能门锁渗透率不到5%,但到2020年,我国智能门锁年出货量将超过4000万套,整个行业产值将超过400亿元。近五年智能门锁市场复合增长率可高达19.8%。不过,这些2018年中期的数据预估显然太过乐观了。

因“小黑盒”事件影响,今年上半年,全国智能门锁销量不升反降,比去年同期 800万套下滑5%左右。而接着遭遇消费者协会对安全性的曝光,很可能再次让整个行业陷入新低谷。当然,完全的悲观也没必要。从总体数据和产业历程看,房开、门配及其它B端工程仍然有持续增量,只不过在经历了去年冰火两重天后,高速发展和爆发期要往后顺延。

在当前产业盘整期,智能门锁行业均价下滑超过千元、产品结构和技术不断调整、品牌也在加快洗牌,看起来一片蓬勃却隐忧不小。因为当务之急还是保证产品“安全”性能,如果丢掉这一根基,所有的调整都是枉然。

====

家电圈:覆盖产业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来源:家电圈的财富号 2019-08-16 06:14)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