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鸡血妈的心声:学霸不可怕,就怕学霸放暑假!
光大保德信基金
2019-07-30 12:00:00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

坊间一直流传一句话“学霸不可怕,就怕学霸放暑假……”

确实,每到放假,就发现平时跟你家娃走的很近的那些小伙伴突然就没声音了,约饭约不上,陪玩找不到,细细打听,才发现人家都悄悄走出家门,“流窜”进了各大辅导班,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突击战。

就连机智姐最近和朋友聊天,被问最多的也是“你家娃都报了哪些班?!……

姐觉得参加辅导班原本的目的应该是开发孩子们的潜能,丰富课外生活,可现在却因家长们的某些“特殊心态”,变成了名利的角逐场。比如:“别的孩子报,我家也要报;都说‘笨鸟要先飞’,我家娃虽然不笨,但先行一步总不会错等等。

这让机智姐又想起上次提到的同事明姐——一个基金业老母亲。虽然平时工作很忙,在妈妈群里也比较“佛系”,但明姐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好胜心却一点都不少,一听到儿子没考好就着急上火,各种“病急乱投医”:

比如,语文差就买各种阅读理解和作文书,暑假班、学期班也一个不落;

数学不好就买模拟卷大搞题海战术,小小年纪就上起了奥数班;

英语不好2小时300块的家教就分分钟安排上。

各种“被安排”,不仅压得儿子喘不过气,明姐自己也被折腾的够呛,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每个周末不是在陪读,就是在陪读的路上”。

精英教育其实是互相攀比的产物

实不相瞒,作为职场老母亲,类似明姐的情况,机智姐也曾经历过,以前每次听到鸡血妈聊补课,姐的“周期性情绪波动躁郁症”就会爆发。先是陷入短暂的抑郁:“别人怎么都在补课呀,我们啥也没补是不是有点亏?”……接着是进入短暂的狂躁:“我不管,我得给娃报个补习班!”……速度快到分分钟就能从妈妈群里扒出一个名师班立马报上。

别以为只有竞争压力大的魔都才这样,普天之下,当妈的都一样。还记得之前曾看过一部香港TVB纪录片《没有起跑线》,影片中调查发现,有八成受访幼儿园和小学的家长担心子女的成长问题,有六成父母相信要“赢在起跑线”。香港孩子的精英教育轨迹甚至是在出生后的六个月或更早,即使上了幼儿园也不能放松,有些家长甚至会让孩子同时就读两所幼儿园,一个全日班学好粤语,另一个国际班实现精通两文三语(普通话、粤语、英文)。

听上去是不是很可怕,可这就是现实,影片中一位香港妈妈直言,这样的精英教育其实是互相攀比的产物,大家比来比去,比的其实是妈妈的面子。

所以各种辅导班、精英班,说白了就是老母亲们攀比心理和内心焦虑的投射。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自己内心暗戳戳的攀比心理,难免会对孩子们产生过高的期望。希望孩子变得更优秀,至少超越自己,再加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根深蒂固的心理暗示以及焦虑情绪的叠加,下意识的就把压力传导给了孩子。

教育要理智,更要“合适”

其实机智姐也明白,你我皆凡人,大家都当妈,谁不是空有一腔理智,却无法战胜精英教育的大环境,别人都在学英语学音乐,自己家的娃却佛系到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相信父母都很难坐得住。不加码,似乎孩子注定要沦为差生。

可是姐觉得,一味的盲目攀比,按照别人的方法教孩子,未必有效果。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个性,对应的也该有每个孩子适合的教育路径。有些孩子的确可以面对重压,依然精力充沛、越战越勇;而大多数孩子,可能就是慢热型的长跑选手,需要等待、接纳和相信。

这两天有部电影很火,名叫《银河补习班》,其实剧情很简单,就是讲父爱。但其中最让机智姐动容的却是剧中父亲的教育理念。当儿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面对妈妈的焦虑和教导主任的挑剔时,他却能自始而终的给孩子营造一种充满爱和支撑性的抱持性环境。正是因为父爱带来的这种抱持性环境,使影片中的儿子从一个人人嫌弃的学渣,逆袭成一名自信的学霸,并最终成长为一名航天员。

你们可能想问什么叫做抱持性环境?这其实是英国儿童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经过研究数以万计的母婴之后,得出来的一个概念。国内著名心理咨询师曾奇峰这样解释:在孩子的成长中,不断给他肯定,如果他搞不定的话,就给他帮忙,在这过程中不贬低、不评价、不限制。在抱持性环境中,父母通常会带给孩子一种感觉:无论你好还是坏,我都相信着你;即使你最惨的时候,我也愿意承接和帮助你。

所以姐认为,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尽量放下心中的那个“起跑线”,尝试缓解焦虑,退出无谓竞争。如果我们做不到独善其身,起码也要保持一定的理智,找到最适合孩子成长路径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满足自己的攀比心理,所有东西不加选择的硬塞给孩子。给予孩子一个适当的抱持性环境,让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变得更有安全感和自信心,这样他才能有底气和勇气,去大胆地思考和探索,成长为一个独立向上、敢于追逐梦想的人。

投资也有“攀比心理”

当然,姐也明白,让人彻底摆脱“攀比心理”是件知易行难的事儿,不仅在育儿领域,其实在基金投资上同样如此,。“投资众生相”姐这些年没少看到,而其中因为“攀比心理”而导致投资失败的例子也不在少数。比如:当遇到市场大跌的时候,你的基金跌得比别人多,你会更加焦虑;而在市场上涨阶段,当你发现自己的基金涨得比别人少,虽说你也是赚钱了,但也不会高兴到哪去。于是那些没啥耐心的投资者往往因此追涨杀跌,这其实都是过分在意短期波动,以及攀比心理在作怪。

投资中的“攀比心理”是怎么产生的呢?

“攀比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人天生有着“与人比较的倾向”。霍华德马克斯曾经说过“投资中最重要的就是理性!然而投资中往往会出现很多不理性”。比如对金钱的渴望变成贪婪的时候;比如会引起错误决定的从众行为等等。但最严重的就是“嫉妒和攀比”。同时他还说道:“在投资领域中,投资者大多难以坐视别人赚钱比自己多这一事实。如果别人做的比自己好,高收益也不会令人满意。而如果别人做的比自己差,低收益往往就能使人知足。”

那该怎样控制“攀比心理”?

机智姐之前看过认知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丹尼尔列维京(Daniel Levitin)曾提出一个“事前剖析”法,觉得或许有用。

“事前剖析”法,简单来说就是你要预测和尝试想出所有可能出错的事情,然后用可能的方法来防止这些错误的发生,从而将损失降到最小。就像在投资中,我们要提前想好发生损失的情况,比如产品大跌怎么办,是及时止损转投其他基金,还是补仓再拯救一把?要是运气好,产品收益上涨甚至翻倍,这时你能不能控制住贪婪的本性,及时止盈落袋为安等等。以上种种情况,我们不仅要提前设想,更要提前想好应对之策,这样才能临危不乱,尽量保持理性。

最后姐想说,别让过度教育,伤害孩子的好奇心,也别让所有的孩子,成为统一生产线上,没有生命力的产品。普通的人生,需要慢慢成长、慢慢懂得;承认自己的力所不能,不为改变世界而活,为不被世界改变而生。

(来源:光大保德信基金的财富号 2019-07-30 12:00)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