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生物科技创新五大主题!哈佛中心黄晶生:生物科技的创业投资不曾有过寒冬
金氪投行之家
2019-04-28 17:35:36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导读

2019年4月24日晚19点30分,哈佛管理公司与哈佛中心(上海)举办了生物科技创新投资论坛。

随着中国生物科技创新和相关产业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哈佛管理公司邀请了经验丰富的生物技术行业专业人士及其生态系统的资深从业者,讨论这个快速发展的新兴领域所涉及的令人兴奋的机遇和谨慎的思考。

本次论坛以哈佛商学院案例讨论法衍生的交互式探讨形式进行,所有与会者加入现场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除了以上嘉宾外,还有几十位业内资深投资者和礼来强生等著名跨国制药公司高管共同参与讨论。

首先由哈佛医学院的副院长介绍了哈佛医学院高管教育的活动和项目,医学院的高管教育主要是与行业内企业进行合作,并为企业提供教育和咨询服务。

Stanley Shaw指出,在创新药投资时,一方面要考虑技术的新颖性和有效性,另外还要考虑到产品在医疗场景应用中如何切合医生、患者和报销支付等各方的需求。今晚的讨论不仅可以让大家了解一些生物科技和投资机会,还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框架。

美国过去一百年最大的十家公司,从1917年的钢铁、石油公司,到2017年转变为苹果、谷歌、微软等公司,而这些公司中大部分都有涉及医疗行业的业务。美国的医疗行业GDP占比达到总GDP的1/6,对所有行业都有吸引效果。

医疗健康的一些新兴的机会,可以进一步分为诊断(Diagnostics)、治疗(Therapeutics)和数据(Digital)三个部分,其中涉及多个行业和公司。这些行业和公司的整合将会改变医疗的运作模式。

主持人黄晶生先生介绍了本次论坛的相关信息。论坛的与会人大部分为投资界和企业界人士,感兴趣的话题主要集中在未来创新与投资趋势、行业的机遇与挑战、投资案例等方面。

生物科技:围绕着Biology的任何Technology

第一个主题关于生物科技(Biotechnology)的概念。黎佳欣将之概括为“围绕着Biology的任何Technology”。

Stanley Shaw赞成以上观点,认为凡是和生物相关的科技都算Biotechnology,但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在产品种类、产品范围、公司流程等方面又有细微差别。

来自药明康德的李勇军认为生物科技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基础上用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研发的医药技术,有别于传统的化学和无机医药技术。黄晶生认为中国是生物科技的创始人,现代生物技术也应该包括中药。

创新和创业的关系:生物医药的创新大于创业

第二个主题关于创新和创业之间的关系。HBS校友会高毅认为创新包括了创业,创新可以基于目前的工作来进行,但创业应该需要有个公司组织或机构。

强生的王丹认为创新应该包含各个方面,从最初的构思、概念到临床试验都可以创新。强生的创新既包含内部研发也包含了外部新机会新领域的合作,是一种很灵活的模式。

礼来的邓颖也指出礼来同样也是多元化的创新方式。生物科技的创新同时存在于大公司和初创公司,创新大于创业,大家都可参与。

创投寒冬:生物科技的创业投资不曾有过冬天

第三个主题是关于创投寒冬。对于现在是否是生物科技的创业投资寒冬这个问题。与会人员均持否定观点。

黄晶生更是指出,生物科技的创业投资始终不曾有过冬天,并引用清科的数据加以说明。2018年,在全行业投资金额和投资数量都有所下降的情况下,生物科技的创业投资却是“风景这边独好”。美国2018年医疗行业投资数量更是较2017年增长了50%,医疗行业VC募资金额也有明显增长。

在中美跨国投资方面,是否因中美关系的变化遇到困难的问题上,德诚资本崔相民表示,由于基金是注册在开曼,其中也没有中国国内的LP,所以没有感受到有任何的影响。

本草资本刘千叶也表示,存在国内LP的情况下,目前也并未感受到明显影响,基金主要在海外投资的是医药领域,对中美关系可能存在的风险已经作好了相关准备。

投资案例:NextCure、Grail、ArkBio和君实生物

第四个主题是生物科技的投资案例。主要列举了四个案例,包括NextCure、Grail、ArkBio和君实生物。

在NextCure的案例中,黎佳欣表示,NextCure对于PD-1通路有较大的贡献,创始人是耶鲁大学教授陈列平,近日已向纳斯达克提交了IPO计划。提到纳斯达克,Yeeli Zheng指出,目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有405家,其中,中国的生物科技公司仅有5家。

在Grail的案例中,崔相民表示他们开始投的是卢煜明教授的Cirina,之后Cirina被Grail收购,德诚实现了部分退出。目前,Grail的数据表明,癌症早期筛查可以减少10%的死亡率。

在ArkBio的案例中,启明创投胡旭波表示,ArkBio在抗呼吸道合胞病毒药物研究上,目前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投资该公司是想在中国探索一下first-in-class药物能否获得成功。

关于中国的创新药。刘千叶认为10-15年左右,中国很有机会成为创新药大国,中国现在已经具有了新药研发的基础设施和研发能力,唯一缺少的是一些原创性的研究工作。

胡旭波则较为乐观地表示10年左右即可出现中国的创新药,启明在之前开始投资时主要看重的是中国的成本优势,包括CRO和一些me-better项目,也在寻找原创研究项目,如果能够出现一些原创项目,那么中国的优势会更加明显一点。

正心谷的林利军认为,未来5-10年中国一定会出现全球best-in-class和first-in-class的新药,10-15年可以成为医药创新大国,原因在于,一方面,在中国有许多特有的病种,这些病种有足够多的病例去开发新药,另一方面,中国开发新药的成本非常低、人才非常多。

关于国内CRO的情况。博远资本的陈鹏辉指出,中国的CRO过去十五年发展非常快,目前有几百家,临床前的份额是全球最大的。黄晶生也表示,中国CRO的一大优势在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病例多。这些都将有助于中国成为创新药大国。

在君实生物的案例中,林利军认为中国医疗行业最大的机遇还是在于肿瘤,每年有450万病人,肿瘤领域最重要的是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最好的药是PD-1抗体。

君实生物的PD-1单抗肯定是best-in-china,甚至是best-in-world,去年第一个获得NMPA批准上市,销售数据是很好的。君实生物去年也在香港上市,除PD-1单抗外,pepline中还有16个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甚至有一个fist-in-global的创新药BTLA单抗在美国即将进入临床。

正心谷比较倾向于在B/C轮进行投资,这样能够看清楚目标公司的竞争优势和产品。

多种合作模式:国内人才的成长不可忽略

第五个主题是生物科技的人才问题。

远毅资本杨瑞荣表示,本公司已有投资本土人才的案例,国内人才的成长不可忽略。崔相民提到,生物领域权威的CNS杂志,第一作者是中国人的文章比例可以占到25%,中国的人才还是很多的。

杨瑞荣表示,有大公司工作经历的人才,优势在于具有全球的视角和国际水平的技术,特别是跨国公司国内岗位工作过的人才,对中国本身的环境会比较熟悉,这是也一个重要的优势。

礼来的邓颖和强生的王丹,对于从本公司离开的人才,均表示还可以有多种模式的合作,并未视作外人和断绝联系。已离开大公司的人才创办的公司,甚至可以通过后期进行并购而重新加入。

政策支持:打破仿制药高利润,驱动药企创新

第六个主题是关于国内政策上对生物技术创业公司的支持。长江商学院李海涛教授表示,4+7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打破了国内一些仿制药的高利润,鼓励和驱动国内医药公司进行创新。

对于医生的卖药行为,春田医管创始人段涛表示,这种现象是在医生价值定价偏差的情况下,市场对医生价值的纠偏,并希望医生能够回归价值,靠治病服务来对医生进行合理定价。

段涛进一步表示了自己从医生角度对生物技术的看法:

一是在市场恒定的情况下,生物医药创业公司和产品数量过多,如何能够保证最终产品有足够的市场;

二是目前国内CRO公司虽然很多,但是在国内能够进行符合FDA认可的临床试验的机构很少;

三是如此多的药品不可能全部进医保,而药价如果过高,可能会超出中国大多数患者的购买能力。

关于这些问题,胡旭波表示,这些现象作为投资者也有注意到,但是投资者通常是比较乐观的,会想办法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例如通过对商业医疗保险公司的支持来解决支付难的问题等等。

黎佳欣表示美国现在已经面临以上的问题,有根据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支付的提议,但是目前尚无定论。

(来源:金氪投行之家的财富号 2019-04-28 17:35)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