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联社
医药行业连跌三年,估值与机构持仓都在低位,何时反弹?
“反弹领先”投资心得:一是政策不支持时,行业神仙难救;二是医药投资不看指数,切入行业【改为子行业】才是关键。
今年A股、港股市场迎来反弹,从行业板块而言,医药似乎并没有太多起色,截至6月7日,A股医药指数跌幅近10%,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和生物科技年内跌幅均超过20%。
拉长时间周期来看,近三年以来,A股医药指数跌幅近40%,深度回调了三年,对于持有人而言,如果是高位进入市场,当前回本仍是问题;对于医药基金经理而言,投资之路无疑是在荆棘中翻石头,难度可想而知。
往好的方向想,医药行业估值水平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当下布局的胜率可能较高,但是问题也在于,何时反弹?
“客观来讲,A股医药大的行业指数已相对失真了,当下有效的投资在于把成长性因子找出来,从子行业里去选择个股。”近日,平安基金医药基金经理周思聪接受财联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医药投资很特殊,板块走势与大盘走势相关性较低,反而受政策影响大,医药自身政策周期带来的情绪周期,“当政策不支持时,一些子行业神仙难救,那就要避开投资。”
率先反弹、反弹力度大的进攻型选手
在总体上涨的市场中投资相对是容易的,选择ETF等指数就可以,但是在波动大的市场中,主动管理基金经理才能更体现价值。市场关注周思聪,在于她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医药投资领域进攻型选手。
从业15年,投资超过10年,她在长盛管理的两只基金在2020-2022年三年间收益率均超过40%;在近三年医药行业单边下跌中的行情中,每年都有1-2个阶段利用医药板块阶段性的行情创造净值的大幅度反弹,基金规模也在接任期内得到较好的增长。来到平安基金后,周思聪在2023年11月开始接手平安医疗健康、平安核心优势两只产品。
以子行业为切入点,是周思聪投资方法论。在她看来,资本市场最有效的因子永远是成长性因子,因此做投资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站在高景气的赛道上。只有在高景气度的赛道上,选到好的投资标的的可能性才更高。
在选择好子行业之后,就是选择好公司,要尽可能从上下游、产业相关性等角度挖掘产业链中的优质公司,充分分享高景气度行业的红利及外溢性。“尽可能多地把个股选出来,提高胜率。”周思聪的特点在于,选股范围要广,但是持股却要集中,她中长期持仓一般不会超过20只,行业快速增长并且还处于生命周期的早期是她长期持股的两大标准。
在交易层面,不碰看不懂的行业与公司,周思聪只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做投资,选择自己能够深度理解的投资标的,通过集中持股和中长期持股获得持续性收益。
在A股投资需要一颗大心脏,面对较大的波动如何应对?考验着基金经理。周思聪表示,自己通常都是借助市场波动检验和反思自己对于持仓个股的理解。“如果是市场情绪的波动、季度业绩的波动,咬咬牙也就过去了。”但是如果遇到杀估值就要引起警惕,如果投资的逻辑破了,一定会及时处理。
选股大原则:避开向下政策周期,寻找向上产品周期
“医药子行业和标的众多,既有科技属性的子行业,也有消费属性的子行业,这些子行业更有可能出现轮动效应。”周思聪表示,“东方不亮西方亮”,近年来,医药行业虽然没有主线级别的行情,但是从不缺乏热门的投资主题,比如去年的减肥药、阿尔兹海默症药,今年的基因变异等热点,都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会。
对于如何选择投资的标的与子行业,在周思聪看来,医药投资也并不复杂,需要把握两大周期主线:
一是避开向下的政策周期。医药行业的供需相对独立,大多数情况下,医药板块的走势与市场大盘的关联度不大,与行业政策变化带来的情绪周期波动高度相关。比如2022年6月,创新药谈判简易续约规则的出台,为医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转折点。这一文件的出台,使得药品价格因素得以稳定和可测,为创新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随着医保支付上限的打开,创新药的市场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二是要寻找向上的产品周期。产品周期的变化是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企业因具备独特优势而获得细分市场,有获取利益的基础。同时,医药行业刚性需求旺盛,其子行业、个股的走势与自身产品周期高度相关。
周思聪表示,复盘大多数成功药企,其崛起之路都可追溯到1-2款大单品,能够为公司带来充足的现金流,从而穿越周期;而估值稳定的大药企也往往因为新产品带来估值的阶段性跃升。
创新药行业或处于“近在眼前的大级别行情”,出海是契机
截至一季度末主动型基金医药持仓占比较四季度减少4%达到 11.6%,扣除医药基金的持仓,主动基金医药持仓降低2%,达到6%,双双跌倒历史底部。
资金逃离板块,医药行业的估值又杀回了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的底部,机构持仓经历反弹之后的下杀以及CXO带来的恐慌式卖出又回到低位。
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如何看待医药板块的投资?又有哪些子行业的机会?周思聪给出的答案是:创新药。
回到她的两条选股原则上,政策的支持是看好创新药的先决条件,今年3月加快创新药发展也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期各地医保局出台较多鼓励创新药发展的政策,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广州市医保局发布《广州医保支持创新医药发展若干措施》等,各地对于创新药在临床研究及应用、审评审批、支付渠道等方面作出了相当多的政策支持。这些政策如能有效落地,有望提高创新药的回报率,提振产业投资热情。
创新药产业同样具备优势和市场潜力。随着人类疾病图谱的变迁,国产创新药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分工;创新药行业自身的技术迭代给了国产创新药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近两年,可以看到越来越多产品实现了海外销售和海外授权,国产创新药企业的实力和之前几年不可同日而语,国产改良型新药在全球市场崛起。
“中国已成为全球创新药的重要发展源头之一,每三款创新药中就有一款来自中国。”周思聪表示,中国创新药全球地位在提升,随着在临床研究方面的投入和产出持续增长,新药的临床试验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升。
此外,医药反腐政策实施有助于简化医药行业的商业环境,打破原有的利益链条,为创新药企业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降低创新药企业的营销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周思聪认为,得益于密集的信息披露期、临床试验数据的读出预期以及产品获批周期的到来,创新药行业当前或处于“近在眼前的大级别行情”阶段。今年一季度创新药上市公司超过八成公司业绩报喜,随着二季度进入信息披露密集期,创新药领域迎来重要窗口期。尤其是双抗和K药的临床试验结果读出,取得阳性结果,是中国创新药的巨大成功。
在创新药的投资机会中,周思聪尤为看好商业化和出海两条主线。在商业化方面,寻找已经实现商业化并且产品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企业,这些企业有望能够实现自主供血,降低对于资本市场投融资的依赖度,随着业绩持续兑现,市场表现有望不断走高。
同时,她尤为关注出海主线,在创新药出海上,国内企业已经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2023年,国产新药海外授权合计首付款和里程碑金额超过400亿美元,授权或合作项目数量接近 100个,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首次超过海外新药引进,国产创新药行业出海成为新常态。
“疾病图谱迁移使国产创新药更多更深参与国际分工,在癌症、自免、慢性病等诸多领域,中国创新药企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生物医药领域新的国际分工中。”周思聪认为,在FDA审批标准逐步明确之后,具有临床价值和壁垒的创新药和企业有望走出国门,加入全球化竞争,探索自主定价市场。
诚然,医药出海也面临一定的分歧与不确定性,比如美国的制裁。但在周思聪来看,中美医药市场不会脱钩,中国市场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对跨国药企至关重要,CXO业务虽涉及代加工费,但创新药对外授权涉及的是外方资产,不太可能受到制裁。
周思聪表示,中国药企拥有工程师红利、病人红利和病种红利,这些为弯道超车提供了基础。随着中国药物上市速度加快,与国际药物上市时间差距逐渐缩小。此外,改良型新药成为新的治疗标准,中国创新药也迎来了转型机遇。
周思聪在管产品:
$平安医疗健康混合A(OTCFUND|003032)$$平安医疗健康混合C(OTCFUND|020137)$
【可投港股】$平安核心优势混合A(OTCFUND|006720)$$平安核心优势混合C(OTCFUND|006721)$
$平安医药精选股票A(OTCFUND|020458)$$平安医药精选股票C(OTCFUND|020459)$
#“科特估”行情火热,如何掘金?##对华电动汽车征税,欧盟算错了账##苹果股价连续大涨,果链概念股活跃##美股三巨头总市值逼近10万亿美元#
1、基金经理及其业绩说明:基金经理周思聪履历: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硕士。证券从业年限计算自2008年7月2日截至2024年3月31日;投资管理年限计算自2014年1月13日截至2024年3月31日。曾先后担任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基金经理、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2023年5月加入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基金经理。
2、周思聪于长盛基金任职期间管理产品的业绩来源于基金定期报告。
长盛养老健康混合成立于2014年11月25日,业绩比较基准为5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0%×中证综合债指数收益率。定期报告显示,基金A份额在2018-2022年的收益率及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7.50%/-9.62%、12.22%/19.92%、86.33%/15.20%、-5.26%/0.30%、-19.03%/-9.56%;2020-2022三年间的基金收益率及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42.93%/4.50%。基金历任基金经理为刘旭明(20141125-20180521)、乔培涛(20180521-20190917)、周思聪(20190322-20230413)、郝征(20230412至今)。
长盛医疗行业量化配置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于2016年2月3日,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全指医药卫生指数收益率*80%+中证综合债指数收益率*20%。定期报告显示,基金A份额2018-2022年收益率及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18.93%/-20.60%、49.83%/28.31%、91.20%/40.13%、-6.94%/-4.66%、-20.29%/-16.28%;2020-2022三年间的基金收益率及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41.82%/11.85%。基金历任基金经理为赵宏宇(20160203-20170518)、王超(20170518-20190523)、周思聪(20190522-20230413)、王宁(20230412至今)。
长盛竞争优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以2020年7月23日,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5%+中证综合债指数收益率*15%。定期报告显示基金A份额2021、2022及成立以来收益率及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0.55%/-3.50%、-16.88%/-18.10%、-11.62%/-23.90%。基金历任基金经理为周思聪(20200723-20230413)、杨秋鹏(20230412至今)。
3、周思聪于平安基金在管产品业绩来源于定期报告,截至20240331。平安医疗健康混合A成立于2017年11月24日,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医药卫生指数收益率*6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40%。定期报告显示,平安医疗健康混合2019-2023年及成立以来收益率及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41.39%/20.09%、85.54%/30.73%、4.71%/-4.62%、-21.07%/-12.14%、-3.92%/-5.54%、63.56%/3.47%。基金历任基金经理为:乔海英(20171124-20210607)、神爱前(20210526-20220623)、丁琳(20220623-20231117)、周思聪(20231107至今)。平安核心优势混合A成立于2019年1月29日,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0%+恒生综合指数收益率×15%+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5%。定期报告显示,基金A份额2019-2023年及成立以来收益率及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4.09%/18.77%、80.85%/19.19%、4.05%/-3.85%、-18.82%/-14.84%、-17.07%/-7.57%、47.08%/9.35%。基金历任基金经理为李化松(20190129-20200923)、丁琳(20200831-20231117)、周思聪(20231115至今)。
风险提示:本材料中相关信息来源于基金管理人认为可靠的公开资料,相关观点、评估和预测仅反映当前的判断。该等观点、评估和预测后续可能有所变化,亦有可能因使用不同假设和标准或者采用不同分析方法而有所不同。文中所涉及个股品牌仅做展示不做推荐。本材料所含任何市场观点的内容皆基于相应的假设条件,而任何假设条件都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基金管理人不承诺、不保证任何具有预测性质的市场观点必然得以实现。本观点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亦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观点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亦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页面产品由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及最新《招募说明书》,并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
(来源:平安基金的财富号 2024-06-13 13:57)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