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交易行为有影响的认知偏差——沉没成本
逸飞动量
2024-05-12 22:57:49
来自广东
  • 2
  • 1
  •   ♥  收藏
  • A
    分享到:

一、理财小知识分享

对交易行为有影响的认知偏差——沉没成本

在商业圈里,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无法收回的成本。

比如,一笔用于研究一项新技术的研发投资就是沉没成本。

在沉没成本效应的作用下,一个人在作决策的时候习惯于考虑已经花掉的钱,也就是那些沉没成本。 

举个例子,假设A公司投入了1亿元开发一种用于生产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的特殊技术,但在这笔钱已经花掉之后,该公司却发现另外一种技术明显更好,而且更有可能及时带来它所期望的成果。

如果从纯理性的角度出发,A公司应该权衡一下采用这种新技术的未来成本和继续使用当前技术的未来成本,然后根据未来的收益和支出状况作出决策,完全不必考虑已经花掉的那些研发投资。 

但是,沉没成本效应会促使决策者们考虑已经花掉的钱,而且他们会认为,转而采用另外一种技术就等于浪费了1亿美元。

他们也许会坚持最初的决策,即使这意味着未来的生产成本要大上两三倍。

沉没成本效应导致了糟糕的决策,这种现象在群体决策中往往更加明显。 

这种现象对交易行为有什么影响呢?

让我们考虑一个典型的新手。假设他刚做了一笔交易,希望能赚到2000元。刚刚成交的时候,他给自己定了一个退出标准:只要价格下跌到让他损失1000元的程度,他就马上退出。

几天之后,他的股票损失了500元。又过了几天,损失上升到了1000元以上:超过了他的交易账户的10%。 

账户的价值已经从10000元下降到了不到9000元。这正是他最初定下的退出点。 

究竟是按最初的决定在损失了10%的情况下退出,还是继续持有这个股票?

让我们看看认知偏差对这个决策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割肉退出对一个有损失厌恶症的交易者来说是件极端痛苦的事,因为这会 让损失变成板上钉钉的现实。

他相信,只要他坚持不退出,他就有机会等待市场反弹,最终失而复得。沉没成本效应则会让决策过程变了味儿:

有损失厌恶症的交易者考虑的不是市场下一步会怎么变化,而是怎么想办法避免让那1000元真的打水漂。

所以,这个新手决定继续持有这个股票不是因为他相信市场会反弹,而是因为他不想接受损失,白白浪费那1000元。

那么,如果价格继续下跌,损失上升到了2000元会怎么样呢? 

理性思维要求他退出。不管他最初对市场有什么样的假设,市场已明显证明了他的错误,因为价格已经远远低于他最初定下的退出点。

不幸的是,上述两种认知偏差在这个时候变得更严重了。他想避免损失,但损失更大了,更加不堪忍受。

对许多人来说,这种心理会继续下去,直到他们把所有的钱都输个精光,或者终于在恐慌之中仓皇逃出,让账户赔掉30%~50%——也就是3~5个10%。


二、市场概况

本周A股指数震荡上涨,上证指数收3154点。个股板块中,农林牧渔和国防军工上涨较多,计算机和通信下跌较多。本周北向资金净买入约亿48元。

美股方面,本周标普500指数上涨1.85%,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14%。港股方面,本周恒生指数上涨2.64%,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23%。


三、策略收益周汇总


四、ETF基金量化轮动策略持仓更新(5.12)

日收益:+0.32%                   月收益:7.30%                  总收益:3.99%  

今日持仓表现    

点评:使用亿级成交额不是那么灵敏,少了一些收益,放宽到千万级成交额。


明日变动计划

卖出:军工龙头、家电、港股通科技50、恒生科技、中概互联网、恒生互联网

买入:港股红利、龙头家电、港股非银、港股通红利、恒生红利、恒生高股息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风险提示:本文为模拟盘,仅做分享记录,不作为投资建议。

$恒生红利ETF(SZ159726)$$恒生高股息ETF(SH513690)$$港股红利ETF(SZ159691)$

(来源:逸飞动量的财富号 2024-05-12 22:57)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