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浮动费率基金的期待恐怕不能太高
F_report
2024-04-16 08:52:30
来自上海
  • 3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对浮动费率基金没有太多期待。

不少人抱怨基金费用高,市场好的时候,不会抱怨这个。

亏得多的时候,想想基金公司还在赚钱,基金经理还能吃香喝辣,才会气不打一处来。

相比于市场波动,1.5%的管理费其实不太有感觉。

多亏了大V们近几年来孜孜不倦的“投教”,让基民知道了还有这回事。

最近和渠道聊了聊,比较愿意去卖私募和保险,不太爱卖公募。卖公募是为了完成任务。

因为私募和保险提成高啊,靠这个才能养活团队。也能卖得出去。

公募不知道为什么,渠道赚不着钱,买家没赚着钱,卖家赚了一点钱,但是又有点尴尬。

成了一门谁也不好赚的生意。

让价值量在产业链上均匀分配一点,可能健康可持续一点。

但是那1.5%的管理费让利相对于50%的亏损可真是杯水车薪啊。

管理费让利也许暂时可以舒缓民愤,也符合长期的降费精神,但对于改善基民体验似乎用处不大。

怎么改善基民体验呢?有人寄托在投顾身上。

最近投顾培训在轰轰烈烈地搞起来了。广州市还要打造“中国投顾第一城”,基金公司、三方都开始“巡演”一样。

提升投顾业务素养是否就能改善基民持有体验,我觉着比管理费让利可能有用一点,但是也不太多。

毕竟动量销售的锅不是投顾去背的。

和私募和公募都聊了一下,大家都一致认同的是——公募离客户太远。

公募的基金经理,比较少有那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亏钱了虽然有可能失业,但是肯定不会被追杀。

越大的基金公司,可能基金经理头上的光环越强,对客户的那种紧迫感越弱。

即使有紧迫感,导向的也多半是相对排名(比如少亏),以及对内负责,而不是替持有人赚钱。

毕竟每一个基民的力量太弱小了,几千块难以对几十个亿说不,力量悬殊。

不像私募,每一个客户都需要认真对待。

总而言之,基金公司不应该成为一家销售公司。特别是一家只有渠道而没有客户的销售公司,同时产品复杂、客户难懂。产品的打开方式还千奇百怪,极易被误用。

加强基金投顾,也就是引导正确的产品的打开方式。

有一个岗位,在互联网公司非常重要,在基金公司通常不那么重要,就是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决定了产品应有的打开方式。他们会确定客户需求,设计产品功能,对产品体验负责。

基金公司的产品经理通常以产品案头文本、产品形态研究为主,以及成为一个产品发行的牵头人。

基金公司的机构部、渠道部、电商部都可能有各自的产品需求及落地方案。

作为销售渠道、理财经理,也有自己理解的基金的打开方式。

目前基金产品的使用方式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作为产品经理,需要限制产品的打开方式。

接触过一些渠道和私募的产品经理。好的产品经理既要懂投资、又要懂销售、当然也要懂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服务好客户。

产品经理往大了做是张小龙。往卷了做是第一批报送XX ETF。

当然解决产品使用方法的事,也不是全在基金公司产品经理身上。这个职能,总是要由基金经理、产品经理、销售、渠道共同完成。


$中欧时代共赢混合发起A1(OTCFUND|019387)$

$景顺长城价值发现混合A1(OTCFUND|019521)$

$交银瑞元三年定期开放混合(OTCFUND|019401)$

(来源:F_report的财富号 2024-04-16 08:52)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