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回头看2023年,市场走势为啥和大家预期的不一样?
唐军:首先,我觉得2023年的市场反映了一个明显预期修正过程。在年初、在4月中旬之前,应该是2022年11月份疫情防控放开预期带来了市场的上涨趋势。4月下旬一直到年底,期间连周度级别的反弹都很少,基本上只有在7月份降印花税和10月底推出特别国债的时候,出现了连续两周的反弹。
回过头再看,大背景就是,2023年年初我们认为国内经济在疫情防控放开之后会迎来明显复苏,尤其是消费方面可能会有报复性的反弹。美国的通胀在2022年底已经见顶了,加上当时它又是高利率的环境,根据过往的经验,这种高通胀见顶之后,在高利率环境下它会迅速回落。
但是从4月份之后,我们慢慢发现国内经济的复苏没有预期得那么强劲,而美元流动性的改善、也就是美国通胀的韧性也超出预期。这样一来,年初的两大宏观预期都相当于被证伪了,后面的市场走势就比较弱。
在我看来,过去这十来年里我们做宏观研究的挑战越来越大。主要是传统的基于经济周期的宏观模型经常会遇到失效的情况。其实从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推出QE这种非常规的干预手段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经济周期的这种规律经常会被打破或者说削弱。
Q2 如果失效经常发生,配置时要如何应对?
唐军:基于传统的宏观经济周期的模型经常会受到挑战,所以我们可能要聚焦阶段性的核心宏观驱动因子去研究它。2024年,一方面我们觉得应该紧盯的是美元流动性继续改善的节奏,另一方面,国内要关注的数据是信用扩张什么时候能够起来。
此外,在聚焦宏观基本面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市场已经反映的预期可能会存在一些修正的情形,像2023年一样。
以旅游行业为例,疫情防控放开之后,从逻辑上讲对旅游行业的基本面肯定是有利的。但如果我们回顾中证旅游指数过去三年的表现,会发现它在2020年和2022年各涨了10%以上,2021年也只跌2%左右,但2023年疫情防控真正放开之后却下跌了37%左右。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其实如果我们从预期差的角度来解释,就不会觉得这个特别反常了。虽然疫情防控对旅游行业的基本面是不利的,但是市场其实已经预期到防控状态不是常态,所以它没怎么跌,甚至涨了。这其实就反映了未来放开之后的这种预期。放开之后我们发现它的复苏并没有预期得那么强劲,于是股价反而补跌了。所以我觉得不仅仅要分析宏观基本面的变化,还要结合市场预期已经反映的程度来判断资产价格的走势,可能会更合理一些。
其实预期差的分析框架在我们做大类资产配置的时候也很重要。比如现在的市场情绪应该说是比较悲观的,一致预期比较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提醒自己,只要未来的经济基本面比我们预期得相对好一点,有正向的预期差,那市场可能就会迎来机会。
Q3 新一年,最想和投资者说什么?
唐军:我觉得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情绪或者说预期的波动远大于经济基本面的波动。如果投资者没有一定的专业能力来客观评估这个预期差的方向,我觉得就多一点耐心吧。
$中泰天择稳健6个月持有混合(FOF)A(OTCFUND|017589)$
$中泰天择稳健6个月持有混合(FOF)C(OTCFUND|017590)$
作者简介
唐军,中泰天择稳健6个月持有混合(FOF)A/C的基金经理。中山大学金融学硕士,13年证券投研经验(其中5年投资管理经验)。
2010年开始从事量化投资和基金研究工作,完成国泰君安私募基金评价体系、私募基金业绩归因分析体系的构建。2012年加入海通资管,参与专户和集合计划的投资管理工作,涉及固定收益投资、量化套利、市场中性策略。2014年加入太保资管,参与负责量化精选、指数增强产品的投资管理,并参与MOM产品(50亿)的投顾尽调和风险平价模型构建等工作。2017年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在李迅雷老师带领下与宏观、策略、固收、金融工程等团队一起打造中泰时钟资产配置体系。2022年加入中泰证券资管,任组合投资部首席投资经理。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来源:中泰证券资管的财富号 2024-01-08 13:54)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