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受理数锐减82%!券商的冬天到了吗?
建信基金
2021-05-14 18:39:00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转自:券商中国

IPO申报减速

券商中国记者根据数据统计,科创板4月份有6家IPO企业获得新受理,创业板有7家,两个板块合计仅13家,相比去年同期两个板块共有71家而言,锐减82%。

环比来看,3月份两个板块合计有21家获得受理,也就是说 4月份受理数量环比下降38%。若与去年四季度相比,4月受理数量下滑非常明显,数据显示,2020年10月-12月期间两个板块依次有40家、45家、137家IPO企业获得受理。

广州一名IPO项目组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今年以来IPO审核从严,“不能以去年审核尺度来看今年,如果项目有瑕疵,我们建议先缓缓,不要着急申报。”该人士还指出,此前多地证监局对IPO辅导提高要求,从辅导备案到辅导验收从严,比如强调底稿充分完整;要重视资金流水的核查;辅导培训不能流于形式等。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5月13日,目前多达2361家IPO企业在辅导期。

4月30日晚,证监会就《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监管规定》对外公开征求意见,对辅导目的、验收内容、验收方式等内容进行了统一规定。其中提到辅导期原则上不少于3个月;验收方式有现场走访、约谈、组织证券市场知识测试或抽查底稿等相结合的方式。

监管层对保荐机构收紧监管,让券商更加注重申报项目的质量。上海一名券商投行人士指出,从去年底至今多个保代罚单可看出监管层进一步压实保荐机构责任,强调做好“看门人”,券商内核把关也更为严格。

华东一家大型券商保代还表示,有些IPO项目申报延迟与股东核查有关,“股东穿透难度不小,券商工作量非常大。”该人士指出,目前股东穿透核查没有特别明确的标准,也没有穿透上限,发行人很难自证清白。

根据券商中国记者此前从投行人士处获悉,对于IPO股东穿透到哪一层的问题,4月25日交易所以问答形式向券商明确关于股东信息核查中“最终持有人”的理解与适用。其中指出,除自然人外,“最终持有人”类型还包括上市公司(含境外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等公众公司,或者穿透核查至国有控股或管理主体(含事业单位、国有主体控制的产业基金等)、集体所有制企业、境外政府投资基金、大学捐赠基金、养老基金、公益基金以及公募资产管理产品。

对于外资股东,如果中介机构能以适当核查方式确认外资股东的出资人不存在境内主体,并充分论证该外资股东入股发行人的价格不存在明显异常,可将外资股东视为“最终持有人”。

撤材料多的券商或将被督导

IPO审核问询从严,现场督导与审核问询协同联动,形成监管威慑。据券商中国记者此前了解到,有部分IPO项目是在交易所督导组进场前就撤回申请。

截至5月12日,今年以来共有113家IPO企业终止。其中,2月份终止企业多达38家,3月份有31家。

从终止企业的保荐机构分布情况来看,中信证券有12单IPO项目被终止,其中创业板和科创板分别有6单、5单。

民生证券的终止项目数量排名第二,共有8单,其中创业板就有5单被终止。海通证券中信建投都有7单项目被终止。海通证券的终止项目集中为科创板项目(5家)。

4月30日晚,深交所发布《创业板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引第1号——保荐业务现场督导》,其中提出,对于最近12个月内因保荐业务违法违规被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被深交所实施纪律处分的保荐人,以及对于深交所发出现场督导通知后或证监会发出现场检查通知后撤销保荐项目较多、撤销保荐率较高的保荐人,深交所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随机抽取其保荐的项目,启动现场督导。

有业内人士对此指出,这就要求券商谨慎申报IPO,在项目申报前扎实做好尽职调查工作,提高执业质量。

每周保持8-10家企业获注册批文

尽管IPO各个环节的要求在持续收紧,但发行节奏仍快速推进。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的批文情况发现,IPO市场每周约有10-14家企业拿到批文,其中科创板及创业板拿到“准生证”每周合计约有8-10家。就在本周,5月11-12日期间科创板和创业板各有5家IPO企业获得注册批文。

按月来统计,1月共有46家IPO企业获得批文;2月份因假期原因有33家。3月份、4月份分别有54家、53家。

有券商投行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指出,尽管IPO监管从严,但对发行节奏影响不大。“从政策背景来看,券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以及‘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的政策导向是不会改变的。IPO审核从严是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把好入口关,要求发行人及中介机构更加注重信息披露,保障投资者权益。”深圳一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截至5月12日,科创板共有119家IPO企业在审;创业板则有252家。核准制下,沪深主板有136家在审。目前共有507家IPO企业排队审核。

风险提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来自机构研报摘要、公开权威媒体报道,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机构研究员、媒体记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建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关;不作为对上述所涉行业及相关股票、基金的推荐,也不构成投资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做好风险评测,选择与之相匹配风险等级的产品。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来源:建信基金的财富号 2021-05-14 18:39)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